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4课《雕与刻的乐趣》人教新课标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4课《雕与刻的乐趣》人教新课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9-11-12 09:01: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课 雕刻的乐趣
课型: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雕刻是以金属、木、石头等材料,制作出各种具有实在体积的形象。一般分为圆雕和浮雕等,本节课教师要善于通过演示,启发引导学生充分挖掘生活中可雕刻的材料,并根据材料的形状,质地,颜色进行雕刻,掌握雕刻方法,提高学生对生活物品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选择合适的材料,尝试雕刻一件作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欣赏了解各类雕刻作品,认识雕刻的种类。寻找并运用身边的媒材,引导学生将平面的内容用雕刻的形式表现出来。 3.情感与态度:初步了解什么是雕刻艺术,它与我们生活有什么关系,体验雕刻过程中的乐趣。
教学重点:了解雕刻的相关知识,对雕刻作品的设计。
教学难点:如何掌握雕刻的刻制方法。
课前准备: 学具:雕刻的工具刻刀、材料(肥皂)等。 教具:范例、课件、雕刻作品的实物或图片、师范雕刻的工具刻刀、材料(各种颜色、形状的萝卜、马铃薯或南瓜、苹果、肥皂、粉笔)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前可以先请学生查找有关雕刻艺术的资料,在课内稍作交流。
2.老师展示树根、核桃、葫芦、萝卜、橡皮、石头等物品,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东西能变成艺术品吗?
3.学生讨论,怎样把这些把不同材质的物品变成精美的艺术品。
4.讨论分析后进行汇报,找出共同的方法,引入课题《雕与刻的乐趣》 二、教授新课:
1.请学生来讲讲生活中运用到的雕塑地方(古时候的门窗、玻璃制品、冰雕等等。)学生回答补充。
2.什么是雕刻?学生思考,雕刻是雕、刻、塑三种创制方法的总称。传统雕刻即以手工的方式运用刀、斧等工具在木材、石材等基料上进行艺术创作。现代雕刻根据工具和方法的不同可分为化学蚀刻、电蚀刻、手工雕刻、激光雕刻、标记雕刻、机械雕刻、辊模雕刻等 。雕刻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
3.欣赏浮雕与圆雕和透雕的作品,了解雕刻的种类及特点,感受我国传统工艺的独特魅力。
互动交流:如“你见过什么雕刻作品?外形有什么特点?你知道雕刻有哪些种类?雕刻工艺在人们的生活中有哪些作用?”等问题,引导各组发言交流。
总结:表现形式一般分为:圆雕 、浮雕和透雕。
圆雕:圆雕作品又称立体雕,欣赏的三维立体圆雕 。圆雕:强调立体造型
观赏者可以从不同角度看到物体的各个侧面,它要求雕刻者从前、后、左、右、上、中、下全方位进行雕刻。
②浮雕:是雕塑与绘画结合的产物,用压缩的办法来处理对象,靠透视等因素来表现三维空间,并只供一面或两面观看。一般是附属在另一平面上的,分为阴刻和阳刻,阴刻为凹形状,阳刻为凸起形状,是将笔画显示平面物体之上的立体线条。
③透雕,是介于圆雕和浮雕之间的一种雕塑形式,也称凹雕,镂空雕,或者浮雕。在浮雕的基础上,镂空其背景部分。
4.(多媒体展示)根据材料的不同,又可分成哪些种类的雕塑呢?请同学们欣赏作品。
总结:根据材料的不同,雕塑可以分为:皂雕、石雕、玉雕、木雕、粉笔雕、水果雕、冰雕等。
让学生交流讨论:各种雕刻种类的区别
5. 欣赏老师带来的雕刻工具,根据不同的工具分析不同的雕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