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夺分宝典】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8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复习课件+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夺分宝典】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8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复习课件+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9-11-12 14:58:11

文档简介

第18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
【学习目标】
1、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分析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
3、根据材料分析人口迁移带来的影响
【自主梳理、夯实基础】
一、人口的迁移
1.概念:指人的   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2.国际人口迁移
(1)概念:指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
(2)特点
19世纪以前:以   、大批的移民为主。?
二战以后:人口从   国家流向    国家;   移民减少,短期流动人口增多。?
3.国内人口迁移
(1)概念:指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
(2)特点
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于国家实行     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国内人口迁移主要是有    、有   地进行。?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受国家    的影响,人口迁移的数量增大,流向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影响因素
举例
自然
环境
因素
自然灾害
洪水、地震、火山爆发等导致的大规模人口迁移;西非环境难民

美国老年人口向“阳光地带”迁移
淡水
早期逐水草而居的人口迁移;塔里木绿洲中人口迁移

农业社会人们为寻找新土地而迁移

伯明翰、大庆、攀枝花由于矿产资源开采而吸引人口移入
社会、
经济、
文化
因素
经济发展
“孔雀东南飞”体现了我国人口向东南沿海的集中迁移

近几个世纪以来人口迁移高潮
文化教育
大学生的求学、“科技移民”
婚姻家庭
军人家属的随军;少年儿童随父母迁移
政治
因素

三峡移民;“上山下乡”
社会变革
一战和二战后,东欧一些国家重新划定国界,人口互相迁入、迁出

阿富汗难民涌向巴基斯坦;欧洲难民问题
宗教
犹太人从欧洲迁入以色列
个人动机和需求
生活需求变化
职业需求变化
三、人口迁移的影响
1.对迁出地
(1)有利:加强与 的联系;缓解 ;更好的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2)不利:人才 ;农动力减少;加快 趋势;影响经济发展
2.对迁入地
(1)有利:提供大量的 ;促进商品的流通和经济发展;促进第 产业发展;促进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2)不利:加重 ;增加管理难度;对 产生巨大压力
3.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1)影响人口 ;
(2)影响 发展;
(3)改变环境 和资源开发利用状况
【学以致用 巩固训练】
国家统计局2018年4月27日发布的《2017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称,2017年农民工总量为28 652万人,比上年度增加481万人。下表为2013—2017年全国农民工数量统计数据(单位:万人)。据此完成1~3题。
1.四年间,我国( )
A.农民工总量增速在波动上升 B.农民工总量的增速慢于外出农民工
C.农民工总量的增速等于本地农民工 D.本地农民工的增速快于外出农民工
2.导致我国本地农民工和外出农民工增速不同的主要原因有( )
①交通运输成本升高 ②本地就业环境改善
③外出生活成本提高 ④农业机械化得到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举家外出是指农村劳动力及家人离开原居住地,到户籍所在乡镇以外的区域居住。目前我国举家外出农民工的比重在不断上升,该现象( )
A.有利于促进我国的城镇化 B.定会加重农村人口的老龄化
C.会减轻城镇的基础设施压力 D.会导致农村土地的大量荒废
下图中a、b、c分别表示0~14岁、15~64岁、65岁及以上三个年龄段人口所占总人口的比重。读图,回答下题。
4.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国家中,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库车、轮台、和静地处亚欧大陆新疆腹心地带,塔里木盆地东北边缘,北倚天山。天山山脉将新疆分为南北两大部分,习惯上称天山以南为南疆、天山以北为北疆。读“2000~2010年新疆人口重心变化示意图”,完成5~6题。
5.该时期新疆人口重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南疆地区土地荒漠化防治力度加大 B.北疆地区粮食生产能力提高
C.南北疆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加大 D.北疆地区矿产资源优势更显著
6.该时期新疆人口重心变化产生的影响可能是(  )
A.加快北疆城市化进程 B.北疆地区就业困难
C.南疆土地荒漠化加剧 D.南疆地区人口数量减少
榨菜、方便面、火腿肠是流动人口最为常见的消费品。下图为某上市公司生产的榨菜在两个地区销售份额占比的变化数据。据此回答7~8题。
7.该销售份额占比的变化,能说明2011年后(  )
A.西南地区人口迁出加快 B.西南地区人口回流明显
C.华南地区人口净迁入加快 D.华南地区人口净迁出明显
8.该数据反映出的人口流动的积极意义有(  )
①缓解西南地区土地压力 ②促进华南地区产业升级 ③缓解华南地区劳动力不足 ④缓解西南地区人口老龄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读“浙江省某市迁入人口与年龄关系示意图”,回答9~10题。
9.从图中判断,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  )
A.人口密度 B.政治因素 C.生态环境 D.经济因素
10.关于上述人口迁移带来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A.促进了交通运输的发展 B.增加了迁出地的环境压力
C.减小了迁入地的就业压力 D.加大了迁出地与迁入地之间的文化差异
下图示意我国东部沿海某城市2003~2015年人口增长率变动。完成11~12题。
11.该城市人口数量最多的年份是(  )
A.2003年 B.2007年
C.2011年 D.2015年
12.导致该市2008年后人口机械增长率变化的最可能原因是(  )
A.交通改善 B.经济水平下降
C.产业转移 D.城市用地减少
“候鸟式”养老是当今兴起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不少北方老年人选择冬季到南方的城市居住、旅游,北方天暖后再回到原地居住。近年来攀枝花已成为我国冬季养老的热点城市之一,攀枝花正在实现由“钢城”向“阳光花城”的转型。完成13~14题。
13.影响攀枝花成为“候鸟式”养老目的地的主要因素是(  )
A.生态环境因素 B.经济因素
C.政治因素 D.社会文化因素
14.大量外来人口对“阳光花城”兴起的社会经济影响表述正确的是(  )
①有利于缓解劳动力不足 ②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③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 ④优化当地人口结构 ⑤促进多元文化交流 ⑥带动当地消费,促进经济发展
A.②③⑥ B.②⑤⑥ C.①③⑤ D.①④⑥
读图甲和图乙,回答15~16题。

