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说出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
2.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
3.说明细胞呼吸的原理,并探讨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4.进行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
【教学难点】
1.细胞呼吸的原理和本质。
2.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把葡萄酿成美酒的过程中,要归功于酵母菌。在利用酵母菌生产葡萄酒时,需要密封发酵。但是在培养酵母菌用作饲料添加剂时,要给培养基通气。
都是培养酵母菌,为什么有的需要通气,有的却需要密封呢?
二、讲授新课
(一)细胞呼吸的概念
呼吸作用的实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因此也叫细胞呼吸。
(二)细胞呼吸的方式
细胞呼吸是否都需要氧?生物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是否都能进行细胞呼吸呢?我们一起设计实验来探究吧。
1.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课前准备】
(1)材料:酵母菌细胞
(2)探究的基本步骤一般包括: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得出结果—推知结论
实验原理:
酒精的检测:重铬酸钾(橙色)+ 酒精 → 灰绿色(酸性条件)
CO2的检测:CO2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2能使溴麝香草酚蓝溶液颜色由蓝→绿→黄;CO2产生量的多少可以根据石灰水的混浊度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成黄色的时间长短来判断。
背景资料:
酵母菌:单细胞真菌,真核生物,有细胞壁和液泡。营养条件好时可进行出芽生殖(无性生殖);营养条件不好时可通过减数分裂进行有性生殖,故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
酵母菌电镜照片 酵母菌结构模式图
【具体实施过程】
(1)提出问题
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产生的气体是CO2吗?
酒精和CO2是酵母菌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
(2)作出假设
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产生CO2。
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产生酒精和CO2。
(3)设计实验
明确实验目的,科学设计实验
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根据实验需要,理清实验步骤
①怎样控制有氧和无氧条件?
②怎样鉴定酒精和CO2的产生?如何比较CO2产生的多少?
③怎样保证酵母菌在整个实验中能正常生活?
(参考:
①有氧条件的控制:向盛有酵母细胞和葡萄糖溶液的锥形瓶(A瓶)不断通入空气。
注意:通入A瓶的空气先要通过NaOH溶液,目的是除去空气中的CO2,保证A瓶中检测到的CO2是由于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的。
无氧条件的控制:密封盛有酵母菌和葡萄糖的锥形瓶(B瓶)
注意:B瓶应封口一段时间后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瓶子,这样做是为了耗尽瓶内的氧气,以证明B瓶产生的CO2是无氧条件下产生的(确保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的CO2是由无氧呼吸产生的。)
②鉴定有无酒精产生:(酸性)重铬酸钾(橙色)+ 酒精 → 灰绿色。
注意:该原理在日常生活中有何应用?(检验司机是否喝酒)
鉴定有无CO2产生,比较产生CO2的多少。
A.鉴定有无CO2的产生:CO2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2能使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由蓝 → 绿 → 黄。
B.CO2产生的多少:灰水变浑浊的速度及程度;溴麝香草酚蓝溶液变黄的时间长短。
③保证酵母菌能正常生活:必需的营养物质(葡萄糖液)+适宜的温度(18~25℃)。)
(4)实验过程:实验步骤参考课本P91。
(建议下载实验视频资源:【教学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①配制酵母菌培养液 ②按图示安装实验装置 ③检测CO2的生成、酒精的产生
(5)结果预期:A、B两组装置中石灰水都变混浊,且A中混浊程度高且快。B组试管中溶液由橙色变成灰绿色,A组试管不变色。
(6)实验结论:酵母菌在有氧、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细胞呼吸产生CO2,且有氧时产生的多。酵母菌在有氧呼吸时不产生酒精,在无氧呼吸时产生酒精。
(7)相关问题分析处理
①为什么将葡糖糖溶液先煮沸、再冷却后加入锥形瓶?
煮沸可将葡糖糖溶液中的细菌杀死,排除其他细菌影响;煮沸可排除溶液中的氧。 冷却,避免将酵母菌杀死。
②B瓶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连通锥形瓶,试分析原因?
