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地球的形状和内部构造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3.1地球的形状和内部构造学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11-13 08:58: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节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要点整理〗
一.地球的形状
提出问题:我们居住的地球是什么样的形状?
建立猜想:
猜想1.3000多年前,古代中国人的“盘氏开天辟地”,提出了天圆地方的“盖天说”;
猜想2.古代印度人心目中的大地是个圆盾,由站在乌龟背上的三头的大象驮着。
猜想3.古代巴比伦人想象大地是个空心山;
猜想4.古代埃及人认为天像一块穹窿形的天花板,地像一个方盒;
猜想5.地球是个球体。
验证猜想:
1.在海边看离岸的船,先是船身隐没,然后才是桅帆。
2.在陆地上旅行的人,如果向北走去,一些星星就会在南方的地平线上消失,另外一些星星却在北方的地平线上出现。如果向南走去,情况就相反。
3.古诗云:“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说明“登高可以望远”。
4.观察月食,根据月缺边缘呈圆弧形状。
5.400多年前,麦哲伦用了三年时间环绕地球航行一周,有力地证实了大地是一个球体。
得出结论:以上现象都可以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可以精确地测量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平均赤道半径为6378.14千米,极半径为6356.76千米,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约21千米,仅差0.33%,因此,地球看上去很圆。它的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地球实际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三轴椭球体。
二.地球内部的构造
1.地球内部结构特征
(1)通过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探测,地球内部可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如图)。
地壳:从地表到地表以下17千米处,地壳平均厚度为17千米。
地幔:从地壳下界到2900千米深度处。
地核:从地幔下界到地心。
其中地幔按其性质差异可分为上地幔、下地幔,地核可以分为内地核和外地核。
(2)地壳和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共同组成了岩石圈。
岩石圈是地壳的岩石与上地幔顶部的岩石的总称。软流层是处于上地幔上部和岩石圈之下呈熔融状的岩石,一般认为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岩浆是温度极高的熔岩,能量极大。
2.地壳变动的表现形式
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发现地壳在不停地变动着,有的表现为地壳的上升,有的则表现为地壳的下沉,有时激烈,有时缓慢。而且一个地方的地壳变动各个时期有各个时期的特点,如有时主要是上升运动,有时则主要是下沉运动。岩石的断裂、弯曲和高山上的海洋化石等,都是地壳变动的证明。
地壳变动后的地质构造——褶皱、断层,褶皱是地壳受力的挤压而发生的弯曲。断层是岩层受力断裂,断块位置发生错动;因褶皱和断层作用而形成高大的山脉和盆地。
〖例题解析〗
〖例题〗下列是有关地球形状的说法,请回答下列问题:
A.天圆如弹丸,地如卵中黄  B.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  C.地球是球体
(1)按照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过程,将上述说法前的字母填在空格上: → → 。
(2)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说明 (填字母)。
A.地球形状随着人类的认识而改变
B.古人对地球的认识符合当时的科学发展水平,是完全正确的
C.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没有阶段的,完全靠人们的突发奇想
D.一定的科学技术是认识地球形状的基础
(3)古人为什么不会想到地球是圆的呢?
