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1-10 21:27: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2分)
A.爵(jiáo)士? 眩(xuàn)晕??新颖(yǐng)? 骇(hài)人
B.女娲(wō)?? 痒酥(sū)酥??御聘(pìng)? 幅(fú)度
C.附和(hè)?? 荒诞(dàn)?? 鳜(guì)鱼??杂糅(róu)
D.盎(yàng)然??陛(bì)下? ?省(xǐng)悟? 赫(hè)拉
2.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遐思(悠远地思索或想象)天马行空(形容使人想象不受拘束,气势豪放)
B.御聘(皇帝聘请)???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
C.澄澈(清澈透明)??? 缥缈(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D.华盖(好看的盖)??? 陛下(对君主的尊称)
3.下列各句中的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
B.他情不自禁地把手掌挨近自己的眼睛。仔仔细细地看着,不停地眨巴着眼睛。
C.为了节约成本,许多食品加工企业用一些非法化学添加剂夺走了千万人的健康,这真是骇人听闻。
? D.为节约用水,日前,市政府向下属各基层单位呈报了《关于对水资源管理秩序进行专项整治的通告》。
4.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伊索寓言》的作者是伊索,古希腊人,《伊索寓言》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最成熟、最完备的寓言集。
B.《女娲造人》告诉我们人生来就有贫富贵贱之分,那些富贵人是女娲亲手捏成的。
C.《天上的街市》作者借助联想和想象描绘天街的美好图景来寄托自己的理想,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而且坚信光明一定到来。
D.《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刻画了一个被人们误解、怀才不遇的神灵形象。
5.古诗文默写:(7分)
⑴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⑵遥怜故园菊,__________________。
⑶陆游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用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自己年迈体衰,但仍想守卫边疆报效祖国的心愿。
⑷《潼关》中谭嗣同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作者渴望冲决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愿望。
6.改写下面句子中画线的部分,使之与前面的句子形成一副对联。(2分)
原句:山间炊烟袅袅,如丝如缕;江中的片片帆影,像一首诗,又像一幅画。
山间炊烟袅袅,如丝如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名著阅读题:(3分)
孙悟空的第一个师傅是___________,它的兵器原是大禹治水的____________,又唤如意金箍棒,大闹天宫后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后皈依佛门,唐僧为他取名孙行者。为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后被封为____________。   ?
二、文言文阅读(共 2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10分)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1)常一人居外( )
(2)及其家穿井( )
(3)丁氏对曰( )
(4)国人道之( )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2)闻之于宋君。
10.“穿井得一人”这个故事原来是一场误会,造成这个误会的原因是什么?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4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1-14题。(10分)
王右军①年减②十岁时,大将军③甚爱之,恒置帐中眠。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须臾,钱凤④入,屏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吐污头面被褥,诈孰⑤眠。敦论事造半,方忆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及开帐,乃见吐唾从⑥横,信其实孰眠,于是得全。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王右军:王羲之。 ②减:不足。 ③大将军:王敦。 ④钱凤:人名,字世仪。 ⑤孰:熟。 ⑥从:纵。?
1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2分)
(1)屏人论事( ) (2)乃阳吐污头面被褥( )
12.把下面文言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4分)
(1)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吐污头面被褥,诈孰眠。


(2)及开帐,乃见吐唾从横,信其实孰眠,于是得全。


13.文中大将军和钱凤为什么“大惊”?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14.文中的王右军是一个怎样的孩子?(2分)


三、现代文阅读 (共30分)
(一) 阅读《皇帝的新装》节选,回答15-19题。(10分)
①有一天,他的京城来了两个骗子,自称是织工,说能织出人间最美丽的布。……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②“那真是理想的衣服!”皇帝心里想,“我穿了这样的衣服,就可以看出在我的王国里哪些人不称职;我就可以辨别出哪些是聪明人,哪些是傻子。是的,我要叫他们马土为我织出这样的布来。”……
③“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皇帝吗?这可是最可怕的事情。”
④他觉得百姓们所讲的话似乎是真的。不过他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
15.从第②段的心理描写中,可以看出皇帝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16.这几段心理描写分别揭露出皇帝怎样的性格特点?(3分)
②段揭露了
????????????????????????????????????
③段揭露了
????????????????????????????????????
④段揭露了?
???????????????????????????????????
17.“骇人听闻”在句中的意思是:? ?? (1分)

