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第16课
三国鼎立
课程标准
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过程。
知识与能力
培养阅读和运用地图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对历史史实和文学创作的分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分裂时期的动荡,体会统一时期的安定,培养热爱统一和维护统一的意识。
重点
认真学习“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的史实。
难点
理解曹操、刘备、孙权三股势力为什么会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
匈 奴
刘 璋
刘 表
袁 术
张 鲁
袁绍
曹操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曹操
曹操字孟德,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一、曹操统一北方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
袁绍
匈 奴
刘 璋
刘 表
袁 术
张 鲁
袁绍
曹操
200年
官渡之战
十万人
三四 万人
曹 操
袁 绍
公元200年
官渡
官 渡 之 战
夜袭乌巢,烧毁袁军粮草
以少胜多
乌巢
官 渡 之 战
公元200年
袁绍和曹操
以少胜多
曹操胜利
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是我国古代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时间
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
结果
曹操势力日益壮大的原因:
政治上:
(1)“挟天子以令诸侯”
(2)重视人才,招贤纳士.
经济上:
(1)招募流亡农民垦荒
(2)组织兵士屯田
军事上:
曹操军事才能出众,有勇有谋
官渡之战是我国古代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
请记住
赤壁之战
——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
天下形势示意图
讲故事
《三顾茅庐》
三顾茅庐,情景再现
假设你是当年的诸葛亮,你会怎样分析天下形势?
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
曹
刘
孙
孙、刘联军
刘
刘
刘
刘
赤壁
之战
曹军
曹操
刘备
孙权
孙、刘联军
赤 壁 之 战
曹操和孙刘联军
以少胜多
曹操失败
公元208年
时间
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
结果
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官渡之战
公元200年
曹操和袁绍
以少胜多
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公元208年
曹操和孙刘联军
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赤壁之战
曹操胜利
曹操失败
战役
时间
作战双方
结果
特点
作用
历史使人智慧
你从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一胜一败的不同结局中吸取了什么经验教训呢?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什么经验教训
三、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赤壁之战
曹操惨败——无力南下
孙权——巩固江南
刘备——巩固与发展
三方都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
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定都建业。
221年,刘备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定都成都。
220年,曹丕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
魏
蜀
吴
220年
221年
222年
曹丕
刘备
孙权
洛阳
成都
建业(南京)
政权名称
建国年代
创建者
都城(今名)
魏
蜀
吴
(pī)
三国的治理与开发
(请三国代表介绍本国经济发展情况)
曹魏重视农耕
魏国修建许多水利工程,北方的生产明显恢复和发展起来, “家家丰足,仓库盈溢” 。
翻车
三国的治理与开发
屯田
蜀国的丝织业兴旺,蜀锦行销三国。
蜀国的治理与开发
吴-青瓷羊
吴国造船业发达,促进了海上交通的发展。吴国的船队曾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与台湾地区的联系。
吴国船只
孙吴开发江南
东汉末年军 阀 割 据
官渡之战
统一北方
赤壁之战
三国鼎立
魏
蜀
吴
经济发展
民族融合
一、 选择题(第一关)
1、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的战役是( )
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战役是 ( )
A、赤壁之战 B、昆阳之战
C、官渡之战 D、巨鹿之战
2、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时间是 ( )
A、220年 B、208年 C、221年 D、229年
C
A
D
二、快速抢答(第二关)
5、三国时期的夷洲是指今天的什么地方?
1、东汉末年“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是谁?
2、说出东汉末年的两次以少胜多的战役。
3、三国时期,诸葛亮带兵攻打曹操,曹操率军迎战。这句话有没有错误?为什么?
4、221年蜀国的建立者是诸葛亮,对吗?
胜利就在前方!
三、请你畅所欲言(第三关)
自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为什么?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龟虽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