15.以下关于A市迁入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迁移主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
B.迁入人口中女性数量多于男性可能会产生婚育方面的社会问题
C.该市外来人口大于本地人口
D.迁入人口中男性数量多于女性与该市产业结构有关
16.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可能有(  )
①缓解了人地矛盾 ②促进了该市的经济发展 ③促进了该市产业结构的调整 ④加重了该市基础设施的压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近年来,逃离“北上广”成为一个热门话题。2017 年第二季度全网移动用户的大数据显示,“北上广”迁出的人群主要流向了重庆、杭州、成都、厦门、苏州等地。据此完成17~18题。
17.与“北上广”相比,重庆等地(  )
A.生活服务设施较完善 B.房地产价格较低
C.城市的拥堵指数更高 D.人均消费水平更高
18.为吸引和留住从“北上广”迁出人群中的创业人员,重庆等地政府部门应当重点(  )
A.承接劳动力导向型产业的转入 B.加强对迁入人口的职业培训
C.提高行政效率,加大政策优惠 D.加强电力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19.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据国家农调总队抽样调查,我国3个产业工人中有2个来自农村。
材料二 我国人口迁移城乡结构图。
(1)我国目前跨省流动人口比重大,其主要流向是怎样的?
(2)人口迁移可能给迁入地带来哪些影响?
(3)从图中可以看出,民工流入数量比较多的省级行政区是________________。
(4)人口迁移城乡结构图表明,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
一年中,老年人在原居住地和养老地之间“钟摆式”来回移动,称为“候鸟”养老。候鸟老人整体经济水平较高,能刺激养老地经济发展,同时也造成冷热明显的半年经济现象。近年来,“候鸟”养老形式在中国悄然兴起。每年入秋后,数十万来自东北、北京等北方地区的老人涌入海南岛,使其逐渐成为重要的冬季养老地。下图示意海南岛的位置。
分析海南岛吸引北方地区老人冬季前往养老的原因。
第18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
【学习目标】
1、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分析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
3、根据材料分析人口迁移带来的影响
【自主梳理、夯实基础】
一、人口的迁移
1.概念:指人的   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2.国际人口迁移
(1)概念:指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
(2)特点
19世纪以前:以   、大批的移民为主。?
二战以后:人口从   国家流向    国家;   移民减少,短期流动人口增多。?
3.国内人口迁移
(1)概念:指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
(2)特点
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于国家实行     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国内人口迁移主要是有    、有   地进行。?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受国家    的影响,人口迁移的数量增大,流向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影响因素
举例
自然
环境
因素
自然灾害
洪水、地震、火山爆发等导致的大规模人口迁移;西非环境难民

