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常见的碱
第2课时
填表: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对比。
物质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
化学式
俗名
特性
具有强 性、 性
(作干燥剂,密封保存)
具有 性
化学反应
用于吸收空气中的有毒气体:
。
氢氧化钙的水溶液可用于鉴别
CO: 。
用途
制肥皂、 、纺织等,用作
气体 剂
制NaOH、漂白粉,改良 土壤,配
制 液
2、暴露在空气中的某些固态物质容易吸收空气里的水分,表面潮湿而逐步 ,这种现象叫 。
知识点1说出氧氧化钠的俗称、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用途。
1、物质的性质决定其保存方法。固体氢氧化钠具有以下性质:①白色固体;②有腐蚀性;③易吸收水分;④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由此可知,氢氧化钠固体必须密封保存的主要原因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2、将ag的烧碱溶液与bg的硫酸铜溶液充分混合,反应所得的混合物过滤,得到蓝色沉淀物和无色滤液.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滤液中一定含有硫酸铜 B.滤液的pH不可能等于7
C.滤液的质量可能等于(a+b)g D.滤液中含有的溶质可能不止一种
3、氢氧化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1)使用氢氧化钠时要特别小心,因为它具有强烈的 性;(2)氢氧化钠溶液常用来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其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室有一瓶瓶盖已损坏的氢氧化钠固体,为了检验它的成份,某学习小组取少量该固体样品进行以下实验.已知:CaCl2溶液呈中性. 操作Ⅱ的名称是 .根据实验现象判断,固体样品中含有 .
4、(2018?广东模拟)为了测定一变质的NaOH样品(杂质只含Na2CO3)中NaOH的质量分数,小红同学采用沉淀法进行如下操作:取14.6g样品于烧杯中,加足量水配成溶液;在样品溶液中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待反应完全后,过滤。有关数据记录如下表:
反应前烧杯和样品溶液总质量/g
加入的氯化钡溶液质量/g
过滤后烧杯和溶液总质量/g(溶液的损失忽略不计)
95
65
140.3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共生成沉淀 g。(2)此样品中NaOH的质量分数是什么?(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至0.1%)(3)测定此变质的NaOH样品中NaOH的质量分数,还可采用气体法,实验过程是:取14.6克样品加入过量的10%稀盐酸,通过测定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计算NaOH的质量分数。请画出在14.6克样品中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生成二氧化碳质量的曲线图。
知识点2说出氢氧化钙的俗称、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用途。
5、(2019?永昌县一模)下列物质长时间敞口放置在空气中,质量增加并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
①烧碱 ②生石灰 ③浓盐酸 ④浓硫酸 ⑤熟石灰 ⑥铁钉。
①②④ B.①②⑤ C.①②⑤⑥ D.①②④⑤⑥
6、下列对NaOH和Ca(OH)2的性质叙述,错误的是( )①都是白色固体 ②都易溶于水放出大量热③溶液都使酚酞试液变红 ④都能与酸发生反应 ⑤溶液通入CO2都变浑浊 ⑥与Na2CO3反应都变浑浊.
A.② B.⑤⑥ C.①② D.②⑤⑥
7、小明同学学习了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后知道: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都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但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中能产生明显的现象.于是小明同学提出了一个问题: ?小明查阅:
溶质溶剂
NaOH
Na2CO3
固体碘
酒精
不反应,但能溶解形成无色透明溶液
不溶也不反应
易溶
水
易溶
易溶
微溶
至此,小明同学对自己提出的问题有了清晰的解决方案.(1)小明同学的解决方案是 .(2)写出解决方案中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 .