保证瓶内原有氧气被消耗。
三、课堂反馈
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在下列装置中都加入活酵母,其中适于产生酒精的装置是( A )
A B C D
四、课堂小结
教师与学生一起小结本节知识,学生边讲教师边板书,或通过课件展示。
第3节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说出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
2.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
3.说明细胞呼吸的原理,并探讨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4.进行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
【教学难点】
1.细胞呼吸的原理和本质。
2.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
(一)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酵母菌细胞呼吸的产物:有氧:CO2+H2O;无氧: CO2+酒精
细胞呼吸:有氧呼吸、无氧呼吸
(二)科学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
二、讲授新课
(二)细胞呼吸的方式
2.有氧呼吸
教师提出问题:在学习细胞器的内容中,与细胞有氧呼吸有关的细胞器是什么?阐明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用幻灯片展示线粒体的结构,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和表述,以问题作为引导:1.线粒体是由多少层膜组成;2.外膜和内膜在形态上有什么区别,内膜的特点如何与线粒体的功能相适应;3.内膜和基质上有什么物质。
学生观察线粒体的结构,并回答相关问题,把多个问题的答案进行整合,得出线粒体适应有氧呼吸功能的结构。
教师以幻灯片为辅助,讲授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注意整理三个阶段发生的场所、能量的变化、产物。
第一阶段:一个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两个分子的丙酮酸,在分解的过程中释放能量,一部分被ADP捕获(把ADP转变成ATP),并脱下[H]。这一过程在细胞质的基质完成。
第二阶段: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内,继续脱[H],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同时释放能量合成ATP。
第三阶段:前两阶段脱下的[H]在线粒体内,与从外界吸收或叶绿体光合作用产生的O2结合成水。在此过程中释放大量的能量,合成大量的ATP。
教师引导学生对有氧呼吸三个阶段进行比较,师生共同完成表格。
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完成有氧呼吸过程总反应式的整理和配平。配平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呼吸作用产生的H2O中的O,来自哪种原料?
(来自O2)
消耗6分子的O2应该产生12个分子的H2O,可是,如果形成12分子的H2O,又需要24个[H],一分子的C6H12O6,只有12个[H],差12个[H]来自哪里?
(来自H2O)
最终师生共同得出有氧呼吸的总反应方程式。
分析呼吸作用过程中的能量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93页思考?讨论部分的内容,思考讨论后,教师进行总结。
1 mol的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2870 kJ的能量,其中 977.28 kJ左右的能量储存在ATP 中,其余的能量则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掉了。可见,呼吸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只有34%的能量储存在ATP中,用于推动其他生命活动。其余以热的形式散失了。因此,在有些情况下,如新鲜蔬菜、粮食等保存,通过控制呼吸速率,可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有氧呼吸的概念并总结。
为什么说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呼吸作用的三个阶段,后两个阶段都是在线粒体中进行的。另外,从能量角度看,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第一步产生4 mol的ATP,其余34 mol的ATP是在线粒体中产生的。因此,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
3.无氧呼吸
教师提出问题:人体所有的细胞任何时候都在进行有氧呼吸吗?师生共同列举一些无氧呼吸的例子,如马铃薯块茎,水稻的根、蛔虫、骨骼肌细胞在缺氧的情况下等。
教师以幻灯片为辅助,介绍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和乳酸菌的无氧呼吸过程。并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出两种无氧呼吸的化学反应式。
师生共同分析比较两种无氧呼吸方式的异同:
相同点:
1.第一阶段完全相同;
2.都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3.都只在第一阶段产生少量能量;
不同点:
第二阶段不同。
教师引导学生参照有氧呼吸的概念,总结出无氧呼吸的概念。
教师引导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师生共同完成表格。
(三)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学生阅读课本P95思考?讨论部分,说出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教师进行总结:
(1)控制呼吸条件,造成只能进行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如课本中的“创可贴”,中耕松土应用的是有氧呼吸;酸菜、面包、酿酒应用的是无氧呼吸。
(2)抑制酶活性、抑制呼吸作用,减弱有机物分解速度等。低温、减少水分,加CO2、N2等。
(四)影响细胞呼吸原理的因素
1.O2浓度
无氧呼吸:以酒精发酵为例,无氧呼吸随O2浓度增加而受抑制,O2浓度越高,
抑制作用越强, O2浓度达到一定值时,被完全抑制。
有氧呼吸:在一定范围内,有氧呼吸随O2浓度增加而增加,当O2浓度达到一定值时,由于酶和底物浓度的抑制,将不再增加。
分析某植物种子受O2浓度的影响:
A:在O2浓度为零时只进行无氧呼吸;
A~B:随O2浓度的升高,无氧呼吸逐渐受到抑制,而有氧呼吸还很弱,使得CO2释放总量减少。
B~C:主要与有氧呼吸加强有关。
C:无氧呼吸停止,只进行有氧呼吸。
生产中常利用降低氧气浓度能抑制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消耗这一原理来延长蔬菜、水果保鲜时间。但是,在完全无氧的情况下,无氧呼吸强,分解的有机物也较多,同时产生酒精,一样不利于蔬菜、水果的保质、保鲜。
因此要长期储存种子,O2浓度应调至D点。
