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2.1《地质灾害》教案(鲁教版选修5)

文档属性

名称 地理:2.1《地质灾害》教案(鲁教版选修5)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6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09-07-23 11:4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二章 从主要灾种了解自然灾害
第一节 地质灾害
示范教案
【教学目标】
高考资源网
高考资源网
知识与能力:了解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及其相关概念。
简述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形成机制和发生过程。
过程与方法:根据板块构造学说,结合地图说出世界及我国地震带的分布。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灾害发生时的一些求生技能。
【教学重点】
地质灾害的发生机制、发生过程。
【教学难点】
震级和烈度的区别;滑坡和泥石流的控制因素。
【教学方法】
启发式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1976年7月28日唐山发生7.8级地震,唐山大地震是20世纪十大自然灾害之一。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地震,汶川地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自建国以来有记录最大的地震,直接严重受灾地区达10万平方公里。
(提出问题)地震灾害属于地质灾害,除地震灾害以外你还知道哪些灾害属于地质灾害?你能说出这些灾害发生的原因和发生过程吗?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总结答案,并回答问题。
(总结归纳)地质灾害除了地震灾害以外,还有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危害都很大,所以我们要研究学习地质灾害。
(板书)第一节 地质灾害
(提出问题)最主要的、影响最大、损失最大的地质灾害是地震灾害,地震灾害是由地震引起的,那么什么是地震?地震是什么结构的?
(学生活动)仔细研读课本P20-21,总结答案,并回答问题。
(总结归纳)地震是岩石圈在内力作用下突然发生破裂,地球内能以地震波的形式强烈释放出来,从而引起一定范围内地面震动的现象。
地震构造(如教材图2-1-2所示):震源、震中、震源深度、震中距、等震线。
(板书)一、地震灾害
1.地震概述
(1)定义
(2)地震的结构
(提出问题)我们知道地震的破坏力一般非常强大,我们用什么来表示地震的大小?
(学生活动)仔细研读课本P21,总结答案,并回答问题。
(总结归纳)地震大小用里氏震级表示。震级每增加一级,释放能量增加约30倍。 按震级分类为:微震(3级以下)、破坏性地震(5级以上)。
(提出问题)同一个地震对其影响区域的破坏程度是不是一样的?大体有什么规律?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总结答案,并回答问题。
(总结归纳)衡量地震发生时地面受到影响和破坏程度的指标叫做烈度。同一次地震,距离震中距的远近不同、地面建筑物的抗震程度不同,表现出来的烈度也就不同。也就是说同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是却有多个烈度。
(板书)
(3)震级和烈度的区别
(提出问题)不同的地震有着不同的成因,有的是自然原因导致的,有的则是由认为原因导致的。按照不同的标准我们可以把地震分成哪些类型?
(学生活动)仔细研读课本P21,总结答案,并回答问题。
(板书)
2.地震的类型和机制
(1)按照震源深度: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
(2)按照成因机制: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人工诱发地震。
(总结归纳)按照震源深度和成因机制可以分成两个大类。一般震源越浅,破坏力就越大。不同的地震类型有着不同的成因机制。
(提出问题)不管是哪种类型的地震发出的地震波,都是由两种类型组成的,请同学们找一找是哪两种?
(学生活动)仔细研读课本P22,总结答案,并回答问题。
(板书)21世纪教育网
3.地震发生过程
(总结归纳)是横波(也叫S波)和纵波(也叫P波)。因为前者传播较慢,所以地震来临时,我们先感觉到上下颠簸,后感觉到左右晃动。
(转承)2008年9月8日8时许,山西临汾市襄汾县新塔矿业有限公司尾矿库发生溃坝事故。新塔公司选矿厂的尾矿库发生垮坝,宽约600米,长约3公里泥石流将下游的一个农贸集市和两个村子的部分房子冲跨。据新华社消息,截至2008年9月10日17时许,已有128人在事故中遇难。
(提出问题)滑坡和泥石流也是对人们危害较大自然灾害。什么是滑坡?什么又是泥石流?
