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手帕》活动二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扎染古称扎缬、绞缬、夹缬和染缬,是中国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艺。《花手帕》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感受运用吸水性很强的棉布吸收广告色的效果,通过扎、染等方法制作出美丽的纹样。本课教材从“艺术与生活”的角度引导学生欣赏各种美丽的头巾、手帕,以此来培养学生美化生活的能力以及美术技能技巧。通过对扎染艺术的了解,使学生了解我们的民族,了解民间艺术,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好问好动好奇心强,具有初步的绘画能力,对与色彩和纹样的认识也是初步的,特别是本课涉及到的不同色彩的层层渲染等知识,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同时他们也没有接触过国画,对于棉布这种媒介的运用还是第一次。对此,我将以引导探究的方式,循序渐进地启发引导学生自然轻松地掌握、领悟其表现技法,并使之有创造的成就感,产生我要参与而非要我参与的现象。.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通过欣赏和实践操作感受扎染的奇妙效果,初步了解扎染制作的基础知识。
2、能力目标:掌握基本的扎染的方法和步骤,提高学生的配色和染色能力,能制作一块美丽的花手帕。
3、情感目标:感受扎染花手帕之美,培养学生美化生活的习惯增强民主自豪感。
四、教学重点:掌握基本的扎染的方法和步骤,提高学生的配色和染色能力。
五、教学难点:能制作一块新颖、富于美感的花手帕。
六、教学方法:引导法、问答发、练习法、小组合作法、探索法、演示法等。
七、教学准备:课件、白色手帕、颜料、皮筋、竹夹、剪刀、范作花手帕。
八、教学过程:
1、游戏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同学们,今天老师想请大家看一场时尚秀,大家想看嘛?老师和学生一起模特展示扎染的花手帕。
好的,时装秀已经展示完了,哪位同学说一说时尚秀最主要展示的是什么?——花手帕
课题展示《花手帕》
2、简介扎染的成长历程
扎染又称扎缬(xie),是中国民族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艺。扎染在中国约有1500多年的历史,2006年以及2008年云南大理的白族扎染技艺、四川的自贡扎染技艺先后被文化部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华夏子孙我们要把这种文化传承下去。
3、图片展示不同国家的扎染艺术
中国大理、印度、泰国、日本等国家扎染艺术
4、探究扎染和演示扎染
探究扎染
教师把已经染好扎好的花手帕样品分发给学生,认真观察后再拆开,同时回答以下问题:
1)皮筋扎得紧不紧?
3)打开后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4)你打算制作一块什么样的花手帕?怎么做?
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到扎好的实物,在观察的时候都非常的认真,小组都围在一起观察讨论,学生的思维空前的活跃,紧接着我就提问:这些白色花纹是怎样形成的?学生会根据自己的认识去判断、联想,进行回答。
演示扎染
在学生探讨扎染作品后,教师和一名学生进行扎染示范操作,并讲解了扎染时可能会出现的问题(1、绳子扎的不紧可能就没有白色的花纹2、染色要大胆,把整块布浸到颜料里可以形成大色块,用笔点布可以形成小色块。),并让学生交流“如果你想让花纹更漂亮些,还可以在扎线和染色上有什么不同的方法。”
5、课堂创作与评价。
在创作表现时配以背景音乐将学生引入轻松愉悦的情境,激发大脑的活力。两人小组一起合作,主动探究,巡回时充分了解学生的创作意图给予一定的引导和帮助,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帮助鼓励。
教师综合评价时,同学们高兴地欣赏着自己的作品,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6、拓展延伸。
图片欣赏扎染在生活之中的运用。
7、教学反思:
扎染花手帕对于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充满挑战性和神秘感,在本课的教学中,老师和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学生不仅了解了扎染,也深深地喜欢上了扎染。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活动积极性很高。两名学生合作的花手帕作品比单独完成的花手帕效果要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