美国老年人口向“阳光地带”迁移
淡水
早期逐水草而居的人口迁移;塔里木绿洲中人口迁移

农业社会人们为寻找新土地而迁移

伯明翰、大庆、攀枝花由于矿产资源开采而吸引人口移入
社会、
经济、
文化
因素
经济发展
“孔雀东南飞”体现了我国人口向东南沿海的集中迁移

近几个世纪以来人口迁移高潮
文化教育
大学生的求学、“科技移民”
婚姻家庭
军人家属的随军;少年儿童随父母迁移
政治
因素

三峡移民;“上山下乡”
社会变革
一战和二战后,东欧一些国家重新划定国界,人口互相迁入、迁出

阿富汗难民涌向巴基斯坦;欧洲难民问题
宗教
犹太人从欧洲迁入以色列
个人动机和需求
生活需求变化
职业需求变化
三、人口迁移的影响
1.对迁出地
(1)有利:加强与 的联系;缓解 ;更好的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2)不利:人才 ;农动力减少;加快 趋势;影响经济发展
2.对迁入地
(1)有利:提供大量的 ;促进商品的流通和经济发展;促进第 产业发展;促进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2)不利:加重 ;增加管理难度;对 产生巨大压力
3.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1)影响人口 ;
(2)影响 发展;
(3)改变环境 和资源开发利用状况
一、1.居住地 2、集团性 发展中 发达 定居 3.计划经济体制 计划 组织 改革开放政策 二、气候、土壤、矿产资源、交通和通信、战争 国家政策三、1.外界 人地矛盾 外流 老龄化2.劳动力 三 城市负担 环境 3.年龄结构 经济文化 人口容量
【学以致用 巩固训练】
国家统计局2018年4月27日发布的《2017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称,2017年农民工总量为28 652万人,比上年度增加481万人。下表为2013—2017年全国农民工数量统计数据(单位:万人)。据此完成1~3题。
1.四年间,我国(D)
A.农民工总量增速在波动上升 B.农民工总量的增速慢于外出农民工
C.农民工总量的增速等于本地农民工 D.本地农民工的增速快于外出农民工
解析:本题考查人口统计表的分析能力。从表格中可知,农民工总量2014年较2013年增长501万,2015年较2014年增长352万,农民工总量增速下降,故A项错误。四年期间,农民工总量的增速=(28 652-26 894)/26 894=6.54%,外出农民工的增速=(17 185-16 610)/16 610=3.46%,本地农民工的增速=(11 467-10 284)/10 284=11.55%,相比较,本地农民工的增速快于外出农民工,故D项正确,B、C项错误。
2.导致我国本地农民工和外出农民工增速不同的主要原因有(B)
①交通运输成本升高 ②本地就业环境改善
③外出生活成本提高 ④农业机械化得到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原因。本地农民工增速快于外出农民工,说明选择就近务工的农民工越来越多,其主要原因是本地就业环境改善,就业机会增加,同时外出生活成本提高,导致农民工外出打工意愿降低,②③正确,故B项正确。交通运输成本升高和农业机械化得到发展对农民工选择就业影响小,①④错误。
3.举家外出是指农村劳动力及家人离开原居住地,到户籍所在乡镇以外的区域居住。目前我国举家外出农民工的比重在不断上升,该现象(A)
A.有利于促进我国的城镇化 B.定会加重农村人口的老龄化
C.会减轻城镇的基础设施压力 D.会导致农村土地的大量荒废
解析: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举家外迁,增加了城市人口数量,有利于城镇化水平提高,故A项正确。举家外出是指农村劳动力及家人(包括老人)离开原居住地,所以对农村人口老龄化影响小,故B项错误。农村人口迁入城镇,会增加城镇基础设施的负担,故C项错误。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农业生产不需要很多劳动力,举家外出不一定会导致农村土地大量荒废,相反有可能促进农业的规模化经营,故D项错误。
下图中a、b、c分别表示0~14岁、15~64岁、65岁及以上三个年龄段人口所占总人口的比重。读图,回答下题。
4.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国家中,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1.C 
解析 第4题,在三角坐标图中,c表示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所占总人口的比重,其中国家③高达20%,老龄化问题最严重,故选C。
