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8张PPT。江苏省金湖中学高一地理教学课件————第一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江苏省金湖中学 许 忠复习检测:1、说出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变化规律:
2、说出地表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偏向的规律:
3、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有哪些?
4、地球自转的周期是____日,即__时__分__秒;昼夜交替的周期是___日,即___时___分____秒,也就是____________的周期。
5、 经度每隔___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全球共分为 ___个时区,相邻的时区,时间相差__小时。区时通常用______经线上的地方时表示,它的度数等于________________。复习检测答案:1、说出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变化规律:
2、说出地表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偏向的规律:
3、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有哪些?
4、地球自转的周期是____日,即_ _时_ _分 __秒;昼夜交替的周期是__ _日,即___时___分____秒,也就是____________的周期。
5、 经度每隔___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全球共分为 ___个时区,相邻的时区,时间相差__小时。区时通常用__ ____经线上的地方时表示,它的度数等于________________。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出两个极点外处处相等为150/小时。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600处大约等于赤道的一半。两个极点既无线速度也无角速度。地表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偏向的规律:北半球向右偏转;南半球向左偏转;赤道上不发生偏转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有:昼夜交替、产生时差、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向 恒星 23 56 4
太阳 24 0
0 太阳高度日变化 15
24 1
中央经线
所在时区×150 (东西经同时区) 分析地球运动地理意义 说出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以及速度的变化规律;
理解黄赤交角与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关系;
分析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其原因;
了解四季的形成和划分;
结合生活常识,加深对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的理解,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第三节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课标要求:学习目标:第一课时第三课时 第 一 课 时一、地球公转概况1、定义:
2、方向:
3、轨道:
4、周期:
5、速度: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叫做地球的公转。 地球公转的方向也为自西向东,从地球北极上空向下看,地球沿逆时针方向绕日运转。 地球公转一周叫一个恒星年,所需时间为365日6时9分10秒。 近似正圆的椭圆,太阳在其一个焦点上;地球距离太阳有远有近,距离最近的点叫近日点,距离最远的点叫远日点。 近日点时,地球公转速度快;远日点时地球公转速度慢。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的对比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地 轴太 阳自西向东自西向东23时56分4秒,这叫
做1恒星日地球绕其自转轴 的旋转运动365日6时9分10秒
叫一 恒星年除两极外处处相等为15°/时随纬度而变化,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无论角速度还是线速度,都是近日点快,远日点慢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地球的公转轨道叫黄道平面,通过地心与地球自转轴垂直的平面叫赤道平面)二、自转与公转的关系黄赤交角:
1、定义:
2、影响: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作周年的回归运动
1、请在图中适当位置标出地球自转、公转方向。 2、图中自A点公
转,当又一次回到
A点时,用时___。3、图中四点位于近日点的是____,位于远日 点的是____。
4、当地球运行到C点时公转速度较___,此时 南半球是___季节。
5、说出自A点到C点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情况 及太阳直射点移动情况1、太阳直射点位于B时,为_________日,是____月____日。
2、太阳直射点位于图中__点时,地球公转的速度较快。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__(南、北)半球;上海盛行_______风。D 6 22夏至南西北1、在右图中适当位置标出ABCD,并注明两至日。同时标出地球的自转方向。
2、由乙到丙期间,太阳直射在___半球,此期间地球公转的速度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乙甲丙丁北先变慢后变快北A---乙B---甲C---丙D---丁1、图中有一处明显错误请改正
2、A为____星,B为____面, C为____面,黄赤交角 是_______角,为_____度。
3、黄赤交角与回归线度 数的关系是__,与极圈 度数的关系是_____。 若黄赤交角变大,则回归线的度数变___(大小),极圈度数变___(大小)。
4、地球在公转过程中表现出的特点是____ 和___ ___基本不变。北极 黄道赤道黄赤交 23026‘相等互余大小 地轴的方向 黄赤交角的度数1.昼弧和夜弧:2.昼夜长短变化规律:第三节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第二课时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一) 昼夜长短变化夏半年冬半年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从春分日到夏至日期间,太阳直射在北半球,此阶段称为北半球的夏半年;
从秋分日到冬至日期间,太阳直射在南半球,此阶段北半球称之为冬半年。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地区极昼范围达一年中最大值,占据整个北极圈及其以内地区。
(南半球相反)冬至日: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地区极夜范围达一年中最大值,占据整个北极圈及其以内地区。
(南半球相反)春秋分:全球各地昼夜平分。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北半球为例)夏至日:
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地区极昼范围达一年中最大值,占据整个北极圈及其以内地区。(南半球相反)
冬至日:
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地区极夜范围达一年中最大值,占据整个北极圈及其以内地区。(南半球相反)
春、秋分日:
全球各地昼夜平分。夏半年:
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北极附近出现极昼现象;
冬半年:
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昼越短,北极附近出现极夜现象。
举例:说出下列日期北半球昼夜长短状况:
五一劳动节 教师节 国庆节 元旦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北半球为例)春分日
3.21夏至日
6.22秋分日
9.23冬至日
12.22夏半年冬半年巩固练习:(1).此图表示__________节气,
澳大利亚是_________季节,
太阳直射点位于___________上,北极圈以北出现_________现象.