知识点3说明曰常生活中碱的用途和对人类的影响。
8、熟石灰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用途,下列关于熟石灰的用途不正确的是( )
A.做建筑材料 B.治疗钙缺乏症 C.改良酸性土壤 D.处理工业废水中的稀硫酸
(2018?舟山)生活中处处有科学。某同学拆开家中使用过的“暖宝宝”,发现内有褐色固体。查阅后得知:“暖宝宝”成分中有铁粉、食盐和水等物质;使用后形成的褐色固体主要是氧化铁和氢氧化铁;其中氢氧化铁受热会分解成氧化铁和水。据上信息。你认为该褐色固体可能是“暖宝宝”中的物质跟空气中的 发生反应形成的。请写出氢氧化铁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
10、(2019?兴庆区校级一模)如图是稀 HCl 和 NaOH 溶液反应的 pH 变化曲线图,据图分析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将 NaOH 溶液滴入稀盐酸中
B.a克是指加入 NaOH 溶液的质量
C.A点时,溶液的溶质为 NaOH、NaCl
D.B点表示稀盐酸和加入 NaOH 溶液质量相同
11、取一滤纸条,等间距滴10滴紫色石蕊试液,然后装入玻璃管中(如图),两端管口同时放入分别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棉球,几秒后观察到图示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氨水的pH大于7,盐酸的pH小于7
B.浓氨水和浓盐酸都易发挥
C.氨分子和氯化氢分子的运动速率相等
D.酸、碱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显示不同颜色
12、(2018秋?温岭市期中)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后,下列实验能证明两者恰好完全中和的是( )
A.滴入适量FeCl3溶液,溶液变黄,但无沉淀生成
B.测得反应后溶液中Na+与Cl-的个数比为1:1
C.滴入几滴酚酞试液,酚酞试液不变色
D.滴入适量AgNO3溶液和稀硝酸,观察到有白色沉淀
(2019?吴兴区三模)现有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200g,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直至生成Cu(OH)2沉淀,沉淀质量与所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计算:(1)生成最大沉淀量时(即B点),对应沉淀的质量为 克。(2)求B点时,反应后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4、(2019?平阳县模拟)为探究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样品是否全部变质,小柯取少量样品配制成溶液,再取少量溶液分别装入两支试管中,进行了如甲、乙两图所示实验。(注:BaCl2溶液呈中性)(1)小柯认为“甲图实验说明了氢氧化钠固体部分变质”。你认为小柯的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2)图乙中,滴加过量的氯化钡的目的是 。(3)分析乙图实验的现象,可以确定样品的变质情况为 。(4)进一步探究:另取少量样品溶液,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直至过量。请在丙图中面出“生成CO2的质量随加入稀盐酸质量变化”的大致图象。
1.一瓶使用剩半的氢氧化钠溶液,分析检验其变质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氢氧化钠变质是因为与二氧化碳反应产生了新物质
②取样加入少量的稀盐酸,没有气泡即样品不变质
③取样加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不能检验样品是否完全变质
④若样品完全变质,取样滴加酚酞不变红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小敏同学在复习Ca(OH)2的化学性质时,归纳出了Ca(OH)2与其他物质间相互反应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若X是与其他两种不同类别的化合物,则X可以是( )
A.H2O B.H2SO4 C.SO2 D.KOH
3.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钙溶液与下列各物质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仍显红色的是( )
A.稀硫酸 B.氯化铜 C.碳酸纳 D.二氧化碳
4.溶液的碱性强弱与溶液中数量有关。一定体积的溶液中数量越多,则溶液的碱性越强。相同体积的10%的溶液(密度为)与10%的(密度也为)相比较,碱性更强的是:( )
