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课件(4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课件(4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1-12 20:45: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1张PPT。夏商与西周 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 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 两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 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 皇朝至此完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1、掌握隋朝的建立、统一和灭亡的相关史实,掌握隋朝灭亡的原因
2、掌握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及意义,大运河的概况,地位和作用,能够辩证的评价大运河的开通
3、掌握科举制的创立过程和影响学习目标导航北齐西魏北周十六国北朝
南朝梁齐东晋西
晋北魏东魏宋陈(266-316)(317-420)(420-589)朝代回顾隋朝建立的三要素(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隋朝隋朝统一的时间及意义?隋文帝采取什么措施来巩固统治?通读课本 自主学习一、隋朝统一时间:
开国皇帝:
都城:
国号:
年号:
谥号:长安北周隋朝581年杨坚长安隋开皇隋文帝589年,隋灭陈。南北统一。陈胭脂井 公元589年,隋朝 大军南下陈后主携二妃躲入的枯井,据传,当时两贵妃化妆的脂粉比较浓艳,在进出枯井的过程中,这些脂粉都掉落在井栏上,留下了千年抹不掉的痕迹。后人因此称这口井为胭脂井,也称辱井。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一带辽宁一带东海越南北部1.结合课本,隋朝统一的历史影响有哪些?隋朝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大规模的统一。
为隋唐时期的强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
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友情提示隋朝经济繁荣的表现有哪些?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贞观政要》人口激增垦田扩大粮仓丰实【开皇之治】隋文帝杨坚2、隋文帝在隋朝统一后,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巩固统一?①经济上:
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②政治上:
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百姓:
经济:
陈后主:
隋的统治:
军事准备:1.民心所向,人民渴望统一。2.北方民族交融,但长期分裂割据,南方经济发展。3.南方陈政权的腐败。4.隋朝建立后,励精图治,政治稳定,经济繁荣。5.隋充分准备,军事战略战术得当。 合作探究 隋朝为什么能统一全国?隋炀帝(杨广)(604—618年在位) 604年七月,隋文帝病危,杨广派人入宫将父文帝杀死,又假称文帝诏赐兄杨勇死,缢杀之;遂即位,为隋炀帝。小小工程师!(1)规划考证组:开凿大运河的原因及条件。
(2)设计工作组:设计大运河的路线及意图。
(3)新闻发布组:对后世的影响作出解释。
二、开通大运河(1)规划考证组:开凿大运河的原因及条件。政治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经济目的:搜刮江南财富;军事目的:为攻打高句丽转运军事物资便利;个人目的:贪恋江都美景。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条件:利用天然河道,进行连接与疏通,能够动用数百万人开凿。 扬州琼花,学名“聚八仙”,号称“维扬一枝花,四海无同类”。相传扬州蕃厘观有琼花,隋炀帝慕其名,特赴扬州观赏。(2)设计工作组:设计大运河的路线及意图。在图中画出
1、最北端
2、中心
3、最南端
4、四段
5、五条河隋朝的大运河(隋炀帝 605年开始)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二长:二千多公里三点:三个中心洛阳涿郡(北京)余杭(杭州)四段:分为四 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五河:贯穿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水长江钱塘江江都(扬州)长安(西安)影响:
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3)新闻发布组:对后世的影响作出解释。运


光2700公里610年地位: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材料一:“北通涿郡之鱼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材料二:汴河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合。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材料三: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如何评价隋朝大运河?总的来说是好事,他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说的都有一定道理,但都不够全面。
积极: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也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巩固中央集权。
消极:开凿运河,加重了人民的赋税和徭役负担,给百姓带来了苦难,从而激化了阶级矛盾,加速了隋的灭亡。
隋朝为什么开创科举制?隋朝开创的科举制有哪些创新之处?说一说隋朝开创的科举制的影响。通读课本 自主学习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先在各郡设置中正,其职权是评议人物,其标准有三:家世、道德、才能。中正根据家世、才德的评论,对人物作出高下的品定,称为“品”。品共分为九等,但因中正者一般都是上品,二品又有干预中正推举之权,而获得二品者几乎全部是门阀世族,故门阀世族完全把持了选官之权。于是在中正品第过程中,才的标准逐渐被忽视,家世则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唯一的标准,到西晋时终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这种选官制度的弊端是什么? 背景: 1、官员只能从高门权贵中选拔,许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为朝廷和国家效力。 2、选拔官员的权力集中在地方权贵手中,不利于中央集权。隋朝为什么要开创科举制? 魏晋以来实行九品中正制。依靠门阀世族,选拔官吏,维护统治。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看门第出身) 隋朝建立后,逐渐加强的中央集权官僚体制的确立又急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官吏充实到政府各级行政机构中去,确保政令畅通,加强皇权。 朝廷需要真正的人才百姓需要真正的父母官看重门第注重才能2、文帝和炀帝分别为科举制诞生做了哪些工作?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
科举制的雏形。创立进士科。
科举制的正式确立。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说一说隋朝开创的科举制的影响① 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② 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1300多年。材料一 :“隋炀帝积米其多至二千六百余万石”。
材料二 :并州(太原)在隋亡后四年还存放十万匹布帛,以及可供几万军队吃十年的粮食;长安的储藏直到637年还没用完。 ???