这一天,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2)AB是________线,E点的太阳高度为_______,C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是_____,E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是_____,
(3) D点的昼长是_____小时,夜长是___小时
小时,C点时间是_____点,D点是____点.
(4)比较C,D,E三点的昼长由大到小是__________
夏至冬北回归线极昼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晨0°90°43°08′ 121268C>D>E第三节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第三课时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一)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1.正午太阳高度概念(当地时间)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随纬度有规律的变化随季节有规律的变化赤道北回归线23026’N南回归线北极圈23026’S900S00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66034‘N南极点春分日3.正午太阳高度计算H=90—所求点与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
注: 纬度差同半球相减,异半球相加.
例如:北京(40°N)
春秋分:
夏至日:
冬至日:
H=90°—(40°- 0)=50°H=90°—(40°-23°26)=73°26H=90°-(40°+23°26)=26°344.正午太阳高度应用影长
tg H=a/b
太阳能热水器倾角
倾角+太阳高度=90°
A H
HAHab练习:
1、每年冬至日时 ( )
A、太阳直射在北纬23 °26′纬线上
B、北半球是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
C、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为一年中的最小值
D、地球恰好位于近日点上
2、下列日期,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是
A、元旦 B、国庆节 C、劳动节 D、儿童节BCD3、北京(40oN)、莫斯科(56oN)、纽约(41oN) 和开罗(30oN)四城市相比,夏至日这天
A、开罗的白昼最长,北京的气温最高
B、莫斯科的白昼时间最长,开罗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C、莫斯科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北京的白昼时间最长
D、纽约的白昼时间最长,正午太阳高度也最大
4、北京(40oN、116oE)与新加坡(1oN、103oE)两地相比
A、北京的白昼时间总是比新加坡长
B、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总是比新加坡小
C、北京总是比新加坡先看到日出
D、北京的地方时总是比新加坡早
BD下图中,阴影部分代表黑夜,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请回答:(1)这一天是 日(节气),一般为每年的 月 _____日。
(2)此时太阳直射点坐标是:______________
(3)这一天,图中A、B、C、D四地点中,白昼最长的是 ,其白昼长 小时。(4)这一天,图中A、B、C、D、E、F六点中,白昼时间和正午太阳角都相等的是 。
(5)按图所示,此时北京时间应为 点。冬至122223°26′s, 90EA2414DFE (1).此图表示__________节气,
澳大利亚是_________季节,
太阳直射点位于___________上,北极圈以北出现_________现象.
这一天,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2)AB是________线,E点的太阳高度为_______,C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是_____,E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是_____
(3) D点的昼长是_____小时,夜长是 ___ 小时
小时,C点时间是_____点,D点是____点.
(4)比较C,D,E三点的昼长由大到小是__________夏至冬北回归线极昼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晨0°90°43°08′ 121268C>D>E读下图,箭头代表地球自转方向,请回答:(1)这一天是 节气,太阳直射在 纬线上。(2)图中A地昼夜长短状况是 ,其正午太阳高度角为________(3)图中B、C、D、E四地点,白昼最长的是 ,黑夜最长的是 。(4)图中E地点此时的地方时为 点,B点的地方时为 点,北京时间为 点。平分66°34′EBCD24122冬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