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第三节 防灾减灾 教案
【课程标准】了解防灾减灾的措施和自救互救的方法。
【教学目标和核心素养】
综合思维:创设假设性自然灾害情境,引导学生综合分析自然灾害的成因与特征,帮助学生理解针对性预防、自救、互救措施的重要性。
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明确自己所处环境,做好当地常见灾害预防的准备。
地理实践力:创设自然灾害危害的模拟性情境,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灾害观与减灾意识,探讨针对某一灾害发生前、发生时和发生后应采取的防灾减灾措施。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防治救相结合。
明确自救的意义目的,掌握一些自救和互救的常识和方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自然灾害监测系统》动画演示视频导入(点击图片播放),让学生对自然灾害发生时,监测系统的作用有更清晰、直观的认识,从而进入本课第一个内容防灾减灾的灾害监测这一内容。
新课讲授
1.防灾减灾的手段
(1)灾害监测
通过概念和作用了解灾害监测是怎么一回事。(再通过图示解释当自然灾害发生,各级组织如何传递灾害信息,达到监测作用进行解释。)
通过视频,让学生对地震预警系统有更全面、深刻的了解。也让学生对于目前我国的地震监测有更直接的了解。(点击右下角旗帜播放视频)
(2)灾害防御
从非工程防御(软件)和工程防御(硬件)两大方面进行解释,并指出二者相辅相成,同等重要,同样落实到位的重要。
(3)灾害救援与救助
当灾害发生时,达到了自然灾害应急等级,需要专业的救援队医疗人员进行救援、善后工作、对受灾群众进行心理辅导。
(4)灾后恢复
以四川地震灾难发生时图片和灾后修复图的对比,增强学生对灾后恢复的了解,这需要政府部门花大的精力财力物力进行恢复,稳定社会秩序,实现该地区的继续发展。
[活动探究] 认识地震专业救援队(答案见提示)
对于一些专业设备的解释,作为拓展了解:
生命探测仪是当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搜救及检测仪器,主要通过感应人体所发出的超低频电波产生的电场(由心脏产生)找出"活人"位置。人体发出的超低频电场可穿透钢筋混凝墙、钢板、木板、甚至水,因此,只要有生命迹象,不论其是否清醒、昏迷、身陷瓦砾堆或躲在集装箱中,均可用生命探测仪在最短时间内将其找到。生命探测仪空旷探测范围可达500米,可透过80厘米厚的普通钢板,探测到生命。而更加神奇的是,该生命探测仪只探测到人的生命,对其他动物的生命不起作用,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到瓦砾深处救援的第一步是搜索。幸存者埋在瓦砾堆中,用手去一点点地挖开瓦砾显然太慢,用重型机械去移动又有可能伤着人。“蛇眼”就是一种搜索仪器,它的学名叫“光学生命探测仪”,是利用光反射进行生命探测的。仪器的主体非常柔韧,像通下水道用的蛇皮管,能在瓦砾堆中自由扭动。仪器前面有细小的探头,可深入极微小的缝隙探测,类似摄像仪器,将信息传送回来,救援队员利用观察器就可以把瓦砾深处的情况看得清清楚楚。很多博物馆和超市用的防盗装置就是这种光学探头加观察器的仪器。
小气垫可力撑数十吨重物。找到了幸存者就该施救了。这可是个力气活,有时要抬起沉重的楼板。很难想象一个小小的气垫就能完成这个工作。这种气垫比枕头大不了多少。没充气时瘪瘪的,只要有5 厘米的缝隙就能把它塞进去。然后用气瓶把里面的气压加到8 个大气压,"气鼓鼓"的垫子就能顶起楼板了。气垫的材料相当讲究,最早人们用钢丝网添加橡胶来做,后来改用新型材料高强度芳族聚酰胺,这种材料非常坚韧,防暴警察用的手套也是用它做的,带上这种手套,警察就能面不改色地握住锋利匕首的刀刃。
如果现场钢筋交错,就要看液压钳的本事了。这种钳子的体积并不大,但是由于应用了液压原理,一把小小的钳子就能把钢筋一根根剪断,为营救工作赢得宝贵的时间。
天色暗下来,但抢救不能停。月球灯的作用非常抢眼。月球灯由高达2000瓦的电力支持,据说,两个月球灯就能照亮一个足球场。月球灯的最大特点是360度大范围照明,并能防眩目、大光亮。
2.自救与互救
自救与互救,是防灾减灾的主要任务。自救与互救对挽救生命也至关重要。自救和互救包括灾前准备、灾中救助和灾后自我保护三个方面。本课件以地震和洪水灾害为例进行自救互救的详细阐述。
(1)地震
以“灾后自救重建,携手共度难关”视频为自救互救的展开导入,(点击右下角图标进行播放),旨在让学生有意识自救互救的重要性,同时也体现多方面救援对灾区重建的重要性有一定的了解。
从地震发生前、发生时、发生后进行自救互救的方法阐述,具体见课件流程示意图。
[活动探究] 震后互救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2)洪水
从洪水发生前、发生时、发生后进行自救互救的方法阐述,具体见课件流程示意图。
洪水猛如虎,破坏力巨大,我国季风气候明显,水旱灾害多。洪水来临时、来袭时、洪水猛涨时,相对应正确的自救互救方法是什么(详见PPT表格解释)。
对自己所处区域要明确,了解所处地的汛期是何时?汛期尽量不到山洪发生的地方旅游、逗留,更不要在石头下避险,更不能在山谷中逗留。政府人员在洪水来袭时要注意保护水源地,以防传染病;救援人员或实施互救行为是注意正确救援。
[活动探究] 汛期在山区旅游,如果遇到暴雨或泥石流,应该如何逃生?
