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零用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 “存零用钱”的现实情境,以“元、角、分”为背景探索并掌握小数加法(不进位)和减法(不退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能在现实情境中应用小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小数的加减法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的加、减法的运算方法。教学重点:
理解小数点对齐的运算原理。教学准备: 课件。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感知美。
课前复习:
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平常有零用钱吗?当你们的零用钱没有用完时,你们会怎么安排呢?
生:用储蓄罐吧没有用完的零用钱存起来。
今天我们来看一看淘气是怎样存零用钱的,他又是怎样使用零用钱的。从中我们又会学到哪些数学知识。(贴板书课题:存零用钱)
探究新知,发现美。
(一)小数不进位加法
1.根据题意列算式。
师:同学们,我们来看看淘气每个月存了多少零用钱?
生:淘气一月份存了11.5元,二月份存了3.2元。
师:那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
生:淘气两个月一共存了多少零用钱?
师:怎样求淘气两个月一共存了多少零用钱,怎么列式呢?
生:11.5+3.2= (预设:学生会直接说出答案14.7元)
师:等于14.7?他算的对不对呢?
这个算式与我们学过的算式有什么不同呢?
生:不同的是这里的加数是小数,而我们前面学习过的加数都是整数。
师:如何计算这个小数加法算式呢?能用我们学过的知识算出来吗?你是怎么想的呢?
探索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方法一:
11.5元=11元5角 3.2元=3元2角
11元+3元=14元 5角+2角=7角
14元+7角=14元7角=14.7元
小结:先将价格单位转化为几元几角,然后整元数与整元数相加,整角数与整角数相加,最后将两部分相加。
方法二:
11.5元 =115角 3.2元 = 32角
147角 = 14元7角 = 14.7元
小结:先统一单位,把两个以“元”作单位的价格转化成以“角”为单位的价格,转化成我们学过的整数加法,然后再把计算的价格转化为以“元”为单位的价格。
方法三:
师质疑:我们能不能都对这个整数竖式进行改进?115角就是11.5元,32角就是3.2元,加上小数点后转变成小数加法竖式,这样可行吗?
列小数加法竖式:
师引导总结:
1.我们在计算时,元与元相加,角与角相加,也就是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直接相加。由于小数点左边数的单位是元,右边数的单位是角,要使相同单位的数对齐相加,就要使什么对齐?(小数点要对齐。)(贴板书)并且相同数位上的数要对齐。(贴板书)
2.从哪一位算起?从末位算起(贴板书)。计算小数部分时,同样按照整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最后别忘记干什么?(点小数点)在得数里点上小数点,使它与横线上的小数点对齐。
对比讨论
1.这3种算法有什么共同之处?
第一种:元和元相加,角和角相加
第二种:统一化成角为单位相加
第三种:以元为单位直接计算
经过师引导,使生明白: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直接相加
2.比较:这三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生:第三种,列竖式计算。因为更简便。
师:第二种方法不也是列竖式计算吗?全部化成角以后列竖式,算完以后还要化成以元为单位,而第三种小数加法竖式可以直接相加,但要注意列小数竖式时,元与元对齐,角与角对齐,小数点要对齐。
小数不退位减法
师:淘气在电视上看见灾区的小朋友没有书包,所以他就想买一个29.9元的书包送给他们,他至少还要存多少钱?
师:你会列式吗?你能用竖式计算吗?(能)动手吧,写在草稿纸上。
(在已学小数加法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先独立试算小数的减法)
学生汇报:29.9-14.7=15.2(元) 竖式:
引导学生小结要点,计算小数减法时应注意什么:1.小数点要对齐,相同数位要对齐。2.从末位算起,小数部分同样按照整数减法的方法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点上小数点,使它与横线上的小数点对齐。
结合刚刚我们学的小数加法我们可以发现(贴板书)计算小数的加减法时应注意:1.小数点对齐2.相同数位对齐3.从末位算起
总结回顾
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对比
师:请观察这2对竖式,你能发现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吗?
学生汇报:相同的地方是:计算过程和整数的计算过程是一样的。相同数位(单位的数)要对齐,从末位算起。
不同的地方是:小数加减法都有小数点。小数点要对齐。
说一说小数点为什么要对齐?
师: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猜想一下小数点没有对齐会怎样?)
如果小数点没有对齐,相同单位的数就没有对齐,不能直接相加。
小数点对齐了,元就对元,角就对角,相同单位的数对齐才能直接相加。
三、实践应用,体验美。
1.笑笑想知道你们学会了小数的加减法吗?她决定来考考你们。(练一练第2题)
以开火车的形式依次汇报
笑笑觉得你们真厉害,她想请你们一起参加一个游戏:对对碰游戏。
分小组进行卡片对对碰游戏。(练一练第3题)
3.笑笑知道淘气用零用钱给灾区捐书包的事情后,她打算用零用钱买几个杯子送给爷爷奶奶。来到商店后她遇上了一些问题,你能帮她解决吗?(练一练第4题)
四、拓展延伸,创造美。
笑笑的好朋友乐乐正在算他这2天存到的零用钱。看:他在计算3.5加4时,算出结果是3.9,他算对了吗?你能帮他算出正确的得数应当是多少吗?
五、总结评价,欣赏美。
1.今天你收获了什么知识?(计算小数的加减法时应注意什么?)
2.启发学生用零用钱做有意义的事。
板书设计:
《存零用钱》课后反思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学习数学的根本是解决问题。数学教育在于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培养,强调数学教育与生活世界的联系,而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内容的置换。
小数加减法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上进行教学的,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通过对整数加减法计算方法(即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的复习,迁移到小数加减法上来,理解算理与算法。
首先创设淘气存零用钱的情境,从表格中呈现的数学信息,提出用加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学生说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根据学生说的方法进行重点教学。在教学竖式时,我设计了比较优化环节,加深了学生对小数点的认识。
接着教学小数减法时,以学生为主,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导作用,激励学习兴趣。把教师的讲解权充分还给学生,这是我一直追求的目标,因为孩子们才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人。
在这次教学中,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寓于现实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并有效的为教学与生活架起一座桥梁,体会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内涵。在这节课中,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采取讨论、说理、争辩、纠错,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在听取同伴意见的同时进行反思、取长补短,随时调整自己的思维结构,使每位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其中借助错误资源,使学生加深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在新授中,突出小数加减法的算理。
教学下来,我认为整堂课缺乏严密的安排。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学设计,应从“静态设计”走向“动态设计”,“从固化设计”走向“弹性设计。”教材的灵活运用不够,创造性差,在新课教学的过程中时间把握的不好,练习量不够,学生的反馈老师无从掌握。学生尝试计算后,个别孩子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算法,大多数学生处于听的状态,思考和表现的机会很少。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体验,通过自己的体验、理解、吸收、内化、思考等过程进行知识建构,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今后要重视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和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