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一年级教学质量测试
地理必修Ⅱ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D
B
C
C
B
A
C
B
A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B
A
B
D
C
A
C
C
D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C
D
D
A
B
A
D
A
D
B
二、综合探究题(共40分)
31.(8分)每空1分
(1)住宅 商业
(2)自来水 位于河流上游,水源清洁水质好
石油化工 接近原料产地、位于盛行风的下风向
食品 没有污染、接近消费市场
(说明理由意思接近就可给分)
32.(7分)
(1)城市化 C (2分)
(2)占用耕地良田 工业污染向农村扩散 (2分)
(3)C (1分)
(4)交通拥挤、环境趋于恶化(环境质量下降)等 (2分)
33.(5分)每空1分
(1)1960 三年自然灾害
(2)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3)很少(少) 人口总数大(多)
34.(8分)
(1)东亚 东南亚 南亚(3分)
(2)B (1分)
(3)光照充足、热量充足、水分充足、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任选两个答案,2分)
(4)采购——运输——仓储——包装——配送 (2分)
35.(8分)
(1)山区 平原(2分)
(2)山区交通线路布局受地形制约较大,往往沿地势较低的河谷布局,弯曲不直;
平原地区地势开阔平坦,道路布局平坦寛直。(2分)
(3)山区商业网点的密度小,规模小,分布分散;平原商业网点的密度大,呈现多级规模的商业中心,分布主要集中在城市及周边主要交通线附近。(2分)
(4)电子计算机 网上购物(电视购物) (2分)
36.(4分)
(1)A全球变暖 B固体废弃物污染(垃圾污染) C能源枯竭(能源短缺) (3分)
(2)A:人们燃烧矿物能源、毁林(森林遭破坏),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越来越多。
B: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生产和生活排放的废弃物越来越多,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C:人口增长、经济发展,所需的能源越来越多,加之能源利用率低、浪费现象严重等。
(言之有理即可给分)(1分)
牡丹江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一年级教学质量测试
地理必修Ⅱ试题
注意事项:①考试时间:90分钟。
②试卷结构:由试卷Ⅰ和试卷Ⅱ组成。试卷Ⅰ为客观试题,满分60分。试卷Ⅱ为主观试题,满分40分。
试卷Ⅰ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每道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读下图,回答第1~2题
1.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图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
A.韩国 B.德国
C.中国 D.尼日利亚
2.德国的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A.“高—高—低”型
B.“低—低—低”型
C.“高—低—高”型
D.无法确定
3.中国文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较大,其中有利于控制人口增长的是
A.早婚早育 B.多子多福
C.晚婚晚育 D.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4.中国科学院发布报告,主张中国的环境人口容量控制在16亿左右,这主要反映出环境人口容量的
A.临界性 B.相对性
C.警戒性 D.均衡性
5.从“投入—产出”的工业联系来看,下列工厂中,宜靠近钢铁厂布局的是
A.食品厂 B.机械制造厂
C.服装厂 D.造纸厂
6.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
A.社会经济的发展 B.人口素质的提高
C.自然资源的开发 D.政府的政策
7.下列产业活动与其主要区位因素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A.甜菜制糖—廉价劳动力 B.面包制作—原料产地
C.天然橡胶种植—气候 D.普通服装生产—技术力量
8.下列做法,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
A.竭泽而渔 B.封山育林
C.围湖造田 D.毁林开荒
9.目前在发达国家的大城市里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原因是
A.大城市环境恶化,地价上涨 B.市区失业人数增多
C.人口增长速度在不断变化 D.大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降低
读右图,回答第10~11题
10.图中四地中最有可能首先发展为城市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1.河流在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中起到的主要作用是
①提供水源 ②净化空气
③提供运输条件 ④输送废水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12.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正确做法是
A.阻止乡村人口进城
B.将有大气污染的工业布局在城市的下风向
C.丢弃旧城,建立高标准新城市
D.多建房,增加建筑群密度,解决住房问题
近期研制出利用玉米叶片加工、编织购物袋的技术,这种购物袋易分解且物美价廉。据此回答第13~15题
13.该种购物袋的生产厂应接近
A.原料产地 B.销售市场
C.能源基地 D.研发基地
14.以该种购物袋替代目前广泛使用的同类用品,对环境保护的直接作用是
A.减轻大气污染 B.减轻“白色污染”
C.促进生物多样性 D.减轻酸雨危害
15.该种购物袋的生产原料在我国的最大产地是
A.河南省 B.山东省
C.四川省 D.吉林省
16.2007年环境日的主题是“冰川消融,是个热点话题吗?”,该主题直接体现了可持续发展基本内涵中的
A.发展的内涵 B.公平的观念
C.环境的观念 D.权力的观念
17.关于商贸联系说法正确的是
A.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国家或地区,自然资源、资本、技术、产品、劳动力在区际间的流动十分活跃
B.区域专业化将削弱区际的商贸联系
C.现代物流业主要服务于国际贸易
D.国际贸易联系比区际贸易联系要密切得多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流动人口逐年增加。2001年,全国流动人口超过1.2亿。读下图回答第18题
18.2001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是
A.从人口稠密地区流向地广人稀地区
B.从城市流向农村
C.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
D.从东部地区流向西部地区
19.现代工业集中布局的“聚集效应”,是受下列哪个因素的影响
A.劳动力因素 B.环境因素
C.社会协作条件 D.技术因素
20.影响重庆市、武汉市相同的区位因素是
A.地形以平原为主 B.气候冬暖夏凉
C.土壤肥沃 D.位于两条河流交汇处
人口迁移受许多因素影响,有些来自迁出地,有些来自迁入地,还有些是中间障碍因素。读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示意图,完成第21~22题
