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课件(共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课件(共3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1-11 23:52: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6张PPT。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7课 萧华(1916~1985) 萧华在1964年忆起那些在艰苦卓越的长征路上倒下去的战友,夜不能寐,在床头上奋笔疾书,用激情和泪水创作了《长征组歌》。 第一曲 告别
红旗飘,军号响。
子弟兵,别故乡。 王明路线滔天罪,
五次“围剿”敌猖狂。 红军急切(主力)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 这段歌词说明了什么问题?表2---[五次反“围剿”的战况对比]失败胜利胜利博 古
李 德分散兵力 进攻冒险
防御保守红军长征的原因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一、长征的原因二、长征的经过1.长征有多长?
2.长征有多久?
3.长征有哪几支主力部队?了解长征体验长征《长征故事知多少》

红军该继续前往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吗?第二曲 突破封锁线 路迢迢,秋风凉。
敌重重,军情忙。 红军夜渡于都河,
跨过五岭抢湘江。 三十昼夜飞行军,
突破四道封锁墙。 不怕流血不怕苦,
前仆后继杀虎狼。 全军想念毛主席,
迷雾途中盼太阳。 二、长征的经过---遵义会议会议的四要素:
时间、地点、内容、意义转折点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遵义会议的概况】
时间:
地点:
内容:
意义:1935年1月贵州 遵义解决了……取消了……肯定了……挽救了( )、( )、( )
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 ) 独立思考如何理解遵义会议是党的“转折点”?红 军 四 渡 赤 水一渡赤水摆脱追敌二渡赤水再占遵义三渡赤水调敌西进四渡赤水佯攻贵阳二、长征的经过---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爬雪山夹金山位于川西高原的东端,海拔4124米,是当年中国工农红军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 过草地二、长征的经过---胜利会师1935年10月,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会宁会师楼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
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005瑞金冲破四道封锁线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吴起镇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第十曲 大会师
红旗飘,军号响。
战马吼,歌声亮。 铁流两万五千里,
红军威名天下扬。 各路尽旅大会师,
日寇胆破蒋魂丧。 军也乐来民也乐,
万水千山齐歌唱。 歌唱领袖毛主席,
歌唱伟大的共产党。 长征胜利有什么意义?三、长征的意义历史意义:
粉碎了(……企图);
保存了(……力量);
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倒下的是一座座丰碑,活着的是一面面旗帜。人数虽少些,但留下的都是中国革命的精华。
——毛泽东现实意义:
留给我们永恒的财富------长征精神;长征难不难?感悟长征 他们共爬过了18条山脉,其中5条终年冰雪覆盖;渡过24条河流;经过12个省份;占领过62座城市;突破10个地方军阀的包围,还打败或躲过追击的中央军。
平均每天行军71华里,一支大军要在地球上最险峻的地带保持这样的行军速度,可以说近乎奇迹。

------选自 美国记者
埃德加·斯诺的纪实性报道
《红星照耀中国》

长征很难!红军怕不怕?红军不怕远征难!感悟长征各路敌人 枪林弹雨面对敌人时不怕牺牲、团结拼搏。自然环境 千难万险面对恶劣环境时不畏艰险、生死相依。生存困难 意志挑战对革命坚定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面对敌人 不怕牺牲、团结拼搏。面对恶劣环境 不畏艰险、生死相依。面对革命遭受的挫折 对革命必胜的信念和对理想的坚守。
如果长征精神是本书,我想这本书将永远没有最后一页……
无臂钢琴师刘伟。23岁他登上了维也纳金色大厅舞台,让世界见证了中国男孩的奇迹。[寻找新时代的长征精神] ……在父亲离开我21年的忌日里,我深深怀念着父亲……父亲萧锋作为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是伟大的,他在经历了22年1365次枪林弹雨的战斗、战役后,为子孙后代留下的64年“日记”,却是他一生最值得骄傲和最感人至深的。请记住这位伟大的革命战士!请记住每一位浴血奋战的红军战士!……
---摘自 萧锋《长征日记》P228--229
2012年2月3日 夜 当年的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夺取政权的长征,我们现在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长征,这是接续进行的。我们这一代人要走好我们这一代的长征路。长征的原因长



过长征的意义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被迫长征。长征开始---瑞金初期受挫历史转折---遵义冲出重围胜利会师---会宁课堂小结:历史意义: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现实意义:永远地留住长征精神,
长征永远在路上。红





难 万里长征是工农红军进行的伟大战略转移,
这里的“转移”指( )
A 党的工作中心发生转移
B 中国革命的性质发生转移
C 革命中心地区发生转移
D 中国革命的任务发生变化C练一练 1935年10月,毛泽东在写《七律 长征》中有“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的诗句。
诗中的“三军”指的是( )
A、陆、海、空军 B、红一、二、四方面军
C、红一、二、三方面军 D、红二、四、六方面军B练一练9、( )红一、红二、红四三大主力在( )会师,
长征胜利结束。长征开始初期受挫历史转折冲出重围胜利会师1、( )年,红军从( )出发,长征开始;2、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 )人员伤亡过半;3、改道( ) ,夺取( );4、( )年,党中央在( )召开会议;5、( )打乱敌人追剿计划;6、( )跳出敌人的包围圈; 7、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进入( );8、( )年,红一方面军和陕北红军在( )会师;长征的经过1934瑞金湘江贵州遵义1935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甘肃1935吴起镇1936会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全党全军和人民的大团结
在危难时刻,总是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的崇高品格
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任何敌人所压倒、征服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征服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返回红军能取得长征胜利的原因有哪些?七律 ?长征
? 毛泽东
一九三五年十月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这首诗描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哪一次最艰苦的斗争?知道作者是谁吗?
长征 毛泽东2.诗中反映了红军长征克服了那些艰难险阻?强渡乌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吴起镇会师 3. 诗中“三军”具体指哪支部队?这场斗争的胜利有什么历史意义?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