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诗经》二首 课件4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2《诗经》二首 课件4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8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1-11 08:26: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3张PPT)


《诗经·周南》
关雎
学习目标
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

2、有感情地诵读、背诵诗歌。

3、学习鉴赏古诗的方法。

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礼》 《春秋》
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儒生学子的必读之书。
。《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儒生学子的必读之书。
《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儒生学子的必读之书。
《 》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西汉时被尊为 家经典著作。共( )篇,分为( )( )( )三大类,运用(  )(  )(  )等手法。
填空
诗经

305






“风”:又称“国风’,指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 间 歌谣。
“雅”:分大雅、小雅,大部分是贵族作品。
“颂”:是宗庙祭祀用的乐歌及史诗。

《诗经》三大基本内容:

《诗经》表现手法

朱熹的解释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也”
现在的解释


赋就是铺陈直叙。
比就是比喻。
兴就是借助其它事物作为诗歌的发端,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
《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
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连绵词来状物、拟声、穷貌。
此外,《诗经》在押韵上有的句句押韵,有的隔句押韵,有的一韵到底,有的中途转韵,现代诗歌的用韵规律在《诗经》中几乎都已经具备了。
重章叠句是诗歌的一种常见手法,即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这种手法具有回环反复的表达效果与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表达效果:
在内容和主题上: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
在诗歌表现力上: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带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
关于“双声”
两个字的古声母相同是双声。用现代的话说,就是一个双音节词中两个字的汉语拼音的声母相同,就是双声。也就是同声母的字,可以构成双声。
关于“叠韵”
两个字的古韵母相同是叠韵。用现代语言解释,汉语拼音的韵母与用此韵母拼音所得的字,就是叠韵。也就是同韵母的字可以构成叠韵。
解文题
  《关雎》是《诗经》开卷的第一首诗,历来为人重视。它描写了一个青年小伙子偷偷地爱上了一位姑娘那种单相思的动人情景。所以本诗可以理解为一首爱情诗。“关雎”是以诗歌首句中的两个字作为题目,其它篇章亦是如此。
关关雎鸠(jū jiū),在河之洲。
窈窕(yǎo tiǎo)淑女,君子好逑(hào qiú)。
参差(cēn cī)荇菜(xìng cài),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wù mèi) 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zhǎn)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sè]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mào)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lè)之。
正字音、解词
参差:长短不齐。
流:顺水流采摘
寤寐:醒和睡,
服:思念、牵挂。
悠:忧思的样子。
友:亲近
芼:选择,采摘。
乐之:使淑女快乐。
窈窕:文静美好的样子
淑女:贤良美好的女子
好逑:好配偶, 意为
喜欢追求为对象
第一章
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雎鸠:水鸟名,即鱼鹰。传说它们情意专一。
(由关雎和鸣起兴,渲染气氛)
(触景生情,由景到人)
文中的这位男子,在他听着鸠鸟和鸣的时候,有一个姑娘在河边采荇菜,她左右采摘荇菜的美好姿态给了他一个难忘的印象,爱慕之情油然而生。
概括内容:
发现心仪的姑娘。
第二三章
参差荇菜,
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
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
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
辗转反侧。
以缠绵悱恻(内心痛苦无法排遣)之情,道出男子追求未果的爱慕之心与相思之苦。日思夜想,不能须臾忘怀。白天里食不知味,无心做事,而漫漫长夜又只能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的苦思冥想不能成眠,这种“为爱而不得其爱,又不忘其爱”的无限情思。
第二三章
参差荇菜,
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
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
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
辗转反侧。
1、概括内容
男子对女子执着追求和极度思念
2、为什么要写采摘荇菜的情景?
借此来隐喻君子对淑女锲而不舍的追求。
3、君子的痴情是如何表现?
“辗转反侧”(无法入眠)
思考
第四五章
参差荇菜,
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
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
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
钟鼓乐之。
表现这个情窦初开少男对采荇菜的姑娘的深切思慕,以至于在梦中他与心上人终于相会了,亲近她,爱慕她,为她弹琴鼓瑟,敲钟打鼓,取悦她,心中充满了欢喜之情和把她取进家门的喜悦和热闹的场面。

第四五章
参差荇菜,
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
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
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
钟鼓乐之。
1、概括段意
男子想像与女子相会情景。
2、文中写了男子如何在女子面前表现?突出了什么?
通过弹奏琴瑟和敲击钟鼓来亲近她,突出了男子追求爱情的炽烈专一。
3、全诗的线索是如何的?
发现—思念(求不得)—相会(想像中)
思考

思想感情变化的过程
渴望与追求
忧思与烦恼
欢聚和成亲






受挫
幻想

小结: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这首诗作为一篇爱情诗,它写思慕,写追求,写向往,既深刻细腻,有止所当止。她既写对爱情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但又不陷于难以自拔的低沉哀吟。它感情率直、淳朴、真挚、健康。是一篇古老而优秀的作品。
扩展阅读:
《君子于役》
——《诗经·王风》
君子①于役(yì)②,不知其期,曷(hé)③至④哉? ??
鸡栖于埘(shí)⑤,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⑥!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huó)⑦?
 鸡栖于桀(jié)⑧,日之夕矣,羊牛下括⑨。
 君子于役,苟⑩无饥渴!