21.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吸引大量民工迁入的主要原因是
A.① B.②
C.③ D.⑥
22.近年来,伊拉克居民大量外迁的主要原因是
A.① B.②
C.④ D.⑤
23.下列哪个地区容易形成城市
A.热带的低地地区
B.河流的上游
C.风景优美的山区
D.交通枢纽处
24.郑州既是铁路枢纽又是商业中心,是由于
A.交通便利,便于货物集散
B.郑州城市规模大
C.郑州商品生产能力强
D.郑州是河南省省会
25.下列不属于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部分资源趋于枯竭,人均资源拥有量减少
B.城市规模无限制扩大
C.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受损
D.环境污染,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下降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城市内部逐渐形成了各种功能区。下图是“某城市简图”。读图回答第26~27题
26.图中地租水平最高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7.中心商务区的主要功能有
①旅游职能 ②交通中心职能
③教育职能 ④商务枢纽职能
⑤行政职能 ⑥房地产开发职能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⑥
28.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主要途径是
A.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B.严禁排放工业“三废”
C.少建或不建大型工程
D.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29.关于我国水田和旱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的水田集中分布在长江以南的广大南方地区
B.我国南方水田以种植小麦为主
C.我国南方无旱地分布
D.我国北方水田分布区以水稻为主要粮食作物
30.近年来,牡丹江市开设了许多鲜花专卖店,促使鲜花商业网点形成的条件是
①靠近商品生产基地 ②便捷的交通
③盆花栽种气候条件差 ④市场的需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牡丹江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一年级教学质量测试
地理必修Ⅱ试题答题卡
题号
1—30
31
32
33
34
35
36
总分
得分
试卷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试卷Ⅱ
二、综合探究题(共40分)
31.读“某城市简图”回答问题。(8分)
(1)图中A、B为商业区和住宅区,其中A为__________区,B为__________区。
(2)该城拟建自来水厂、石油化工厂、食品厂,从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角度考虑,请选择合理的位置并说明理由:
①处建_______厂,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处建_______厂,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处建_______厂,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读“某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图”和材料,分析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一句响亮口号是“绿色奥运”。
材料二:根据城市的发展,我国将建设轻轨铁路,预计到2010年,建成约450Km ,到2020年,建成约900 Km ,到2050年前,建成约4500 Km ,共300条。
(1)此图反映了该地区的______________过程。该过程在图中反映的标志是 ( )
A.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
B.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
C.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D.城市人口向农村转移
(2)该过程中城市对郊区农业资源与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修建城市轻轨线路,除了能改善城市交通外,还可以 ( )
A.改善城市的景观 B.提高城市居民的经济收入
C.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 D.调整城市的经济结构
(4)上述材料反映出我国正致力于改善该过程中产生的哪些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读“我国人口再生产的发展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5分)
(1)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出现在___________年前后,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迅速下降,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3)我国各种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4.读“水稻种植分布区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1)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在A_________、B_________和C_________等降水丰富的地区。
(2)除上述区域外,也大面积种植水稻的区域是 ( )
A.非洲的埃及、阿根廷潘帕斯草原
B.非洲的尼日利亚、美国密西西比河下游地区
C.非洲的埃及、亚洲的蒙古
D.南美洲北部、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地区
(3)图示地区,适合发展水稻种植业的有利自然条件有哪些?
(4)B地区的马来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油棕产地和棕油出口国。请写出棕油从马来西亚到西欧市场上物流供应链的主要环节。
3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A B
(1)图A表示_________地区的商业网点示意图,图B表示_________地区的商业网点示意图。
(2)山区和平原地区的交通线路布局有什么不同?
(3)山区和平原商业网点的空间分布有何差异?
(4)__________________等新技术在商业活动中的应用和推广,使商业网点的组织形式发生了新的变化。目前,不必走出家门的一种新购物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36.当今,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类的必由之路。结合下图回答问题。(4分)
(1)图中A、B、C分别显示了哪种主要环境问题?
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
(2)针对上述三个问题,请任选一个,谈谈该问题产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