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课件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1-10 22:18: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历史人教部编版

七年级
第13课 东汉的兴亡
复习巩固
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

政治:
思想:
经济:
颁布“推恩令”;
削夺爵位;建立
刺史制度。

加强了中央集权,
维护了国家统一,实现政治上的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办太学。

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盐铁专卖;统一铸五铢钱;
平抑物价。

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
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第13课 东汉的兴亡
材料1:西汉后期“大兴徭役,重增赋敛,征发如雨…(民)饥馑…死于道,以百万数”
——《汉书?谷永传》
政治状况:政治腐败,大兴徭役赋税
社会状况:民不聊生,百姓流离失所
材料说明西汉后期的政治状况如何?百姓生活状况怎样?
王莽改制:
公元9年,王莽改国号为“新”。即为历史上的“新”朝。,进行一系列改革,结果失败,导致各地农民起义。
材料 任己而不师古,秦氏以之致亡;师古而不适用,王莽所以身灭。---《宋书*礼制序》
材料2:“王莽末,天下旱蝗,黄金一斤,易粟一斛”
—《后汉书?光武帝传》
物价腾贵,米价由汉文帝时的每石数10钱涨至2000钱。
一、光武中兴
西汉末年,王莽篡汉,天下大乱。
刘秀以汉朝宗室的身份参加农民起义,立志恢复汉室天下。
第13课 东汉的兴亡
汉光武帝刘秀,汉景帝后裔。新莽末年,刘秀与其兄在家乡乘势起兵,加入绿林军,并在昆阳之战中一举歼灭了新莽王朝的主力。公元25年,刘秀与绿林军公开决裂,在河北登基称帝,建立了东汉王朝。之后又经过长达十数年的统一战争,先后灭掉了各地的割据政权,使中国大地再次归于统一,为汉朝中兴之主。在位三十三年,谥号光武,庙号世祖。
刘秀
东汉
的建立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公元25年
刘秀(汉光武帝)
洛阳

一、光武中兴
目的:巩固统治,稳定社会局面
光武中兴的措施:
(1)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
(2)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3)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光武中兴的结果
时间 人物 背景 措施




年 汉





1.九次下令释放奴婢
2.减轻农民负担、三十税一、减轻刑法
3.合并郡县,裁减官员
4.加强对官员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5.允许少数民族内迁,缓和社会矛盾
1.把卖身为奴的人释放为平民
2.减轻赋税田租,十五税一
3.让士兵复员生产,免除徭役
4.战争逃亡的人回家,恢复田产
西汉初年





经济凋敝,吸取秦朝灭亡教训




休养生息
经济凋敝,吸取新朝灭亡教训
西汉与东汉之初改革



一派安逸祥和的世俗生活景象,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东汉的民间生活气息和地方风貌。
击鼓说唱俑?
东汉(公元25年-220年)?
高56厘米?
1957年四川成都天回山出土?
这件东汉击鼓说唱俑头上戴帻,额前有花饰,袒胸露腹,两肩高耸,着裤赤足,左臂环抱一扁鼓,右手举槌欲击,张口嘻笑,神态诙谐,动作夸张,不仅传神地再现了正在说唱的俳优形象,更成为东汉雕塑艺术的代表。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东汉的民间生活和地方风貌
文化昌盛的东汉
汉高祖:休养生息——定天下
汉文帝、景帝:以德化民——治天下
汉武帝:大一统——兴天下
汉光武帝:柔术治国——中兴天下
仁心待人 天下归心
汉朝五贤帝
东汉后期皇帝即位年龄及寿命
皇帝 即位年龄 寿命
和帝 10岁 27岁
殇帝 1岁 2岁
安帝 13岁 31岁
顺帝 11岁 30岁
冲帝 2岁 3岁
质帝 8岁 9岁
桓帝 15岁 36岁
灵帝 12岁 34岁
少帝 14岁 14岁
献帝 9岁 54岁
二、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外戚:指母族或妻族
东汉中期后,皇帝年幼,太后临朝,外戚专权。
皇帝长大,依靠宦官,诛杀外戚,夺回君权,宦官得宠,把持朝政。
即位时的年龄平均是:9.5岁
平均寿命是:24岁
皇帝早逝
幼主即位
外戚专权
皇帝长大
诛杀外戚
宦官得宠






