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实例,经历感受轴对称现象,观察、操作等认识轴对称图形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了解“对称”的含义,能找出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观察、想象轴对称图形形状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准确判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难点:准确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师准备: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剪刀、纸片,采集生活中有关轴对称的实例、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米奇头像。(头像缺右耳)教师谈话:米奇缺了一只眼睛,怪难看的!同学们,谁能帮米奇安上眼睛呢??活动:由一两名学生上台蒙上眼睛给米奇贴上眼睛。(学生可能无法贴在很准确的位置,引起学生的哄堂大笑。)
教师因势利导问:眼睛要贴在哪里才合理呀?引导学生说出右眼应贴在与左眼睛对称的位置。2、同桌相互观察人体还有哪些具有米奇眼睛的这种特征。让学生发现生活中有大量这样的现象,并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生:它们都是对称的)
师:能用什么方法证明它们是对称的?
生:剪下来,对折试试。
师:拿出学具袋里的图形折一折,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可以跟同桌说一说。
学生汇报结果。:
生1:折起后,边对齐了。
生2:中间有个印。(教师引出这个印叫折痕)
生3:左右两边完全重合。
生4:展开后,得到2个相同的图形。
教师给予同学鼓励,并自己演示一个图形。(教师:把天安门图形对折,发现折痕两边大小、形状一样,两边重合在一起)
学生模仿老师的方法说一说。
接着,让学生根据今天学的知识,把学具袋里的图形边演示边说一遍。
最后,教师总结出:像这些图形一样,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就叫轴对称图形。
引出今天的课题:轴对称图形(板书)。
二、主动参与,探索新知。
直观感知
为了让学生直观感知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出示一组生活中的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到底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学生通过仔细观察能够很直观的感知出图形的两侧对折后完全相同。)说得好的同学教师给予礼物奖励。
抽象概念
观看剪纸视频,利用轴对称的特点剪纸,观察轴对称图形,总结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概念。
深化探究
让学生动手操作,折一折、找一找、看一看常见图形的对称轴。
三、综合实践、学以致用。
加深认识
出示学生每天都在应用的数字、字母和汉字,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特点的认识。对于同学拿不准的图形,可以亲自动手折一折,并数一数有几条对称轴。2、体验创造(1)摆一个正面看,身体的左右两边是轴对称图形的姿势。
(2)与你的伙伴合作,用你们的身体共同组成一个轴对称图形。?3、拓展参与??小小设计家为学校设计新大门:课件播放通过网络查找到的各种轴对称式的建筑。
板书设计:
对称 折痕 完全重合
对称轴
《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宋思杉
曹妃甸区第一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