18.“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这句话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2分)


19.“这可是最可怕的事情”中的“这”指的是:????????????????(2分)

阅读《成功的实验》,完成20—23题。(10分)
成功的实验
①两个大学生乘车来到一个小城市,在一家旅馆投宿。店主像通常所做的那样,们姓名、职业、要在此处住多久。这两个外地人说:“我们是格劳克城的著名医生,大约要在这儿住四个星期。但您不要将这告诉任何人,因为我们要在这里做一个试验,我们需要安静。”
  ②好奇的店主问:“究竟做什么试验?”
  ③“在格劳克城我们做出了一个奇迹:将死人重新搞活过来。这种试验,我们在那里用了三个星期时间。现在我们要在这里,在另一种条件下重做。”
  ④显然,店主立即将这奇怪的故事传开了。开始人们对此只是一笑了之;但这两个外地人的行动却渐渐地引人注意了。他俩经常到公墓去,久久地停留在一些坟墓前,其中包括一个富商的年轻妻子的墓。他们同人们交谈,询问有关这个年轻太太和其他葬于此公墓的死人的情况。
  ⑤整个小城渐渐地处于一种奇异的不安之中。首先是那商人,他真地相信这种神奇的试验会成功。他同城里的医生交谈,现在连医生的脸也严肃起来了。三个星期的时间快要过去了,肯定要发生什么事了。
  ⑥第三星期的周末,这两个外地人收到了商人的一封信。“我曾有过一个像天使一般的妻子,”他写道,“但她重病缠身。我很爱她,也正因为如此,我不希望她重返病体。你们别扰乱她安宁吧!”信封里放了一大笔标明是作为谢礼的钱。
  ⑦在第一封信之后,其他的信接踵而来。
  ⑧一个侄子继承了他叔叔的遗产,很为他死去了的叔叔再复活而担忧;一个在其丈夫死后又重新改嫁了的女人写道:“我的丈夫很老了,他不想再活了。他已得到了他的安宁。”……这些信的信封里也都放着一笔款。
  ⑨两个外地人对此一言不发,夜里继续着他们的公墓之行。这时,小城的市长进行干预了。他当市长才不久,而且很想长期当下去,不愿再跟死去的,前任市长会面。他向这两个大学生提供了一大笔款。“我们的条件是,”他写道,“你们不要再继续试验下去了。我们相信你们能将死人搞活,还可以给你们一份证明。我们这里不想要奇迹,你们立刻离开这个城市吧!”
  ⑩这两个外地人拿了钱和证明,收拾起他们的行装,离开了这城市。“试验”成功了。
20.商人、侄子、女人、市长给两个大学生写信、寄钱,让他们停止实验的目的分别是什么?(4分)
商人的目的:

侄子的目的:

女人的目的:

市长的目的:

21.文章划线部分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2分)


22.文章题目《成功的实验》有何深刻含义?(2分)


23.本文和课文《皇帝的新装》相比较,有什么相似之处?(2分)


