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24 少年闰土教案+学习单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24 少年闰土教案+学习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1-12 14:57: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六年级 上册
24少年闰土
【教材分析】
本文节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课文通过“我”的回忆,刻画了一个见识丰富而又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闰土的形象,反映了“我”与他儿时短暂而又真挚的友谊以及对他的怀念之情。
课文先描绘了“我”记忆中看瓜刺猹的闰土,接着写与闰土相识、相处的过程。重点写了闰土给“我”讲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和看跳鱼儿四件事。最后写两人的分别和友谊。闰土“看瓜刺猹”的情景时隔三十年一直浮现在“我”的脑海中,这个事例在文中着笔墨最多,是详写的内容。
本文在表达上有如下特点:一是“一人多特点”:通过刻画闰土的外貌、动作、神态,塑造了一个聪明能干、见识丰富、活泼可爱的农村少年。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这位农村少年的性格特点,还要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出人物这些特点的。二是多事例,详略得当。作者借“闰土”之口,串联起四件稀奇的事,写得有详有略,并且分别从不同的方面表现闰土的特点。
【课标表述】
*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能主动识字。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学习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工具书,读准“伶俐、潮汛、祭祀、竹匾、胯下、獾猪、秕谷、鹁鸪、装弶、刺猹”等词,写对“厨房、刺猬”,理解“无端、素不知道、单知道”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3.通过联系上下文,抓关键词的方法,理解句子“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的意思。。
4.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来刻画人物的方法,并从中概括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5.产生阅读鲁迅书籍的兴趣。
6.学习作者写一人多特点、多事例时,事例详略的安排。
7.学习搜集和整理资料。
【教学重难点】
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学习作者抓住对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来刻画人物的方法,并从中概括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的难点是通过联系上下文,抓关键词的方法,理解句子“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的意思。
【评价方案】
1.通过同桌两人互相检查词语认读(学习单中“我会认”),落实学习目标1的达成。(终结性评价)
2.通过自己背诵、指名背诵检查课文第一自然段的背诵(学习单中“我会背”),落实学习目标2的达成。(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3.通过全班交流汇报(学习单中“我了解”),落实学习目标7的达成。(过程性性评价)
4.通过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描写,体会人物性格特点(学习单“我理解”),落实学习目标4、6。(终结性评价)
5.通过课下自主完成(学习单“课后延伸”第1题),落实学习目标3的达成。(终结性评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鲁迅照片,教师简介:我国有这样一位大文豪: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式的直竖着,浓密的胡须成隶书的“一”字,他,就是鲁迅。课前同学们都搜集了关于鲁迅的资料,并对其进行提炼和整理,请用一两句话介绍你了解的鲁迅。(落实目标7)
2、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结识一位鲁迅笔下的少年-------闰土。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理清文章顺序,
教师:检查预习课文的情况,这些词语你会读吗?请一位同学带领大家学习。(落实目标1)
课件出示:
第一组:生字词
伶俐、潮汛、祭祀、竹匾、胯下、獾猪、秕谷、鹁鸪、装弶、刺猹
第二组:带有多音字的词语
五行( ) 供品( ) 正月( ) 仿佛( ) 神佛( )
1.领读的同学总结:在字音上我提醒大家注意( ),在字形上我提醒大家注意( )。
教师:通过观看微视频,我们反复朗读课文,明白了许多深奥难懂的词语,快拿学习单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吧,记得给自己的学习成果一个评价。
2.教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课文先讲了什么,接着讲了什么,然后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教师随学生回答板书:回忆、初识、相处、分别)
三、初识闰土。
1、 教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见见闰土?(出示课文插图)你能从图上判断哪个是闰土吗?说说你的理由。文中讲“我”第一次见到闰土,他是什么样的?从课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2、 课件出示
“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
(1) 请一名同学读,其他同学思考,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抓住“紫色的圆脸”体会闰土的健康,“头戴小毡帽、项带银圈”体会他的可爱,抓住“见人很怕羞”体会他的羞涩)
(2) 教师小结:这一部分是对闰土的外貌描写(板书:外貌),鲁迅先生寥寥几笔,就让一个健康可爱又稍显羞涩的农村少年闰土出现在我们眼前了。
(3) 再仔细看图,闰土正在做什么呀?(正在跟“我”讲稀奇事)
(4) 那文中介绍闰土都讲了哪几件稀奇的事呢?能用简单的语言概括一下吗?
