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小相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知:运用多种材料制作新颖漂亮的小相框,研究“立”起来的方法。
2、智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大胆创新的能力。
3、情感:培养学的审美能力,培养动手制作的细心品质。
教学重点:材料的的创新与小相框的多种造型的设计。
教学难点:研究小相框支架的设计。
教学用具:生活中的小相框实物;各种制作材料,收集生活中的可利用的废旧物品。(冰棒棍、牙膏盒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人,揭示课题。
课件出示《校园合影》一课中学生的照片。
2、导入:谈话导入
师:在生活中, 你们的照片都放在什么地方?谁来说一下?
生答:影集里、相框里、电子相册里等等
老师的照片也喜欢放在相框里,同学们请看,出示自己制作的相框。老师的相框和同学们的有什么不同?你们想不想拥有一个这么个性的相框?今天我们就一起《自制小相框》。
3、 揭示课题。
二、探究活动。
1、你能发现这些小相框有什么不同吗?(课件)
生答后师小结:材料、造型、装饰、色彩、支架等方面不同。
2、欣赏用各种各样材料制作的相框。(板书)
造型与色彩:(板书)
(1)在造型上有什么特点?
(2)色彩给你什么感觉?
(3)什么样的与色彩能更好地烘托照片?
相框装饰有很多不同类型。(板书)
支架:(板书)
(1)怎样固定支架和背板?
(2)你还有更巧妙的支撑方法吗?
(3)你还见过其他什么样的支架吗?
6、设计制作步骤讲解
7、小组研究:
(1)可以用什么材质来制作自己的小相框?
(2)什么样的相框造型与色彩能更好的烘托你的照片?
(3)怎样将相框的背板固定在相框上?
(4)参考收集到的资料,研究如何更好的为相框设立支架。
课件出示相框图片。仔细观察相框的制作材料,形状,色彩。
8、学生发言:
结合实物、图片、教材,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思考一系列问题,表达自己的设计构思。
三、实践活动:
作业:自选材料,设计制作小相框,装点自己的生活。比一比谁的相框更新颖、更漂亮。
四、作业展示:
帮助学生分析、归纳,提高审美能力。
五、小结拓展:
可以将相框放在什么地方?还可以用其他的材料来制作吗?
课后反思:
本课属于造型设计课,要充分发挥学生动手的能力来激发学生创造思维,在动手中感受美在生活中的无处不在。
设计时节,我适时利用学生的兴趣点,如先择自己喜欢的照片,选择自已合得来的学习伙伴,这样都有利于激发孩子创造激情。
课堂上,我注重合理使用评价语及评价方法,这样有利于从不同角度去促进学生学习兴趣。
不足之处是对于制作中应注意的色彩搭配及支架的制作指导不够,从而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