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1张PPT)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学习目标
1.了解宋元时期出现的著名大都市及其繁荣景象;掌握宋元时期文化娱乐活动和节庆习俗的变化;
2.了解宋元时期的宋词、元曲等文学成就;
3.理解宋元时期都市文化生活与经济繁荣、城市发展的关系;
问题预设
1.宋元时期的大都市有哪几个?北宋开封最繁华的是哪里?
2.吴自牧在《梦梁录》卷十九中说:“瓦舍者,谓其‘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什么叫“瓦舍”呢?瓦子产生的原因?请在“繁华的都市生活”中找答案。
3.杂剧表演的表演形式是什么?兴起的朝代和兴盛的朝代分别是什么时候?
1.宋元时期都市的基本情况。
北宋东京(大相国寺)、南宋临安、元朝大都,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北宋汴京平面图
唐都长安平面图
据估计,开封人口最高达150万以上,比唐朝首都长安的人口多三分之一;临安人口最多达120万。
唐朝十万户以上的城市只有十多个,宋朝则增加到四十多个。北宋有12%以上的户口居住在城市之内。
2.大相国寺盛况
在北宋的开封,最为繁华的是大相国寺,每月举行多次庙会。寺内外人流如潮,进行各种商品交易,还有傀儡戏、舞剑、杂技等各种表演。
说书
傀儡戏
猴戏
皮影戏
城市生活剪影
蹴鞠
捶丸
角抵
城市生活剪影
瓦舍者,谓其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
——《梦粱录》
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五十余座。内中瓦子莲花棚、牡丹棚,里瓦子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纳数千人。
——《东京梦华录》
城市生活剪影
3.热闹的瓦子
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瓦子”。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思考:请指出瓦子出现的原因?
答: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演 出
勾栏
商业活动
瓦子
《清明上河图》局部
北宋汴京酒肆很多,高级酒楼称“正店”,小些的叫“分茶”。
“香饮子”就是饮料,宋人以喝饮料为时尚,市场上有各色饮料出售。
临时歇脚的小处所。
宋代大摊图
商店
南宋·刘松年《茗园赌市图》(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
元·赵孟頫《斗茶图》
图中四茶贩有注水点茶的,有提壶的,有举杯品茶的。右边有一挑茶担者,专卖“上等江茶”。旁有一妇拎壶携孩边走边看。该画是宋代街头茶市的真实写照。
3 .杂剧:
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杂剧,包含说唱、杂技、歌舞、傀儡等技艺在内。形成于宋代,元朝统一后,元杂剧传入南方。
元杂剧演员
杂剧
元墓出土的杂剧陶俑
舞蹈
吹笛 击节板
吹口哨
说唱艺人俑
南宋人摹《韩熙载夜宴图》
4.传统节日
今天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在宋代都有了。一些节日的习俗,如春节的燃放鞭炮相互,元宵节的挂彩灯、划旱船、端午节的吃粽子、赛龙舟等,一直流传至今。
元日
(北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春
节
(元旦)
贴年画
贴门神
生查子 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元宵节
乙卯重五诗
陆游(南宋)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端午节
《水调歌头》(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
春节(元旦)
元宵节
端午节
中秋节
重阳节
清明节
七夕节
二、宋词
1.出现
2.特点
词在唐朝时已经出现,经五代到两宋,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
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也称长短句,便于歌唱。每首词依据乐谱的要求,有一定的格式,即词牌。
苏 轼
2.作品:
《念奴娇 赤壁怀古》
《水调歌头》
3.特点:气势豪迈而飘逸
1.时期:北宋
豪放派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2.作品:
3.特点:委婉,细腻、清秀
1.时期:两宋之交
李清照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声声慢 寻寻觅觅》
婉约派
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声声慢·寻寻觅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2.作品:
3.特点:
继承了苏轼以来的豪放词风和报国情怀
1.时期:
南宋时期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豪放派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①元曲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学形式?
②元代最优秀的剧作家及代表作?