(4)为什么站得高看得远能证明地球是圆的?(可借助于图形等各种方式说明)
分析与解答:(1) 我国古代最早提出的是天圆地方说,在东汉时期,才有张衡的浑天说,现代科学技术使我们认识到地球是个球体。
(2)自然存在的事物不会因人类的想法而发生改变,是人类认识发生改变,不是地球形状发生改变,所以A是错误的;古人对地球的认识符合当时的科学发展水平,是正确的,但其观点是错误的,所以不能选B;人类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有其发展的阶段性,需要科学技术作为支撑,不可能仅仅凭借人类的想象,所以应当选D而不是C。
(3)由于缺乏精确可靠的观测手段,因此只能凭直觉来认识世界。因为地球本身非常庞大,加之古人活动的范围狭小,根本无法感觉到地球是圆的。再者,根据人类的经验,在圆的表面是不稳定的,而人类的日常经验告诉我们站在大地上是稳固的。所以,古人不会想到地球是圆的。
(4)若地球是球面,则站得越高,视野范围越大;而当地球是平面时,站的高或低对视野范围没有影响,如图。
〖巩固基础〗
1.下图关于地球形状的小实验说明(  )
A.地球是一个正方体
B.通过卫星照片可以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C.通过观察海平面上船只的出没可以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D.通过月球表面的变化可以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2.如图所示,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先后过程是(   )
A.①→③→② B.③→②→① C.②→③→① D.③→①→②
3.在海边观察远处驶来的轮船时,会出现如图①~③所示的现象,这种现象反映的地理事实是(   )
A.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B.地球是个球体 C.地球绕太阳公转 D.海平面上升
4.人类首次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的事件是(   )
A.麦哲伦环球航行 B.人造卫星上天 C.郑和下西洋 D.人类登上月球
5.与著名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最吻合的地点是(  )
A.赤道 B.北极圈 C.南极圈 D.北回归线
6.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   )
A.6378千米 B.6357千米 C.17千米 D.18千米
7.关于岩石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岩石圈是地壳中的一部分 B.岩石圈是地幔中的一部分
C.岩石圈就是指地壳 D.岩石圈是由地壳和地幔的顶部共同组成的
8.软流层位于地球内部结构的哪个部位(   )
A.地壳 B.地核 C.上地幔 D.地幔底部
9.从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来看,地球是一个近似球形的星球,这是因为(   )
A.地球外面大气层的干扰 B.过去人们测量有误差
C.地球本身就是一个规则的球体 D.地球赤道半径与两极方向半径相差很小
10.东汉张衡发明了“浑天仪”,他认为天与地的关系就如同鸡蛋中的蛋白与蛋黄的关系一样,地被天包在当中,大地是一个圆球,宇宙以地球为中心。下列对这一理论的认识,你认为最确切的是(  )
A.张衡的这一理论是完全错误的
B.张衡的这一理论虽很不科学,但在当时条件下却是人类认识宇宙的一次大飞跃
C.张衡的这一理论与“地心说”一样,应该遭到批判
D.张衡的这一理论基本符合现代科学的观点
11.下列能证明地球的形状不是平面而是球体的是( )
①太阳是圆的 ②月食总是弧形的 ③人越往山上爬,看到的地平圈越大 ④月球是圆的 ⑤离港的船的船身比桅杆后消失
A.①②③ B.③④⑤ C. ①④⑤ D.②③⑤
12.下列关于地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是个两极稍鼓、赤道稍扁的椭球体 B.从太空看,地球不是一个很圆的正球体
C.从太空中给地球拍摄的照片看,蓝色部分是海洋 D.从各方向测地球的周长,最短的也有4万千米
13.下列关于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内部结构中,厚度最大的是地壳 B.岩石圈是由地壳和地幔的顶部组成的
C.地壳的厚度比岩石圈大 D.地球内部的软流层位于地核之中
14.地球的岩石圈( )
A.就是指地壳 B.包括地壳和地幔顶部
C.包括地壳和地幔的全部 D.是地球内部圈层的总称
15.地球内部结构与鸡蛋比较,鸡蛋的蛋白相当于地球内部结构的( )
A.地壳 B.地幔 C.软流层 D.地核
16.地球是一个两极 、赤道 的球体。赤道半径 千米,两极方向的半径约为 千米,仅差0.33%。因此,地球看上去是很圆的。赤道周长约 千米。
17.地球内部的结构与煮熟的鸡蛋相似,可分为 、 、 三层, 和 的顶部(软流层以上的部分)共同组成了岩石圈。
18.读图,并回答问题。

(1)看远处驶来的帆船,总是先看到 ,再看到 ;飞机升得越高,望得越远,这些现象说明地球表面并不是一个平面,而是 面。由此,可以证明地球是一个 体。
(2)请再举一个能说明地球形状的实例: 。
〖提高能力〗
1.下列说法中,不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是(  )
A.“大洋一号”科考船环球航行成功返回 B.电视塔越高,收视范围越大
C.“神七”拍摄的地球照片 D.日食时,月面上的地球阴影为圆弧
2.下列古诗中能够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的是(  )
A.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C.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D.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3.自从有了龟兔赛跑的故事以后,兔子们很不服气。有甲、乙两只兔子,身体强壮,意志坚定,夸下海口要跑步绕地球一圈。甲兔子绕赤道跑一圈,乙兔子绕两极方向跑一圈,且跑的速度一样,日行1000千米。
请问:
(1)甲、乙两只兔子,哪一只先跑完一圈?为什么? 。
(2)甲兔子绕赤道跑完一圈要多少天? 。
4.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在海边看到帆船从远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如图中图甲所示;还有发生月食时,在月球表面可以看到圆弧状的地球阴影,如图乙所示。如果只根据上面两个例子,是否就可以得出地球是球形的结论?你的理由是什么?


