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960年,后周禁军统帅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夺取帝位,建立宋朝,定都东京(汴梁),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北宋建立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认识这一时期在政治等方面的新变化。
“先皇帝创业垂二十年,事为之防,曲为之制,纪律已定,物有其常。谨当遵承,不敢逾越。”
——公元976年宋太宗即位诏书《续资治通鉴长编》
注:事:指大事。防:防范。曲:指小事。制:规定。语出《汉书·礼乐志》
结合唐末五代时期的历史思考:宋太祖立国之初需要防范哪些问题?
(一)背景:
一、宋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④强化中央集权,维护政权稳定。
①藩镇割据叛乱
②武将拥兵叛乱
③丞相专权
一、宋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①文官任知州
1.控制地方
④“四监司”监控各州;⑤通判监督知州
③地方精锐编入中央禁军
②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赋税上缴朝廷
削实权
监察
制钱谷
收精兵
宋朝是唯一没有亡于内乱的王朝,但是为什么外敌入侵,首都一失,全国瓦解?
强干弱枝
守内虚外
(三)措施
一、宋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①文官任知州
1.控制地方
④“四监司”监控各州;⑤通判监督知州
③地方精锐编入中央禁军
②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赋税上缴朝廷
削实权
监察
制钱谷
收精兵
2.抑制武将
(3)扩大科举规模,提高文官士人地位
(1)剥夺军权-罢免宿将兵权
(2)分散军权
①调兵权:枢密院(文官)
②统兵权:三衙(武将)
③更戍法:禁军定期更换驻地
崇文抑武
一、宋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①文官任知州
1.控制地方
④“四监司”监控各州;⑤通判监督知州
③地方精锐编入中央禁军
②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赋税上缴朝廷
削实权
监察
制钱谷
收精兵
2.抑制武将
(3)扩大科举规模,提高文官士人地位
(1)剥夺军权-罢免宿将兵权
(2)分散军权
①调兵权:枢密院(文官)
②统兵权:三衙(武将)
③更戍法:禁军定期更换驻地
3.削弱相权
中书门下是宰相的办事机构。增设机构,分散相权
行政:
军政:
财政:
监察:
分化事权
崇文抑武
强干弱枝
守内虚外
参知政事
枢密院
三司(度支、盐铁、户部)
台谏
一、宋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文官任知州
控制地方
“四监司”、通判
地方精锐编入中央禁军
转运司综理地方财政,赋税上缴朝廷
削实权
监察
制钱谷
收精兵
抑制武将
扩大科举规模,提高文官士人地位
剥夺军权-罢免宿将兵权
分散军权
调兵权:枢密院(文官)
统兵权:三衙(武将)
更戍法:禁军定期更换驻地
削弱相权
行政:宰相;参知政事(副相)
军政:枢密院
财政:三司(户部、盐铁、度支)
监察:台谏
分化事权
崇文抑武
强干弱枝
守内虚外
“以防弊之政,作立国之法”
新变化:
中央集权加强
皇权加强
文臣统兵、掌握军政大权
宋朝中枢机构:二府三司
材料一:吾宋制治,有县令,有郡守,有转运使,以大系小,总合于上。虽其地在万里外,…拥兵百万,而天子一呼…,召而归之京师,则解印趋走,惟恐不及。
——苏洵《嘉佑集》
利:①防范内部动乱,②巩固国家统一安定,③加强中央集权;
材料二: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此制兵得其道也。
——《文献通考》
材料三:据香港科技大学的刘光临先生统计推算,宋朝的人均国民收入位于历代最高峰,为7.5两白银,远远高于晚明2.88两,要到19世纪的晚清,才追得上宋代的水平。
材料四: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陈寅恪
④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影响
材料三:一官未缺,十人竞逐,纡朱满路,衣紫成林,州县之地广于前,而陛下之官五倍于旧。
——宋祁《上三冗三费疏》
弊:①行政效率低下,②因循保守;
宋真宗
宋仁宗
宋英宗
91万
126万
北宋士兵人数增长示意图
116万
时期
收入(单位:贯)
支出(单位:贯)
真宗(1021年)
15085万余
12677万余
仁宗(1049年)
12625万余
所出无余
英宗(1065年)
11613万余
13186万余
北宋中期财政状况表
③形成了冗官、冗兵和冗费,积贫积弱的局面。
1.边防压力--积弱
(1)北宋与辽:
(2)北宋与夏:
二、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
①辽朝占领燕云十六州;
②北宋北伐失败;
③辽南下侵宋,逼迫签订协议,辽宋皇帝以兄弟相称。
北宋每年送给辽一笔钱物,称为“岁币”。
通过协议(澶渊之盟),北宋勉强获得了北部边防的安定。
①北宋与西夏屡战屡败,签订(庆历)和议;
②西夏保持帝号,同时向北宋称臣
,
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钱物,称为“岁赐”。
2.财政危机——积贫
①养兵:供养军队,募兵政策,军费上升;[冗兵]
②养官:官僚队伍膨胀导,财政支出扩大;[冗官]
③养兵、养官、战争赔款等,财政恶化。[冗费]
二、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
三、王安石变法
1、背景
(1)“三冗两积”,内忧外患,严重的社会危机。
(2)范仲淹“庆历新政”失败。
2、概况
(1)领域:农业、商业、军事、科技、教育
(2)原则:加强国家的管理和控制
(3)核心:富国强兵
(4)结果:失败
3、内容:
(1)富国方面,官府通过向农民提供农业贷款、拨巨资从事商业经营等手段,力图在调控经济的同时开辟财源;
(2)强兵方面,对农民进行编制管理和军事训练,希望借以逐渐恢复“兵农合一”的征兵制,取代募兵制。
4、影响:
(1)达到了富国目的,增加了财政收入。
(2)强兵效果不明显,加重人民负担;统治集团内部分裂严重,北宋逐渐走向衰亡。
三、王安石变法
北宋灭亡
时间:1127年
事件:“靖康之变”。
靖康之变是指靖康二年(金天会五年,1127年)金朝南下攻取北宋首都东京,掳走徽、钦二帝,导致北宋灭亡的历史事件。又称靖康之乱、靖康之难、靖康之祸。
四、南宋的偏安
1、建立
1127年,北宋康王赵构在应天府称帝,后定都临安,史称南宋。赵构就是宋高宗
2、南宋与金
(1)岳飞抗金
(2)绍兴和议:南宋向金称臣,缴纳“岁贡”;
(3)后为“世为侄国”,维持对峙局面。
靖康耻
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
风波亭,英雄冤死
杭州西湖的岳飞墓
岳飞庙前的秦桧夫妇跪像
三字冤成莫须有,呜呼此勅终长负
二帝不返青城魂,诸君谁饮黄龙酒
课后小结
强化中央分散权力
守内虚外三冗二积
新法求变难转危局
北宋变法
庆历新政
失败告终安石变法弱势难转
OPTION
01
OPTION
02
OPTION
03
守内虚外文官政治
二府三司
分权专制
北族南侵三冗加剧
和议丧权
积弱积贫
专制集权
北宋危局
南宋偏安
靖康之变重心南迁誓收河山成为笑谈
OPTION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