库车、轮台、和静地处亚欧大陆新疆腹心地带,塔里木盆地东北边缘,北倚天山。天山山脉将新疆分为南北两大部分,习惯上称天山以南为南疆、天山以北为北疆。读“2000~2010年新疆人口重心变化示意图”,完成5~6题。
5.该时期新疆人口重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南疆地区土地荒漠化防治力度加大 B.北疆地区粮食生产能力提高
C.南北疆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加大 D.北疆地区矿产资源优势更显著
6.该时期新疆人口重心变化产生的影响可能是(  )
A.加快北疆城市化进程 B.北疆地区就业困难
C.南疆土地荒漠化加剧 D.南疆地区人口数量减少
答案 5.C 6.A
解析 第5题,据图可知,2000~2010年新疆人口重心向东北方向转移,北疆地区土地荒漠化防治力度加大,南北疆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加大,人口由南疆向北疆迁移的数量逐渐增加,因此C正确。第6题,据图可知,2000~2010年新疆人口重心向东北方向转移,可能导致北疆地区城市化进程加快,适当缓解北疆地区就业困难,减轻南疆土地荒漠化,南疆地区人口数量不一定减少,因此A正确,B、C、D错误。
榨菜、方便面、火腿肠是流动人口最为常见的消费品。下图为某上市公司生产的榨菜在两个地区销售份额占比的变化数据。据此回答7~8题。
7.该销售份额占比的变化,能说明2011年后(  )
A.西南地区人口迁出加快 B.西南地区人口回流明显
C.华南地区人口净迁入加快 D.华南地区人口净迁出明显
8.该数据反映出的人口流动的积极意义有(  )
①缓解西南地区土地压力 ②促进华南地区产业升级 ③缓解华南地区劳动力不足 ④缓解西南地区人口老龄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7.B 8.C
读“浙江省某市迁入人口与年龄关系示意图”,回答9~10题。
9.从图中判断,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  )
A.人口密度 B.政治因素 C.生态环境 D.经济因素
10.关于上述人口迁移带来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A.促进了交通运输的发展 B.增加了迁出地的环境压力
C.减小了迁入地的就业压力 D.加大了迁出地与迁入地之间的文化差异
答案 9.D 10.A
解析 第9题,从年龄段看,20~34岁人口迁移数量大,主要是为了获得较好的就业机会和较高的收入。第10题,人口迁移增加了迁入地的环境压力,降低了迁出地的环境压力;增加了迁入地人口数量,增加了迁入地的就业压力;减小了迁出地与迁入地之间的文化差异。
下图示意我国东部沿海某城市2003~2015年人口增长率变动。完成11~12题。
11.该城市人口数量最多的年份是(  )
A.2003年 B.2007年
C.2011年 D.2015年
12.导致该市2008年后人口机械增长率变化的最可能原因是(  )
A.交通改善 B.经济水平下降
C.产业转移 D.城市用地减少
答案 11.D 12.C
解析 第11题,读图,左纵轴是人口机械增长率,右纵轴是人口自然增长率。根据曲线判断,该市人口总增长率始终为正值,说明人口总量不断增加,最大值年份是2015年。第12题,2008年后人口机械增长率开始明显下降,最可能是该市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出去,需要的劳动力人口减少。
“候鸟式”养老是当今兴起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不少北方老年人选择冬季到南方的城市居住、旅游,北方天暖后再回到原地居住。近年来攀枝花已成为我国冬季养老的热点城市之一,攀枝花正在实现由“钢城”向“阳光花城”的转型。完成13~14题。
13.影响攀枝花成为“候鸟式”养老目的地的主要因素是(  )
A.生态环境因素 B.经济因素
C.政治因素 D.社会文化因素
14.大量外来人口对“阳光花城”兴起的社会经济影响表述正确的是(  )
①有利于缓解劳动力不足 ②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③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 ④优化当地人口结构 ⑤促进多元文化交流 ⑥带动当地消费,促进经济发展
A.②③⑥ B.②⑤⑥ C.①③⑤ D.①④⑥
答案 13.A 14.B
解析 第13题,攀枝花冬季气温较高, 晴天多,光照充足,适宜老年人生活。第14题,人口迁入对房地产、旅游有促进作用,老年人迁入对养老服务等产业发展有促进作用。另外,对经济发展、生态环境改善、文化交流也有一定的作用。
读图甲和图乙,回答15~16题。