③关汉卿在《窦娥冤》中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元曲
1.元曲
元朝戏剧空前发达,出现了元曲。元曲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元曲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
西厢记
元曲
《天净沙.秋思》
元散曲
《窦娥冤》《西厢记》
元杂剧
《琵琶记》《白兔记》
南戏
元曲(融音乐、舞蹈动作、念白一体的综合性的艺术)
及其代表作《窦娥冤》
元朝剧作家关汉卿
悲剧《窦娥冤》是他的代表作
民女窦娥,自幼死了母亲。 父亲窦天章,是个穷秀才,因要上京赶考,没有路费,借了寡妇蔡婆的高利贷二十两银子,谁知一年后竟变成了四十两,无法还债,就把窦娥半抵半送给蔡家做童养媳。窦娥长大后嫁作蔡家媳妇,不到两年,丈夫就死了。窦娥守寡在家,与婆婆同住。
楚州有个流氓叫张驴儿,他在汤里放了毒,想先毒死蔡寡妇,然后逼窦娥成亲。
谁知蔡寡妇忽然呕吐,不想喝汤,张老头夺过碗,喝完了,不一会儿就毒性发作,倒地身亡。蔡婆为了免除灾祸,给了张驴儿十两纹银,让他买棺葬父。张驴儿却以这十两纹银为证据,讹诈蔡婆害死了自己的父亲,他买通当地县令,对蔡婆横施酷刑。窦娥怕婆婆年老体弱,经不起折磨,只得含冤忍痛自己承担,被判处死刑。在窦娥被押往刑场时,一路上满腔悲愤地咒骂着天地:「地,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刽子手过来了,明晃的大刀高高扬起来。这时候,窦娥向天发出三个愿望:一是若她是冤枉的,要刀过人头时,一腔血都不往下洒,要全飞到旗的白布上,不让鲜血沾到肮脏的地面上;第二,六月天要降三尺白雪,遮住她的尸体;第三,她死后,楚州要接连三年大旱,以证明她是冤死的。
后来,窦娥的愿望得到实现,证明她真的是冤死的。六年后,窦娥的父亲窦天章在京城应试高中,做了很大的官。窦天章奉旨去到楚州,探察民情。到楚州,他发现这里竟然三年间一滴雨水也未降,心想定有冤案。当夜,他在灯下翻窦娥的案卷,忽然见灯影一闪,窦娥出现,细说冤情,求父亲主持公道。
窦天章细审此案,为冤死的窦娥平反,宣布窦娥无罪,将张驴儿判死罪,楚州大守受罚。宣判刚完,大雨从天而降。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为天!
——窦娥在刑场的唱词
关汉卿用浪漫的艺术手法,
愤怒鞭挞黑暗的恶势力。
窦娥冤剧照
年轻寡妇窦娥遭受无赖陷害,被贪官判处死刑的故事。她临刑前对苍天发下三桩誓愿,陈述冤情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三年大旱。窦娥死后,誓愿一一实现,冤情昭雪。
2.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和白朴四人,在明代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马致远
关汉卿
郑光祖
白朴
《窦娥冤》
《汉宫秋》
《倩女幽魂》
《墙头马上》《梧桐雨》
元曲四大悲剧:
关汉卿《窦娥冤》;白朴《梧桐雨》;
马致远《汉宫秋》;纪君祥《赵氏孤儿》
四大爱情剧:
关汉卿《拜月亭》; 王实甫《西厢记》;白 朴《墙头马上》;郑光祖《倩女幽魂》
北宋
司马光
编年体的通史
从战国到五代1300多年的历史,纵贯中国16个朝代。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与司马迁的《史记》,并列为在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他们也被后人称为“史学两司马”。
四、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时期:
人物:
体裁:
内容:
北宋的张择端、 元代的赵孟頫等。
宋朝的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和元代的赵孟頫。
①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②民族交往频繁,民族交融加强
③对外贸易兴盛,中外交往频繁
宋元都市和文化生活的特点:
丰富多彩(多姿多彩)
宋元都市和文化繁荣的原因: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宋 词
元 曲
繁华的
都市生活
都市:开封、临安、大都
市民生活:瓦子和勾栏
节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
特点:新体诗歌
著名词人: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特点:综合性艺术
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课堂小结
通史巨著
名称:《资治通鉴》
作者:司马光
体例:编年体
记述时期:从战国到五代
连线题:把下面古代文学家和他的作品用线连起来。
关汉卿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 轼 《资治通鉴》
辛弃疾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司马光 《窦娥冤》
李清照 《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 《如梦令》
1.瓦子在宋代城市的盛行,主要是因为( )
A.士大夫的提倡 B.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C.农民的需要 D.达官贵人的需要
2.宋代已经有以下哪些节日( )
A.春节 B.元宵节
C.端午节 D.中秋节
3.两宋之交最著名的女词人是( )
A 陶渊明 B 王昭君
C 李清照 D 辛弃疾
4.元曲艺术在元代发展繁荣,其经典剧本《窦娥冤》的作者是( )
A.王实甫 B.马致远 C.关汉卿 D.郑光祖
B
ABCD
C
C
5.宋朝时期,随着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东京城内出现了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为( )
A.市 B.瓦子 C.勾栏 D.邸店
6.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杂剧,杂剧不包括( )A.说唱 B.杂技 C.歌舞 D.蹴鞠
7.“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一词的创作风格是( )
A.风格委婉,感情真挚 B.豪迈奔放,气势磅礴
C.缠绵悱侧,一往情深 D.风格沉郁,悲惨凄凉
B
D
B
8.“店铺林立,买卖昼夜不绝。瓦舍勾栏,终日喧嚣不已。”上述文字描绘的生活场景最有可能出现于( )
A.汉朝 B.隋朝 C.唐朝 D.宋朝
9.下列不属于宋元时期的著名大都市的是( )
A.北宋的开封 B.南宋的临安
C.元朝的大都 D.西夏的兴庆
10.“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该词风格委婉,感情真挚,清新淡雅,明白如话。其作者是( )
A.苏轼 B.辛弃疾 C.陆游 D.李清照
D
D
D
请你用下面几个词来描述一下宋代人一天的生活。
夜市 包子 腊八粥 瓦子
勾栏 驴 四合院 冷饮
羊肉 茶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