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8节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要点整理〗
1.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伴随 现象 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发生变化 发光、放热、生成气体、产生沉淀、变色等
实例 石蜡熔化、湿衣服晾干、酒精的挥发、铜丝弯曲、海水晒盐等 酒精的燃烧、火药爆炸、铁生锈、光合作用、酒和醋的酿造等
本质 区别 有无新物质生成
微观 解释 构成物质的微粒本身没有发生改变,只是微粒间的距离发生改变 构成物质的微粒本身发生改变,一般是分子解体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
联系 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物理变化过程中一定不发生化学变化
2.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概念 物理变化中体现的性质特点 化学变化中体现的性质特点
实例 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导电性、挥发性、延展性等 可燃性、稳定性、活泼性、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毒性等
变化与性质的关系 性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是物质的基本特征,是变化的内因(即变化的依据),而变化只是一个过程,是性质的具体体现,即性质决定变化、变化体现性质
变化与性质描述上的区别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在描述上是不同的,描述物质的性质时有“可以—不可以”、“能—不能”、“ 容易—不易”等字词。如叙述中有“已经”、“了”等过去时或“在”等现在时的用语时,则往往是叙述物质的某种变化
〖例题解析〗
〖例题〗下列生活中的常见变化中,只有物理变化的是( )
A.纸张燃烧 B.冰雪融化 C.食物腐烂 D.铁钉生锈
解析:纸张燃烧、食物腐烂、铁钉生锈都生成了新物质,属化学变化,而冰雪融化是熔化,即固态水变液态水,属物理变化。答案:B。
〖巩固基础〗
1.下列爆炸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汽车轮胎爆炸 B.面粉爆炸 C.火药爆炸 D.煤气爆炸
2.我们每天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里,下列变化描述化学变化的是( )
A.瓷碗破碎 B.石蜡熔化 C.纸张燃烧 D.湿衣晾干
3.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是( )
A.变化时物质的形状是否改变 B.变化时是否生成新的物质
C.变化时是否有光和热产生 D.变化时物质的状态是否改变
4.下列不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A.米醋的醋味 B.铝的延展性 C.铁可以生锈 D.金的黄色
5.下列属于酒精的化学性质的是( )
A.常温下为无色液体 B.酒精易挥发 C.酒精易燃烧 D.酒精有刺激性气味
6.判断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
A.发出耀眼的白光 B.生成白色粉末氧化镁 C.镁条逐渐变短 D.放出大量的热
7.下列变化中,有一种与其它不同的是( )
A.消化食物 B.焚烧垃圾 C.冰块融化 D.西瓜腐烂
8.下列四个短语,其原意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花香四溢 B.海市蜃楼 C.蜡炬成灰 D.木已成舟
9.如图所示的实验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10.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导电性 B.可燃性 C.延展性 D.挥发性
11.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的科学知识判断,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海水晒盐 B.酒精挥发 C.打磨玉器 D.大米霉变
12.[2015台州]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氢气燃烧 B.菜刀生锈 C.冰雪熔化 D.电解水
13.[2015绵阳]下列生活中发生的变化,均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
A.滴水成冰、钢铁生锈 B.石蜡熔化、水分蒸发
C.粮食酿酒、烟花燃放 D.汽油挥发、云消雾散
14.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下列著名诗句中只含有物理变化的是( )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5.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16.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的一组是( )
A.钢铁生锈,灯泡发光 B.煤气爆炸,煤燃烧
C.酒精挥发,食物腐败 D.石蜡熔化,碘升华
17.现代社会的生产和生活要消耗大量能量,下列活动中,通过化学反应提供能量的是( )
18.下列是对酒精的部分性质和变化的描述:
①无色透明的液体②易挥发③硫磺和沥青溶解在酒精里④易燃烧⑤能与活泼金属发生反应生成氢气⑥点燃酒精灯,酒精在灯芯上燃烧。
用序号回答:属于物理性质的是______;属于化学性质的是______。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
19.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并能溶解碘、酚酞等多种物质。酒精易燃烧,常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一边汽化,一边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根据上述叙述归纳出:
酒精的物理性质: ;
酒精的化学性质: ;
