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湖山听泉》主问题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鼎湖山听泉》主问题设计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9-11-30 14:0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一《鼎 湖 山 听 泉》主问题设计
教学目标
1、在诵读中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及感情发展的脉络。
2、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出泉声的美,并在吟诵中有所“得”、有所“悟”。
3、体会作者由听泉而产生的对人生和历史的感悟。
4、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背诵优美语段。
教学重点
强化诵读,在诵读吟咏中,思考、体会、感悟,从而深刻理解文章精髓,体会文章要旨。
主问题设计
1、小组讨论:题目中哪两个字是本文的关键?作者写鼎湖山的风光景物都写了些什么?与以往的写景文章相比有什么不同?
明确:[(听 泉 二字) 本文作者着重抓住一个“泉”字来写,用听觉来感受,写出了鼎湖山的独特的美。]
明确:大部分写景文章注重视觉效果,而本文却独辟蹊径,以“泉”相扣,以“听”贯穿,指向单一,而又兼顾其它景致,把材料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引导学生边读边画出题目中能表现“听泉”的字句,指导学生学会紧扣文题来梳理文章脉络层次的读书方法。
2、本文是一篇游记散文,游记散文一般都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明确:(按照游人的行踪顺序来写。作者行踪顺序是: 岸边——寒翠桥——山中——补山亭——庆云寺(半山)作者这样移步换景,就逐渐把山泉的形态和精神都描摹出来了。作者为了让读者了解当时的环境和观赏景物时的背景,还约略交代了时间的变化,概括:黄昏——晚饭后——夜间。)
3、听课文朗读,用一些词语来形容一下你感受到的泉声。
明确:(妙不可言、变化莫测、变化多端、清纯悦耳、欢快活泼、轻柔、清脆、厚重回响、雄浑磅礴、忽高忽低、忽缓忽急、忽轻忽浊、忽抑忽扬、不绝于耳)
4、小组探究第8段:完成①作者是如何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的。②作者在语言描写上有什幺特点?③你怎样理解文中作者的人生感悟?
(说明:这一段是文中的重点语段,在熟读的基础上分析品味语言的美点与作者的人生感悟。)
明确:①这段文字写作者夜宿山寺,如枕泉而眠,想到人生与历史,心有冥合;由泉声错然相驳,顿悟自然之美感,历史之更替变迁。
②语言特点:用比喻等修辞方法的运用,联想各种乐器的音色及乐器演奏时的声部效果来写泉听。
③作者把泉当作山的灵魂来抒写,由衷赞美山泉,透露出自己的人生见解:历史是生生不息的,美感是充满生机的。
5、小组相互讨论:文章5、6、7三段几乎不着一“泉”字,是否赘笔?能否删除?
明确:不能删除,一是为下文听泉蓄势,二是赋予作品时代意义。
6、作者以娇儿来喻山泉,你觉得这一比喻恰当吗?
明确:这一比喻恰当。(既写出了山泉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也写出了鼎湖山的年轻充满活力,同时也表现出作者对泉的爱意萌生)
7、作者入夜静心听泉,除了听出了泉水丰富的声响,还听出了别的什么了吗?
  明确:(对人生对历史的领悟理解。生生不息,就是历史;孕育生机,就是美感。)
8、课文末尾写道:“我愿清泉永在,我愿清泉常鸣。”你能体会作者的深意吗?
  明确:(这是由于作者听懂了鼎湖山小溪、清泉、激流、飞瀑那优美的歌声,山泉蕴育着生机,滋润着万物,净化人们的心灵,山泉也为他注入了一股生命的活力,因此作者发出由衷的祝愿“我愿清泉永在,我愿清泉常鸣。” )
主旨:写作者游览鼎湖山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