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历史人教部编版
七年级
第16课 三国鼎立
一、造纸术的发明
1.发明: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
2.改进:东汉
改进之处:创新造纸原料,提高了纸的质量,价格便宜,易于推广。
蔡伦(宦官)
3.影响:①书写材质的变化:纸逐渐取代简帛,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也便利了典籍的流传;②外传:造纸术辗转流传于世界各地,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复习巩固
二、医学技术
1.张仲景:
(1)朝代:东汉末年
(2)尊称:“医圣”,被誉为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
(3)著作:《伤寒杂病论》1、这部著作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提出在诊断上要辩证分析病情,然后对症治疗;
2、提出“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
太守、医学家
2.华佗:
(1)朝代:
(2)擅长领域:针灸、汤和外科手术。
(3)创举:给患者服用麻沸散,进行各种手术;模仿动物的活动姿态,创编“五禽戏”,帮助人们强身健体。
东汉末年
三、史学
1.史书:《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作者: 司马迁(西汉)。
3.治史态度:实地考察,多方搜集史料;公正记事,爱憎分明,秉笔直书 。
4.内容:记述了从传说中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
四、宗教
1.道教:
(1)太平道:创立者是张角,以治病来传道,对贫苦民众有很大的吸引力。
(2)五斗米道:创立者是张陵 ,受到下层民众的信奉。
2.佛教:
(1)起源地: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 。
(2)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又称释迦牟尼)
(3)主张:认为人生如苦海,人只有熄灭各种欲望和烦恼,才能得到解脱。主张众生平等
(4)传入:张骞通西域后,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5)影响:丰富了中国文化,在社会、思想、文学以及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第16课 三国鼎立
1、东汉末年为什么会出现军阀割据的局面?
东汉末年,中央朝廷无力征讨起义军,放任各地幕兵镇压。
在镇压起义的过程中,一些州郡长管和地方豪强乘机扩充武装,形成大大小小的割据军阀。
黄巾起义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操《蒿里行》
景象
经济---
遭到破坏
人口---
减少
百姓---
流离失所
原因
政局---
混乱
军阀---
割据混战
袁绍——有黄河以北的大部分地区,兵势最盛。
曹操—占据黄河中下游以南地区
曹操:20岁被举为孝廉,先后担任过洛阳北部尉、济南相和典军校尉。
通过镇压黄巾军和讨伐董卓,势力日益强大,成为当时割据势力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
材料一:曹操多谋善断,很有眼光。在人们都为汉朝的命运担忧时,曹操迎合人心,于196年去洛阳,迎汉献帝到许,用皇帝的名义向其他军阀发号施令,“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有政治优势。
“挟天子以令诸侯”
材料分析
材料二:三次发布求贤令,选拔和任用一些有才能的人。他们辅佐曹操成就大业。
材料三:曹操在北方实行屯田招募农民垦荒,组织兵士耕田,既保证了军粮又赢得了民心,实力不断增强。
招揽人才,重用人才。
实行屯田,重视农业。
曹操的势力得以发展壮大原因
1.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有政治优势
2.用人上:招揽人才,重用人才
3.经济上:实行屯田,重视农业
“挟天子以令诸侯”
曹操夜迎许攸
一、官渡之战
时间 公元200年
交战双方 袁绍和曹操
战争特点 以少胜多
结果 曹操胜利
影?响 奠定统一北方的基础
过程: 曹操采取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战术,偷袭袁军的屯粮,烧掉全部军粮,迅速歼灭袁军的主力
邺
官渡
许
乌巢
黎阳
白马津
白马
延津
袁绍
曹操
夜袭乌巢,烧毁袁军粮草
以少胜多
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
(提示:可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考虑)
1.借汉献帝的名义号令天下,取得政治上的主动,
2. 注重招揽各种人才(政治)
3.奖励农耕,实行屯田(经济)组织军队和流亡民众从事农业生产,既解决了大批流民的生计,又筹集了军粮
4.官渡之战战胜袁绍,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军事)
赤壁之战
时间
交战双方
结果
战争特点
影响
公元208年
曹操(20万)VS孙刘联军(5万)
孙刘联军胜利
以少胜多
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础
赤壁之战前形势图
曹操为什么会在赤壁之战中失败?
曹操
孙刘联军
赤壁之战
1.组成联军,战略得当
2.采取火攻,战术得当
3.利用气候、地理条件
官兵来自北方,不习水战,水土不服。
骄傲自满;战术失误。
1、三国建立的背景:
赤壁之战以后,曹操转而经营关中,扫平关中的割据势力,完成了北方的统一;刘备得到两湖大部分地区,又占取四川、云贵地区:孙权把他的统治范围延伸到福建、广东、胡南、湖北。这样,三个军阀的势力相当,但任何一方又都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
三、三国鼎立
2、魏、蜀、吴三国的建立
国名 建立时间 都城 建立者
魏
蜀
吴
220年
洛阳
曹丕
221年
成都
刘备
222称王
229称帝
建业
孙权
三国鼎立形势图
3、魏、蜀、吴三国经济的发展
魏国建立之前,曹操就重视农耕,大兴屯田,使流民生活稳定下来。魏国建立之后,统治者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北方出现“家家丰足,仓库盈溢”的景象。
(1)魏国经济的发展
翻车
(2)吴国经济的发展
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与台湾地区的联系。
孙权
吴国船只
吴-青瓷羊
(3)蜀国经济的发展
蜀汉在丞相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的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1、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的战役是( )
2、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战役是( )
A、赤壁之战 B、昆阳之战
C、官渡之战 D、巨鹿之战
3、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时间是( )
A、220年 B、222年
C、221年 D、229年
官渡之战
A
B
4、东汉末年“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是谁?
5、说出东汉末年的两次以少胜多的战役。
6 、三国时期,诸葛亮带兵攻打曹操,曹操率军迎战。这句话有没有错误?为什么?
曹操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这句话有错误。曹操生活在东汉末年。
7.造成三国鼎立局面的关键因素是( ) A.吴蜀联合对抗曹魏 B.曹操的实力不够强大 C.孙吴致力于海外贸易 D.三国经济发展相对均衡
D
1.阅读曹操的诗句,回答问题。
有志干一番事业的人,虽然到了晚年,但一颗勃勃雄心永不会消沉,一种对宏伟理想追求永不会停息啊!(写于“官渡之战”)
诗中的“壮心”指的是什么?
他实现了吗?原因又是什么?
(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
宏大的志向——统一全国
没有
曹操想统一中国,但“赤壁之战”败于孙刘联军……。
有人说曹操是三国时期的人物,是汉朝的奸臣,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你运用历史的观点来表述自己的见解。
不同意。曹操不是三国时期的人物,他生活在东汉末年,因为220年曹丕建立魏国,标志着东汉的结束。我认为他不是汉朝的奸臣,因为从历史来看,曹操能谋善断,唯才是举,志向远大。他以统一大业为己任,统一了北方,结束了黄河流域长期的战乱。他的所作所为促进了社会的进步。曹操可以称得上是东汉末年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及诗人。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