A. B.
C.一样强 D.无法比较
5.RbOH(氢氧化铷)与KOH的性质相似,其碱性比氢氧化钾强,下列有关RbOH性质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铷易溶于水
B.氢氧化铷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
C.氢氧化铷不能与FeCl3反应
D.氢氧化铷溶液长期露置在空气中会变质
6.下面是某同学进行碱的化学性质实验时记录的实验现象,其中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
A.在Ca(OH)2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变化
B.在Ca(OH)2溶液中加入几滴石蕊溶液,溶液呈蓝色
C.在NaOH溶液中通入CO2气体,有白色沉淀生成
D.在NaOH溶液中加入CuSO4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
7.小强在回家的途中经过一鱼塘边时,发现养鱼师傅向鱼塘中撒一种微黄色的固体,鱼塘中顿时产生大量气泡,经咨询得知,这种固体的主要成分是过氧化钙(CaO2),请你与小强共同探究.为研究鱼塘中大量气泡是何种气体所致,小强使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滴加水的速度,观察到试管内有气泡产生,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P处,木条复燃,说明生成的气体是________.由此可知养鱼师傅向鱼塘中撒过氧化钙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强通过实验证明了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的确有氢氧化钙生成,请写出过氧化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强在实验时观察到烧杯中有气泡产生,由此他还得出了什么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久置的苛性钠溶液易发生变质,这是由于它与______发生了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要检验苛性钠是否变质,可取出少量溶液,向其中滴加______,若有______产生,则证明已经变质。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防止固体苛性钠变质,一定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保存。
9.根据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完成下列问题。
(1)曲线上满足A点指标的溶液在升高温度后会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此时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将______________ (选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
(2)若向曲线上满足A点指标的溶液中加入生石灰,则溶液中的溶质质量最终将________(选填“增加”或“减少”或“不变”)
10、兴趣小组欲测定某未知浓度Ba(OH)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实验并回答有关问题:
(1)配制30g 10%的Na2CO3溶液。步骤为:计算、称取、量取、溶解、转移。量取水时应选用规格为 mL(填“10ml”、“50ml”或“100ml”)的量筒。最后将碳酸钠溶液转移到试剂瓶中,贴上标签备用,在标签上可以不必注明的是 (填字母编号)。
A.30g B.10% C.Na2CO3溶液
(2)测定未知浓度Ba(OH)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取50g Ba(OH)2溶液,在逐滴滴加上述Na2CO3溶液的过程中,测得产生沉淀与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Na2CO3溶液中Na2CO3的质量为 _____ g。
②请通过计算确定Ba(OH)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第4节常见的碱
第2课时
填表: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对比。
物质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
化学式
NaOH
Ca(OH)
俗名
烧碱
熟石灰,消石灰
特性
具有强 腐蚀 性、 吸水 性
(作干燥剂,密封保存)
具有 腐蚀 性
化学反应
用于吸收空气中的有毒气体:
2NaOH+SO=NaSO(亚硫酸钠)+HO 。
氢氧化钙的水溶液可用于鉴别
CO: Ca(OH)?+CO?=CaCO?+H?O 。
用途
制肥皂、造纸、纺织等,用作
气体干燥剂
制NaOH、漂白粉,改良酸性
土壤,配制 波尔多 液
2、暴露在空气中的某些固态物质容易吸收空气里的水分,表面潮湿而逐步 溶解 ,这种现象叫潮解 。
知识点1说出氧氧化钠的俗称、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用途。
1、物质的性质决定其保存方法。固体氢氧化钠具有以下性质:①白色固体;②有腐蚀性;③易吸收水分;④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由此可知,氢氧化钠固体必须密封保存的主要原因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解答】解:由于固体氢氧化钠在空气中易吸收水蒸气而潮解,且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所以固体氢氧化钠必须密封保存,以防止其变质,因此相关的性质主要是潮解及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故选:D。
2、将ag的烧碱溶液与bg的硫酸铜溶液充分混合,反应所得的混合物过滤,得到蓝色沉淀物和无色滤液.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滤液中一定含有硫酸铜 B.滤液的pH不可能等于7
C.滤液的质量可能等于(a+b)g D.滤液中含有的溶质可能不止一种
【解答】解:A、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而反应后得到无色滤液,所以滤液中一定没有硫酸铜,故A错误;B、如果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滤液中含有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pH则大于7,故B错误;C、烧碱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充分混合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所以滤液的质量一定小于(A+B)g,故C错误;D、如果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滤液中含有硫酸钠和氢氧化钠,所以溶质不只有一种,故D正确。故选:D。
3、氢氧化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1)使用氢氧化钠时要特别小心,因为它具有强烈的 性;(2)氢氧化钠溶液常用来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其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室有一瓶瓶盖已损坏的氢氧化钠固体,为了检验它的成份,某学习小组取少量该固体样品进行以下实验.已知:CaCl2溶液呈中性. 操作Ⅱ的名称是 .根据实验现象判断,固体样品中含有 .
