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地理选修5:第一单元 《用辩证观点认识自然灾害》测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地理选修5:第一单元 《用辩证观点认识自然灾害》测试题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88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09-08-05 18:1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鲁教版地理选修5:第一单元《用辩证观点认识自然灾害》
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能源属于自然的力量的是( )
A.风能 B.水电 C.柴油 D.煤气
读下图,完成2-3题。
2.该图表示的天气是( )
A.飓风 B.雷暴 C.暴雨 D.沙尘暴
3.它所释放的能量给人类带来的好处是( )
A.缓解全球的水荒 B.产生大量的臭氧
C.繁生有益的臭氧 D.用来发电
印度洋海啸波及到东南亚、南亚数个国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据此回答4-5题。
4.这次灾害给印度、印尼等印度洋沿岸七国造成重大打击,影响最大的行业是( )
A.交通业 B.旅游业 C.金融业 D.工业
5.联合国警示这次海啸还有可能产生疫病等次生灾害,理由是( )
①地处热带,气温高,湿度大 ②海啸携带海洋生物病毒进入陆地 ③经济欠发达,卫生防疫条件较差 ④旅游人口多,交叉感染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6.自然灾害与人类的关系表现出明显的( )
A.双重性 B.自然性 C.单向性 D.周期性
7.“杞人忧天”的道理在于( )
A.天会塌、地会裂 B.太阳紫外线逐年增加
C.大气的成分不断变化 D.自然灾害随人类活动而加剧
8.下列不属于自然灾害的现象是( )
A.雷电击毁建筑物 B.水俣病 C.大风吹折树木 D.氟骨病
9.人为灾害与自然灾害的共同点是( )
①相同的致灾因子 ②相同的承灾体 ③相同的主导因素 ④都统称为灾害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读图,回答10-12题。
10.图中反映出的问题是( )
A.水土流失严重 B.洪水频发
C.地下水位不断下降 D.海水入侵
11.造成该问题的原因是( )
A.过量开采地下水 B.实施南水北调工程
C.沙土暴盛行 D.拉尼娜现象影响
12.该问题诱发的渐发的自然灾害是( )
A.地震 B.山崩 C.塌陷 D.地面沉降
读下图,回答13-14题。
.
13.珠江三角洲地区出现的天气是( )
A.温暖无风 B.高温多雨 C.狂风暴雨 D.凉爽无雨
14.北海沿岸可能出现的灾害是( )
A.洪涝 B.干旱 C.风暴潮 D.泥石流
读内蒙古商都县人口增长与荒漠化发展图,回答15-17题。
15.在荒漠化的进程中包含的突发性事件是( )
A.暴雨 B.干旱 C.沙尘暴 D.开矿
16.荒漠化的灾害造成的最突出的影响是( )
A.加重贫困和粮食不安全 B.人员伤亡
C.社会秩序混乱 D.心理伤害、精神痛苦
17.我国西北荒漠化的致灾因子是( )
A.纯自然作用 B.纯人为作用
C.人类活动所诱发的自然作用 D.人类活动造成,但发展过程受自然规律控制
地震是指地壳的天然振动。较大的地震,震前一般都有预兆,在气象、地下水、动物等方面会产生不少异常现象。地震前兆有的可从地震仪器中观测到,有的可从自然界觉察到。据此回答18-20题。
18.材料中反映自然灾害具有( )
A.突变和渐变双重性 B.联系和分异双重性
C.自然和社会双重性 D.难免和可防双重性
19.下列由地震产生的灾害链正确的是( )
A.地震→滑坡、泥石流 B.地震→海啸
C.地震→暴雨、洪涝 D.地震→蝗灾、干旱
20.西雅图一带有300万人口,建筑物集中,但在这次地震中没有发生重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下列原因可信的是( )
A.震源位于地下48千米处,比较浅 B.该地区前几年对房屋和高速公路进行过加固 C.震前,市政府发了紧急地震预报 D.震后,防震减灾措施得力
二、综合题
21.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我南国海南岛某县,20世纪60年代初该县的森林覆盖率为66.2%,每年登陆台风难以造成损失。1963年9月7-9日,十一级台风在该县登陆,雨量约为384毫米,未造成灾害。20世纪70年代,该县的森林覆盖率下降为17.5%,登陆台风或轻或重都造成灾害。1977年7月19日-21日,十一级台风在该县登陆,雨量为400毫米,不仅造成洪灾、暴雨,还引发了几处泥石流,它们共冲毁水利工程669宗,冲毁农田141.2公顷,倒塌房屋122间,死亡59人,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极大的损失。
(1)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在上述的短文中,该县主要的自然灾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造成该县灾情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人为原因是_________。