(5) 教师随学生回答板书(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潮汛看鱼)
7、 教师:同学们,闰土说的这些稀奇事,你做过吗?觉得有意思吗?这四件事中,哪一件事给文中的“我”留下了最深的印象?说说你的理由。(1、时隔三十年,仍留在我的记忆中,不能忘却。2、从篇幅上看,字数最多,属于详写的内容。)
四、 细究“看瓜刺猹”,自学三件事。(落实目标4)
1、 课件出示
“管贼吗?”
   “不是。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瓜吃,我们这里是不算偷的。要管的是獾猪,刺猬,猹。月亮地下,你听,啦啦地响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
   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地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它不咬人吗?”
   “有胡叉呢。走到了,看见猹了,你便刺。这畜生很伶俐,倒向你奔来,反从胯下窜了。它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
2、 教师:想一想,为什么这件事给我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从中,你又认识了一个怎样的闰土?
3、 学生朗读品味,汇报所得。
(抓住“有胡叉呢。走到了,看见猹了,你便刺。~~~”体会闰土的勇敢。抓住“这畜生很伶俐”“你听啦啦地响了,猹在咬瓜了”体会闰土的机敏。)
(教师随学生回答板书:勇敢、机敏)
4、 教师:同学们,这猹是多么警觉呀。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引读“月亮地下,你听,啦啦地响了”学生接读。教师适时指导,读出“我”的害怕、担心;读出闰土的“胸有成竹”,师生分角色配合读:教师读“我”的话,学生读“闰土”的话。
5、 教师小结:闰土向我诉说这惊险的一幕时,我听得都出神了,时隔三十年,直到今天,闰土月下刺猹的情景依然深刻地印在我的脑海中,清晰如昨-----配音乐,教师朗诵课文第一自然段。(落实目标2)
课件出示: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②用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1) 听了老师的朗读,你仿佛看见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闰土的勇敢、夏夜的美丽)
(2) 教师:就让我们跟随闰土来到海边的沙地,一起来感受这如诗一般美丽的语言,用你的朗读把心带入那个夏日海边凉凉的夜。
(3) 学生配乐朗读
(4) 教师:让这幅画面也留在我们旳记忆中吧,根据课件的提示,试着背诵。在学习单上自评。
(5) 教师:海边美不美?刺猹惊险不惊险?敢不敢接受挑战?试着背诵(指名背诵)
6、 教师小结:闰土月下刺猹的情景令文中的我向往不已,勇敢机智的闰土更是让我十分佩服,同学们,你们喜欢闰土这样的小伙伴吗?下面请自学其他三件事情,看看闰土还有让你佩服的地方吗?画出相关语句,做好批注,完成学习单,在于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
7、 学生自学,小组交流。
8、 学生汇报。
课件出示:
他说:“这不能。须大雪下了才好。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
(1) 从捕鸟的一连串动词看得出闰土的捕鸟方法很高明,从“远远地”“只一拉”看出闰土的聪明。(教师板书:聪明)
(2) 从捕鸟的结果 “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看出闰土的能干。(教师板书:能干)
(3) 从“须大雪下了才好”看出闰土捕鸟的经验丰富。(板书:经验丰富)
(4) 教师小结:抓住本段一串连续动作的描写,我们看出了闰土的“聪明能干”、经验丰富。(板书:动作)
9、 学生汇报“海边拾贝”“潮汛看鱼”,从中看出闰土的“见多识广”。(板书:见多识广)
10、教师小结:这四件事,“雪地捕鸟、看瓜刺猹”细细描写,着墨较多,属于详写的内容,“潮汛看鱼、海边拾贝”寥寥几笔,属于略写内容。像鲁迅先生这样,写一个人物,要表现他的许多特点,就要选取不同的事例来表现,在布局谋篇上则要做到详略得当,突出重点。假如你也要写一个同学,突出他学习认真、善于思考、热爱劳动、乐于助人的特点,在选材上,你会如何安排详略呢?(学生回答)(落实目标6)

五、直奔难点,理解“四角的天空”(落实目标3)
1、教师:鲁迅先生的描写非常生动,闰土的形象呼之欲出。像“雪地捕鸟、看瓜刺猹~~~?”这样的稀奇的事还有吗?从哪个词语中看出来?(板书:无穷无尽)听着这一件件稀奇事,闰土在“我”心目中是怎样的形象呢?
