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墨脸谱》教案设计
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上册
课题
彩墨脸谱
课型
造型表现
课时
1课时
教
学
目
标
1、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京剧脸谱艺术的特点、色彩等方面的 基础知识,了解中国脸谱艺术富有的图案美及艺术性,培养学生对京 剧脸谱艺术的欣赏能力。
2、根据颜色所代表的含义能用彩墨绘画的方式创作脸谱。
3、通过对京剧脸谱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关心、热爱中国脸 谱艺术的情感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艺术的认识和热爱。
教学难点
学习京剧脸谱图案的设计制作,线条要流畅、和谐;色彩要均 匀、清爽。
课前准备
毛笔、宣纸、墨汁、中国画颜料等国画工具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谈话导入。
教师从学生的教学用具导入课题。
1、认识我国的“文房四宝”
(笔 墨 纸 砚)
2、回顾用笔用墨的方法,加深学生的认知。
用笔:中锋
侧峰
用墨:焦 浓 重 淡 清(教师演示墨色的变化)
3、教师演示表现方法
干画法 湿画法
二、讲授新知
1、观看视频,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
2、了解脸谱的结构(重点讲解)
形:五官的表现
(额头图、眉型图、眼眶图、鼻窝图)
色:色彩的特点
红色——表现忠贞、英勇的人物性格,如:关羽。
白色——代表阴险、疑诈、飞扬,肃煞的人物形象,
如:曹操。
黑色——
表现正直、无私、刚直不阿的人物形象,如:包
公。
黄色一一代表骁勇、凶猛的人物,如:典韦。
蓝色一一表现刚强、有心计的人物性格,如:窦尔敦。
绿色——代表顽强、暴躁的人物形象。如:程咬金。
紫色——表现刚正、稳练、沉着的人物,如:李天王。
金、银色——表现各种神怪形象
3、教师讲解绘画的方法步骤:
淡墨勾出脸部的外形轮廓
重墨表现脸部的深浅变化
用色彩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4、小组讨论怎样设计绘画一幅脸谱。
5、提示要求发散学生思维
(三)、学生创作
尝试用水墨画一幅脸谱。
(四)、评价脸谱
1、自评。
2、互评。
(五)、脸谱用途拓展
观察欣赏生活中脸谱的运用师:京剧中的脸谱在生活中运用也很广泛。
如:文化衫、工艺品、脸谱风筝、脸谱雕塑等。
生:观察欣赏。
(六)、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画脸谱,大家不仅领略了戏曲脸谱的魅力,还自己绘制出了一幅幅生动的脸谱,创造了美。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进一步提高对戏剧艺术的欣赏能力,把中国传统文化好好的传承下去,并且发扬光大。
回忆学习过的美术知识,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为本课学习的新的知识点进行铺垫
欣赏京剧视频,让学生初步的了解京剧的舞台艺术美。
深入了解京剧脸谱的表现形式及脸谱的特殊意义。突出本课重点。
突出本课难点,让学生了解水墨艺术的独特魅力。
学生能够在了解彩墨脸谱知识的同时,我更希望他们能够产生一些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反思
《彩墨脸谱》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是一节集欣赏性、创造性、互动性于一体的课程。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华文明伴随着五千年的历史,经历无数,人文的思想不断的渗透到中华文明之中为前人代代相传至今。本课的“彩墨脸谱”是隶属于中华文化喜剧的一部分,它是中国戏曲内独有的、在舞台演出中使用的化妆造型艺术。但在现代社会,戏曲和戏曲中的脸谱作为传统文化传承至今对现代的年轻人来说他们更喜欢节奏更快的歌曲,而对于中国戏曲文化更是所知不多了,所以这节课希望学生能够在了解彩墨脸谱知识的同时,我更希望他们能够产生一些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 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体的效果,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创作愿望。本课通过造型各异、有着丰富图案及色彩的京剧脸谱,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采用彩墨画的形式结合教学,使学生对色彩的运用和绘画工具的使用方法有一定的掌握。通过教师演示,欣赏图片,使学生更进一步了解中国画,体味中国画的笔墨趣味,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围绕学生们的体会为中心,通过兴趣教学调动学生们的学习,把课堂变成学生乐于了解中华文化的场所让老师和学生一起在探索快乐中观察但是课堂学习实践和程度有限,“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培养他们对中华文化的兴趣使学生们带有兴趣的去自主探索,这才是本节课的主要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