5.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修成正果。这天,佛祖召见悟空,说土行孙要与他比试本领。闲来无事的悟空高高兴兴地到了西天。请你结合材料,帮悟空解决下列问题:
(1)悟空与土行孙商定,两人从西天的某地出发到地球的另一面去,谁用的时间短,谁就得胜。土行孙钻入地下,始终保持直线前进并穿越地心,来到目的地。过了一会儿,孙悟空才气喘吁吁地赶来:“你怎么比我还要快?”土行孙说:“我通过的距离比你短啊!”聪明的同学们,你能告诉悟空,土行孙穿地而行的距离是(  )
A.十万八千里 B.6378千米 C.12756千米 D.4万千米
(2)悟空很不服气:“想我老孙,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那有什么。”喜羊羊来了,“我站在这里一动不动,一天下来还能行八万里路呢!”喜羊羊所说的“八万里路”是指地球的(   )
A.平均半径 B.赤道周长 C.极半径 D.地球表面积
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以下内容:赤道长度、赤道半径、两极半径。A. ;B. ;C. 。
(2)比较三者长度的大小:A B C。(填“>”“<”或“=”)
(3)地球的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因此可以推算出赤道的周长约为 千米,一架时速为1 000千米的战斗机,绕赤道飞行1周,需要 小时。
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519年9月,航海家麦哲伦率领一支200多人的探险船队,分乘5艘帆船从西班牙出发,向西南穿越大西洋,绕过南美洲的南端,进入太平洋。一路上船员们历尽千辛万苦,还有不少人病死在途中。1521年3月,船队到达菲律宾群岛,麦哲伦因介入岛上部族纠纷,被当地居民杀死。最后,船队只剩下1艘帆船和10多名船员。他们向西穿过印度洋,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于1522年9月回到原出发地西班牙。麦哲伦船队首次完成了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材料二: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路线图如图所示。

(1)麦哲伦坚信大地是 形的,从地球上的一点出发,朝一个方向走,一定能重新回到出发点。
(2)三年的环球航行中,麦哲伦船队先后经过的大洋是 洋、 洋、 洋,最后又回到了最早出发的 洋。
(3)你能够从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中感悟到什么?












参考答案
〖巩固基础〗
1.C 2.D 3.B 4.A 5.A 6.C 7.D 8.C 9.D 10.B 11.D 12.C 13.B 14.B 15.B
16.稍扁、略鼓、6378.14、6356.76、21、4万
17.地壳、地幔、地核、地壳、地幔
18.(1)船帆、船身、球、球。(2)月食总是圆的、站得高望得远。
〖提高能力〗
1.D 2.A
3.(1)乙兔,因为两极半径小,绕两极的周长也短。(2)40。
4.否,圆柱形也出现题意描述的那样。
5.(1)C;(2)B.
6.(1)4万km;6378.14km;6356.76km。(2) >、>、>。(3) 40053、40。
7.(1)圆球。(2)大西、太平、 印度,大西。(3)人类对真理的探索和追求是异常艰辛和曲折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