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5张PPT。第二节 电解质第一课时 电解质及其电离第二章 元素与物质世界物质纯净物混合物 单质 化合物 氧化物 酸 碱 盐物质的分类 学生分组进行导电性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药品: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蔗糖、酒精、氯化钠固体、电解质溶液导电仪器。思考:
为什么有的物质有导电性,有的物质没有导电性? ?请同学们回忆金属导电的原因。 金属原子最外层中电子数较少,容易失去而成为自由移动的电子,当接上电源后,在电场的作用下,金属内部带负电的电子由自由移动改为定向移动,从而形成电流,也就是说,金属能够导电除了外加电场的外部因素外,还有金属自身的内部因素是带负电的自由移动的电子。那么请同学们思考上述物质中是不是也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怎么形成的?接下来我们来看一段动画及视频。1、氯化钠溶于水电离动画电离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41 结合刚才的动画和视频,分析教材中的氯化钠导电性实验的三张图片。
NaCl晶体虽然含Na+、Cl-,但不能自由移动从而不能导电,若将NaCl晶体溶于水,形成NaCl溶液后,NaCl晶体中被束缚的离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离解为可自由移动的离子,从而能够导电。同理熔融的NaCl中的Na+、Cl-也可自由移动。一定注意NaCl晶体中有离子但是不能自由移动,而当其溶解于水或受热融化后,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这个过程称之为电离。 一 酸碱盐的电离物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离解成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称为电离。表示方法(一)电离:电离方程式 (“水离”或“熔离”)思考: 1.电离的条件是什么?需要通电吗?
2.电离的结果是什么? 酸碱盐的电离过程我们用电离方程式表示。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中的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并写出以下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HNO3 H2SO4
KOH Ba(OH)2
Na2CO3 Al2(SO4)3
书写电离方程式注意的问题: 1.准确判断离子的种类和数量
2.遵循两个原则:
电荷守恒
原子个数守恒思考:酸电离出的离子有什么共同特点?
碱和盐呢?
如何从电离的角度重新认识酸碱盐?1.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2.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碱。
3.盐: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二)酸碱盐的定义阅读教材42页:
“实验证明,酸在溶解于水时能发生电离,而碱和盐在溶解于水或受热熔化时能发生电离。”请同学们思考讨论这句话的含义。 像酸碱盐这些化合物,因其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从化学的另一种分类角度,我们称之为电解质。二、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化状态下均不能够
导电的化合物酸、碱、盐、活泼金属氧化物等大部分有机物,非金属氧化物等思考:电解质与非电解质与我们前面所学化合物的类别有什么联系吗?
1.金属钠能导电,所以金属钠是电解质。
2.氯化钠晶体不导电,氯化钠应为非电解质。
3.因为HCl在液态情况下不导电,所以HCl不是电解质
4.因为K2SO4在熔融状态时能够电离,所以是电解质。
5.酒精溶于水和熔融时都不能导电,酒精是非电解质。
6.氢氧化钠溶液能导电,所以氢氧化钠溶液是电解质。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概念理解1.电解质非电解质属于哪一类物质?
2.电解质一定能导电吗?能导电的一定是电解质吗?
3.CO2、SO2、SO3、NH3的水溶液能导电,它们是电解质吗?思考结论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研究的是化合物,单质、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2.电解质导电需要条件:溶于水或受热熔化。3.电解质必须是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自身能电离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化合物。1.下列物质能导电的是( )
A、熔融的氯化钠 B、KNO3溶液
C、硫酸铜晶体 D、无水乙醇
习题AB2.下列物质中导电能力最差的是( )
A、熔融的氢氧化钠 B、石墨棒
C、盐酸 D、氯化钾晶体D3.下列物质中:
1.硫酸 2.蔗糖 3.氨气 4.醋酸 5.铜 6.氨水 7.乙醇 8.二氧化碳 9.石墨 10.碳酸11.醋酸铵 12.烧碱13.氯化钠溶液
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
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__ 2.3.7.81.4.10.11.12比较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小结1.身体有汗的人为何接触使用着的电器容易发生触电事故?
2.人体在大量流汗后为何要及时补充水分和盐分?联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