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1张PPT。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课标要求:
1.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
2.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一、游文学之河——文学形式
二、赏文学之美——文学特色
三、探文学之源——形成原因
四、悟文学之道——发展趋势本课结构一、游文学之河——文学形式阅读教材,梳理知识体系,完成P52《五三》知识清单:了解不同时期文学的主要形式。赋先秦:
汉:
唐:
宋:
元:
明清:《诗经》、楚辞诗词曲小说二、赏文学之美——文学特色(一) 从野向雅的蜕变——古典诗歌的源头 断竹,续竹;飞土,逐肉。
——《弹歌》野歌:来源于人民,服务于人民。歌谣劳动1.原始歌谣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关雎》 (秦风)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逝将去汝,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
——《硕鼠》(魏风)请指出《诗经》句式、语言、创作风格方面的艺术特点。2.《诗经》四言为主,重章叠句
内容古朴,现实感强3.楚辞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靰羁兮,
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
又申之以揽芷;
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尤未悔;
路曼曼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离骚》采用楚国方言
句子参差不齐比较自由活泼
浪漫主义风格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诗经》楚辞原始歌谣野雅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诗经》、楚辞并称为“风”、“骚”,分别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想一想:除了文学,《诗经》、楚辞是否对其他方面也有影响?如果有,你能举例说明吗?《诗经》、楚辞的影响早已突破了文学领域,渗透到政治生活、精神生活、民族性格、民族心理等各方面例如: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不屈不挠的探索精神“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爱国主义精神(二)从雅到俗的发展——汉赋到宋词的流变 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千人唱,万人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所以娱耳目乐心意者,丽靡烂漫于前,靡曼美色于后。
——节选自 司马相如《上林赋》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
表现出大一统时代宏阔的文化气度。1.汉赋2.唐诗 唐朝时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仅据清康熙年间所编的《全唐诗》所录,就有诗人2900余人,作品48000余首,共900卷。超过其它朝代所存留诗歌数量总和的两三倍。 甚矣,诗之盛于唐也!其体,则三、四、五言,六七杂言,乐府、歌行、近体、绝句,靡弗备矣。其格,则高卑、远近、浓淡、浅深、巨细、精粗、巧拙、强弱,靡弗具矣。其调,则飘逸、浑雄、沉深、博大、绮丽、幽闲、新奇、猥琐,靡弗诣矣。
——胡应麟 《诗薮》数量多种类多边塞诗:高适、岑参
山水田园诗:王维、孟浩然
浪漫主义:李白
现实主义:杜甫
讽喻诗:白居易边塞诗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 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黪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主要描写边塞景物的雄奇壮观,军旅生活的英武豪放。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山水田园诗主要描写悠闲宁静的山水田园生活,富有诗情画意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苏轼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蜀道难
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气势磅礴、热情奔放、想象丰富、手法夸张、意境深远浪漫主义“三吏” :
《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
“三别” :《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石壕吏 杜甫暮投石壕村, 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 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 ……深沉忧郁、忧国忧民、语言深厚现实主义盛唐: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晚唐: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中唐: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诗风开朗、刚健清新 诗风日渐平实,讽喻诗大量出现凝重抑郁,多为感时伤世之作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思维点击】社会变迁对唐朝诗歌风格的影响?启示:一定时期的文学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 。红线毯
白居易
……
宣城太守知不知,
一丈毯,千两丝。
地不知寒人要暖。
少夺人衣作地衣。讽喻诗平实浅近、针砭时弊3.宋词句子长短不齐,更便于抒发感情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寻寻觅觅,冷泠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李清照·《声声慢》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辛弃疾《破阵子》 婉约派:风格委婉含蓄,细腻感人,内容以叹咏个人身世、写景抒情为主。豪放派:风格豪放激愤,气势宏伟,内容以记事、说理为主,表达内心感慨。宋词之精妙王国维《人间词话》——古今之成大事业者、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柳永《凤栖梧》)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辛弃疾《青玉案》)“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 此第一境也(晏殊《蝶恋花》)(三)返璞归真的创新——元曲和明清小说1.元曲有日月朝暮悬,
有鬼神掌著生死权。
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
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
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
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
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关汉卿《窦娥冤》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题材广泛,可雅可俗,抒情叙事兼长,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窦娥冤》
郑光祖《倩女幽魂》
马致远《汉宫秋》
白朴《梧桐雨》诗、词、曲有何区别?诗:讲究严格的格律,句式整齐,对仗工整,用韵规范。(主要指绝句和律诗)词:句子长短参差,便于抒发感情和演唱。曲:可雅可俗,更为生动活泼。联系:词、曲都是从诗发展演变而来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2.明清小说代表作:
①长篇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②文言短篇:《聊斋志异》
③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常言道:“皇帝轮流做,今年到我家”。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便罢了;若还不让,定要搅攘,永不清平! ——《西游记》小说特点:数量多
体裁多(长篇与短篇,文言与白话,半文半白)
题材多(历史与现实、讲史、神魔、世情、公案)
表现手法多(注重人物刻画、细节的描绘、语言的运用)
在反映社会的深度和广度、人物性格的塑造、细节的描绘、语言的运用等各个方面,都大大超过了前代。以描写农民起义为题材,反映人民的反抗斗争:
以讽刺的手法揭露科举制:
以贵族青年的爱情悲剧和贵族家庭的盛衰,批判封建社会:
以神话故事的形式反映人民的斗争精神:
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斗争:
借写妖魔鬼怪故事批判封建社会:《水浒传》《儒林外史》《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聊斋志异》《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源于
人民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人文美三、探文学之源——形成原因结合必修一、二、三及相关知识,探究:
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繁荣的原因?