2、课件出示:
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1) 从中读出了什么?
(2) (对闰土的佩服)教师引读---------让我们带着对闰土的佩服,读
(3) (对闰土生活的向往)教师引读-----带着对闰土生活的向往,读
(4) (惊讶、惊叹)教师引读------带着对闰土的惊叹,读
3、课件出示:
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1) 读句子,你又有了怎样的疑问?
(2) 课件出示图片(庭院的图片)我和我的小伙伴都生活在什么样的地方呢?这里庭院深深、高墙耸立,就是我们生活的地方,当闰土在海边干着那些稀奇事的时候,我又在做什么呢?想象填空
(3) 出示课件:
闰土在海边拾贝时,我在( );闰土在雪地捕鸟时,我在( ),闰土在月下看瓜刺猹时,我在( )。
(4) 教师:在我的小天地里,我只看见高墙上四角的天空,我看不见无边无际的大海 ,我还看不到什么~~~~学生想象填空。
(5) 课件出示:我看不到( ),看不到( )
(6) 教师小结:所以,当我面对闰土这样一位与众不同的朋友时,我发自内心地感叹~~~引读,生读------
(7) 课件出示:
  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六、拓展
1.教师:我与闰土相聚的时间不长,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可是闰土要走了,课件出示:
我急得大哭,他也躲到厨房里,哭着不肯出门,但终于被他父亲带走了。
你从中读懂了什么?(不忍分别)从哪里看出来的?(终于)用一个词形容此时的两人(恋恋不舍)。
2.教师:下雪了,雪花静静地飘落,天地间白茫茫一片,终于可以让闰土带我去捕鸟了,可是闰土要走了(课件出示:闰土与我分别图)想象两个小伙伴会说些什么呢?(学生想象情景,汇报交流)
3.教师:三十年后,我与闰土终于再相见,可是----(落实目标5)
课件出示(教师请学生读)
“我与闰土见面后却发现: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厚厚的、可悲的、无法逾越的屏障,让我对故乡,对故乡的一切不再感到留恋。
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着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而那西瓜地上带银项圈的少年,却在我心中忽地变得模糊起来,使我感到了一种来自于内心深处的悲凉。
你有什么问题吗?到《故乡》中去寻找答案吧。学生自由朗读补充资料。
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阿!闰土哥,--你来了?……”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引导学生小组讨论:
1. 文章从哪些角度描写了中年闰土?
