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从种到界》教学设计
1、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生物分类的单位是教学过程的重点和难点,分类的七个等级很复杂,初中教材没有系统的叙述,而是以大量图片展示为主,帮助学生从这些图片中,体会不同生物具有共同的特征以及怎样利用这些共同特征来确定分类等级。
2、 学情分析
在本章之前,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生物圈中的各种生物,熟悉各种动物的基本特征的知识。但是这些呈现“点”分布的知识缺乏系统的梳理。本章中第一节,通过学习对植物分类和动物分类的基本方法,初步认识分类的意义和操作的基本方法。但是对于“生物分类的意义”、“如何进行生物分类”仍然是懵懂的。《从种到界》这一节内容,并不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生物分类的方法技巧,只要求学生能初步了解生物分类的核心思想,尝试模拟分类的过程。根据学生的基本知识水平,为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索热情。本节课通过带领学生亲历简单的分类过程,体会其中找寻特征的乐趣,是本节课设计的思想。目的是把呈“点”分布的知识串成“线”,最后连成“面”。
3、 教学方法
1.直观教学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活动探究法
通过探究活动形式,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
3.小组讨论法
利用已有的资料、导学案和小组合作学习袋,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乾坤大挪移”游戏,从而挖掘知识深度同时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
(2)明确“种”是最基本的单位,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最密切。
(3)说出对生物分类的依据,了解生物分类等级意义。
(4)至少说出一种植物或动物在生物分类学上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提升学自学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合作求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把某种动物划分入不同的等级,提高对生物进行分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教学中融入保护生物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关注身边的生物、热爱自然的情感教学
5、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说出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
(2)概述生物分类的依据和意义????
2.教学难点:
(1)分类等级之间的内在联系
6、 教学策略
课堂中以“先学后教”为主线,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以导学案为载体帮助学生完成学习,辅助以多媒体设备,小组合作探究及“乾坤大挪移”的游戏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艺术性。
7、 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圣诞节送礼物,如何写出地址。质疑引题:生物分类等级由大到小是怎样排列的? 小组思考:如何写出地址。动笔在导学案的相应位置书写地址(以学校为例) 巧妙创设情境,由学生熟悉的生活常识——写地址导入,通过地址单位的等级分类迁移引入生物的分类等级。
明确目标 课件出示目标并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在老师的指导下阅读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以“问题”的形式出现,学生简单明了地知道这节课应该学什么。
自主学习 老师巡视自学情况并进行个别指导。同时以问题的形式展示在屏幕中以待检测自主学习效果。 完成导学案中的“自主学习”,以待检测。 学生对本节知识有一个整体认识和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合作探究 一、尝试将狼分入不同的生物分类等级 每个人有一张活动案(导学案背面),一份16种生物的图片。参考课本103的图6-1小组讨论完成以下活动 (1)依据课本提示完成每个分类单位的填空,(2)根据每个分类单位的共同特征将相应的动物(序号)填入相应的横线。(3)小组汇报,每个等级有哪些生物,这些生物的共同特征是什么?二、找出各分类等级之间的关系(乾坤大挪移游戏)指导6或8人小组(借助乾坤大挪移游戏:游戏规则,根据前一个合作学习成果,借助学习袋的工具,进行挪移生物,挪移生物的过程中思考讨论,总结分类单位中的规律:讨论的问题如下:①七个分类单位中,你认为哪个单位的生物种类最多?哪个单位的生物种类最少?有规律吗?②七个分类单位中,你认为哪个单位中的生物共同特征最多?哪个单位中的生物共同特征最少?有规律吗?③在刚才我们看到的生物图片中,和狼亲缘关系最近的是哪种单位的生物?和狼亲缘关系最远的是哪种单位的生物?有规律吗?三、讲述分类的意义引导学生联系本单元的主题: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得出分类的意义是:研究生物的亲缘关系、进化关系,更好地研究各种生物,为了更好地保护生物,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树立保护生物的意识。四、引导自主学习“科学家的故事” 小组合作,根据老师的要求,把这些生物按照特征分入不同的等级。并积极展示小组合作的结果,倾听其他小组的展示,及时补充订正。 回顾本单元的主题,倾听 学生根据老师大屏幕的提示自主学习。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通过动手模拟分类的过程,提高学生对生物进行分类的能力。通过展示,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游戏降低探究规律的难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明确分类的意义 根据提示进行有目的的自主学习,提高自主学习效率。
总结收获 目标在课件中重现,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自我评价。 学生积极进行自我评价。 目标重现,画龙点睛,点出本节需要掌握的主要内容。
达标检测 巡视统计测试结果,了解学情。导学案中设计选做题,体现了问题的层次性。 独立完成达标检测。组长组织讨论,找出疑点。 当堂测试学习效果,检测学习目标的达成程度
结课 根据各组记录情况,评出优胜小组。
8、 板书设计
第二节 从种到界
1、 生物分类的等级
二、生物分类的依据和意义
依据:形态结构、生理功能
意义:弄清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
9、 教学反思
本节课比较成功有以下三点:
1.教学目标的预设和教学策略符合学情:通过写信的方式导入学生都能接受,而且积极参与到活动中,能够有效引导学生较快进入学习状态。通过阅读课本完成学生力所能及的填空题(3题),学生基本都能完整且准确地书写,学生体验到自主学习的成功的喜悦。接着通过逐步加深的小组合作活动,通过小组讨论降低学习难度,通过小组的力量学生基本都能准确地为狼定位,再次获得成就感。最后通过乾坤大挪移的游戏寻找内在规律,在游戏中学习,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最后给予学生机会表达小组讨论的成果,学生通过展示获得同学和老师的肯定,再次体验学习的满足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2.课堂民主活跃: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体现“面向全体学生”的新课堂理念,课堂中有师生交流也有生生交流,创建民主、积极、和谐的课堂。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理念,既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也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在第一次小组合作过程中,老师关注到个别同学不愿意与人合作,交流,及时引导。对于能够发现问题并尝试通过小组解决问题的小组老师不仅通过小组加分的形式进行奖励还及时借助语言表扬,肯定学生的学习过程。课堂结束前让学生通过完成导学案的自我评价,及时反馈学习效果。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老师发现学生对于分类的意义有些模糊,这可能和预设的目标(说出分类的意义不仅有利于研究生物的进化关系和亲缘关系还为了更好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有些不符。因为学生还没有学完生物的多样性,要让学生达到这样的深度有些牵强。
3.倡导探究性学习:体现以探究为主,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地位。学习过程中既有学生的自主学习又有小组的合作学习,整个过程教师扮演引导者、促进者的角色,通过追问、引导、设疑帮助学生进行学习。
不足之处:教学过程对学生的情感渗透不足,如果可以增加一些濒危动植物的小视频可能有利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
第 4 页 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