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课件 (共4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课件 (共4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1-12 08:41: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3张PPT)
人教版历史必修②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
课程标准:
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一、动荡中变化的
近代社会生活
物质生活和习俗变迁
二、新中国社会
生活新风尚
时代缩影:从溥仪生活照看服饰的变迁
问题:清朝时,中国男子的传统服装是什么?西装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什么时候开始流行的?中山装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影响男子服饰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长袍马褂
西装
中山装





五权分立
三民
主义
汉族妇女穿着
清朝传统汉族女子服装上衣下裙
问题:清朝被推翻了,怎么汉族女子反倒穿起了旗袍?
民国时流行的旗袍和原来的旗袍在样式上有什么区别?为什么?
周迅
民国初旗袍
传统旗袍
宽松肥大到称身适体、短袍窄袖
宽松肥大到称身适体、短袍窄袖
衣裳时样年来瘦,渐仿洋装显细腰。
——观棋道人《京华俗咏》
蝴蝶
北京培华女子中学的女学生(右一为林徽因,左为她的表姐们)
民国花样杂陈的男女装
土洋并存,中西合璧
宋美龄
倪桂珍
宋耀如
宋子良
宋庆龄
宋子文
宋蔼龄
宋子安
宋氏家族合影(一九一七年)

老北京的建筑经典
——天圆地方的四合院

中国建筑文化体现出很强的内向性和封闭性
最早出现在租界的“洋房”
里弄住宅注重建筑间的绿化与环境,起居方式已完全西化,建筑高度一般三层,有的甚至四层。
社会风俗
五四前
婚姻习俗的变化
清末传统婚礼
蒋介石与宋美龄的结婚照
蒋经国与蒋方良的结婚照
见面礼:跪拜、作揖→鞠躬、握手
礼节上的尊卑观念已为平等观念所取代



习俗
一、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
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特征;
土洋并存,中西合璧;
地区发展不平衡。
断发易服、废止缠足
婚丧风俗:繁琐愚昧到简约文明
社交礼仪:平等民主
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新式旗袍
传统饮食→引进西餐、面包和咖啡等
传统民居→洋房或中西合璧的豪宅
传统的陈规陋习→简约文明的习俗
城市
农村
传统风俗习惯坚如磐石
1、表现
2、特点
3、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
西方国家侵略中国的客观影响。西方列强扩大对中国侵略的同时,西方的生产、生活方式也涌进中国,带来了近代文明。
政府政策的影响。在各种因素的刺激下,中国政府也在不同程度上不断推行各种改革,以适应社会变化,这些改革使中国社会进一步发生变化。
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民主平等思想的不断传播和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都冲击了旧的生活方式,促进了社会生活的演变。
近代先进中国人的努力和开风气之先。一些先进的中国人通过近代以来的抗争和对外交往发现自己落后,积极主动学习国外的生活方式,引领时代潮流。
“做套列宁装,留着结婚穿”是20世纪50年代初年轻人中流行的一句顺口溜。
问题:为什么在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列宁装、连衣裙等苏式服装会受到青睐呢?
60和70年代的蓝黑装
问题:20世纪60、70年代的服饰在颜色和样式上呈现怎样的特点?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问题:20世纪60、70年代的服饰在颜色和样式上呈现怎样的特点?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问题:20世纪60、70年代的服饰在颜色和样式上呈现怎样的特点?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文化大革命”实际上也是一场服饰革命。人们一旦认识到服装可以作为表达个人思想的手段,便会在特定的时期运用这一手段,试图通过统一服装来达到统一思想的目的。
  新中国成立后,计划经济下人民生活艰苦,需凭票购物。
二、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



社会
风尚
(1)原因:新中国的成立,人们当家作主
1、改革开放前
(2)表现
朴素;颜色款式单调

列宁装、布拉吉、绿军装、灰蓝色)
简单;凭票证购物
拥挤;陈设简单
勤俭节约、无私奉献;
恋爱自由、婚姻自主
(3)特点:受意识形态支配,计划经济色彩浓

芙蓉姐姐
犀利哥
秒杀宇内究极华丽第一极品路人帅哥!
奥运颁奖礼服
1987年发起“菜篮子工程”
  即政府为解决城市居民的副食品消费所采取的改进副食品产供销渠道的一系列措施。
列入“菜篮子工程”
范围的副食品品种大致有五类:如肉猪、禽蛋、蔬菜、水产品、奶牛等。
  1995年,国家在城镇启动了“安居工程”政策。近十多年来,居民住房不断得到改善,不仅人均居住面积扩大,而且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也有了明显的改善。
天津大型安居工程——华苑小区
革除陋习、树立新风尚、休闲方式多样化
中国青年志愿者赴泰国救援服务队凯旋归来



(1)原因:党和政府把实现小康作为经济建设的目标,实行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发展。
社会
风俗
2、改革开放以来
五彩缤纷
、款式多样

彰显个性
解决温饱;注重膳食结构和营养配置
宽敞、舒适、环境优美
休闲娱乐多元化、形成社会新风尚。
(3)特点:多元化,与世界接轨,出现时尚中国
(2)表现
外因
近代以来我国人民物质生活与习俗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内因
鸦片战争后,西方的思想文化、物质文明和生活方式的涌入;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推动;
吸收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改革开放等促进经济的发展,提高社会生产力;
政治变革:
经济发展:
1840年后,“向西方学习”的思潮;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改革开放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
思想解放:
西学东渐:
新闻报道:在当今的中国,每到圣诞节或情人节,不管是商家还是顾客都会全程投入,气氛愈演愈烈。与之相反的是传统的中国节日,如端午节、中秋节,节日的气氛却是越来越淡化………
 在西方文化冲击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呢?
观点一:这是一种进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断发展,这时候旧的文化显然是不合时宜的,西方文化的进入,给我们带来新的生活方式与生活态度,中国逐渐改掉了一些传统陋习,与世界接轨。
观点二:这是一种文化侵略,西方文化的进入,使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一步步沦丧,特别当我们过着西方的圣诞节时,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已经被韩国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应该保护中国的传统文化。








50—70年代
改革开放后
近代以来总体变化趋势
服饰
饮食
住房
社会
习俗
长袍马褂发展为穿西装、中山装、旗袍和五彩缤纷、款式
多样的休闲服饰
由传统饮食到引进西餐;
注重膳食结构和营养配置
由传统民居发展为宽敞舒适
的楼房
由传统的陈规陋习发展为
简约文明平等的习俗
近代
项目
课堂小结
物质生活和习俗变迁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