2.温度
温度主要通过影响酶活性来影响呼吸速率。
应用:(1)贮存水果时,适当降低温度能延长保存时间;(2)在农业上,夜晚适当降低温度,可减少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
3.CO2
作为呼吸产物,根据化学平衡,CO2浓度高会抑制细胞呼吸的进行。
应用:果实保鲜或储藏,可向密封环境中充入CO2或N2降低呼吸消耗。
4.水
水既是原料,又是产物,细胞呼吸必需在水环境中才能进行。在一定范围内,呼吸作用强度随含水量的增加而加强,随含水量的减少而减弱。
应用:稻谷等种子在贮藏前要晾晒,甚至风干,减少水分,降低呼吸消耗。
三、课堂反馈
1.水既是有氧呼吸的反应物,也是其产物。在有氧呼吸过程中,水分子参与反应的过程和生成水分子的过程分别是( B )
A.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 B.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
C.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 D.第三阶段和第二阶段
2.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B )
A.无氧呼吸的终产物有[H]
B.有氧呼吸一定要有氧气参与
C.无氧呼吸的产物都是无机物
D.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时两个完全不同的过程
3.买罐头食品时,发现罐头盖上印有“如发现盖子鼓起,请勿选购”,引起盖子鼓起的最可能原因是( B )
A.好氧型细菌呼吸,产生CO2和H2O B.微生物呼吸,产生CO2和C2H5OH
C.乳酸菌呼吸,产生CO2和C3H6O D.酵母菌呼吸,产生CO2和H2O
四、课堂小结
教师与学生一起小结本节知识,学生边讲教师边板书,或通过课件展示。
课件18张PPT。第3节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第1课时)第5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一、导入新课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把葡萄酿成美酒的过程中,要归功于酵母菌。在利用酵母菌生产葡萄酒时,需要密封发酵。但是在培养酵母菌用作饲料添加剂时,要给培养基通气。都是培养酵母菌,为什么有的需要通气,有的却需要密封呢?二、讲授新课(一)细胞呼吸的概念 呼吸作用的实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因此也叫细胞呼吸。二、讲授新课(二)细胞呼吸的方式 细胞呼吸是否都需要氧?生物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是否都能进行细胞呼吸呢?二、讲授新课(二)细胞呼吸的方式1.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酵母菌:单细胞真菌,真核生物,有细胞壁和液泡。营养条件好时可进行出芽生殖(无性生殖);营养条件不好时可通过减数分裂进行有性生殖,故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酵母菌电镜照片酵母菌结构模式图二、讲授新课(二)细胞呼吸的方式1.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1)提出问题
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产生的气体是CO2吗?
酒精和CO2是酵母菌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
(2)作出假设
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产生CO2。
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产生酒精和CO2。二、讲授新课(二)细胞呼吸的方式1.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3)设计实验明确实验目的,科学设计实验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设置对照实验根据实验需要,理清实验步骤①怎样控制有氧和无氧条件?②怎样鉴定酒精和CO2的产生?如何比较CO2产生的多少?③怎样保证酵母菌在整个实验中能正常生活?实验思路?分析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细胞呼吸的条件细胞呼吸的产物 有氧无氧影响实验结果的可变因素 酒精、CO2分别给酵母菌提供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一段时间后检测其产物是否含酒精或二氧化碳反应物的量、反应时间、pH、
温度、酵母菌的活性(二)细胞呼吸的方式1.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二、讲授新课二、讲授新课(二)细胞呼吸的方式1.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参考资料CO2的检测:方案1:通入澄清的石灰水:澄清→浑浊
方案2: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蓝→ 绿→黄酒精的检测: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下与酒精发生反应: 橙色→灰绿色二、讲授新课(二)细胞呼吸的方式1.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A接橡皮球
( 或气泵)B质量分数为10%
的NaOH 溶液酵母菌
培养液澄清的
石灰水酵母菌
培养液澄清的
石灰水对比实验对比实验 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某种因素对实验对象的影响,这样的实验叫作对比实验,也叫相互对照实验。
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中,需要设置有氧和无氧两种条件来探究酵母菌在不同氧气条件下细胞呼吸的方式,这两个实验组的结果都是事先未知的,通过对比可以看出氧气条件对细胞呼吸的影响。对比实验也是科学探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概念举例二、讲授新课(4)进行实验(二)细胞呼吸的方式1.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变混浊/快无变化变混浊/慢出现灰绿色CO2的放出情况:
A、B两组都有CO2的产生,但A组产生的CO2更多酒精产生的情况:
A组没有酒精的产生,B组产生了酒精二、讲授新课酵母菌有氧条件下产生大量CO2无氧条件下产生酒精和少量CO2呼吸作用的类型有氧呼吸无氧呼吸(5)分析结果得出结论(二)细胞呼吸的方式1.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二、讲授新课(二)细胞呼吸的方式1.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教学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二、讲授新课(6)相关问题分析处理(二)细胞呼吸的方式1.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①为什么将葡糖糖溶液先煮沸、再冷却后加入锥形瓶?
