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6张PPT)
历史人教部编版
七年级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户数 人口 兵力
魏 103万 443万 60万
蜀 28万 94万 10.2万
吴 52.3万 230万 23万
三国后期实力比较表
263年,魏国灭蜀汉
(2)曹丕死后,司马懿逐渐控制了魏国的军政大权。司马懿死后,他的两个儿子相继专权,魏国皇帝形同傀儡。
一、西晋的建立
1、背景:
(1)三国后期,魏国实力增强,吴、蜀两
国日益衰落。263年,魏灭蜀。
2、建立
266年,司马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以洛阳为都,史称西晋。
266年,司马炎废魏帝曹奂,建立西晋。
西晋
280年,晋灭吴,
三国鼎立局面结束。
西晋统一
三国尽归司马氏
3、西晋统一
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
(1)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比较迅速,国力充足,逐渐超过了南方。
(2)南方蜀、吴两国的统治者日益腐朽,国力日趋衰落,且蜀国已被魏国所灭。
(3)从客观上看,统一符合历史发展总趋势和人民愿望。
西晋能够短期统一的原因
材料一.《钱神论》中国西晋鲁褒所写讥讽金钱崇拜的愤世嫉俗文章。
鲁褒作《钱神论》讥讽道:钱被奉为神物,“无德而尊,无势而热,排金门而入紫闼。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凡今之人,惟钱而已!”还说钱:“为世神宝。亲之如兄,字曰‘孔方’”。“孔方兄”于是成为钱的谑称,不但广泛流行于中国,还传到了日本。
社会道德沦丧,唯利是图,享乐之风盛行
西晋的社会风气
大臣石崇与国舅王恺斗富
王恺用糖液洗锅,石崇就用蜡烛当柴烧;
王恺用紫色的丝绸作布障40里长,石崇就用锦作障50里长;
王恺用花椒香料涂墙,石崇就用红色大理石砌屋……
(1)西晋的皇室及许多大臣是大地主、大贵族出身。西晋王朝制定了一些列优待大地主、大贵族的政策,以保护他们的利益。
(2)这些大地主、大贵族治国上往往缺乏雄才大略,而多是处处维护自己家族的权势,在生活上以豪华奢侈为荣,追求享乐。
4、西晋的腐朽政治
二、八王之乱
背景:
晋武帝为巩固统治,大封同姓王,后来,晋武帝又陆续派遣诸王据守州郡重镇。这些出镇的宗室诸王,既手握重兵,又掌管民事,势力日益强大。
西晋统治腐朽,向内迁各族人民收取重税,征兵派役,甚至劫掠少数民族人民为奴婢。这些暴政激起了内迁各族人民的强烈反抗。一些少数民族的首领乘机起兵反晋。
晋惠帝时,皇帝昏庸,朝政腐败,诸王并起。
惠帝是有名的昏君,贪图享乐,无知透顶。被立为太子后,大臣建议废黜他,武帝命人送去公文让其处理,以考验其是否很傻。太子的妻子贾妃机智而又凶悍,命令太监起草一份答卷,叫太子抄写好送去。武帝一看,卷子写得虽然粗浅,但毕竟还是有问必答,认为太子并不太傻,就没有废黜他。
何不食肉粥
大 臣:启禀陛下,近几年闹饥荒,各地都报告说老百姓没饭吃,到处都有饿死的人……
晋惠帝:没有饭吃,为什么不吃肉粥呢?
河间王司马颙(yóng)
赵王司马伦
楚王司马玮
长沙王司马乂(y ì )
东海王司马越
齐王司马冏
汝南王司马亮
成都王司马颖
八王混战给社会造成巨大灾害,当时米价飞涨,贵到一万钱一石,人民饱受痛苦。“八王之乱”历时16年,西晋从此衰落。
1.西晋从此衰落。
八王之乱影响:
2、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南迁,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西晋灭亡的原因有哪些?