(三)阅读下文,回答24-27题。?(10分)
走远了,再关门
①QQ里,好友颇多。那日与一聊友闲谈,忽然收到一好友的信息:夜已深,我先下了。我正欲对她说声“晚安”,却发现她的头像已经变成了灰色。我的双手停在键盘上,只得删除那句已经打出来,却没有来得及发出去的问候。
②真的这么急吗?连给我说声“再见”的时间都没有,抑或是我过于矫情?
③数日前,我去拜访一位前辈。该翁琴棋书画无所不能,最令我佩服的是老人的那份平易近人,那种超脱淡然。攀谈一番后,我起身告辞,老人把我送到门口,握手告别之后,我便向楼下走去。下到一楼时,我忽然想起自己的车钥匙落在他的客厅了,便又“咚咚”往上跑。当我又回到他的门前时,老人才刚准备关门回屋。看我又上来,就问何事。我说明原因,老人走进客厅又折回来,将钥匙递到我的手上。
④又是一阵告别。我下了几层台阶,一转身,发现老人正看着我。我既客气又好奇地说:“外面太热,赶紧回屋吧。”老人微笑着说:“我身体不好,不能送你下楼,那就等你走远了再关门。”
⑤等你走远了再关门!多么温暖的一句话。
⑥去年有一天,我急于外出办事。出门前,孩子拿着刚做完的作业让我检查签字。我大致瞟了一眼,其中有道题是这样的:下课了,同学们纷纷教室。上面儿子歪歪扭扭地填的词是“跑进”。我立刻火冒三丈,大声呵斥道:“下课了,你跑进教室,你上的什么课?啊?”为了让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我特意把“下课”和“跑进”两个词说得很重。儿子刚想辩解,我一把将他的作业扔在茶几上,然后,摔门而去。事情过了大半年,我早已把那件事忘得一干二净。有一天收拾屋子,无意间看到了儿子的日记:?
⑦“2008年12月22日,天气阴。今天我让妈妈检查作业,其中有一道题目我并没有做错,上体育课的时候,下课铃一响,我们的确是往教室跑啊。可是,妈妈为什么不给几秒钟让我解释呢?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哭了整整一下午。”
⑧儿子的话像一道闪电穿过我的五脏六腑,让我浑身顿时有一种触电的感觉。那一刻,我真的感到自己好狭隘。
⑨客人走远了再关门,是一种善;留下几秒,听对方把话说完,是一种善;在骄阳的炙烤下耐心等待红灯而不抢行,是一种善;等对方先挂电话,是一种善;路面积水,司机把车速降下来,是一种善……有些善很小很小,而且就那么短短几秒钟。然而,正是那么短短的几秒钟,却能在心中氤氲(yīnyūn,烟云弥漫)起一份真情的感动。
24.按照示例,分析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及句意。(2分)
示例:抑或是我过于矫情
【分析】(1)词义:多心,猜疑
(2)句意:也许我太过于求全责备。
?我真的感到自己好狭隘。
【分析】(1)词义:??
???????????? ?
句意:
??????
25.第⑤段中,“等你走远了再关门”让“我”感到温暖的原因是什么?(2分)
?


26.对文章的主旨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学会尊重他人,善待他人。
B.于细微处见精神。
C.注重细节,真情无价。
D.学会理解,学会做人。
27.请你再列举两个学校生活中“善”的具体事例,来印证你对文章主旨的理解。(4分)
?



