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 鱼类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4.6 鱼类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11-12 14:24: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鱼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概述鱼类的外部形态特征。
2.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3.概述鱼的呼吸过程。
4.认识常见的鱼类。
5.阐明保护鱼类的方法。
能力目标
尝试实验、观察、资料分析等研究动物的基本方法。
情感目标
1.知道水产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建立保护和理利用水产资源的意识。
2.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理解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概念。
难点:探究实验的完成过程,由于这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个探究活动,因此教师应给与较多的帮助,以保证实验设计和操作的顺利完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鲤鱼、带鱼、黄花鱼、鲫鱼…这些动物你见过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我们不仅见过,还吃过它们的肉。在水产店里都有卖的。
学生:它们都生活在水里,属于鱼类。
二、新课教学
教师:它们在水中的生活情形怎样呢?
观察思考:
对照课本图4-29,认识鱼体各部分的结构。用科学术语描述各种鱼鳍的着生部位和划分身体各部分的界限。提出问题互相讨论。
学生:身体呈梭形,分为头部、躯干部和尾部。
学生:头部有口、眼和鼻孔,躯干部和尾部生有各种鳍。
学生:还有侧线呢!侧线有什么用呢?
学生:侧线是它们的感觉器官,可以感觉水的温度和水流的变化。
学生:鱼有那么多鳍,游泳时作用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这,还是问老师吧。
实验探究:
教师:你们自己设计一下实验方案,找出最好的,实际操作操作。
学生:想知道哪种鳍有什么作用,剪掉它,看鱼的游泳情况。
学生:不行,那样既伤害鱼了。我觉得可以把要观察的鱼鳍固定住,不让它动。
学生:怎么固定呢?你说具体点。
学生:用木板把它的鳍夹住,再用线扎紧就可以了。
学生:这个办法不错。可以试试。
学生:我固定了鱼的胸鳍和腹鳍,发现鱼能向前游动,但鱼体翻滚,无法平衡身体,最终鱼的腹部翻上来。
学生:我固定了鱼的尾鳍部分,发现鱼虽然能保持平衡,但几乎就是停止前进,也不能正常地转向。
学生:我固定了它的臀鳍和背鳍,发现它的平衡能力也变差了。
学生:鲫鱼在水中运动时,胸鳍和腹鳍能保持鱼体的平衡,尾鳍能推动鱼体前进,并起舵的作用。
学生:我还有一个问题,鱼总在不停的吞水,它怎么总是喝不够呢?
学生:它喝的水又都从鳃那里排出去了。不然的话,早撑死了。我也有一点不明白,它把水喝进去再排出来,又什么用呢?
答疑解惑:
教师:生活在水里的鱼类,必须从水中获得氧气进行呼吸。鱼不停的吞水、再由鳃排水,它这是在呼吸。鳃是它水中的呼吸器官。鲫鱼头部两侧的鳃盖里有鳃,每侧的四个鳃都是由鳃弓、鳃耙和并列的两个鳃片组成,每个鳃片上长着许多鲜红色的鳃丝,鳃丝内有许多毛细血管。当水流经过鳃丝时,溶解在水里的氧不断地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里;同时,血液里的二氧化碳透过毛细血管排到水里。
教师:鱼类是一个大家族,它们都像鲫鱼一样,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大多覆盖着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鱼的身体里面有许多块脊椎骨组成的脊柱,起着支持身体的作用。凡是体内有脊柱的动物叫做脊椎动物。鱼类是最低等的脊椎动物。
教师:我国的水产动物资源十分丰富。除鱼类外,还有种类繁多的虾、蟹、海参、鱿鱼、牡蛎、文蛤、毛蚶等多种水产品。虾、蟹属于节肢动物,文蛤、牡蛎属于软体动物。这些动物的体内没有脊柱,叫做无脊椎动物。
教师:近年来,不少水域的水质污染严重,加之酷渔滥捕,使水产资源受到严重的破坏,部分水域的一些珍贵水产动物物种几乎到了绝迹的边缘。怎样才能恢复和保护好水产资源呢?第一,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的法规,重点治理污染源,防止水体污染,还水生动物一个优良的生活环境。第二,建立禁渔和休渔制度,杜绝掠夺式的捕捞野生水产资源。第三,有计划地发展海水养殖和淡水养殖。
【板书设计】
鱼类
一、类的外部形态特征
二、鱼类的主要特征
三、常见的鱼类
四、鱼类资源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