(1)统治集团迅速腐朽(奢侈之风盛行,在位皇帝弱智)
(2)游牧民族内迁后,西晋向其收重税,征兵派役,掠卖为奴。受到西晋统治者的压迫,民族矛盾激化。
内迁的少数民族(受压迫)起兵反晋。
(3)统治集团争夺帝位的“八王之乱“ 耗竭西晋国力;
(4)公元316年, 刘曜率领匈奴军攻破长安,愍帝献城投降,西晋灭亡。
公元317年皇族司马睿重建晋朝,定都建康,史称东晋。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1 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
北方民族崇尚武力,文化落后,
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的生动写照。
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内迁。
具有代表性的有匈奴、鲜卑、羯、氐、羌,合称“五胡”。
路线:原来生活在西北的氐族和羌族,由西向东迁入陕西关中;
分布在蒙古草原上的匈奴族和羯族,由北向南迁到山西一带;而鲜卑族一部分迁到辽宁,一部分迁到陕西及河套地区。
西晋时,山西、陕西内迁的各族人口,已经占当地总人口的一半。
2 五胡内迁
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写照。
崇尚武力,文化落后
农耕民族
(汉人)
游牧民族
(胡人)
文化先进,不尚征战
中原
鲜卑
匈奴
羯
羌
氐
鲜卑
鲜卑
匈奴
羯
羌
氐
鲜卑匈奴羯羌氐
思考:
这些游牧民族为什么不在水草丰美的草原生活而要迁入内地?
1、中原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2、归附中原政权,与汉族杂居。
3、中原人口减少为游牧民族进入中原创造了条件
4、三国时期各政权为壮大自身实力也吸引一部分游牧民族
这一时期民族迁徙在我国历史上有什么重要意义?
促进了北方的民族交融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椅子
胡床
方凳
由游牧转入农耕生活
民族交融趋势
3 “十六国”的出现
一些小数民族趁机反晋.西晋灭亡后,从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总称为“十六国”。
(1)各国彼此攻战,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人民颠沛流离。
十六国:
五凉(前后北南西)
四燕(前后南北)
三秦(前后西)
二赵(前后)
夏
成汉
16个国家,最后被前秦统一!
改革的内容:
政治:整顿吏治,厉行法治,加强集权;
经济:招抚流民,减赋禁奢;
文化:大力兴办学校,提倡儒学。
351年 氐族苻坚建立前秦政权,氐族贵族深受汉族文明影响,皇帝苻坚任用汉人王猛为丞相,锐意改革,
影响:前秦境内的胡汉之间的对立和矛盾有所缓和。
一、西晋的建立
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以洛阳为都,史称西晋。他就是晋武帝。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
二、八王之乱
晋惠帝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在洛阳一带展开长达16年的相互混战,史称“八王之乱”,西晋从此衰落。幸存的中原人主要逃往南方,形成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知识小结
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1.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内迁。原来生活在西北的氐族和羌族,由西向东迁入陕西关中;分布在蒙古草原上的匈奴族和羯族,由北向南迁到山西一带;而鲜卑族迁到辽宁、陕西及河套地区。
2.西晋灭亡后,从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总称为“十六国”。
3.4世纪后期,氐族符氏建立的前秦逐渐强盛,并统一了黄河流域。皇帝苻坚任用汉人王猛为丞相,锐意改革,加强集权,招抚流民,提倡儒学等,使前秦境内胡汉之间的对立和矛盾有所缓和。
材料一 西晋建国初期晋武帝恢复了古代的分封制封二十七个同姓王以郡建国。之后不断扩大宗室诸王的权力。诸王可自行选用国中文武官员收取封国的租税。
材料二 匈奴左贤王刘宣等私议:“今司马氏骨肉相残四海鼎沸兴邦复业此其时矣。” ——《晋书·刘元海载记》
八王之乱。长期战乱,导致西晋从此衰落;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纷纷南迁。
A
1.导致西晋成为一个短命王朝的根本原因是( ) A.封王各自为政,社会上层非常腐败,经济衰退 B.统治者智力低下 C.统治阶级内部竞相攀比斗富 D.匈奴南下,灭亡西晋
B
2.东汉末年,关中地区人口从240万减少到50万,扬州从320万增加到433万,荆州(今湖北境内)从359万增加到620万。导致这一时期南北人口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江南地区开发 B.北方战乱频繁 C.经济重心南移 D.民族融合加强
A
3.西晋时,内迁的少数民族是( ) A.匈奴、鲜卑、羯、氐、羌 B.匈奴、山戎、羯、羌、氐 C.匈奴、山戎、氐、羌、太戎 D.匈奴、尤戎、羯、氐、羌
C
D
A
C
D
D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