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2 熔化和凝固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2 熔化和凝固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11-12 15:32: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熔化与凝固》教学设计
一、基本信息
课名 熔化与凝固 教师姓名
学科(版本) 八年级物理上(北师大) 章节 第一章第二节
学时 1 年级 八年级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区别物质的气态、液态和固体三种形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2)了解有没有固定的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3)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三、学习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动手能力,形象思维比较好。学生喜欢动手,并可以提出一些问题,但归纳总结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对于较为抽象的知识理解比较困难。对固体的熔化和凝固有直接的感性认识,但并不了解其中的真正原理,不了解熔化和凝固与温度的关系。
4、教学重难分析及解决措施
教学重难
1.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本质区别,进一步总结出不同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
2.让学生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在方格纸上描绘固体熔化图象,根据图象叙述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解决措施:
1.通过视屏动画引出熔化与凝固的概念
2.设计探究实验
3.观察物质熔化的过程
4.分析实验现象
5.进行小结和练习

五、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及时间 活动目标 教学内容 活动设计 媒体功能应用及分析
导入新课1-3分钟 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熔化和凝固现象 知道熔化和凝固现象 1、通过视屏观看打树花 将下载好的视屏导入到白板,点击媒体播放,通过声音视觉效果激发出学生学习的欲望。(效果极佳)并对学生进行了历史传承
分析原因2分钟 让学生讨论分析原因 引入熔化和凝固的概念 让学生体会物理就在身边,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的能力。 利用白板进行媒体链接:表演时先将数百公斤生铁用炼铁炉化成铁汁,表演者用特制勺子将铁汁奋力泼洒在坚硬冰冷的砖堡墙上。一千多摄氏度的铁汁炸裂后爆发出万朵火花,犹如枝繁叶茂的树冠而称之“树花”。“树花”千姿百态,万花奔腾。让学生了解古老的艺术,增强民族自豪感。
进行新课 引入概念,提出问题 什么是熔化什么是凝固 科学上把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如铁变水。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如水结成冰。 导入制作好了的PPT课件联系生活:把水放入冰箱的冷冻室里,水就会变成冰;把冰加入饮料中,冰从它们那里吸收热量就变成了水。点燃的生日蜡烛的火焰旁边,固态的蜡不断地变成液态的蜡,一部分流下来的蜡滴很快又变成了固态的蜡。路桥施工人员把固态的沥青加热成液态,再把液态的沥青浇在路面上,很快又变成固态。
探究实验 教师提出问题:固体物质熔化需要什么条件?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设计意图:固体的熔化和凝固是学生常见现象之一,选择这一内容让学生参与探究,目的是引导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有利于体现“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新课程理念。 本课设计中用多媒体的方式引入大量的生活物理,从这些感性素材中概括出物理概念,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也有利于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课程理念。
物质的熔化和凝固 观察教材图1-15所示的实验装置,并思考问题,小组讨论后回答 将学生分组:提出思考要回答的问题在做海波熔化的实验时,为什么不用酒精灯直接加热,而要把试管放在有水的烧杯中,再用酒精灯隔着石棉网加热?温度计的液泡在什么位置合适?为什么?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按照“提出问题--猜想--实验--分析论证--得出结论”的思维进行探究。
观察物质的熔化过程 海波熔化时的特点1、熔化过程中需要不断吸热2、达48℃时,开始熔化,熔化时温度不变 展示海波熔化的过程展示松香熔化的过程 学生做好实验记录,并学会用图像来描述实验。 通过老师形象生动、富有引导式的讲解,辅以动画演示和现代教学技术,启发学生思维,把学生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
分析实验现象 晶晶体具有熔点和凝固点,非晶体没有熔点和凝固点 利用海波的熔化图像,使学生认识熔点的概念以及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根据物质的熔化与凝固,引导学生发现物质熔化吸热而凝固时放热。 展示一些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 (?H:\\视频\\100个人整一个人,超级搞笑,让你开怀大笑.flv?) (?H:\\视频\\21分钟让观众爆笑143次的小品(完整带字幕版)唐伯虎有校内网帐号.flv?)介绍一些物质的熔点,特别点明冰的熔点为0℃.海波的熔点为48℃. 在课堂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引导学生去探究、分析和总结,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构成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更使学生认识物理与生活的联系。
小结 基本概念:(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2)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3)晶体:有一定熔化温度的固体。(4)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5)非晶体:没有一定熔化温度的固体。(6)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基本规律:(1)晶体熔化的条件:一是温度到达熔点,二是继续吸热。(2)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不同物质的熔点不同。(3)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课后作业 本节配套练习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
三、熔化和凝固
1.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2.熔化: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
3.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4.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晶体具有熔点和凝固点,非晶体没有熔点和凝固点。
5.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

时间(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