15.以下关于A市迁入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迁移主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
B.迁入人口中女性数量多于男性可能会产生婚育方面的社会问题
C.该市外来人口大于本地人口
D.迁入人口中男性数量多于女性与该市产业结构有关
16.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可能有(  )
①缓解了人地矛盾 ②促进了该市的经济发展 ③促进了该市产业结构的调整 ④加重了该市基础设施的压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15.B 16.C
解析 第15题,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社会经济因素;图中迁入人口中,女性数量多于男性,尤其是婚育年龄女性偏多,可能产生婚育方面的问题;本地人口数量未知,无法判断外来人口是否大于本地人口;迁入人口中,女性数量多于男性,可能与该市产业结构有关。第16题,人口大量迁入城市,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人地矛盾;人口迁入城市,从事第二和第三产业,促进了城市的经济发展;人口迁入城市,主要还是从事城市原有的第二和第三产业,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影响不大;人口迁入城市,需要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人口密度也会变大,会给城市带来压力。
近年来,逃离“北上广”成为一个热门话题。2017 年第二季度全网移动用户的大数据显示,“北上广”迁出的人群主要流向了重庆、杭州、成都、厦门、苏州等地。据此完成17~18题。
17.与“北上广”相比,重庆等地(  )
A.生活服务设施较完善 B.房地产价格较低
C.城市的拥堵指数更高 D.人均消费水平更高
18.为吸引和留住从“北上广”迁出人群中的创业人员,重庆等地政府部门应当重点(  )
A.承接劳动力导向型产业的转入 B.加强对迁入人口的职业培训
C.提高行政效率,加大政策优惠 D.加强电力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答案 17.B 18.C
解析 第17题,生活成本高是导致“北上广”人口外迁的推力因素,与“北上广”相比,重庆等地经济发达程度稍低,在生活服务设施、交通拥堵、人均消费水平方面均不如“北上广”,房地产价格较低,选B。第18题,为吸引和留住从“北上广”迁出人群中的创业人员,重庆等地应当重点承接技术导向型产业的转入,提高行政效率,对自主创业人员和中小型企业加大政策优惠。对迁入人口的职业培训应是用人单位或务工人员的自主行为,加强电力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并不能吸引高素质人才的流入,选C。
19.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据国家农调总队抽样调查,我国3个产业工人中有2个来自农村。
材料二 我国人口迁移城乡结构图。
(1)我国目前跨省流动人口比重大,其主要流向是怎样的?
(2)人口迁移可能给迁入地带来哪些影响?
(3)从图中可以看出,民工流入数量比较多的省级行政区是________________。
(4)人口迁移城乡结构图表明,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由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较发达地区。
(2)有利影响:弥补了劳动力的不足;提高了城市化水平,促进了经济发展。
不利影响:加剧迁入地区人地矛盾,给城市基础设施增加了压力,给城市管理增加了困难。
(3)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北京、福建
(4)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和集中
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
一年中,老年人在原居住地和养老地之间“钟摆式”来回移动,称为“候鸟”养老。候鸟老人整体经济水平较高,能刺激养老地经济发展,同时也造成冷热明显的半年经济现象。近年来,“候鸟”养老形式在中国悄然兴起。每年入秋后,数十万来自东北、北京等北方地区的老人涌入海南岛,使其逐渐成为重要的冬季养老地。下图示意海南岛的位置。
分析海南岛吸引北方地区老人冬季前往养老的原因。
答案:海南岛纬度较低,冬季气温较高;冬季白昼时间较长,多晴天,阳光充足;四面环海,空气湿润,环境优美;雾霾少,空气质量优良,利于老人身体健康。
解析: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原因。北方冬季寒冷干燥,空气质量较差,而海南岛因纬度低,冬季气温高,白昼时间较北方地区长,阳光充足;海南岛四周环海,空气湿润,环境优美,工业较少,雾霾天气少,吸引老年人去海南岛养老。
课件25张PPT。第18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高考一轮复习 全国版课标要求2.2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典例讲解考点一 不同地区人口迁移1、下图示意某城市20世纪80年代和90 年代平均人口年变化率,当前,该城市总人口约1300万。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20世纪90年代和80年代相比,该城市( )
A.总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B.总人口减少
C.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 D.人口净迁入量减少D典例讲解 本题考查人口统计图表的分析与判读。从图中可以看出,20世纪90年代和80年代相比,总人口增长速度减慢,人口自然增长率略有增大,故A、C项错误。总人口增长速度大于0,所以总人口不断增加,故B项错误。人口净迁入量为国际净迁移率和国内净迁移率相加再乘以总人口数,图中20世纪90年代和80年代相比,国际净迁移率为正值且略有下降,而国内净迁移率为负值且下降较大,因此人口净迁入量减少,故D项正确。典例讲解(2)该城市所在的国家可能是( )