酒精发生的物理变化: ;
酒精发生的化学变化: 。
20.下列是关于石蜡的性质和变化的叙述:①石蜡质软;②石蜡受热熔化;③石蜡具有可燃性;④石蜡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在这些叙述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属于物理性质的是____,属于化学性质的是___。(填序号)
〖提高能力〗
1.“蜡烛会燃烧,蜡烛在燃烧”,文中指的是蜡烛的( )
A.前者指化学变化,后者指化学性质 B.前者指化学性质,后者指化学变化
C.前者指物理变化,后者指化学性质 D.前者指物理变化,后者指化学变化
2.“变废为宝、资源循环、持续发展”是科学家在当今环境问题上的最新构想之一。
例如:燃料燃烧产物燃料,这样既可以解决能源问题,又能消除污染。上述构想中的两个转化过程( )
A.均为物理变化 B.①为物理变化,②为化学变化
C.均为化学变化 D.①为化学变化,②为物理变化
3.在下面O2和CO2的自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4.下列四种变化中,与其他三种不能归为一类的是( )
5.家用的不锈钢(铁的合金汤勺,常在手柄上端加一木柄或塑料柄。说明铁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
A.铁是电的良导体 B.铁是热的良导体
C.铁在空气中容易生锈 D.铁的密度大
6.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因果关系不成立的是( )
A.洗洁精可溶解油污,用于去除油污 B.铁能与氧气反应,用于制造机械
C.钨的熔点高且能导电,用于制作白炽灯丝 D.镁粉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用于制作照明弹
7.下列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
A.发光发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B.水能凝固成冰属于化学性质
C.12mL蒸馏水和2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32mL,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D.将洗涤剂滴加到少量植物油和水的混合物中,振荡、静置,不分层,说明植物油可溶于水
8.氨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氨气的某些性质,进行以下实验,下图中从左到右依次是实验步骤及相应的现象。(碱性物质能使酚酞变红)
请根据上图中所示的信息,归纳出有关氨气的性质:
⑴物理性质:① ;② 。
⑵化学性质:氨气与水反应后所得氨水显______性。
9.有两瓶无色液体,分别是水和酒精,请你根据它们不同的性质,写出区分水和酒精的两种方法。
(1) 。
(2) 。
10.某学校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请你完成下列问题:
(1)提出问题: ?
(2)建立假设: 。
(3)设计实验方案:在物理变化过程中 生成,所以只要检验木炭、集气瓶中的氧气在燃烧前后是否一样即可。
(4)收集证据,检验假设:
①用盛有少量澄清石灰水的集气瓶收集一瓶纯净的氧气后,把红热的木炭用燃烧匙送进集气瓶中。
②观察到的现象是:木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黑色木炭变成白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③比较分析变化前后物质的性质:(表格内选填“能”或“不能”)
物质 变化前 变化后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木炭 黑色固体 燃烧 白色粉末状固体 燃烧
氧气 无色 支持燃烧 无色 支持燃烧
石灰水 无色澄清 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浑浊 不能与二化碳反应
说明了 。
11.某研究小组在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时发现:铁丝燃烧没有火焰,蜡烛燃烧却有明亮的火焰。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⑴探究一:蜡烛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是什么?
点燃蜡烛,将金属导管一端伸入内焰,导出其中物质,在另一端管口点燃,也有火焰产生(如右图所示)。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_________(填“固态”或“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
⑵探究二:物质燃烧产生火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查阅资料】
由上表可知: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________(填“熔点”或“沸点”)和燃烧时温度有关。由此推测:钠在燃烧时,__________(填“有”或“没有”)火焰产生。
⑶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没有火焰,但生活中木炭燃烧时会产生火焰,其原因可能是 。
参考答案
〖巩固基础〗
1.A 2.C 3.B 4.C 5.C 6.B 7.C 8.C 9.C 10.B 11.D 12.C 13.C 14.C 15.C 16.A 17.A
18.①②、④⑤、③、⑥。
19. 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并能溶解碘、酚酞等多种物质;易燃烧;酒精在灯芯上一边汽化;一边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20.②、④、①、③。
〖提高能力〗
1.B 2.C 3.B 4.B 5.B 6.B 7.C
8.⑴①密度小于空气;②易溶于水。⑵碱。
9.(1)闻气味。(2)使用火柴点燃。
10.(1)木炭燃烧是化学变化吗?(2)木炭燃烧可能是化学变化;(3)没有新物质;(4)能、不能、能、不能、炭燃烧是化学变化。
11. ⑴气态;⑵沸点、有;⑶生成了可燃性气体。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