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2张PPT)
教学内容
《谁能生存下来》是鄂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科学》六年级下册《生物的演变》单元的第三课。通过前面两课的学习,学生对化石、动物的发展史的相关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对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本课在此基础上,以对比观察地雀的喙为切入点展开教学,探究地雀的喙对其生存的影响,了解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及其生物进化学说,并通过图片观察,应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推理解释长颈鹿的颈部变长的原因。
学情分析
通过三年的科学学习,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水平和科学探究能力。关于生物的生存和灭绝,学生已经从百科全书、电视媒体、通讯网络等多种渠道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也有一些亲身感受,特别是前面关于化石和动物发展史的学习,以及他们在五年级科学课中学习到的一系列有关动物的防御知识,不仅为本课的学习做好了知识铺垫,而且还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生物知识的浓厚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达尔文并了解他的生物进化论;
知道生物进化、存活与灭绝的原因。
能力目标:能在猜测的基础上,通过模拟实验去分析、解决问题;能以某个具体对象为例解释适者生存、自然选择的道理。
情感目标: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人类要想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生存下去,必须努力适应环境;意识到科学探究是永无休止的。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够明白生物的进化和物种灭绝的原因。
教学难点:能以某个具体对象为例解释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教学准备
模拟实验材料:葵花籽、尖嘴镊子、圆嘴镊子。
文本资料:学生查阅的关于达尔文相关资料;实验记录表;多媒体课件。
教法学法
本课我主要借助模拟探究实验和直观地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运用对比观察法、模拟实验、推理分析、小组合作研讨等多种学习方法,通过“提出问题——模拟实验——得出结论——推理应用——拓展延伸”的途径,获取新知,更新旧知,形成技能。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引出课题
已经灭绝的动物
恐怖鸟
刃齿虎
普鲁斯鳄
恐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引出课题
(二)合理猜想,实验探究
地雀
谁能生存下来?为什么?
模拟实验
每人每次取一粒种子,使用尖嘴镊子或圆嘴镊子剥葵花籽,单手使力,剥破一粒葵花籽表示地雀吃掉一粒种子。以一分钟为限,看谁剥的多。
尖嘴镊子
圆嘴镊子
葵花籽
将操作者在规定时间内捏碎的种子粒数记录在统计表中。(单位:粒)
尖嘴镊子 圆嘴镊子
第 1 组
第 2 组
第 3 组
第 4 组
第 5 组
第 6 组
合 计
将操作者在规定时间内捏碎的种子粒数记录在统计表中。(单位:粒)
尖嘴镊子 圆嘴镊子
第 1 组 8 32
第 2 组 6 19
第 3 组 11 24
第 4 组 4 21
第 5 组 10 27
第 6 组 7 16
合 计 46 139
(尖嘴镊子)
(圆嘴镊子)
为什么有的的地雀生存下来了,
有的地雀却不能生存下来?
设计意图:
让学生根据课本提供的小资料,进行合理的猜想,并用实验模拟“地雀吃种子”的情境,学生全员参与由“发现问题——提出猜想——操作验证——整理数据——得出结论”的探究过程,在亲身实践中深刻领悟了问题的实质,突出了教学重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引出课题
(二)合理猜想,实验探究
(三)认识人物,理解观点
达尔文(1809—1882),英国生物学家。1831年,他乘海军勘探船“贝格尔”号环球旅行,历时5年,观察和搜集了动物、植物和地质等方面的大量材料,经过归纳整理和综合分析,形成了生物进化的概念。
1859年,达尔文出版震动世界的《物种起源》一书,全面提出了生物进化学说。他认为,生物的繁衍是在自然选择的过程中发生的,同一物种内哪些个体更能适应环境,它们就比其他个体更容易生存和繁衍下来。
设计意图:
学生在陈述的过程中,教师相机板书,并引导学生初步运用自然选择学说中的观点解释已经通过实验分析过的地雀问题,一方面加深了对理论的理解,为下面教学难点的突破奠定基础,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实验结论与达尔文的科学理论进行比对,观点基本一致,会极大地增强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信心和积极性。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引出课题
(二)合理猜想,实验探究
(三)认识人物,理解观点
(四)学以致用,推理解释
现在的长颈鹿为什么颈部这么长?
蛙
蝗虫
尺蠖蛾
枯叶蝶
竹节虫
极
地
狐
狸
非洲沙狐
羚羊
斑马
濒临灭绝的动物
金丝猴
豹猫
斑点猫头鹰
北极熊
海牛
设计意图:
通过小组讨论、师生互动,使学生学会运用新学的知识解决新问题,并恰当选取已学素材来解释新知识,使新、旧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引出课题
(二)合理猜想,实验探究
(三)认识人物,理解观点
(四)学以致用,推理解释
(五)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针对动物的濒临灭绝,
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人类作为大自然的一份子,为适应
生存环境做出了哪些努力呢?
未来人的样子会有怎样的变化?
设计意图:
合理拓展,不仅扩大了教学空间,提升了学生“用科学”的意识,还有效渗透了维护自然生态和谐、努力适应生存环境的德育理念。
课后延伸——“达尔文故事会”
1.达尔文的生平
2.达尔文的科研历程
3.达尔文生物进化论面临的挑战
3. 谁能生存下来
地雀:喙大而强壮——生存 外壳坚硬的种子 喙小而不坚固——淘汰
适者生存 环境 不适者被淘汰
达尔文 1859 《物种起源》 生物进化学说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整堂课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不仅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分析问题,发展能力,还努力扩大教学空间,重视教学拓展,引导学生用“科学”,教学思路清晰,教学过程流畅,学生学有所获,乐在其中。
2.实验探究是科学课的核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在本课中,可以尝试让学生根据问题和猜测,自己设计实验去进行实验探究。另外,本次模拟实验最初选用的实验工具是钳子和镊子,但考虑到钳子本来就是一种省力的工具,与镊子对比时并不能科学地解释两种不同的喙的对地雀生存的影响,所有我改用尖嘴镊子和圆嘴镊子来模拟两种不同地雀的喙,使得整个实验更加严谨、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