【解答】解:(1)由于氢氧化钠属于强碱,具有较强的腐蚀性;(2)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硫酸,化学方程式为:2NaOH+H2SO4═Na2SO4+2H2O;(3)溶解过程中用玻璃棒搅拌是为了加速溶解,操作Ⅱ后得沉淀和溶液可知为过滤;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滴加酚酞试液后仍变红色说明有不与氯化钙反应的氢氧化钠,所以为氢氧化钠为部分变质.故答案为:(1)腐蚀性;(2)2NaOH+H2SO4═Na2SO4+2H2O;(3)过滤,NaOH和Na2CO3.
4、(2018?广东模拟)为了测定一变质的NaOH样品(杂质只含Na2CO3)中NaOH的质量分数,小红同学采用沉淀法进行如下操作:取14.6g样品于烧杯中,加足量水配成溶液;在样品溶液中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待反应完全后,过滤。有关数据记录如下表:
反应前烧杯和样品溶液总质量/g
加入的氯化钡溶液质量/g
过滤后烧杯和溶液总质量/g(溶液的损失忽略不计)
95
65
140.3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共生成沉淀 g。(2)此样品中NaOH的质量分数是什么?(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至0.1%)(3)测定此变质的NaOH样品中NaOH的质量分数,还可采用气体法,实验过程是:取14.6克样品加入过量的10%稀盐酸,通过测定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计算NaOH的质量分数。请画出在14.6克样品中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生成二氧化碳质量的曲线图。
【解答】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共生成沉淀为:95g+65g-140.3g=19.7g;(2)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为xBaCl2+Na2CO3=BaCO3↓+2NaCl??? 106?????197????x?????19.7g
x=10.6g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3)设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盐酸的质量为y?NaOH+HCl=NaCl+H2O?? 40??????36.5?? 4g???? 10%y???
??? y=36.5g与碳酸钠反应的盐酸的质量为zNa2CO3+2HCl=2NaCl+H2O+CO2↑?106???????? 73? 10.6g???? z×10%
?? z=73g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生成二氧化碳质量的曲线图,如图: 故答案为:(1)19.7g;(2)27.4%;(3)
知识点2说出氢氧化钙的俗称、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用途。
5、(2019?永昌县一模)下列物质长时间敞口放置在空气中,质量增加并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
①烧碱 ②生石灰 ③浓盐酸 ④浓硫酸 ⑤熟石灰 ⑥铁钉。
①②④ B.①②⑤ C.①②⑤⑥ D.①②④⑤⑥
【解答】解:苛性钠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导致变质从而质量增加,故①正确;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质量增大,发生的是化学变化,故②正确;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易挥发出氯化氢而使质量减小,故③错误;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使质量增加,但是发生的不是化学变化,故④错误;熟石灰易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变质而导致质量增加,故⑤正确。铁钉易与空气中的水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铁变质而导致质量增加,故⑥正确;故选:C。
6、下列对NaOH和Ca(OH)2的性质叙述,错误的是( )①都是白色固体 ②都易溶于水放出大量热③溶液都使酚酞试液变红 ④都能与酸发生反应 ⑤溶液通入CO2都变浑浊 ⑥与Na2CO3反应都变浑浊.
