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快乐的游戏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1.欣赏《布老虎》(管弦乐合奏)
2.欣赏《舞龙》(民族打击乐合奏)
教学目标
1.能分辨并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布老虎》三个乐段。
2.感受并说出乐曲两个主题的情绪,随音乐用动作模仿表演布老虎的形象。
3.感受《舞龙》欢快、热烈的情绪。
4.学生编创简单的《舞龙》节奏并随音乐表演(打击乐器演奏、动作)
教 学
重、难点
重点:感受乐曲的情绪,体会不同乐曲塑造的不同的音乐形象。
难点:分辨乐曲的典型节奏型。
教学准备
钢琴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主 备
复 备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歌。
2.演唱歌曲《两只老虎》
二、导入新课
1.师:《两只老虎》的歌曲小朋友们都会唱,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种新型的老虎----布老虎。
教师出示布老虎的实物或者图片,学生观察
2.师:谁来说一说这只布老虎的样子跟你以前看到过的老虎玩具有什么不同呢?
师总结:布老虎是儿童玩具,在我国很多地方的农村中,人们都喜欢用老虎的造型来打扮小孩,头戴老虎帽,脚穿老虎鞋,睡觉时还有老虎枕头……
三、感受体验
1.初听乐曲
完整聆听乐曲《布老虎》
师:听一听这首乐曲《布老虎》,你好像看到一幅什么样的景象呢?
学生说一说初步感受。
2.分段欣赏,第一乐段
⑴听赏第一乐段
师:这首乐曲的第一主题,你觉得这是一只威严的老虎还是一只温柔的老虎呢?
生答:威严
师:那我们就给这一段主题命名为“威严”吧!
⑵模唱主题
师:怎样才能表现出老虎威严的样子呢?谁能模仿?
学生模仿。
师:老师想让小朋友们用“bang”来唱一唱这只威严的老虎。
生模唱主题,师强调用较为“浑厚”的声音来表现老虎威严的样子。
⑶随音乐边唱边表演
3.欣赏第二乐段
⑴听赏第二乐段
师:这首乐曲的第二主题,你觉得这是一只威严的老虎还是一只温顺的老虎呢?
生答:温顺
师:那我们就给这一段主题命名为“温顺”吧!
⑵模唱主题
师:怎样才能表现出老虎温顺的样子呢?谁能模仿?
学生模仿。
师:老师想让小朋友们用“lu”来唱一唱这只温顺的老虎。
生模唱主题,师强调用较为“柔美”的声音来表现老虎威严的样子。
⑶随音乐边唱边表演
4.欣赏第三主题
师:在这一乐段中,你听到了哪段旋律呢?
师总结:在这个乐段里,出现了“威武”和“温顺”两个主题,而且这两个主题交织在一起,表现了布老虎不同的音乐形象。
5.完整欣赏
完整欣赏乐曲,学生分辨三个不同的乐段。
6.欣赏《舞龙》
⑴播放视频片段,师介绍舞龙。
师:在我国的民间还有许多传统的艺术形式。有一种我们在节日里经常看到的舞龙,也是民间的一种习俗,人们常用舞龙的方式来欢庆节日。
⑵聆听全曲
师:在乐曲中出现了很多打击乐器,你能听出是哪些吗?
师总结:这是一首以锣、鼓、嚓等打击乐器为主演奏的乐曲,同时加进了吹奏乐器,为乐曲增添了热烈的气氛。
⑶复听乐曲
师:在乐曲 中出现了许多我们上节课学过的节奏。我们一起拍一拍。
课件出示节奏,学生拍手拍腿练习节奏。
四、拓展延伸
1.教师根据乐曲中的节奏,合作编创新的打击乐合奏《舞龙》
2.学生演奏师生合作编创的节奏。
五、课堂小结
师:在我国的民间,还有很多有意思的民族风俗,同学们课后的时候可以多搜集,了解更多的民族文化。
教
学
建
议
对于乐曲的欣赏,应从乐曲结构的听辨上着手,引导学生感受不同乐段的不同情绪。
建议用学生自编的打击乐器演奏学生自编的《舞龙》。大鼓可用水桶代替,小堂鼓可用桌子代替,小擦可用铁质铅笔盒或铁盒代替,大锣用击掌代替。
教
学
反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