②B瓶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连通锥形瓶3,试分析原因?煮沸可将葡糖糖溶液中的细菌杀死,排除其他细菌影响;煮沸可排除溶液中的氧。 冷却,避免将酵母菌杀死。保证瓶内原有氧气被消耗。三、课堂反馈A 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在下列装置中都加入活酵母,其中适于产生酒精的装置是( )ABCD加入葡萄
糖和水加入葡萄糖加入水加入葡萄糖
并不断搅拌四、课堂小结一、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二、科学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酵母菌细胞呼吸的产物 有氧:CO2+H2O
无氧: CO2+酒精
细胞呼吸:有氧呼吸、无氧呼吸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再见课件30张PPT。第3节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第2课时)第5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一、导入新课一、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二、科学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酵母菌细胞呼吸的产物 有氧:CO2+H2O
无氧: CO2+酒精
细胞呼吸:有氧呼吸、无氧呼吸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二、讲授新课(二)细胞呼吸的方式2.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细胞质基质)第二阶段(线粒体基质)第三阶段(线粒体内膜)酶二、讲授新课(二)细胞呼吸的方式2.有氧呼吸C6H12O66CO212H2O线粒体细胞质基质②①③二、讲授新课(二)细胞呼吸的方式2.有氧呼吸葡萄糖酶丙酮酸丙酮酸CO2ATP酶酶第二阶段第一阶段O2HHH2O酶ATP第三阶段ATP二、讲授新课(二)细胞呼吸的方式2.有氧呼吸细胞质基质葡萄糖丙酮酸、[H]少量丙酮酸、H2OCO2、[H]少量[H]、O2H2O大量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的比较二、讲授新课(二)细胞呼吸的方式2.有氧呼吸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 2870kJ1161kJ1709kJ酶有氧呼吸总反应式二、讲授新课(二)细胞呼吸的方式2.有氧呼吸 细胞在氧气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许多ATP的过程。有氧呼吸的概念二、讲授新课(二)细胞呼吸的方式3.无氧呼吸C6H12O6酶+少量能量(场所:细胞质基质)第一阶段:2丙酮酸+ 4[H] 第二阶段:酶2丙酮酸+4[H]2C2H5OH(酒精)+ 2CO2
C6H12O6酶2C2H5OH(酒精)+ 2CO2+少量能量总反应式:酵母菌无氧呼吸全过程二、讲授新课(二)细胞呼吸的方式3.无氧呼吸C6H12O6酶+少量能量(场所:细胞质基质)第一阶段:2丙酮酸+ 4[H] 第二阶段:酶2C3H6O3(乳酸)2丙酮酸+ 4[H] C6H12O6酶2C3H6O3(乳酸)+ 少量能量总反应式:乳酸菌无氧呼吸全过程二、讲授新课(二)细胞呼吸的方式3.无氧呼吸葡萄糖C6H12O6丙酮酸+[H]酶C2H5OH
(酒精)+CO2C3H6O3(乳酸)酶酶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少量能量不同点:
第二阶段不同
相同点:
1.第一阶段完全相同
2.都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3.都只在第一阶段产生少量能量二、讲授新课(二)细胞呼吸的方式3.无氧呼吸葡 萄 糖丙 酮 酸[H] 酒精 + CO2乳酸酶二、讲授新课(二)细胞呼吸的方式3.无氧呼吸a.高等植物在水淹的情况下,可以进行短时间的无氧呼吸,将葡萄糖分解为乙醇和二氧化碳,释放出能量以适应缺氧环境条件;b.高等动物和人体在剧烈运动时,需要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消耗大量的能量,肌肉细胞则以无氧呼吸的方式供给能量,满足人体的需要;c.酵母菌在缺氧的条件下,可以将有机物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无氧呼吸实例二、讲授新课(二)细胞呼吸的方式3.无氧呼吸 细胞在缺氧的条件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进行不彻底的氧化分解,产生酒精或乳酸等中间产物,释放少量能量,生成ATP的过程。无氧呼吸的概念二、讲授新课(二)细胞呼吸的方式3.无氧呼吸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比较二、讲授新课(三)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提倡慢跑:促进肌细胞有氧呼吸,防