A.② B.⑤⑥ C.①② D.②⑤⑥
【解答】解:①NaOH和Ca(OH)2均为白色固体。②氢氧化钠易溶于水,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热,氢氧化钙溶于水温度变化不大。③NaOH和Ca(OH)2溶液均显碱性,都使酚酞试液变红。④NaOH和Ca(OH)2都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反应。⑤二氧化碳能使氢氧化钙溶液变浑浊,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但无明显变化。⑥Na2CO3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无明显变化。故②⑤⑥说法错误。故选:D。
7、小明同学学习了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后知道: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都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但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中能产生明显的现象.于是小明同学提出了一个问题: ?小明查阅:
溶质溶剂
NaOH
Na2CO3
固体碘
酒精
不反应,但能溶解形成无色透明溶液
不溶也不反应
易溶
水
易溶
易溶
微溶
至此,小明同学对自己提出的问题有了清晰的解决方案.(1)小明同学的解决方案是 .(2)写出解决方案中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 .
【解答】解:由题干“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都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中能产生明显的现象”可以联想到:能否让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明显的现象.(1)由于氢氧化钠不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但能溶解在酒精中形成无色、透明的溶液.氢氧化钠的酒精溶液与氢氧化钠的水溶液化学性质相似.碳酸钠不与酒精反应也不溶于酒精,所以将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的酒精溶液中,生成的碳酸钠不与酒精反应也不溶于酒精,会有晶体析出.(2)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故答案为:能否让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明显的现象.(1)将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的酒精溶液中;(2)CO2+2NaOH═Na2CO3+H2O.
知识点3说明曰常生活中碱的用途和对人类的影响。
8、熟石灰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用途,下列关于熟石灰的用途不正确的是( )
A.做建筑材料 B.治疗钙缺乏症 C.改良酸性土壤 D.处理工业废水中的稀硫酸
【解答】解:A、熟石灰能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形成坚硬的碳酸钙,可用作建筑材料,故A正确;B、氢氧化钙有较强的腐蚀性,不能用于治疗钙缺乏症,故B错误;C、熟石灰溶液呈碱性能改良酸性土壤,故C正确;D、熟石灰溶液呈碱性,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故D正确;故选:B。
(2018?舟山)生活中处处有科学。某同学拆开家中使用过的“暖宝宝”,发现内有褐色固体。查阅后得知:“暖宝宝”成分中有铁粉、食盐和水等物质;使用后形成的褐色固体主要是氧化铁和氢氧化铁;其中氢氧化铁受热会分解成氧化铁和水。据上信息。你认为该褐色固体可能是“暖宝宝”中的物质跟空气中的 发生反应形成的。请写出氢氧化铁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
【解答】解:由题意,“暖宝宝”成分中有铁粉、食盐和水等物质,使用后形成的褐色固体主要是氧化铁和氢氧化铁,该褐色固体可能是“暖宝宝”中的铁跟空气中的氧气、水发生缓慢氧化形成的。氢氧化铁受热会分解成氧化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故答案为:氧气、水;
10、(2019?兴庆区校级一模)如图是稀 HCl 和 NaOH 溶液反应的 pH 变化曲线图,据图分析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将 NaOH 溶液滴入稀盐酸中
B.a克是指加入 NaOH 溶液的质量
C.A点时,溶液的溶质为 NaOH、NaCl
D.B点表示稀盐酸和加入 NaOH 溶液质量相同
【解答】解:A、根据图象可以看出,开始时溶液的pH大于7,溶液呈碱性,故是将稀盐酸滴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故错误;B、根据图象可知,是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横坐标表示加入盐酸的量,故错误;C、从图象可以看出,A点溶液呈碱性,溶液中的溶质有氯化钠和氢氧化钠两种物质,故正确;D、B点表示氢氧化钠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所加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不一定相等,故错误。故选:C。
11、取一滤纸条,等间距滴10滴紫色石蕊试液,然后装入玻璃管中(如图),两端管口同时放入分别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棉球,几秒后观察到图示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氨水的pH大于7,盐酸的pH小于7
