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课件 (共22张PPT+2个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课件 (共22张PPT+2个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9.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1-12 09:32:41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温故知新
1、国共第一次合作是如何实现的?
2、北伐的目的是什么?目标是谁?
3、北伐的主要战场和战役有哪些?
4、北伐的结果如何?为什么?
第16课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在国民大革命胜利之际,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先后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导致了大革命的失败。那么中国共产党从中吸取了什么教训?是怎么做的?
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发动统治
发动南昌起义
2.南昌起义概况
南昌起义
时间
地点
领导
经过
意义
1927年8月1日
江西南昌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
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陈毅等
南昌起义——占领南昌——主动撤离,南下广东——途中受挫——转战湘南,坚持斗争。
南昌起义的主要领导人
前敌委员会书记:周恩来
贺龙
叶挺
朱德
刘伯承
议一议:南昌起义胜利后,党为什么会决定将起义部队撤出南昌,转向广东?
敌人从四面八方来包围南昌,敌强我弱,不撤离必然导致全军覆没。
广东曾经是革命根据地,群众觉悟较高,南下准备夺取广州,重建革命根据地。
南昌起义
秋收起义
井冈山会师图
南昌
1927.8.1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1949年6月15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规定以“八一”两字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和军徽的主要标志。1949年8月1日被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徽
二、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
1、秋收起义
中共中央在1927年召开“八七会议”,确定的总方针是什么?毛泽东在会上提出了什么论断?
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名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并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
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秋收起义
时间
地点
领导人
结果
1927年9月
湘赣边界
毛泽东
进攻城市受挫,转向山区进攻
找出秋收起义的相关信息
秋收起义进攻城市受挫后,作出了什么决定?结果如何?
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长沙的计划,改向山区进军。同时在进军途中,对军队进行了改编,确定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在确定了进军方向后,毛泽东选择了将井冈山开辟为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相比其他地区,井冈山有哪些优势呢?
想一想?
井冈山时期的毛泽东
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井冈山位于江西、湖南交界处的罗霄山脉中段。
井冈山远离中心城市,敌人统治力量薄弱。
当地群众基础较好,革命形势有利。
周围物产丰富,便于革命军队的发展壮大。
2、井冈山会师
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军队和湘南的工农武装,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会师。会师后的红军在井冈山开展武装斗争,井冈山根据地不断巩固和扩大。
2、井冈山会师
学习完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你觉得这三者在中国共产党史上有何意义?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
井冈山精神诞生于土地革命时期的井冈山根据地。井冈山精神的内涵可以用五句话来概括:
①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
②坚持党的绝对领导;
③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思想作风;
④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
⑤艰苦奋斗的作风
什么是井冈山精神
三.工农武装割据
毛泽东在革命实践的基础上,对中国革命过程中的武装起义和根据地建设进行了理论探讨,相继写成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分析了中国社会的特点,建立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工农武装割据,是毛泽东提出的关于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一个科学概念。它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三者密切结合的一种斗争形式。
三、工农武装割据
说一说毛泽东为巩固和扩大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采取了哪些措施
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开展土地革命和游击战争,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1929年12月,古田会议在福建上杭县古田召开,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瑞金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是中国共产党建立全国性工农政权的一次尝试标志着中国大地上存在着两个性质根本不同的政权,标志着国共对峙局面的形成。
八七会议
秋收起义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南昌起义
井冈山道路的开辟
意义
时间:1927年8月1日
井冈山会师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
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的序幕
领导人、经过
重要意义
工农武装割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