3.我国重大的防灾减灾工程
我国北方荒漠化、沙尘暴多,南部沿海台风灾害,水土流失,山区面积广大,地质灾害频发,此内容旨在拓展学生对我国防灾减灾工程的了解,也看到我国在防灾减灾方面的成就。
课堂练习
1、(1)旨在考查自然灾害之间的联系
(2)对于本节内容,关于地震的避震方法掌握的考查和在不同场所如何自救,是对是否掌握正确避震方法的考查。
2、考查学生对于洪水类型的掌握。
第(1)题,从材料中可知,此次洪水类型为暴雨洪水,在我国主要
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因为该地区地势低平,河流排水不畅。
第(2)题,遭遇洪水灾害,进行个人自救时,不能惊慌失措,要保持冷静,
尽量逃往高处;如不能逃脱,要借助漂浮物,进行自救和等待救援。
第(3)题,防洪准备一要关注汛期天气预报,二要学习游泳、划船等
技能,三要准备一定的逃生物资。
第(4)题,洪水中的互救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将落水者救上岸或转移到
安全地带,二是对溺水人员进行抢救。
课堂总结
让学生通过树枝状结构进行回忆,回顾本节知识。
布置作业
了解身边的避难场所,学生自主查阅资料,合作探究讨论得出结论。
六、教学反思
课件28张PPT。第三节 防灾救灾人教版 高中地理必修一学习目标情境导入 观看视频,了解自然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手段新知导览防
灾
救
灾自救与互救灾害监测灾害防御灾害救援与援助灾害恢复灾前准备灾中救助灾后自我保护新知讲解 新知一:防灾减灾手段新知讲解1、灾害监测概念:是由国家、区域及
地方等各级组织,通过不
同平台对自然灾害进行监
测和分析的网络系统。作用:灾前预警、灾中跟
踪、灾后评估以及提出减
灾决策方案。新知讲解1、灾害监测 地震预报目前仍是世界公认的科学难题,在国内外都处于探索阶段,而地震预
警就显示出重要的价值。
地震发生时,纵波速度快于横波。这个时间差给地震预警留下了空间。
地震预警系统的工作原理:利用深入地下的探測仪探測纵波,传给计算机,
即刻计算该次地震的震级、烈度、震源等,并抢在横波到达前,通过传播度远快于
地震波的电磁波(如电視、广播、短信等)发出警报。地震预警系统其实就是在和地
震波赛跑,多跑赢一秒,就能多获得一秒的应对时间。
我国在地震预警方面有过多次成功業例。例如,2013年四川芦山地震发生时,
地预警系统提前28秒为成都发出了地震预警信息;2017年四川九寨沟地震时,成
都提前71秒收到地震预警信息。然而,受地震台网密度等因素限制,我国目前尚
难做到对每次地震的精确预警。新知讲解2、灾害防御非工程性防御:工程性防御措施:规划、法律、管理、减灾教育等改变地表环境
阻隔或控制灾害与人口、
财产等的直接相遇
改变财物等的特性,提高
抗灾性能“软件” “硬件” 二者地位同等重要,只有相辅相成,才能起到最好的防灾效果。 新知讲解3、灾害救援与救助调动救援物资、人员稳定社会秩序救治伤员开展心理辅导新知讲解4、灾后恢复活动探究 认识地震专业救援队
地震教援对专业知识、专业设备和相关技能的要求很高。
地震发生后,地震专业援队是地震救援的主要力量。世界上多
个国家,如中国、罗斯、美国、日本、德国韩国等,成立了地
震专业教援队。我国的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于
2001年成立,在对次川地震、玉树地震等救
援时发挥了银大作用:在国外发生强震灾害时,
这支救援队也会赴受灾现场,与其他国家的专
业救援队一起,进行救灾援助。1、地震专家组、通信保障组、医疗救护组 生命探测仪、“蛇眼”、搜救犬、小气垫、液压钳、月球灯、
救援机器人2、国际救援队是指主要任务对因地震灾害或其他突发性事件造成建(构)筑物倒塌而被压埋的人员实施紧急搜索与营救的队伍,一般由国家组建。
如:能提供良好的搜索环境,提高搜索效率。更多专业的救援人员、救援设备能带来更多人员的幸存。 活动探究1、你认为地震专业救援队应包括哪些专业救援人员?