2. 这时的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板书设计】
17. 少年闰土

        回忆  雪地捕鸟  聪明能干
外貌动作    初识  海边拾贝  见多识广      无穷无尽
        相处  看瓜刺猹  机智勇敢       
        分别  潮汛看鱼  经验丰富
     
《少年闰土》学习单
课前我预习 课上我评价
我了解 通过查资料,我知道了鲁迅:                                                                                                                                                                              我会搜集资料( ) 我会整理资料( )
我会认 伶俐、潮汛、祭祀、竹匾、胯下、獾猪、秕谷、鹁鸪、装弶、刺猹⑴在字音上,我想提醒大家 字,在读的时候注意 。                   在字形上,我想提醒大家 字,在写的时候注意    。五行( ) 供品( ) 正月( ) 仿佛( ) 神佛( ) ⑵观看微视频,反复朗读课文,我明白了这些难懂的词语:其间( ) 许下愿心( )无端( ) 素不知道( ) 读字词准确( )
我会背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下面是……都种着……。其间有……项带……手捏一柄……向一匹……那猹却……反从…… 正确流利( )
我理解   认真朗读课文,边读边做批注。通过“瓜地刺猹”这件事,我认识了一个( )的闰土,“雪地捕鸟”中的闰土真是( )、( );“海边拾贝”、“潮汛看鱼儿”又让我看到了闰土的( ),他的生活是多么( )。其中,( ),( )两件事是详写,( ),( )两件事是略写。 我踊跃发言( ) 我观点明确( )
课后我积累、我拓展
1.“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我理解到当闰土在瓜地刺猹时,我却在自己的小天地里( ),当闰土在( )时,我却在( ),闰土的童年生活是多么( ),我是多么羡慕和向往啊!                                                                       2. 多年后,当我和闰土都长大成人之后,又一次相见了,那会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呢~~阅读《故乡》。
教学反思:
《少年闰土》一课节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节选内容是鲁迅“回忆中的故乡”,闰土是“我“儿时的好友,更是鲁迅理想中的“完美少年”-----他的生命是有活力的,他的思想是自由驰骋的,他的心地是善良的。作者用舒缓、生动的笔触,采用倒叙的手法,向我们舒展开了一个广阔而又美丽的天地------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海边的沙地,以及那月光下项戴银圈勇敢的少年,多么令人心驰神往画面。于是,本课就想引导学生跟随鲁迅先生学学“写人”。
1、 外貌描写
1.初识闰土-----抓特点的外貌描写
课堂上引导学生寻找,初见闰土,给“我”留下怎样的印象?学生找到文中的相关语句,“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学生不难总结出:初识闰土,鲁迅寥寥几笔勾勒出一个健康、可爱又有些羞涩的农村少年的形象。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鲁迅写闰土外貌时,有没有从头到脚,面面俱到?学生品评语句发现,鲁迅先生是只是抓住闰土外貌的特点来写,原来这种紧抓特点的外貌描写往往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2.重点事例-------美景衬托下的勇敢少年
课堂上引导学生思考几件稀奇事中,哪件事留给“我”的印象最深刻?并说说理由。学生不仅从篇幅上准确判断是“看瓜刺猹”这件事,而且从“离现在将有三十年了”几个字中捕捉到了这一画面给“我”留下的印象之深,时别多年仍清晰如昨。--------“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我向学生质疑,“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海边的沙地,碧绿的西瓜”写人的文章,写景干吗,去掉吧!引导学生辨析出此处乃是“美景衬少年”,“美景”“少年”相得益彰。真是妙哉!我们若想突出人物形象之高大,可有方法了,用景来衬托。
2、 语言描写
引导学生分析文中几件稀奇事,发现其详略得当,遂质疑:几件事是如何串联起来的呢?-----托闰土之口,既是事例描写,又是语言描写。闰土的语言是多么生动,多么流畅,多么富有感染力呀。似向读者展开一幅幅新鲜的生活画面。
3、 动作描写
学生谈稀奇事中的闰土形象时,从“雪地捕鸟”看出一个聪明能干、经验丰富的闰土。引导学生画出捕鸟的“动词”,并将这些动词联系起来看,发现了什么?------这是一串连续动作的描写,从中看出闰土真是聪明且很有经验。引导学生思考,反之,若想表现人物的某些特点,可抓住其动作来表现。
4、 一人多特点,多事例
最后引导学生总结,鲁迅是通过“看瓜刺猹”“雪地捕鸟”“海边拾贝”“潮汛看鱼”几件稀奇的事塑造出一个见多识广、机智勇敢、聪明能干、经验丰富的闰土的形象。若我们在习作时,想表现同学的乐于助人、热爱劳动、不拘小节,该怎样组织素材呢?学生通过讨论,习得了布局谋篇的策略。
总之,鲁迅先生的《故乡》堪称经典,经典所散发的魅力经久不衰。一篇《少年闰土》也着实有太多值得学生去揣摩和借鉴之处,对于学习“写人“一组课文的首篇,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能真正有所悟有所得,并在自己的习作中加以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