材料三 :今国计之富莫如隋。 ??? ?
——马端临在《文献通考》
材料四 :“隋之亡也,民困苦而国未贫”。
根据上述材料,猜一猜隋迅速灭亡的根本原因。
四、隋朝的灭亡1.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隋炀帝的暴政!引发农民大起义2.隋朝暴政的表现 隋炀帝大兴土木,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纵情享乐、奢侈无度,修建长城和大运河,繁重的无休止的兵役和徭役,致使民不聊生。(荒淫的宫廷生活、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修长城和驰道、乘龙舟南巡、征讨辽东) 观看隋炀帝出游的奢靡景象的图片,结合如下的史料,谈谈自己的看法:材料一
筑长城东西千余里,皆征百万余人,丁男不充,以妇人兼,役而死者大半……
材料二
造船……官人督役,昼夜立于水中,略不敢息,自腰以下,无不生蛆,死者十三四。赋役繁重
民不聊生政治腐败
穷兵黩武农民起义长白山瓦岗军(主力)群雄并起隋朝灭亡(618)隋末农民大起义结果:在起义军的打击下,隋朝的统治面临瓦解。618年,隋炀帝被部下杀死,隋朝灭亡。隋炀帝被部将杀死隋炀帝本人君王忍把平陈业,
只换雷塘数亩田。磬南山之竹书罪无穷,
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短命王朝
隋朝短命王朝
秦朝末代君主的残暴的统治!!!得民心者得天下
失民心者失天下启示录隋
朝建立:581年、杨坚、长安贡献:开通大运河589年统一全国开创科举取士制度灭亡:618年灭亡课堂小结繁盛一时,二世而亡当堂训练1、隋朝的建立者是( ) A. 苻坚 B. 杨坚 C. 杨广 D. 杨勇 2、隋朝完成统一的时间是( ) A. 581年 B. 589年 C. 605年 D. 618年 3、隋朝统一全国的原因有( ) ①人民渴望统一 ②北方民族大融合 ③江南经济的发展 ④大运河的开通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BBA4、隋文帝是隋朝的开国皇帝,被美国《时代周刊》称为天才政治家、一生用兵如神的军事家、一位举世无双、无与伦比的战略家。下列关于隋文帝的表述中,有一个是错误的,它是( ) A.指挥大军灭掉陈朝 B.加强中央集权 C.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D.征发大量民工开凿大运河 5、隋朝末年,一位商人要去大运河的中心城市,请问他的目的地是 ( )
A.涿郡   B.洛阳   C.扬州   D.余杭
DB6、古人评论说“隋炀帝此举,为其国促数年之祚(国运),而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功”是( )A.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B.解决了北方缺水问题 C.巩固了隋朝的统一 D.方便了帝王的游玩 7、有人说:“……这种考试制度对社会上所有阶层的人都是公开和平等的。”该制度正式诞生于( )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AB8、“运河水,荡悠悠,隋炀皇帝下扬州。一心只把琼花看,万里江山一旦丢。”隋炀帝乘“龙舟”从洛阳巡游到扬州,要经过大运河的哪几段( ) ①通济渠 ②永济渠 ③邗沟 ④江南河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④ 9、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下面对隋朝特点的简短总结中,哪个最为全面且符合实际(  )
A.经济繁荣 B.短暂而繁荣
C.二世而亡 D.节俭盛行
CB9、隋朝和秦朝相比有哪些相似之处?①结束分裂,统一全国。②时间短暂,二世而亡。(秦14年,隋37年)③都有举世闻名的伟大工程。
(秦:万里长城,隋:隋朝大运河)④都有影响深远的政治制度。
(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隋:科举制、三省六部制)⑤暴政引发农民起义而亡。⑥历史地位:都是承上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