母后临朝
君权旁落
夺回君权
把持朝政
依靠宦官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汉顺帝末年,京都流传一首童谣:
“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候。”
这首童谣反映了当时什么样的政治状况?
反映当时的政治统治腐朽不堪,正直的官员受到排挤陷害,心术不正的,反而升官封侯,享尽荣华。社会混乱,人民遭殃。
东汉后期外戚出身的权臣。有一妹是汉顺帝的皇后。141年梁冀成为大将军,顺帝死后,立2岁的冲帝即位(后不久去世)。梁冀又立8岁的质帝。因质帝当面称梁冀为“跋扈将军”,次年即被他毒杀,再立十五岁的桓帝。此后他更加专擅朝政,结党营私,且大封梁氏一门为侯为官。159年,梁皇太后逝世,早对梁冀专权乱政不满的桓帝,借宦官之力杀死梁冀,其全族都一并被杀。

“跋扈将军”梁冀(?-159年):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表现:

轮流把持朝政,任用亲信,诛杀异己。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危害:
(1)政治腐朽,正直的官员遭到排挤陷害,社会混乱,人民遭殃。
(2)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走向衰亡。
陶制东汉庄园城堡模型
城堡庭院深邃
楼台重叠错落
外有高墙边有角楼
反映了阶级对立、社会动乱
住宅和防御设施紧密结合




黄巾起义口号:“苍天已死,
黄天当立;
岁在甲子,
天下大吉”。
起义者头绑黄巾,被称为“黄巾”
三、黄巾起义
1、黄巾起义爆发的原因:
东汉后期朝政腐败,时局动荡,民不聊生,自然灾害频发。
2、黄巾起义的爆发时间和领导人:184年 张角
3、宗教:太平道
4、黄巾起义的特点和性质:

6、影响: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
使其一蹶不振。
5、黄巾起义的结果:
起义失败。
特点:有组织(创立了宗教太平道) 有准备 规模大
性质: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
黄巾起义的作用及影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宗教组织形式的大规模起义。对东汉王朝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从此元气大伤,使其一蹶不振,历史进入了三国鼎立时代。
州牧割据: 为了镇压黄巾起事,朝廷改刺史为州牧,令各地州牧掌握兵权,州牧拥兵自重。此后各州牧又互相兼并,已形成州牧割据局面。加速了东汉王朝的瓦解。
图1东汉末年群雄并起
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东汉王朝发兵镇压,此举壮大了地方势力,形成军阀割据局面,也为东汉王朝敲响了丧钟。
2.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后汉书.黄埔嵩传》记载,黄巾起义爆发后,起义军“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间,天下向(响)应,京师震动。”?
想一想,为什么黄巾起义会得到天下响应?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东汉后期的朝政越来越腐败,时局动荡不安,大批贫民流离失所,自然灾害频繁。
课后活动


前202年
9年
西汉


文景之治
汉武盛世
昭宣中兴
外戚王莽
篡汉



元成哀平子
帝帝帝帝婴
爆发绿林(山)赤眉农民起义
东汉


东汉的兴亡





建立:
措施:
结果:
公元25年 ,刘秀,以洛阳为都城
(1)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
(3)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
惩处贪官污吏;
(2)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结束混乱局面,社会安定繁荣,出现“光武中兴”的局面
1.中央外戚、宦官轮流把持朝政
2.黄巾起义
184年、张角、太平道
第13课 东汉的兴亡小结
第13课 东汉的兴亡
经过汉高祖、文帝和我的共同努力,汉朝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出现了“文景之治”
汉景帝
我和景帝一直坚持汉高祖休养生息的政策,奖励农桑,提倡节俭,重视“以德化民”。
我和我的后继者汉文帝、汉景帝等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我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汉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我的统治时期被称为“光武中兴”,但我后世帝王被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最终失去了政权
汉文帝
汉高祖
汉武帝
光武帝
1.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是通过哪种方式建立汉朝政权的( )
A.农民起义 B.世袭继承
C.谋权纂位 D.联盟征战

2.东汉刘秀统治时期,政治清明,国力强盛,史称( )
A.光武中兴 B.文景之治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A
A
随堂训练:
3.下列关于东汉中后期政治局面,说法正确的是( )
①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②人民生活贫困
③时局动荡不安
④农民起义一触即发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③④
A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