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6课 三国鼎立
东汉末年
材料:经“光武中兴”到105年,全国人口达5300万,可东汉末年,只剩下760万。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铠甲生虮(jǐ)虱,百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 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 念之断人肠。
——曹操《蒿[hāo]里行》
戏剧舞台上的白脸曹操,被刻画为一个阴险狡诈、凶暴多疑的奸臣;而史书里的曹操是一个多谋善断、有眼光、有帝王之才的人物。
你心目中的曹操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学习目标
1重点掌握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2.难点了解并掌握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一
背景
官渡之战
结合课本内容及下列材料,归纳官渡之战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发生的?曹操为什么能赢?
经过
十万人
三四 万人
曹 操
袁 绍
公元200年
官渡
官 渡 之 战
夜袭乌巢,烧毁袁军粮草
以少
胜多
乌巢
官 渡 之 战
时间
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
结果
影响
官渡之战分析:
①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
②经济上:开荒屯田。
③军事上:军事才能出众。
④重用人才。
骄傲轻敌,
听不进正确意见
曹操 胜
南下
经过
曹操
刘
孙
孙、刘联军
刘
刘
刘
刘
赤壁
之战
曹军
二十万
五万
结局
赤 壁 之 战
时间
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
结果
影响
分析:
赤壁之战曹操为什么失败?(主观客观)
结论
分析赤壁之战
①组成联军,战略得当
②采用火攻,战术得当
③利用气候、地理条件
①客观:官兵来自北方,不习水战,水土不服
②主观:因实力强大而骄傲自满;松懈、轻敌;战术失误
讲授新课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直接原因:
赤壁之战
根本原因:
魏、蜀、吴三经济、军事实力势均力敌,缺乏统一全国的经济基础。
三分天下
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定都建业。
221年,刘备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定都成都。
220年,曹丕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
魏
蜀
吴
图示小结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
曹操(官渡之战 统一北方)
刘备
孙权
联合抗曹
赤壁之战 ( 208年)
魏
蜀
吴
天下大势是分久必合,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西晋
讲授新课
蜀锦行销三国
吴国造船业发达,
船队曾到达夷洲
三国的治理与开发
曹魏重视
兴修水利
随堂训练
1、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的战役是( )
A、赤壁之战
B、城濮之战
C、官渡之战
D、巨鹿之战
随堂训练
2.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战役是 ( )
A、赤壁之战
B、三顾茅庐
C、官渡之战
D、巨鹿之战
随堂训练
3、在下列人物中最先称帝的是( )
A、刘备
B、孙权
C、曹操
D、曹丕
随堂训练
4、230年,孙权派卫温将军率万人船队到达夷州即今天的( )
A、海南岛
B、台湾
C、澎湖列岛
D、辽东半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