A.美国 B.印度 C.俄罗斯 D.德国读图可知,该城市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国际迁入量都比较大,表明该地经济发达,吸引其他国家人口迁入。美国经济发达,吸引大量人口迁入,且美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相对较高,故A项正确。印度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对人口迁入吸引力小,故B项错误。图中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而俄罗斯和德国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甚至出现负增长,故C、D项错误。A变式训练2、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下图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年来该直辖市( )
A.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 B.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
C.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 D.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典例讲解C典例讲解解析:户籍人口包括登记户口仍然常住在该地的人口和登记户口但外出的人口,常住人口包括登记户口仍然常住在该地的人口和外来常住人口。读图可知,该直辖市户籍人口大于常住人口,因此可以推断登记户口但外出的人口大于外来常住人口,即外出务工人口多于外来务工人口,故A项错误。图中只反映了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变化,没有反映该地区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因而无法判断老年人口比例的变化情况,故B项错误。图中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差值总体呈减小的趋势,即外出务工人口与外来务工人口的差值呈减小趋势,说明本地对劳动力的需求增加,故C项正确。该直辖市近十年来户籍人口上升趋势减缓,因此人口自然增长率没有增加,故D项错误。 变式训练(2)该直辖市是(D)
A.北京市 B.天津市 C.上海市 D.重庆市解析: 四个直辖市中,北京市、天津市和上海市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就业机会多,劳动力需求量大,可吸引大量外来人口流入,故其常住人口应大于户籍人口,故A、B、C项错误。重庆市位于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因而导致外出务工人口较多,故D项正确。此题也可以结合人口数量判断,四个直辖市中重庆市是我国人口最多的直辖市,其户籍人口超过3000万,而其他三个直辖市的户籍人口都少于3000万,故判断该直辖市是重庆市。方法技巧根据人口迁移比例判断所属国家或地区(1)依据净迁移率正负判断人口迁入、迁出为负值,表明这一时期迁出量大于迁入量,反之为小于。(2)依据人口迁移比例判断国家或地区以迁出为主多为发达国家或地区特点:以城市间迁移为主以迁入为主多为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特点:以农村迁往城市为主典例讲解考点二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下图表示2000—2005年间我国各省级行政区省际人口迁入率、迁出率(以5 年为统计单位,不包括港澳台地区)。读图,完成下题。典例讲解 造成图中A点所示省级行政区人口迁移特点的原因最可能是当地( )
A.收入水平高 B.远离东部 C.人口数量少 D.经济落后解析: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原因。读图可知,A省迁出率远高于迁入率,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该地经济落后,就业机会少,收入低,导致人口大量迁出,故D项正确。D变式训练近年来,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农民工,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这类人被媒体称为“城归”。据统计,近年来“城归”人数累计达到450万。随着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有更多的“城归”返乡创业,这将给家乡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现实影响。据此完成下题“城归”返乡创业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产业已达饱和,经济效益不断下降
B.乡村经济迅速发展,城市环境污染严重
C.乡村土地无人耕种,大面积的撂荒
D.城市生活成本较高,国家实施优惠政策D典例讲解 解析: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原因。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生活的住房、教育、医疗等压力逐渐增大,城市生活成本较高,使得一部分农民工返乡创业;随着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促进“城归”返乡创业,故D项正确。目前我国城市化水平持续提高,城市产业并未饱和,经济效益仍在增长,故A项错误。“城归”返乡创业会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因果倒置;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环境污染严重,但不是造成“城归”返乡创业的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农民工,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可知,“城归”主要是返乡创业,并不是从事农业生产,故C项错误。