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课外拓展阅读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上册课外拓展阅读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1-12 16:03: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给孩子一片空间
章智伟
①在2003年举行的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一个名叫聂利的12岁小学生zhuàn_____写的科学论文《蜜蜂不是靠翅膀振动发音》荣获大赛优秀科技项目和高士其科普专项奖。
②蜜蜂只能靠翅膀的振动来发声——生物学界一直这么认为,我们的各种教科书上也一直这么认为。但12岁的聂利却推翻了这一似乎已经铁定的“真理”。她通过认真的实验,仔细的观察,用事实证明:蜜蜂不是靠翅膀的振动发声的,它有自己的发声器官。
③一个小学生何以能取得如此大的成绩呢?为什么那么多的生物学家、教授、学者都没有发现“蜜蜂有自己的发声器官”这样一个事实,而被小聂利发现了呢?这恐怕是与聂利具有一种怀疑与创新的精神有关。12岁的她大概还没有受到太多僵化的所谓“标准”的束缚,她还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敢于怀疑“大人”所不敢怀疑的科学定律。正因为如此,她才能凭着自己的聪明、智慧以及善于怀疑、勇于创新的精神发现了这一真正的“真理”。
④我们传统的教育中,有着太多的规矩、太多的标准束缚了学生思维的翅膀,学生常常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指令。在老师的“精心调教”下,一个个都如从模具中浇铸出来的模型一样,标标准准,规规矩矩。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大多数孩子应有的童趣、想象力早已消磨殆尽。许多孩子根本不会甚至不愿意开动脑筋去积极思考,更谈不上要他们去怀疑、去创新了。 [www.zz&^s#tep.co*m~]
⑤“初生牛犊不怕虎。”聂利的发现给我们的教育提了一个醒:教育需要培养怀疑精神,需要培养创新精神。前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主席古斯曼说:“传统教育的诸因素在小学的最初几年里,就yì___制了儿童身上先天的创造能力,在差不多四年的将他们的思想纳入成人轨道的努力之后,到了十岁,在许多儿童身上,那种思考的自发性,那些闪光的想法以及对未知事物的兴趣,都已经消失了。”他说得非常对,在我们的标准和规矩的束缚下,有时候孩子们身上迸发出的微弱的一点怀疑、创新的火花也会被大人所谓的“权威”所扑灭。
⑥雪融化了是春天——多么美妙的想象啊!倾听蚕宝宝的呼噜声——多么有创意的构想啊!笔者认为,这是孩子们用他们特有的眼光看到的,特有的耳朵听到的。这的确是大人们所没有的“特异功能”——童眼、童耳、童心!
⑦我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其实,在“授之以渔”的基础上还要授之以鱼场,给孩子一片空间。这样,他们将会用他们的童眼、童耳、童心,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
1.根据注音写出汉字。
(1)(zhuàn)____写 (2)(yì)___制
2.根据文章内容,说说“给孩子一片空间”这句话的含义?
3.文章第(3)段的画线有什么作用?
4.从全文来看,12的小学生聂利为什么能有这么重大的发现?
5.文章第(4)段论述的内容是什么?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
6.文章第(5)段引用古斯曼的话有什么作用?
7.“雪融化了春天”,“倾听蚕宝宝的呼噜声”这些充满美妙想象的语言多么富有诗意。请你也发挥想象,写出一个这样的语句。
参考答案
1.撰 抑
2. 教育要给孩子更多的自由,要为孩子创设更加宽松的学习环境
3.画线的部分以问句的形式出现,能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在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二个问句中的对比,突出了聂利“发现”的可靠
4.因为聂利具有善于怀疑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同时,他凭自己的聪明 智慧,通过认真实验,仔细观察,才有了这么重大的发现。
5.论述了传统教育的危害
6.文章第5段引用古期曼的话,从反面论证教育要培养怀疑精神和创新精神
7.示例落叶是秋天送给我们的名片 麦苗在冬雪为它们覆盖的棉被下酣睡
千家诗
学生时代的生活乐趣,很大程度来自读书。书,给我以广阔的天地。而其中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的,竟是一本让人看不上眼的石印本《千家诗》。
祖国的大地山川气象万千,家乡的山山水水也美丽非凡。一年之中,风光流转,阴晴雨晦,丽日蓝天,风云变幻,真是美不胜收。《千家诗》中很大部分诗歌歌咏祖国风物,按春夏秋冬时序编排,打开书往下念,四季风光就活生生地展现在眼前:“万紫千红总是春”,“春城无处不飞花”;“绿树荫浓夏日长”,“五月榴花照眼明”;“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吟诵这些诗句,春花秋月。夏云冬雪,一年四季都沉醉在诗的意境之中。诗句中丰富自的颜色给生活涂上了绚丽的色彩:“红紫芳菲”,“橙黄橘绿”,“黄鹏鸣翠柳”。“白鹭上青天”,令人眼花缭乱,心旷神怡。脑海里常常浮现五彩纷呈的世界,沉浸在美的享受中,生活情趣浓浓郁郁。
1.用一句话概括上面语段的大意?

2.如何理解选文第一段最后一句话的意思?它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文中写<千家诗>美在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 __。
4.文中引用很多古人描写春夏秋冬四季风光的名句,你能另外再写出四句吗? [来#源:中教%&*网~]
春:___________________ _ [中^国教#育&*%出版网]
夏:___________________
秋:__________________ _
冬: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读书给了我学生时代生活的乐趣
2.<千家诗>使我的童年生活丰富多彩 比喻
3.风物美 意境美 色彩美[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4.略。
蜻蜓和蚂蚁
逛来逛去的蜻蜓,整个夏天尽是唱啊玩啊,转瞬之间,冬天已在眼前了。
田野里荒凉凋敝;阳光灿烂的日子,每张叶子下面都是现成的眠床和早晨的日子,已经逝去了。冬天来了,好日子过完了,寒冷和饥饿一齐逼来,蜻蜓不再唱歌了(肚子饿的时候,唱歌会有什么乐趣呢),整天愁眉苦脸,嘀嘀咕咕。它爬到蚂蚁跟前。
“收留我吧,好人儿!在你这里我不久就会强壮起来的,让我避寒寄食到春天吧!”
“朋友,我可觉得奇怪;夏天的工作造就冬天的安乐,难道你不明白这个道理?”
“在我们暖绵绵的青草窝上,唱歌呀,跳舞呀,一点钟接着一点钟的,玩得头都晕了,哪有工夫想的工作啊!”
“那末你——”
“我整天唱我的歌,满不在乎。”
“唱你的歌曲!嘿,多美呀!现在你满可以到外面去载歌载舞呀!”
1.给加点的字注音
(1)逛( )(2)转瞬( )(3)载歌载舞( )
2.蜻蜓为什么变得愁眉苦脸?

3.蜻蜓又唱又玩的时候,蚂蚁在 。
4.“寄食”一词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5.按照你的理解,把“那末你——”后面的话补充完整。
那末你
6.蚂蚁最后说了一句“多美呀”,这是( )
A.赞美蜻蜓的歌。
B.羡慕蜻蜓又唱又玩的快乐生活。
C.暗地炫耀自己的安乐生活。
D.讽刺蜻蜓只顾着玩乐,不工作,结果自作自受,还不知悔改。
参考答案
1.guàng shùn zài
2.冬天到了,寒冷和饥饿一齐逼来
3.蚂蚁在工作,为过冬作准备
4.依附在蚂蚁家吃饭
5.那么你就不担心冬天的寒冷和受饿吗?
6.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