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科学说课稿-3.11 小瓶子 大学问 冀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下册科学说课稿-3.11 小瓶子 大学问 冀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11-11 17:03: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瓶子、大学问》说课稿

教材分析:
第三单元《有序的生态系统》包括三课:《小池塘 大世界》、《小瓶子 大学问》、《小行为 大环境》这三课之间形成了“认识生态系统——模拟生态系统——保护生态系统”的递进关系,通过本单元的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思维、设计与制作等方面的能力和一些简单的生态学研究法,树立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生态系统的组成基础上,首先从概念入手,用实例来说明生态平衡的概念。接着通过阅读查找有关生态平衡的资料,帮助学生理解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分析如何维护生态平衡,认识到生态平衡一旦遭到破坏所带来的危害。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制作一个生态瓶,加深学生对生态系统、生态平衡的理解,为下一节课学习“小行为 大环境”做好铺垫。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也听说过生态建设、生态保护、生态系统等比较复杂的生物学名词。一部分学生甚至还能对上述名词有一定的了解。因此他们在理解生态平衡概念时,学生是能够考虑到一些动植物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关系。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设法找到3种以上有关生态系统平衡的资料。
2、能正确分析出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对维持生态平衡所起的作用。
3、能分析生态系统失去平衡所带来的不良影响。
二、科学知识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生态平衡的含义。
2、能从所搜集到的资料中分析出生态平衡是一个动态平衡。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能与同学交流自己的观点。
2、能意识到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点:
能正确分析出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对维持生态平衡所起的作用。
教学难点:
能提出自己具体的研究与生态平衡相关的问题,意识到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并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观点。
五、教学准备:
查找生态平衡的图片,文字、和视频资料。
六、教法与学法:
我主要通过引导学生自行观察、猜想、交流、合作,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的科学态度。
七、教学过程
科学课程是以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生活经验出发组织的学习内容,重点是引领学生亲历科学探究过程,提高科学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本着这一理念,这节课的设计我围绕“自主探究”这一主线展开,采取“收集资料——分析思考——交流讨论——得出结论”这样的一个活动过程,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科学探究有一定的了解,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鉴于此,我将本课教学分为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播放视频、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地球上有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因素与非生物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状况,下面我们来看一个视频,(播放天鹅视频) 近年来,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大力实施湿地恢复生态工程建设,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引来了大批的天鹅和野鸭,在官厅湖这个生态系统当中,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达到一个相对稳定、和谐的平衡状态,我们称之为生态平衡。
此环节我通过视频以具体的实例介绍了什么是生态平衡,怎样的一种状态就是生态平衡,为后面的进一步学习奠定了基础。
第二环节、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此环节分为三个层次进行。
第一层次、交流汇报,初步感知。
在课前,我给学生布置了查找有关生态平衡的资料,课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学生搜集到的资料涉及的方面非常广泛,有生态平衡维持得比较好的,也有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的实例,我选取了三个有代表性的例子在全班交流。
有一个小组学生在汇报当中提到了承德坝上草原,那里群羊如云,骏马奔腾,天高气爽,芳草如茵,山峰如簇,碧水潺潺,森林茂密,山珍遍野,牛群、马群、羊群栖 息觅食,融合着悦耳动听的鸟声,呈现了一派和谐、美妙的自然风光。
有一个小组讲述了前段时间丹麦驻华大使馆官方微博发布的一篇有关生蚝入侵丹麦,导致丹麦海岸生蚝泛滥成灾,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破坏的新闻。
还有一个小组提到20世纪50年代,我国曾发起麻雀作为四害来消灭的运动,在麻雀被大量捕杀后的几年里,却出现了严重的虫灾,使农业生产受到了巨大的损失。
除此之外,学生收集到的资料还提到了环境的改变造成了生态平衡被打破的实例,比如土壤荒漠化,给人类带来了灾难,还有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向自然界排放废气、废液,严重污染空气,对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甚至有的学生提到了石家庄的雾霾,空气污染严重造成了生态系统的破坏。
教师小结:我把学生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汇总,总结出影响生态平衡的因素有:1、外来物种入侵;2、生态系统中某一生物数量增加或减少;3、生态系统中非生物因素环境的破坏造成生态平衡被打破。
在资料的交流汇报过程中,学生们认识到生态系统一旦失去平衡,就会发生严重的后果。
第二层次、阅读资料、深入理解。
此环节,在学生理解了什么是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一旦遭到破坏就会失去平衡的基础上,我让学生阅读教材资料。
教师出示问题;
当生态系统中某一类生物突然减少甚至消失时,会对生态系统的平衡带来怎样的影响?由此能得出什么结论,受到什么启示?
生态系统中的平衡是不变的吗?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充分的交流,通过阅读此材料让学生意识到,生态系统中的平衡一旦被打破,带给生态系统的将是毁灭性的打击,人类能够做的只能是维护这种平衡,人们看似好意的行为有时反而办了坏事,违反了自然规律。引导学生学会用科学的眼光看待自然界的生物和非生物,尽管在生态系统中‘弱肉强食’是很残酷的,但它是动物谋求生存的不可避免的方式。生态系统中虽然总是存在着你死我活的争斗,但也正是这种争斗促进了生物间的和谐发展。
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生态平衡不是一成不变的,所谓的平衡是一个动态的平衡,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平衡。
第三个层次、视觉冲击、深刻体会
为了使学生深刻地体会生态平衡是大自然经过了漫长的时间才建立起来的动态平衡,一旦受到破坏,带来的恶果可能是无法弥补的。我播放了电影片段《2012世界末日》,太阳活动异常,地球内部的能量平衡系统面临崩溃,伴随着火山爆发,强烈地震以及海啸,人类将遭遇灭顶之灾。通过视觉的又一次冲击,使学生意识到人类要积极地保护生态平衡,帮助维护这个平衡,绝不要去轻易干预大自然,打破这种平衡。
第四个层次、阅读科学在线,认识人工生态系统——生态农业。
通过科学在线内容的阅读,学生认识了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概念,知道了在大兴留民营村这个生态系统中,谁是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通过科学在线中的图例部分,并根据箭头分析图片之间的关系,进而分析了生态系统中各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
第三环节、拓展延伸,设计生态系统模型
你能试着设计一个农业生态模式或生态系统模型吗?我鼓励学生在课下把课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设计生态瓶研究方案,为下节课制作生态瓶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