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忌赛马》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田忌赛马的故事让学生体会对策论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感受对策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尝试用数学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感知对策的数学思想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在所有可能采取的策略中选择一个最优策略。
教学难点:能初步体会对策论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能做到举一反三。
三、教学过程:
(一)开展游戏,导入新课。
1.任意抽牌。
(1)师:同学们玩过扑克牌吗?今天这节课我们也来玩一玩。游戏规则是抽到的牌点数大的一方获胜。课件演示男女生随机抽牌。
(2)谁获胜?(齐说男生)为什么?
(3)如果再抽一张牌,男生还一定会赢吗?(不一定,可能会赢)
2.给出指定牌:红:10、7、4;黑:9、6、3。
(1)如果给你们男女双方都3张牌,一对一比大小,3局2胜,你认为谁会赢?为什么?请2-3名学生说。(男生会赢,因为男生每张牌的点数都比女生大。)
(2)都同意他们的想法吗?有没有不同的意见?
预设:①若生都认为男生赢,师:同学们一致认为男生一定会赢,其实还有一种巧妙的方法能让女生反败为胜。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今天的内容“田忌赛马”(板书课题)
②若生认为女生会赢,师请生说出赢的方法。
如果生说得很清楚,直接追问:他的方法你们听懂了吗?你是从哪里学到的方法?(田忌赛马的故事)
3.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有听过《田忌赛马》的故事吗?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用数学的眼光来学习《田忌赛马》的故事,看看它能带给我们哪些启发?学到哪些知识?
自主探索,研究对策。
1.观看视频,获取方法。
(1)视频播放赛马第一回合。
①在这一回合较量中,谁获胜?他们分别是怎样出马的?(齐王获胜,田忌的上、中、下等马分别对齐王上、中、下等马,最后0:3输了)
②为什么都输了?(因为齐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马略强。)
过渡:田忌的马有没有可能获胜呢?
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思考田忌还有其他出马的策略吗?结果又如何?
再次比赛,你给田忌的建议是什么?
请同组同学互相合作,共同探讨。
(3)出示表格:
第一场
第二场
第三场
获胜方
齐王
上
中
下
田
忌
策略一
上
中
下
策略二
策略三
策略四
策略五
策略六
小组展示
田忌在孙膑的建议下,会采取什么策略呢?
视频播放赛马第二回合。
同学们,古代伟大的军事家孙膑采取的策略和你们的是一样的,你们真是太聪明啦!
、游戏中归纳要素
还是同样的马,第二场比赛齐王居然输了,齐王特不服气,想和田忌再赛一场。我和同学们各选一个角色。你们选谁?
1、这次他也改变了马匹的出场顺序,(课件演示:先出下等马,再出中等马,最后出上等马),作为田忌,你们怎么应对?
2、这个办法不行,那换一个办法。田忌,你们先出马?
3、好,我不告诉你们我出什么马?
(7)看来田忌要想赢还得具备哪些条件?
小结:①让齐王先出;
②田忌用最弱的马对阵齐王最强的马才能换取后两场的胜利。
(三)练习巩固,学以致用。
1.回顾扑克牌游戏:学习了“田忌赛马”的策略,现在你能帮女生找到获胜的方法吗?请生说,课件演示。
2.换牌游戏:是不是在所有情况下注意这三条就一定能赢呢?
(1)课件演示黑牌变为:7、6、3
①如果换掉其中的一张牌,黑牌还能胜吗?(不能胜了,最多只能打平手)
②不是已经“以弱对强”了吗?为什么不能赢?
小结:要想赢得比赛,女生用最小的牌应对男生最大的牌后,其余两张牌要比男生的牌大。
(2)课件演示黑牌变为:1、2、3
如果再换其中一张牌呢?
(实力相差太大,用策略也无法取胜)
小结:看来用“田忌赛马”策略还要实力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并不是任何时候都能适用。
(四)、归纳整理
运用“田忌赛马”策略取胜的条件有:
1、让对方先出;
2、以我方最弱的对对方最强的;
3、我方剩下的都比对方要强。(填“强”或“弱”)
(五)、拓展延伸
.联系生活:想一想田忌赛马的策略在生活有哪些地方可以运用?
(六)、练习巩 固
1、四(1)班代表队的成绩分别是:小军每分钟120下,小虎109下,小红100下,小刚80下;四(2)班代表队的成绩分别是:小平115下,小青102下,小兰95下,小强72下。四(2)班代表队怎样对阵才能赢?
(1)让我们来看看学校运动会上跳绳比赛吧!学生读题。
(2)对比两个班的成绩,哪个班的实力较强?
(3)你能帮四(2)班找到获胜的策略吗?
(4)请生口答。(想一想怎么样说比较有顺序,不容易出错。)
2、我是小小军事家(出示课件)
情报透露,与我军战斗力差不的敌军18万人分三路向我方进攻(出示课件),中路8万人,左路6万人,右路4万人。我军只有15万人,如果你是军事家,
中路
左路
右路
敌方
8万人
6万人
4万人
我方
(七)拓展延伸,总结提炼。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