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9张PPT。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一淝水之战 1.背景:强大后的前秦,与南方的东晋形成对峙的局面。
2.时间:383年。
3.过程:苻坚不顾一致反对,强征各族人民当兵,拼凑了步兵60余万、骑兵27万,浩浩荡荡南下,企图灭亡东晋,统一中国。前秦军与晋军在淝水对峙,结果晋军打败前秦军。建康长安西安洛阳彭城徐州剧县寿光东南寿阳寿县南京洛阳东前秦军80多万东晋军8万河黄江长淮水渤海海东海南前秦(351 - 394年)东晋(317 - 420年)夷洲前秦军进攻路线东晋军进攻路线4.特点:淝水之战是中国古代又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5.影响:淝水之战以后,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 淝水之战是中国古代又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淝水之战以后,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文明碰撞
北魏建立者魏道武帝拓跋珪 386年,拓跋珪(guī)建立北魏政权。
398年,定都平城(今山西大同)。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马背上得天下” = “马背上治天下”?换位思考文明碰撞以农耕
为主
以游牧
为主先进相对
落后认识:“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他们所征服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
——马克思姓名:拓拔宏
庙号:高祖
谥号:孝文帝
民族:鲜卑族
在世:467-499
在位:471-499出生地:平城(今山西大同北)
信仰:佛教
特长:精通汉文明
人物档案鲜卑匈奴羌(qiāng)氐(dī)羯(jié) 鲜卑晋西五
胡
内
迁材料:北魏统治者为掠夺土地、人口、牲畜和财富,热衷于发动战争。他们强迫其他各族人民充当步兵,在打仗时冲锋在前,稍有迟缓,就会被后面督阵的鲜卑族骑兵践踏致死。太武帝在一次攻城时,曾写信给守城主将。信中大意是说:我今所遣战士,尽非鲜卑人。你杀了他们等于替我清除内部隐患,对我们有利无害。文明碰撞民族融合趋势明显增强社会矛盾激化材料1:
平城,今山西大同,地位偏北,北方少数民族经常南下骚扰,常年发生自然灾害,百姓生活苦不堪言,民不聊生,加之北方均为少数民族贵族居多,保守势力强大,不迁都不改革将不利于北魏政权的发展。材料2:
洛阳,位于今河南省西部,地处中原地区,洛阳汉文化浓厚,物产富足,其地理条件优越,四季分明。由于洛阳地处中原,农耕经济基础较好。“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洛阳成为古代帝王理想的建都之地。孝文帝为何要迁都洛阳?迁都洛阳的原因平城之弊:地理位置偏北、交通闭塞、粮食供应困难,不利于统治中原;
洛阳之利:是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利于统治中原地区。文明发展高祖曰:“今恂(即太子)欲违父辈尊,跨据恒朔(今山西大同,内蒙古河套一带)。……此小儿今日不灭,乃是国家之大祸……”乃废为庶人。
——《魏书》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二: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 孝文帝带头纳范阳卢敏、清河崔宗伯、荥阳郑羲、太原王琼、陕西李冲等汉族大士族的女儿以充后宫,六个弟弟的王妃中,除次弟之妻出于鲜卑贵族外,其余都是中原的著名汉族大士族。这种姻亲关系,把汉族地主和鲜卑贵族的利益联系在一起,壮大了北魏的统治力量。而且,血统的交融,加速了鲜卑的汉化。语言: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服饰:以汉服替代鲜卑服。姓氏:改鲜卑姓为汉姓。婚姻: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学汉语穿汉服改汉姓结汉亲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措施缩句游戏缩句要求:
1、每项措施浓缩为三个
2、而且中间有个“汉”字学汉语穿汉服改汉姓结汉亲孝文帝改革措施迁都洛阳汉化政策——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文明发展穿汉族服装的少数民族贵族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材料一:自西晋以后,经过两百年的战乱, 洛阳已是一片瓦砾。孝文帝迁都后……经过北 魏不仅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而且商业贸易之 盛远远超出平城和南朝的建康(南京),成为 当时最大的商业中心。
材料二: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方,目睹了洛阳的风貌,感慨地说: 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想一想这说明了什么?孝文帝的文明富强梦实现了吗?穿汉族服装的少数民族贵族文明交融 由于北方民族善于骑射,涉水草,所以多上身着褶,下身着裤,称为“裤褶服”。南北流行服饰--裤褶服穿裤褶服的南朝乐队北魏骑兵俑zhe 文明交融汉族妇女制作蒸馍与烙饼胡饼乳饼文明交融文明交融 (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
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
(学汉语)论从史出文明发展北魏文官俑汉族服饰俑鲜卑服饰俑(穿汉服)论从史出追梦历程 孝文帝选择中原大姓(汉族贵族)女子作后宫,并分别为五个皇弟娶中原大姓女子为王妃,很多鲜卑公主也嫁给汉族高门。婚姻:(结汉亲)追梦历程文明发展
在我们今天56个民族的中华大家庭中已经没有鲜卑族了。有人认为北魏孝文帝改革实行的汉化政策,使得鲜卑族消失,所以他的改革不值得肯定。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说明理由。 文明交融中华文明“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习近平梦文明富强中国梦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孝文帝不顾守旧势力的反对,于494年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 ——摘自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1)根据材料一,指出北魏孝文帝改革目的是什么?????材料二:
鲜卑姓 汉姓
拓跋 元
步六孤 陆
独孤 刘
——摘自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2)根据材料二,上表反映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 ]
A、学习汉语
B、改穿汉服
C、采用汉姓
D、与汉人通婚 D1、“鲜卑族本身,尽管因此不再作为一个单一民族存在,但在另一个民族大家庭中得到了永生。”使鲜卑族“得到了永生”的历史事件是 ( )
A、管仲改革 B、商鞅变法
C、王安石变法 D、孝文帝改革当堂检测,及时巩固D2、北魏孝文帝改革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 )
A.符合鲜卑族统治阶级的利益
B.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C.得到各民族统治者的支持
D.代表了中原地区人民的利益
B 3、自习课上,小王在整理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内容的课堂笔记,你认为应该包括哪几项?(????)
①把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姓
②提倡和汉人通婚
③在朝廷中禁止使用鲜卑语,必须使用汉语
④生产布帛多的可以免除徭役
A、①②③④??????????????B、①②
C、①②③????????????????D、③④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