B.浓氨水和浓盐酸都易发挥
C.氨分子和氯化氢分子的运动速率相等
D.酸、碱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显示不同颜色
【解答】解:A、氨水属于弱碱,所以氨水的pH大于7,盐酸的pH小于7,故A正确;B、浓氨水和浓盐酸都易发挥,故B正确;C、由图示现象可知变蓝得点要比变红的点多,说明氨分子运动速度比氯化氢分子运动得快,故C错误;D、酸碱指示剂是指遇到酸和碱呈现不同颜色的物质,可以指示酸碱,故D正确。故选:C。
12、(2018秋?温岭市期中)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后,下列实验能证明两者恰好完全中和的是( )
A.滴入适量FeCl3溶液,溶液变黄,但无沉淀生成
B.测得反应后溶液中Na+与Cl-的个数比为1:1
C.滴入几滴酚酞试液,酚酞试液不变色
D.滴入适量AgNO3溶液和稀硝酸,观察到有白色沉淀
【解答】解:A、滴入适量FeCl3溶液,溶液变黄,但无沉淀生成,不能说明是否含有稀盐酸,不能证明两者恰好完全中和,故选项错误。B、测得反应后溶液中Na+与Cl-的个数比为1:1,说明溶液中溶质只有氯化钠,能证明两者恰好完全中和,故选项正确。C、滴入几滴酚酞溶液,酚酞溶液不变色,溶液可能显酸性,稀盐酸可能有剩余,不能证明两者恰好完全中和,故选项错误。D、滴入适量AgNO3溶液和稀硝酸,氯化钠、盐酸均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不能证明两者恰好完全中和,故选项错误。故选:B。
(2019?吴兴区三模)现有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200g,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直至生成Cu(OH)2沉淀,沉淀质量与所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计算:(1)生成最大沉淀量时(即B点),对应沉淀的质量为 克。(2)求B点时,反应后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解答】解:(1)设生成最大沉淀量时(即B点),对应沉淀的质量为x,生成硫酸钠质量为y,CuSO4+2NaOH=Cu(OH)2↓+Na2SO4,???80???? 98???14280g×10%?????x???y
x=9.8g,y=14.2g,故填:9.8。(2)设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质量为z,2NaOH+H2SO4═Na2SO4+2H2O,80?????? 14240g×10%????z
z=7.1g, 答:B点时,反应后溶质质量分数是6.9%。
14、(2019?平阳县模拟)为探究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样品是否全部变质,小柯取少量样品配制成溶液,再取少量溶液分别装入两支试管中,进行了如甲、乙两图所示实验。(注:BaCl2溶液呈中性)(1)小柯认为“甲图实验说明了氢氧化钠固体部分变质”。你认为小柯的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2)图乙中,滴加过量的氯化钡的目的是 。(3)分析乙图实验的现象,可以确定样品的变质情况为 。(4)进一步探究:另取少量样品溶液,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直至过量。请在丙图中面出“生成CO2的质量随加入稀盐酸质量变化”的大致图象。
【解答】解:(1)小柯的观点不正确,理由:如果氢氧化钠完全变质生成碳酸钠,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故填:不正确,如果氢氧化钠完全变质生成碳酸钠,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2)图乙中,滴加过量的氯化钡的目的是检验并且除去碳酸钠。故填:检验并且除去碳酸钠。(3)分析乙图实验的现象可知,加入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滴加酚酞试液时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可以确定样品的变质情况为部分变质。故填:部分变质。(4)另取少量样品溶液,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直至过量,稀盐酸先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后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生成CO2的质量随加入稀盐酸质量变化”的大致图象如下所示:
1.一瓶使用剩半的氢氧化钠溶液,分析检验其变质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氢氧化钠变质是因为与二氧化碳反应产生了新物质
②取样加入少量的稀盐酸,没有气泡即样品不变质
③取样加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不能检验样品是否完全变质
④若样品完全变质,取样滴加酚酞不变红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
①氢氧化钠变质是因为与二氧化碳反应产生碳酸钠和水,正确;②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中加入盐酸时,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氢氧化钠完全反应后,继续加入的盐酸才和碳酸钠反应,取样加入少量的稀盐酸,没有气泡,可能是加入的盐酸都被氢氧化钠反应完,但不能证明氢氧化钠不变质,错误; ③取样加入足量石灰水,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导致不能验证样品中是否还有氢氧化钠,即不能检验样品是否完全变质,正确;④若样品完全变质,固体中只有碳酸钠,溶液仍然呈碱性,取样滴加酚酞仍然会变红,错误。故选B。