方法技巧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1)两个变化A、个人动机和需求的变化B、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化(2)三个因素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政治最主要的因素1、主要因素方法技巧2、影响人口迁移的推力和拉力(1)常见的推力因素气候恶劣、人口过多、食品供应短缺、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自然灾害、宗教等(2)常见的拉力因素适宜的气候、廉价的土地、较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良好的教育条件、完善的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体系,以及良好的医疗卫生条件(3)中间障碍因素交通、迁移距离和迁移成本等典例讲解考点三 人口迁移的影响近年来,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农民工,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这类人被媒体称为“城归”。据统计,近年来“城归”人数累计达到450万。随着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有更多的“城归”返乡创业,这将给家乡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现实影响。完成下题“城归”现象给乡村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是( )
A.增加经济收入,改善环境质量 B.有效地解决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问题
C.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 D.促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D典例讲解解析: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出现大量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因此“城归”现象给乡村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是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问题,故B项正确。农民工返乡创业会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经济收入,但不是最先带动的,且不属于社会效益;对环境质量影响较小,故A项错误。“城归”现象不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完善基础设施,故C项错误。促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是经济效益,故D项错误。变式训练富顺县、安岳县和中江县是四川省的三个传统农区。下表示意富顺县、安岳县和中江县(以下简称“三县”)农村人口和农业劳动力年龄结构情况(2014年)。据此完成下题。三县农业劳动力年龄结构带来的影响是(  )
A.土地流转加快,家庭土地流转比例降低
B.加快了农村家庭由单一经营向多种经营转变
C.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和农业决策的科学性
D.农村家庭对农业收入的依赖性日益增强C变式训练解析: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使得三县青壮年劳动力从事农业人员减少,人地矛盾有所缓解,由于缺乏青壮年劳动力,会刺激家庭土地流转比例上升;加快农村家庭由单一经营向专门化经营转变;会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和农业决策的科学性,会促使农村家庭对农业收入的依赖性日益减弱,据此选C。方法技巧人口迁移的影响根据迁移人口特点分析人口迁移的影响迁入人口年龄迁入地迁出地少年儿童对教育产生巨大的压力,需要更多的师资力量学校学生减少,浪费教育资源青壮年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劳动力人口减少,加快人口的老龄化;出现大量留守儿童与空巢老人。方法技巧人口迁移的影响根据迁移人口特点分析人口迁移的影响迁入人口年龄迁入地迁出地老年人加重人口的老龄化,增加养老负担和医疗负担,但对专门养老的城市而言则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减轻了养老负担和医疗负担。知识点补充中国改革开放前的人口迁移特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处理之前迁移方向:迁往自然条件好的地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迁移特点:频率高、规模大、数量多迁移原因:战争、自然灾害迁移方向:迁往自然条件好的地区迁移特点:人口迁移和流动数量少,规模小,频率低、阶段性强;有组织、有计划。迁移原因:计划经济、严格的户籍管理知识点补充改革开放后我国的人口迁移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迁移方向:从农村到城市;从内地到沿海和工矿区迁移特点:流动人口大量增加;自发性流动;出现民工潮。迁移原因: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产生;城乡、地区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感谢欣赏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