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与生活
一、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
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人们每天都十分关心的话题,如何获得天气信息,了解天气的变化,合理安排生产与生活是我们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如何看懂卫生云图,读懂天气图,空气质量图,呈现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正是我们地理学需要思考的问题。同时也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有用的地理”。
二、能力培养
1、在生活中能正确使用“天气”和“气候”两个术语。
2、学会阅读天气预报图。
3、学会阅读空气质量图,了解人类活动对生活环境的影响,以及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4、培养学生根据相关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及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和联系
四、教学设计
1注重案例的探究,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发挥“导”的作用,提出启发性问题或提供材料,由学生自己解决,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五、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今天的天气怎样?这样的天空适合于安排什么活动?不适合什么活动?
引导学生阅读材料《楚天都市报》武汉天气图。
结合材料的含义,引导学生思考(设计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是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也是它的核心和精华。)
什么是天气?它有什么特征?怎样描述?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的天气状况,其特征时间短,多变。常用阴晴,气温高低,风力大小来描述。
能力提升:讨论天气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同学们交头接耳、窃窃私语,几分钟后自由发言,在阳春三月的天气,适合于放风筝,夏日人们适合到海滨休闲,有沙尘暴和台风的天气,人们不适合出行。引导学生阅读昆明的气候特征,得出气候的概念。讨论天气与气候的联系与区别,完成活动。下面几句话:归些是描述天气的,哪些是描述气候的?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昆明四季如春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让学生再找出一些描写天气与气候的句子,进一步加深对天气和气候的理解。
(经过由感性到理性的升华,又回归到生活中的世界,符合新课标的理念——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能力提升:(设计理念:培养看图、析图、分析问题的能力,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是新课标的重要任务)。
如何获取天气信息,了解天气变化,合理安排生产和生活呢?
引导学生看图“接收天气预报的途径”、“卫星云图”。课件展示“卫星云图”。看图得出:云色——云雨区,蓝色——海洋,绿色——陆地
课件展示:“常用天气符号”图,用生动的语言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每个天气符号代表的天气含义讲解一遍。同学相互交流,记住其符号。教师讲解4.2图。
引导完成活动4.3“模拟播放天气预报”。
分组播报图上各城市的天气状况,比一比,看哪一组播报更快捷、准确。使课堂气氛活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思维扩展,为什么要进行天气预报?(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同学们各抒已见:天气预报可让人们及早做好出行准备,充分利用有利的天气,避免和预防不利天气。
让学生阅读“空气污染的代价”,引发学生思考,空气质量的高低影响人类健康和动植物的生长。
引导学生读4.4图“全国主要城市空气质量日报图”、“对照表”,使学生能根据污染指数判断各城市的空气质量状况,进而比较各城市空气质量的优劣。让学生在对比中了解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应采用的措施,从而对大气环境形成正确的认识。
小结:天气和生活息息相关,天气和气候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练习,完成课堂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