2.小敏同学在复习Ca(OH)2的化学性质时,归纳出了Ca(OH)2与其他物质间相互反应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若X是与其他两种不同类别的化合物,则X可以是( )
A.H2O B.H2SO4 C.SO2 D.KOH
【答案】C
【解析】
A、水不与氢氧化钙反应,不符合题意;
B、硫酸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但与盐酸均属于酸,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且属于氧化物,是与其他三种不同类别的化合物,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钾与氢氧化钙不反应,不符合题意。故选C。
3.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钙溶液与下列各物质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仍显红色的是( )
A.稀硫酸 B.氯化铜 C.碳酸纳 D.二氧化碳
【答案】C
【解析】
A、稀硫酸与之恰好反应不会生成碱性物质,故此选项错误。B、氯化铜与氢氧化钙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铜的蓝色沉淀,不会呈现碱性,故此选项错误。C、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故此选项正确。D、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不会生成碱性物质,故此选项错误。故选:C。
4.溶液的碱性强弱与溶液中数量有关。一定体积的溶液中数量越多,则溶液的碱性越强。相同体积的10%的溶液(密度为)与10%的(密度也为)相比较,碱性更强的是:( )
A. B.
C.一样强 D.无法比较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NaOH中OH的质量分数=17/40×100%=42.5%,KOH中OH的质量分数=17/56×100%=30.4%,所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NaOH溶液和KOH溶液中,NaOH溶液中OH-数量越多,所以溶液碱性就更强,故选A
考点:溶液的酸碱度的判断
5.RbOH(氢氧化铷)与KOH的性质相似,其碱性比氢氧化钾强,下列有关RbOH性质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铷易溶于水
B.氢氧化铷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
C.氢氧化铷不能与FeCl3反应
D.氢氧化铷溶液长期露置在空气中会变质
【答案】C
【解析】
A、氢氧化钾易溶于水,所以氢氧化铷易溶于水,故A正确;B、碱能使紫色石蕊变蓝色,所以氢氧化铷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故B正确;C、氢氧化铷能与FeCl3反应生成氯化铷和氢氧化铁沉淀,故C错误;D、氢氧化铷和二氧化碳反应会生成碳酸铷和水,故D正确。故选:C。
6.下面是某同学进行碱的化学性质实验时记录的实验现象,其中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
A.在Ca(OH)2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变化
B.在Ca(OH)2溶液中加入几滴石蕊溶液,溶液呈蓝色
C.在NaOH溶液中通入CO2气体,有白色沉淀生成
D.在NaOH溶液中加入CuSO4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
【答案】C
【解析】
A、在Ca(OH)2溶液中加入稀盐酸,生成氯化钙和水,无明显变化,故选项说法正确。B、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石蕊遇碱变蓝,在Ca(OH)2溶液中滴加石蕊溶液,溶液呈蓝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C、在NaOH溶液中通入CO2气体,生成碳酸钠和水,无明显变化,故选项说法错误。D、在NaOH溶液中加入CuSO4溶液,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有蓝色沉淀生成,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
7.小强在回家的途中经过一鱼塘边时,发现养鱼师傅向鱼塘中撒一种微黄色的固体,鱼塘中顿时产生大量气泡,经咨询得知,这种固体的主要成分是过氧化钙(CaO2),请你与小强共同探究.为研究鱼塘中大量气泡是何种气体所致,小强使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滴加水的速度,观察到试管内有气泡产生,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P处,木条复燃,说明生成的气体是________.由此可知养鱼师傅向鱼塘中撒过氧化钙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强通过实验证明了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的确有氢氧化钙生成,请写出过氧化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强在实验时观察到烧杯中有气泡产生,由此他还得出了什么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氧气 向鱼塘中补充氧气 2CaO2+2H2O═2Ca(OH)2+O↑ CaO2与H2O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解析】
