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书活动(三位数连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捐书活动”的情境,经历从表格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连加法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正确计算三位数的连加法。
2、能运用连加等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3、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和方法,初步发展估算意识,逐步养成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应用连加等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资源
课件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及时间
教师指导要点
学生学习活动
评价要点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5分)
二、独立探究,解决问题。(20分)
三、巩固练习(15分)
出示情境图。
师:请认真观察图、表,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教师板书本节课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1、任务1:思考问题①。哪个年级捐的书多一些,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任务2:独立完成问题②。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3、任务3: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独立完成问题③。说说在计算三位数连加时,可以怎样计算?需要注意什么?
4、哪个年级捐的书多?多多少本?
5、联系前面估算的结果,相互验证。
6、小结。
练一练第一题和第二题的部分习题。
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1、哪个年级捐的书多一些?
2、三个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
3、四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
4、那个年纪捐的书多,多多少本?
1、学生独立思考。
2、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1、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2、遇到困难的同学可以翻开书本,寻找方法,也可以像同学请教。
3、请3名同学在黑板上写出自己的计算方法。
100+100+100=300
18+4-5=17
300+17=317
118+104+95
= 222+95
=317(本)
118+104+95=317(本)
3、学生讲解自己的计算方法。
4、讨论:用竖式计算的时候应注意什么?
(1)相同数位上的数要对齐。
(2)哪一位满十向前一位进一,满二十,就要向前一位进二。
(3)计算完之后还要认真检查一遍。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完成。
2、相互说说在计算三位数连加时,可以怎样算?需要注意什么?
1、学生先比较,然后列式计算。
2、通过计算,得知三年级捐的多,和估算的结果一致。
3、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1、第一题。让学生再次经历大数的估算、计算、解决问题的过程。
2、第二题。巩固三位数连加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1、关注学生
能否根据数
学信息提出
相应的数学
问题。
2、关注学生能否独立尝试估算出结果,并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3、关注学生连加法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关注学生估算意识,解决问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