需要哪些专业救援设备?
2、讨论强震发生后国际救援的重要性。新知讲解 新知二:自救与互救新知讲解1、地震 地震是最不可预知、最具破坏性的自然灾害之一,
做好震前准备,掌握震中的避震方法,震后进行相关的
自救与互救,可以减少自己及周围人在地震中的伤亡。新知讲解防灾
与
减灾地震前中后树立
防震
意识清楚逃生途径掌握自救和互救方法学会处理外伤的基本方法保护呼吸系统,尽量减少体力消耗要有顽强的毅力和旺盛的求生意识避震室内平房或一楼可瞬间
逃到安全空地的室外其他情况就地躲避现代化高层建筑就地躲避,要
防止坠物砸伤跑室外尽量到开阔空地,降低重心,保护头部地震危险区地震多发区已发布地震
预报区把床底下和牢固的家具腾空准备一个应急包,放在便于取到处活动探究震后互救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①先救近,后救远;
②先易后难,先救轻伤员和青壮年、医务人员,以增加帮手壮大救助队伍;
③先救“生”,后救“人”;
④听仔细(注意倾听被困人员的呼喊、呻吟、敲击声);
⑤要仔细确定被困人的位置,不要盲目乱挖、乱刨,以防止意外伤亡。 洪水一般与连降暴雨相关,具有可预报性和一定的滞后性,
做好防洪准备,洪水发生过程中的自救与互教非常重要。具体
图解如下:新知讲解2、洪水 新知讲解防灾
与
减灾洪水前中后关注汛期天气预报学习并具备游泳、划船等技能准备逃生物资如何抢救溺水人员如何把落水的人救上岸或转移到安全地带抛救生圈、救生衣等,或划船、或游泳去救人洪水应急能逃脱逃到高处,登上坚固的屋顶、
大树、山丘和高坡等不能逃脱抓住漂浮物,尽量不让身体下沉,等待救援警惕和防止毒蛇、毒虫咬伤,倒塌电杆上电线的点击离开时,把房门关好科学控水和人工呼吸新知讲解2、洪水有序食物大树新知讲解2、洪水山洪危岩水源地人工呼吸活动探究汛期在山区旅游,如果遇到暴雨或泥石流,应该如何逃生? 汛期尽量不要到容易发生山洪的景区旅游,在山区旅游中,
一旦遭遇暴雨,应向山脊方向避洪,不要在危岩和不稳定的巨石
下避洪,万不可在山谷中逗留(经常是人们的旅游路线),因为山
谷是山洪暴发的路径。如遇泥石流,在可能行动的时候,迅速向
泥石流运动的垂直方向(左、右)躲避,尽快跑出泥石流范围,切
不可顺(或逆)泥石流方向(上、下)躲避。新知讲解我国重大的防灾减灾工程课堂练习 据中央气象台最新天气预报,地震发生后的未来一周,地震灾区将有
三次雷雨或阵雨天气过程,对救灾不利。(1)根据未来一周的天气变化,分析抗震救灾中
应加强防范哪些次生灾害?
(2)当地震发生时,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是什么?
在教室、楼房内、公共场所应怎样正确避震?(1)地震造成土质岩石结构疏松,一旦遇有降雨天气,
容易产生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需在抗震救
灾同时加强防范地质灾害。(2)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教室:迅速抱头、
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暂避;楼房内:选择开间小、
坚固家具旁就地躲藏;公共场所:避开人流,不要乱挤、
乱拥。课堂练习 2014年5月8日以来,中国南方出现大范围持续性强降雨过程,引发洪涝、风雹等灾害,截至2014年5月11日20时统计,此次过程造成江西、湖南、广东、广西、贵州5省(自治区)23市77个县(市、区)121.6万人受灾,3人死亡,2.9万人紧急转移安置,1.4万人需紧急生活救助;1 500余间房屋倒塌,9 200余间房屋不同程度损坏;农作物受灾面积93.1千公顷,其中绝收9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9.3亿元。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根据材料判断,我国此次洪水灾害类型为 ,在我国主要分布
在 ,其原因是什么??
(2)当遭遇突发洪水时,个人怎样才能获得逃生机会?
(3)洪水危险区和多发区的个人或家庭,应如何做好防洪准备?
(4)洪水中的自救和互救与地震不同,主要是在 进行的,
如何进行互救?课堂总结手段防
灾
救
灾自救与互救灾害监测灾害防御灾害救援与援助灾害恢复灾前准备灾中救助灾后自我保护作业布置了解身边的应急避难场所应急避难场所是城镇人们躲避自然灾害的场所。这里能保障基本生活需求并配备一定功能设施。应急避难场所一般布设在城镇空旷地带。完成课本112页1-3题。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