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一定是氧气,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维持呼吸,为使水中鱼持续获得氧气,需要不断向鱼塘中补充氧气;
过氧化钙与水反应会放出气体--氧气,同时生成氢氧化钙,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aO2+2H2O=2Ca(OH)2+O2↑;
实验中与广口瓶相连的导管有气泡冒出,是由于广口瓶内气体受热膨胀,热量则来自于过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的热。故填:CaO2与H2O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8.久置的苛性钠溶液易发生变质,这是由于它与______发生了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要检验苛性钠是否变质,可取出少量溶液,向其中滴加______,若有______产生,则证明已经变质。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防止固体苛性钠变质,一定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保存。
【答案】CO2 2NaOH + CO2 = Na2CO3 + H2O 盐酸 气泡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密封
【解析】
苛性钠是氢氧化钠的俗称,易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而变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 + CO2 = Na2CO3 + H2O,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无气泡产生,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因产生气体而有气泡冒出,常常用稀盐酸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为防止固体氢氧化钠变质,一定要密封保存。
9.根据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完成下列问题。
(1)曲线上满足A点指标的溶液在升高温度后会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此时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将______________ (选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
(2)若向曲线上满足A点指标的溶液中加入生石灰,则溶液中的溶质质量最终将________(选填“增加”或“减少”或“不变”)
【答案】溶液变浑浊 变小 减少
【解析】
(1)由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给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升温时,会有晶体析出,溶液中的溶质减少,从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2)由于A点表示的是40℃时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当向其饱和溶液中加生石灰时,生石灰就和饱和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从而使饱和溶液中的溶剂减少,原来溶解在这部分溶剂中的溶质也会结晶析出,因此溶液中的溶质减少
10、兴趣小组欲测定某未知浓度Ba(OH)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实验并回答有关问题:
(1)配制30g 10%的Na2CO3溶液。步骤为:计算、称取、量取、溶解、转移。量取水时应选用规格为 mL(填“10ml”、“50ml”或“100ml”)的量筒。最后将碳酸钠溶液转移到试剂瓶中,贴上标签备用,在标签上可以不必注明的是 (填字母编号)。
A.30g B.10% C.Na2CO3溶液
(2)测定未知浓度Ba(OH)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取50g Ba(OH)2溶液,在逐滴滴加上述Na2CO3溶液的过程中,测得产生沉淀与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Na2CO3溶液中Na2CO3的质量为 _____ g。
②请通过计算确定Ba(OH)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1)50;A(2)①2.12;②6.84%
【解析】
(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步骤:计算、称取、量取、溶解、转移;配制30g 10%的Na2CO3溶液需水的质量为:30g×(1-10%)=27g,水的体积为27mL,量取水时应选用规格为50mL的量筒;标签上的内容应写上物质名称和溶质质量分数,因此在标签上可以不必注明的是溶液质量30g,故选:A;(2)①通过分析图象可知,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Na2CO3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为21.2g×10%=2.12g;②设Ba(OH)2的质量为x,
x=3.42g氢氧化钡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100%=6.84%.
答:氢氧化钡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6.84%.故答案为:(1)50;A;(2)①2.12;②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