(学生活动)仔细研读课本P22,总结答案,并回答问题。
(总结归纳)滑坡是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泥石流是山区爆发的特殊洪流,它饱含泥砂、石块以至巨大的砾石,破坏力极强。
(板书)二、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1.定义:(1)滑坡;(2)泥石流
(提出问题)滑坡和泥石流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总结答案,并回答问题。
(总结归纳)都具有突发性,都多发生在山区。
(提出问题)但是滑坡和泥石流的成因却不尽相同。它们都有自己的发生机制,这些发生机制都有哪些?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总结答案,并回答问题。
(总结归纳)滑坡和泥石流各有三个基本控制因素。
(板书)
2.发生机制:
(1)滑坡:不稳定的山坡形态、软弱面的存在、破坏平衡的触发作用;
(2)泥石流:充足的水、足够的堆积物、足够的地表和沟谷坡度。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想一想,以上滑坡和泥石流的三个基本控制因素有哪些共同点?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总结答案,并回答问题。
(总结归纳)地质地貌、水文气象因素起决定性作用。
(提出问题)有了滑坡和泥石流的形成条件,滑坡和泥石流就可能会形成,当滑坡或泥石流快要形成时,往往会有前兆。这对我们防灾有着重要的意义。比如:滑坡的形成经历那些阶段?
(学生活动)仔细研读课本P23,总结答案,并回答问题。
(总结归纳)经历三个阶段。所以我们可以分阶段、分步骤地对滑坡进行治理。
(板书)
3.发生过程
(课堂小结)略。
【板书设计】
一、地震灾害
1.地震概述
(1)定义
(2)地震的结构
(3)震级和烈度的区别
2.地震的类型和机制
(1)按照震源深度: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
(2)按照成因机制: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人工诱发地震。
3.地震发生过程
二、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1.定义:(1)滑坡;(2)泥石流
2.发生机制:
(1)滑坡:不稳定的山坡形态、软弱面的存在、破坏平衡的触发作用;
(2)泥石流:充足的水、足够的堆积物、足够的地表和沟谷坡度。
3.发生过程
【随堂练习】
1.从世界自然灾害统计来看,下列自然灾害中造成的经济损失最大的是( )
①地震 ②干旱 ③洪涝 ④台风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2.以下自然灾害的致灾因子主要由自然作用造成的是( )
A.地震
B.过量采伐森林引起水土流失
C.过量开采地下水引起地面沉降
D.温室效应导致海平面上升
3.有关地质灾害叙述正确的是( )
A.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地震、火山、寒潮、泥石流等
B.我国川、滇、黔接壤地带多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为主的灾害系统
C.各种地质灾害之间有一定的关联性
D.地质灾害是自然形成,人类无法防御
4.有关滑坡和泥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二者的成因相同
B.滑坡就是冰川在重力和压力作用下的下滑现象
C.泥石泥即特大洪水爆发
D.滑坡和泥石流在我国分布较广
5.(2005年高考,全国卷Ⅰ)根据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是某群岛附近海域等深线图。喀拉喀托火山于1853年8月26日从水深305米的海底猛烈喷发,引发的海啸导致澳大利亚36000多人丧生。这次火山喷发后,火山露出海面,其后又多次喷发。现今该火山海拔813米。
( http: / / www. / )
(1)填空:喀拉喀托火山顶与图示最低处相对高度是____________米。图中A城市名称是____________,它是________(国家)的首都。
(2)写出图示范围内板块界线的类型及板块的名称。
(3)简要说明喀拉喀托火山喷发的原因。
答案:(1)8263 雅加达 印度尼西亚
(2)板块边界为挤压型(消亡边界、海沟俯冲型),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
(3)两大板块互相挤压,板块界线附近深处岩浆熔融,沿裂隙上升形成火山喷发。
【布置作业】
完成课本P24活动题。
预习第二节。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危害我国较重的自然灾害——地质灾害。结合唐山大地震和去年发生的汶川大地震来讲,效果很好,能够激发出学生探索科学文化知识的热情。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