四、写作。(50分)
28.你有没有憧憬过未来的生活?你觉得,十年以后的你是什么样子的呢?在做什么?又有着怎样的精神面貌呢?
请以《十年后的我》为题,发挥想象,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提示:(1)可以大胆想象,但要符合你性格发展的逻辑。不仅要想象你自己的生活,还要想象十年后社会的发展。
(2)在具体的情境中展开故事。
(3)通过一件或几件小事,结合语言、动作等的描写,具体地展现你的性格、心态,以增加真实感。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
1.C(A项中的“爵”应读jué;B项中的“娲”应读wā,“聘”应读pìn;D项中的“.盎”应读 àng)
2.D(“华盖”指古代帝王出门时,张在头顶上或车上的华丽的伞盖。)??
3.D(“呈报”的意思是用公文报告上级。句中的“市政府”是“各基层单位”的上级,因而不合适,可改为“下发”。)
4.C(A.《伊索寓言》的作者不是伊索,是经后人汇集,统归在伊索名下。B.“告诉我们人生来就有贫富贵贱之分”是错误的。D.与课文内容不符。)
5.(1)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2)应傍战场开
(3)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4)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6.江中帆影片片 如诗如画 解析:本题属于改写、仿写题,要仿照给出的部分,结构对应地列出来,即地点+名词+叠音词+“如”字重复出现的四字比喻句。
7.菩提祖师 定海神针 斗战胜佛??
二、文言文阅读(共20分)
(一)8.(1)停留 (2)凿通 (3)回答 (4)国都
9.(1)宋国国君派遣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
(2)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
10.原因:传播者没有调查事实,道听途说。
启示:凡事要调查研究,面对纷繁的信息不能轻信,要实事求是。
(二)11. (1)屏:退避 ;(2)阳: 通“佯”,假装。?
12.(1)这时王羲之醒来,听到他们的谈论之后,知道自己没有活的道理,就假装吐口水脏了头脸和被褥,假装睡得很熟。(2)等到打开帐,却见王羲之流口水,于是相信他确实还在熟睡,王羲之因此得以保全性命。
13.大将军与钱凤商议叛逆的事情,忘记了王右军在帐中睡觉,担心他们商量的计谋被右军听到了,为此感到大惊。?
14.机智(聪明)、沉着(冷静、镇定)
译文: 王羲之年纪不到十岁时,大将军非常喜欢他,常常把他放在自己的帐中睡觉。大将军有一次曾经先起来了,王羲之还没有起来。不一会儿,(王敦的参军)钱凤进来,王敦屏退他人和钱凤讨论事情。都忘了王羲之还在帐子里,他们说起要谋反的计划。这时王羲之醒来,听到他们的谈论之后,知道自己没有活的道理,就假装吐口水脏了头脸和被褥,假装睡得很熟。王敦议论事情到了一半才想起王羲之没起床。两人大惊说:“不得不除掉他。”等到打开帐,却见王羲之流口水,于是相信他确实还在熟睡,王羲之因此得以保全性命。当时的人称赞王羲之聪明。
现代文阅读(共30分)
(一)15.表现皇帝是一个愚蠢之极的人。自己无法对大臣的好坏做出判断,而要靠做衣服鉴别。
16.②段揭露了愚蠢。
③既写出了皇帝的恐惧,又写出了他的骄横。
④段揭露了皇帝的昏庸、愚蠢、虚伪的丑恶灵魂。
17.使人听了吃惊
18.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皇帝之所以上钩,主要是看中了这一点,以便毫不费劲的就可以鉴别他的臣民,帮助他的统治。老大臣、官员、随员以及老百姓之所以说假话,也都是因为这一点。
19.皇帝因没有看到布认为自己愚蠢。
(二)20.商人的目的:不希望重病而死的妻子重返人间。(或不愿失去现在新娶的年轻的太太)
侄子的目的:不希望叔叔复活拿回他的财产。(或不愿意失去已经继承的大笔财产)
女人的目的:不想和她的先夫生活。?(或不愿意失去自己重新组建的家庭)
市长的目的:不愿跟死去的前任市长见面。(或不愿意失去继续当市长的机会)
21.渲染气氛,为故事情节的发展作铺垫。
22.“成功”二字是反语 (?http:?/??/?www.so.com?/?s?q=%E5%8F%8D%E8%AF%AD&ie=utf-8&src=wenda_link" \t "_blank?),由这场虚无试验的成功,揭露了社会的黑暗,讽刺了小城上到市长、下到普通市民的愚蠢。
23.都讽刺了人们的愚蠢,都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瞒与骗的世风。
(三)24.(1)(心胸、气量、见识等)局限在一个小范围里。(2)我感到自己的气量和见识都很不够。 解析:本题属于词义探究题,要做好这样的题型,离不开对上下文语境的仔细分析,还需要透过词语的表层意义,分析其语境义。
25.老人这样做表现了对“我”的尊重与关心。
26.答案:A解析:本题属于提炼选文主旨的题型,结合点题的第⑨段,从四个选项中选择带有“善”“尊重”字眼的选项,所以选A。
27.示例:(1)上下楼梯靠右行。(2)就餐要排队。 解析:本题属于拓展延伸题,所谓的“善”其实等同于尊重,只要选择学校生活中与尊重有关的具体事例即可。
作文 (50分) 28 .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