(3)该次灾害按成因分属于______________,对人类产生的有利影响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灾害给当地人民造成的损失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新华网北京2004年12月26日电;综合新华社驻外记者报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以北海域当地时间26日上午8时(东七区)发生里氏8.9级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东南亚和南亚数个国家受波及,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
材料二 新华网消息:国际救援组织和一些医疗专家28日表示,海啸摧毁了当地所有医疗设施和疏散系统,加上疫病流行,在今后几天里,如果救援工作延误,印度洋海啸造成受灾死亡人数可能突破20万人。
材料三 灾害地区图
(1)当这一悲剧发生的时候,全球许多地方正处在圣诞节的欢乐之中,其中全球处于圣诞节这一天的国家有( )
A.美国 B.意大利 C.巴西 D.日本
(2)简述本次地震发生的区域多地震的原因。
(3)从材料一可以看出,地震可以诱发海啸,此外形成海啸的诱因还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材料二可以看出,造成人员伤亡的原因既有地震、海啸直接造成的,也有疫病流行造成的,这说明地质灾害具有_________________性。
(5)图中的A国距震中较近,但是受海啸的影响却较小,主要原因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专家认为,如果这个地区有像太平洋预警系统一样的设施,就可大大减少死亡人数。能及时、全面、迅速监测海啸的主要地理信息技术是( )
A.RS技术 B.GPS技术 C.GIS技术 D. DOS技术
(7)某自然灾害临测站将其灾害预报信息,及时传递到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最佳途径是( )
A.打电话 B.拍电报 C.通过信息高速公路 D.利用航空快递
23.读下图及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资料A反映的问题是___________,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资料B反映的问题是___________,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资料C反映的问题是___________,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4)A、B、C三种问题产生的主要后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图一、二、三是我国部分灾害分布示意图,图四是我国自然灾害区划示意图。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将下列自然灾害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第(1)、(2)小题的相应空格内。 A.洪水 B.风暴潮 C.干旱 D.水土流失 E.泥石流 F.台风 (1)图示的各自然灾害中,在我国分布最广的是 、 。在图四中,地区Ⅰ与地区Ⅲ共同的自然灾害是 (多项选择);在地区Ⅱ内 、 灾害的分布最广;与其他地区相比,地区Ⅳ 灾害的分布最为集中。 (2)按所在的地球圈层与灾害成因分类,在图示的各自然灾害中,发生在岩石圈中的是 ,发生在大气圈中的是 ,发生在水圈中的是 。(多项选择) (3)针对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情,开展防灾减灾活动,对我国的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意义重大。写出我国加强防灾设施建设的具体实例(至少3例)。 ① 。 ② 。 ③ 。
单元测试题答案
1—5ABBBD 6—10 ADBBC 11---15ADCCC 16---20 ACDAB
21.(1) 台风、泥石流、洪涝(2)台风带来的特大暴雨和狂风 乱砍滥伐森林(3)气象 到来丰沛降水,可以缓解旱情,补给河流、水库,产生水力(4)冲毁水利工程、农田、倒塌房屋、人员伤亡
22.(1)AC(2)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接地带,地壳不稳定
(3)火山爆发或风暴(4)关联(5)处于苏门答腊岛的东侧,马六甲海峡的东端,有苏门答腊岛的阻挡作用 旅游(6)A (7) C
23.(1)河源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加剧,荒漠化扩大 过度放牧(2)湖泊面积不断缩小,蓄水能力降低,调节功能较弱 滥围垦湖泊
(3)森林减少,覆盖率降低,水土流失加剧 滥伐森林
(4)水土流失加剧,中下游河床淤积,湖泊调节作用减小,洪涝灾害多发
24.(1)A C ABCF C D E (2)DE CF AB (3)①兴建长江三峡(或葛洲坝、小浪底)大型水利枢纽(水利)工程②在长江中下游、黄河中下游(或黄土高原)地区植树造林,加强水土保持或加固长江、黄河两岸堤防③沿海一带修建海防林(或在城市内疏通排水管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