以徭役和战争为题材,写一个妇女思念在外服徭役的丈夫。
注 释
  ①君子:此妻称丈夫。
  ②役 (yì):苦役。
  ③曷 (hé):何时。
  ④至:归家。
  ⑤埘(shí):音时,鸡舍。
  ⑥如之何勿思:如何不思。
  ⑦佸(huó):音活,聚会、相会。
  ⑧桀(jié):鸡栖的木架。
  ⑨括:通佸,聚集,此指牛羊放牧回来关在一起。
  ⑩苟:大概,也许。
《君子于役》今译:
  丈夫服役远在异乡,
  归期漫漫真是久长。
  哪年哪月才能归来,
  家鸡进窝真是匆忙。
  眺望夕阳不断西沉,
  牛羊纷纷走下山岗。
  丈夫服役远在异乡,
  教我如何停止思量!
  

丈夫服役远在异乡,
  没日没夜真是漫长。
  不知何时才能相会,
  家鸡进窝已经安顿。
  眺望夕阳不断西沉,
  纷纷下坡是那牛羊。
  丈夫服役远在异乡,
  愿他没有饥渴情状。

《诗经?王风?采葛》
彼采葛兮,
  一日不见,
  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
  一日不见,
  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
  一日不见,
  如三岁兮!
《诗经?郑风?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长恨歌》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长相思》
借问江潮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
相信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水深!
错误
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qióng]音不响,三月的春帷[wéi]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fei】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致橡树》
舒婷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得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也像戟;  
 我有我的红硕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如果你爱一个人,不是下课给人家买买水,不是短信发来发去,也不是周末一起出来唱唱歌聊聊天吃吃饭,而是做一个出色的人。以后的以后,可能还有别的人爱她。你要做的,是把别人都比下去。你要变得优秀,要比其他人都优秀。


蒹葭
jiān jiā
《蒹葭》选自十五《国风》的秦风,属秦国民歌。“秦风”多言车马田猎,粗犷质朴,而本诗却神韵缥缈,引人遐想,也是一首优美的怀人诗作。
蒹葭的意思是 ,皆生于水边。
“芦苇”
解题
正音
蒹葭(jiān jiā)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sù huí)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xī) 。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méi)。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ī)。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í)。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sì)。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zhǐ)。
蒹葭苍苍 ,
白露为霜 。
所谓伊人 ,
在水一方 。
溯洄从之 ,
道阻且长 。
溯游从之 ,
宛在水中央。
苍苍:茂盛的样子
伊人:那人,指所爱的人
溯洄:逆流而上
洄:上水,逆流
从:追寻
阻:艰险
溯游:顺流而下
宛:好像、仿佛
解词:
蒹葭萋萋 ,
白露未晞 。
所谓伊人 ,
在水之湄 。
溯洄从之 ,
道阻且跻 。
溯游从之 ,
宛在水中坻 。

萋萋:茂盛的样子
晞:干

湄:岸边,水草交接的地方
跻:高

坻:水中高地
蒹葭采采 ,
白露未已 。
所谓伊人 ,
在水之涘 。
溯洄从之 ,
道阻且右 。
溯游从之 ,
宛在水中沚 。

采采:茂盛,众多
未已:还没有完
已:停止
涘:水边

右:弯曲

沚:水中的小块陆地
河畔芦苇碧色苍苍,深秋白露凝结成霜。
我那日思夜想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而又漫长。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水的中央。
河畔芦苇一片茂盛,清晨露水尚未晒干。
我那魂牵梦绕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坎坷艰险难攀。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沙洲中间。
河畔芦苇更为繁茂,清晨白露依然逗留。
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头。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迂回难走。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水中沙洲。
翻译:
绿草苍苍 白雾茫茫 有位佳人 在水一方?
绿草萋萋 白雾迷离 有位佳人 靠水而居?
我愿逆流而上 依偎在她身旁
无奈前有险滩 道路又远又长?
我愿顺流而下 找寻她的方向
却见依稀彷佛 她在水的中央?
绿草苍苍 白雾茫茫 有位佳人 在水一方?
我愿逆流而上 与她轻言细语
无奈前有险滩 道路曲折无已?
我愿顺流而下 找寻她的踪迹
却见彷佛依稀 她在水中伫立?
绿草苍苍 白雾茫茫 有位佳人 在水一方

歌词:邓丽君《在水一方》
本文着力写主人公的远望。一开始,他若有所思地站在水边,向对岸望去,看到他所爱慕的那个姑娘正向水边走来,心里很高兴;可不久,芦苇挡住了他的视线,看不到她了。他以为那姑娘正向上游走去,也就沿着河岸向上走;走了长长的一段艰难而又曲折的路,却依旧是什么也没有看见。他不灰心,又折回来去追寻好,最后终于看到她正站在河中的一个小洲上;这时他内心便充满了喜悦。
诗以清秋为背景,抒发了诗人企慕和怅然若失的情感,揭示了人类永存的企慕情感。
诗意理解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在水一方”揭示了人类现实与理想的距离。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是寻求理想的艰难长途。
“伊人”之境让我们感到希望与理想乃是一个若有若无、可望不可及的影子。
其它理解
闻一多: “我们很难确定它究竟是招隐还是怀春,只觉得它百读不厌。”
诗的主人公是怎样一个形象?
为自己的理想目标而上下求索,不怕艰难险阻,矢志不渝的青年。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背诵
雨巷(戴望舒 )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chì chù]着
寒漠、凄清,又惆怅
她默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pǐ]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