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5.17 让瘪乒乓球鼓起来冀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5.17 让瘪乒乓球鼓起来冀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11-13 09:48: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让瘪乒乓球鼓起来
一、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行对空气热胀冷缩的性质探究的过程,认识到由于球内空气受热膨胀而使乒乓球鼓起来了。
引领学生体验“问题——猜测——实验验证——结论”的探究过程,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
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养成良好的研究习惯。
二、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探究物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三、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设计实验、独立开展探究活动。
四、教学过程
一、观察图片, 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我们的生活中蕴藏着很多的科学道理。下面老师请你们观察一些生活中的图片,打开课本62页,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呢?谁愿意说说你的发现。
2、非常好,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这可是成功的第一步,那么面对这些现象你想要提出什么问题呢。请在问题卡上写下来。
可能会有:壶中的水为什么会溢出来?
是什么让瘪乒乓球鼓起来?
电线本来是拉紧的,为什么会变松呢?
商店出售的液体饮料为什么不装满呢?)
二、大胆猜想
这些问题提的非常好。老师这节课就和同学们一起来研究同学们提出的这个问题:水为什么没有烧开就从壶中溢出来?而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就需要找到关键的地方,我也问大家一个问题:水的溢出是在什么条件下发生的呢?(是因为加热了)在没有烧开前,壶里的水没有增加或减少,说明水的量改变了吗?是什么发生了改变?(水的体积发生了改变)现在你可以大胆猜想一下水为什么没有烧开就溢出来了吗?(找三个同学)(水在加热的过程中,体积可能胀大了)今天我们就来进入《让瘪乒乓球鼓起来》这一课的活动1——
液体受冷、受热的研究
(板书课题)液体受冷、受热的研究
三、实验验证
1、同学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我们需要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实验),老师给同学们一些提示,设计实验时,将液体装进一个容器中让其受冷或受热,通过一个特殊的装置能够看到液体体积的变化。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老师提供给你们的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方案。
2、小组讨论,教师指导
3、学生汇报。为了更科学高效的进行试验,老师出示了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4、实验结束后请同学们把实验材料摆好,老师就知道你做完了,看哪个小组表现得好。老师给每个小组倒开水。学生实验
5、学生汇报实验现象及发现的规律。(2个小组)师:其他小组是观察到的这种现象吗?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有没有增加或减少液体?(没有)是什么发生了变化?也就是说:液体受冷或受热时体积会发生变化,板书:体积液体受热时体积膨胀了,受冷时体积缩小了。这是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这个性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呢,比如我们常见的温度计?谁能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来解释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呢?
这一次我们能解释前面的一些问题了吗?(饮料问题) 同学们有兴趣的话还可以从身边寻找实验材料,多设计几种实验方案,继续验证。
四、总结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看似平常的小事,如果你仔细看,认真想,里面还真有不少科学道理呢,希望大家以后遇到问题时能像今天一样勇于探索,那样你就会发现更多的科学奥秘。
板书设计:
液体受冷、受热的研究
受热 体积膨胀 热胀
液体
受冷 体积缩小 冷缩
五、教学反思
《让瘪乒乓球鼓起来》是冀教版四年级(下)《有趣的变化》单元第17课,本课围绕物体的热胀冷缩设计了三个活动,分别探究液体、固体和气体受冷、受热后体积会发生的变化,通过实验得出物体热胀冷缩的性质,使学生初步意识到物体遇冷、遇热后发生的变化是一种物理现象并用这一原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从中感受到科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围绕“科学探究”这一主线展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学生进行猜想——制定实验方案——交流、讨论其方案科学性——实验探究——讨论实验结果——师生总结”这几个步骤进行,通过这样一个活动过程,运用“四动法”(动眼、动脑、动手、动口)通过“发现问题——作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四步来探究物体是否也具有热胀冷缩的特性,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