止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使肌肉酸胀。用透气纱布或“创可贴”包扎伤口:增加通气量,抑制破伤风杆菌的无氧呼吸。二、讲授新课(三)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包扎伤口时,需要选用透气的消毒
纱布或“创可贴”等敷料。利用麦芽、葡萄、粮食和酵母菌以
及发酵罐等,在控制通气的情况下,
可以生产各种酒。二、讲授新课(三)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花盆里的土壤板结后,空气不足,会
影响根系生长,需要及时松土透气。通过降低温度、降低氧气含量等措施,
来减弱水果、粮食的呼吸作用,以延
长保质期。二、讲授新课(四)影响细胞呼吸原理的因素O2浓度CO2释放量 无氧呼吸:以酒精发酵为例,无氧呼吸随O2浓度增加而受抑制,O2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 O2浓度达到一定值时,被完全抑制。O2浓度CO2释放量 有氧呼吸:在一定范围内,有氧呼吸随O2浓度增加而增加,当O2浓度达到一定值时,由于酶和底物浓度的抑制,将不再增加。1.氧气二、讲授新课(四)影响细胞呼吸原理的因素O2浓度CO2释放总量ABCA~B:随O2浓度的升高,无氧呼吸逐渐受到抑制,而有氧呼吸还很弱,使得CO2释放总量减少。
B~C:主要与有氧呼吸加强有关。
C:无氧呼吸停止,只进行有氧呼吸。A:在O2浓度为零时只进行无氧呼吸;分析某植物种子受O2浓度的影响1.氧气二、讲授新课(四)影响细胞呼吸原理的因素O2浓度CO2释放总量ABC 生产中常利用降低氧气浓度能抑制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消耗这一原理来延长蔬菜、水果保鲜时间。
但是,在完全无氧的情况下,无氧呼吸强,分解的有机物也较多,同时产生酒精,一样不利于蔬菜、水果的保质、保鲜。D因此要长期储存种子,O2浓度应调至 点。D1.氧气二、讲授新课(四)影响细胞呼吸原理的因素2.温度温度呼吸速率 应用:(1)贮存水果时,适当降低温度能
延长保存时间;(2)在农业上,夜晚适当降低
温度,可减少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温度主要通过影响酶活性来影响呼吸速率。二、讲授新课(四)影响细胞呼吸原理的因素 作为呼吸产物,根据化学平衡,CO2浓度
高会抑制细胞呼吸的进行。3.CO2 应用:果实保鲜或储藏,可向密封环境中
充入CO2或N2降低呼吸消耗。二、讲授新课(四)影响细胞呼吸原理的因素4.水 水既是原料,又是产物,细胞呼吸必需在水
环境中才能进行。在一定范围内,呼吸作用强度
随含水量的增加而加强,随含水量的减少而减弱。
应用:稻谷等种子在贮藏前要晾晒,甚至风
干,减少水分,降低呼吸消耗。三、课堂反馈B1.水既是有氧呼吸的反应物,也是其产物。在有氧呼吸过程中,
水分子参与反应的过程和生成水分子的过程分别是( )
A.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
B.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
C.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
D.第三阶段和第二阶段三、课堂反馈B2.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无氧呼吸的终产物有[H]
B.有氧呼吸一定要有氧气参与
C.无氧呼吸的产物都是无机物
D.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时两个完全不同的过程三、课堂反馈B3.买罐头食品时,发现罐头盖上印有“如发现盖子鼓起,请勿选购”,引起盖子鼓起的最可能原因是( )
A.好氧型细菌呼吸,产生CO2和H2O
B.微生物呼吸,产生CO2和C2H5OH
C.乳酸菌呼吸,产生CO2和C3H6O
D.酵母菌呼吸,产生CO2和H2O四、课堂小结有氧呼吸过程图解四、课堂小结葡 萄 糖丙 酮 酸[H] 酒精 + CO2乳酸酶无氧呼吸过程图解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