(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凛俱丰实。 ——唐·杜甫《忆昔》
材料二:杜甫、韩愈的诗中,儒家的思想较为突出。王维后期的田园诗,充满了佛家空无寂灭的唯心哲理。诗人李白,一方面接受儒家“兼善天下”的思想,要求“济苍生”,一方面又接受了道家特别是庄子遗世独立的思想,追求绝对自由,蔑视世间一切。
——王水照《再谈唐诗繁荣的原因》
材料三:盖唐当开国之初,即用声律取士,聚天下才智英杰之彦,悉从事于六艺之学,以为进士之阶,则习之者固已专且勤矣。
——《全唐诗序》探究一:唐诗繁荣的原因①国家统一、国力强盛③开放、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④科举制以诗赋为主要考试内容②中外、民族间交流频繁探究二:宋词繁荣的原因材料一:宋代自立国之始,就为外患所困扰,长期与辽、西夏、金等游牧民族政权相对峙。……北宋人因被动挨打而生的忧患,南宋人因国破家亡而生的忧患,渗透于宋文化的各个层面。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宋朝时期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的意义……他们有的在瓦子、勾栏之类综合性演艺中心进行表演……甚至在部分繁华市镇,此类演艺活动也十分活跃。 ——陈国灿《史学月刊》2008年第4期
材料三: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柳)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
——宋·叶梦得《避暑录话》①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词曲便于抒发感情②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物质基础)③市民阶层的扩大,市井文化生活的需要(通俗化)④宋代重文轻武的统治思想和政策材料:明清小说繁荣,在唐传奇、宋话本所载故事基础上形成了《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等名著。明中后期,文人与市民的关系日益密切,出现了一批描写市民生活的文人士子,他们更多地使用通俗生动的日常语言,塑造了众多商人、手工业者和市井小民的形象。明清小说中的一些情节被人们津津乐道,如“桃园三结义”“大闹天宫”等。这些小说不仅增长人们的知识,开阔眼界,而且影响了人们的观念。
——摘编自周先慎《明清小说》探究三:明清小说空前繁荣的原因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社会矛盾加深
②手工业、商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根本原因)
③市民阶层扩大,对文学精神食粮需求增加
④小说通俗易懂,接近日常生活,易于被民众接受;
⑤印刷术不断完善,文人士大夫积极参与创作
⑥唐宋元文学发展的基础
⑦反封建民主进步思想的产生
⑧识字率的提高四、悟文学之道——发展趋势材料一: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 ——王国维《宋元戏曲考》
材料二: 元杂剧的作者多为社会地位低下的文人、演员等,观众更是遍及各个社会阶层,它的兴盛意味着文学在作者和读者两个方面都进一步走向民间。——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明之中叶以后,即嘉靖前后,小说出现得很多,其中两大主流之一的是讲世情。……清代小说之种类及其变化,与明朝比较多。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中国古代文学呈现怎样的趋势?趋势:古人云:“诗庄、词媚、曲谐”,由诗到曲,体现中国古代文学的世俗化、平民化趋向。实质: 文学是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
观点: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唯一一个文明没有中断的国家,光辉灿烂的中国文学历史之悠久,种类之繁多,形式之丰盈,可以与世界上任何一个文学大国相媲美。我们除遨游在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学烟海之外,更要做好传承与发扬传统文学的工作。课堂小结先秦诸子散文、屈原“骚体”诗、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泰岱日洞庭月,黄山松西湖堤,漓江水南海潮,花果布故宫殿,昆仑雪珠穆峰;点神州锦绣河山增吾胸中丘壑;
诸子文屈原骚,相如赋司马史,右军帖道玄画,李杜诗苏辛词,汉卿曲雪芹梦;数中华灿烂文化壮我笔底波涛。 结合语文所学知识,分析对联中涉及哪些文学体裁?对联赏析: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