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共2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1-11 20:52: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8张PPT。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一、淝水之战
背景:强大后的前秦,疆域东濒大海,南抵汉水,西至龟兹,北达沙漠,与南方的东晋形成对峙的局面。
时间:383年。淝水之战3.目的:苻坚南下,企图灭亡东晋,统一中国。
4.结果:晋军打败前秦军,苻坚逃回北方。
5.特点:是中国古代又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6.影响:淝水之战以后,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年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1.政权建立:4世纪后期,鲜卑族拓跋部迅速崛起,建立北魏。
2.统一北方:439年,北魏统一北方,结束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1.迁都洛阳,北民南迁;
2.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
3.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
4.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
5.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孝文帝即位后有哪些具体的改革措施?平城 洛阳 迁都洛阳 后魏初定中原,军容号令,皆以夷语,后染华俗,多不能通,故弃其本语,相传教习,谓之国语。 ——《隋书·经籍志》说汉语穿汉服文化
交融 孝文帝选择中原大姓女子作后宫,很多鲜卑公主也嫁给汉族高门,鲜卑、汉族互为姻亲。彻底打破民族界限 改汉姓通汉婚血缘
相连1.迁都洛阳,北民南迁;
2.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
3.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
4.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
5.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孝文帝即位后有哪些具体的改革措施?改汉姓说汉语通汉婚穿汉服汉化措施迁都城 假如你是生活在5世纪末6世纪初洛阳的一名商人,你会感觉到或看到社会生活中有哪些变化呢?
时光隧道 南梁大臣陈庆之到了洛阳以后发出这样的感叹:“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
——《洛阳伽蓝记》卷二 鲜卑族作为一个民族已经不存在了,因此,有人认为孝文帝的汉化改革使一个有近千年历史的纯粹的鲜卑族、鲜卑文化、鲜卑语言很快消亡了,孝文帝是千古罪人,你同意这种说法吗?历史论坛判断的标准:是否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否有利于整个中华民族的进步 鲜卑族追梦中原的过程,展现了一个弱小民族谋求发展壮大的勇气、智慧、辛酸。他们进入中原后,为中原民族注入了北方民族所特有的粗犷个性和畜牧业生产经验,这对促进中华民族的个性发展和经济增长都起到了不可小视的作用。
鲜卑族自大兴安岭中走来,最终融合于中华民族之中。就保全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角度看,鲜卑族消亡了,但他们像落叶一样分解了自己,归为泥土,化为养分,融于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 ——黄雪寅《追梦中原——从嘎仙洞到龙门石窟的鲜卑人》历史“大家”说 当然,孝文帝改革全盘汉化,忽视了保持本民族文化特点,使得鲜卑族拓拔部逐渐溶入其他民族,这是值得我们吸取的教训。
从历史的进程来看,孝文帝是我国少数民族中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为中国多民族共同发展的历史做出了贡献。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经济生产游牧农耕服饰着装饮食文化进食图(嘉峪关魏晋墓) 介绍了做酱、造醋、做豆豉、做水产品、做羹、做饼、做素食、做糖等各类食品的方法,介绍菜点约300种。
——北朝 贾思勰《齐民要术》语言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
——《资治通鉴》
鲜卑语汉语 有人统计,唐朝宰相 369 人中,胡人出身的有 36 人,占 1/10 。《唐书》还特辟专章为蕃将宣传。
——费孝通 《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观念转变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
——《资治通鉴》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经济服饰饮食语言观念
民 族 大 交 融
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民族团结之梦民族交融 (马)腾父平,扶风人。为天水兰干尉,失官,遂留陇西,与羌杂居。家贫无妻,遂娶羌女,生腾。
——《后汉书·董卓列传》
注:扶风为今陕西兴平;马腾:东汉末年割据凉州一带的军阀。民族间的通婚考古断定牧马的少数民族牵羊的少数民族生产方式农耕化 当你发现这一系列魏晋墓葬壁画,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汉人胡食画像砖中原汉人也吸收少数民族的文化精华,为我所用北朝动物纹锦 北魏商业、手工业和文化发展的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