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第4节 《活动: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
学习
预设
问题与活动
规则与
评价
教 学
(学习)目 标
1.知道密度知识的应用。
2.能运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计算物体的质量与体积。
认真阅读
明确目标
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
1.密度的公式是 ,
两个变形公式① ,用来求质量;② ,用来求体积
2.密度的国际单位是 1g/cm3= Kg/ m3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古希腊叙拉古国国王曾给工匠一锭金块,让他做一顶纯金王冠。尽管王冠的质量和金块的质量相等,但国王还是怀疑工匠用银子偷换了一部分金子,他要阿基米德鉴定王冠是不是用纯金制成的,但是不能损坏它。最初,阿基米德也是冥思苦想而不得要领。一天,他在洗澡时突然灵光一闪,找到了鉴定的方法。他把王冠和同等质量的纯金放在盛满水的两个盆里,发现放王冠的盆里溢出来的水比另一盆多。这就说明王冠的体积比相同质量的纯金的体积大,因此证明了王冠里掺进了其他金属。
其实阿基米德运用的就是密度的有关知识。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探究密度知识的具体应用吧!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报告1:铅球是铅做的吗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22页“报告1”,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我们可以通过 来鉴别铅球是不是铅做的,这需要我们先测量出
、 两个物理量,计算公式是
铅球的质量可以用托盘天平测量吗?
如果不能,可以选择用 进行测量
铅球的体积可以直接用量筒测量吗?
如果不能,可以使用 辅助测量
分析课本P122页图6-4-4所用的测量铅球体积的方法,我们可以知道铅球被取出时会带出一些水,因而我们所测出的体积V会偏 ,
相应的所求出的密度ρ会偏 。
改善后的方法:取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其中一个容器中加入水和铅球,而另一个容器中只加入水,两个容器中水的体积差就是铅球的体积。
5、通过测量和计算,铅球的密度是7.83g/cm3 ,经过查密度表,我们澄清了一个事实,铅球的基本成分是 , 而不是铅 !
6、有没有更巧妙直接的方法测量铅球的体积?
报告2:测量砖的密度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123页“报告2”,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测量砖的密度,没有必要测量整块砖的密度,可以取一小块砖作为样本。这种方法称为取样法。
测量这一小块砖的质量和体积分别使用 和
2、砖放入量筒会吸水,导致无法准确测量出体积。可以采取哪些办法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呢?
3、如果先让砖吸足水再测量体积,砖吸足水会膨胀,体积变 ,
会导致求出的密度值偏
报告3:课桌的体积有多大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123页“报告3”,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要想知道课桌的体积,需要知道 、 两个物理量,计算公式是
2、测量课桌的质量,可以使用 进行测量
3、怎样测量课桌的密度?
采用测 的方法。步骤如下:
(1)取样本(到木工房找一块与课桌木质 材料相同的木料做样本)
(2)用天平和量筒测出样本的质量和体积,
(3)计算密度。
要求:
1、先独立思考
2、组内交流讨论,补充完善
3、五分钟后小组展示。
同学们完成后小组代表展示,其他小组质疑,老师完善,评价激励
盘点收获
绘制思维导图
达标检测
1.用天平和量筒测油的密度,将盛油的烧杯放在天平上,烧杯和油的质量为90g, ,将部分油倒入量筒如图乙,烧杯和剩下油质量为示数如图甲,则酱油的密度为( )
A.1.04×103kg/m3???
B.1.04×103g/cm3???
C.0.94×103kg/m3???
D.0.95g/cm3???
2.小军利用天平、水和烧杯来测量一不规则小石块的密度,请将他的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将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度处,调节横梁两端的
使横梁平衡。
(2)用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右盘中的砝码和标尺上的游码如图甲所示,则小石块的质量为
g。
(3)如图乙所示:a.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把小石块浸没,在水面到达的位置上作标记;
b.取出小石块,测得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53g;
c.往烧杯中加水,直到标记处,再测出此时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83g;
d.计算出小石块的体积为 cm3。
(4)利用密度的公式,计算出小石块的密度是 kg/m3
3.晓松在参观一个容积为5×103m3粮仓时,想知道这粮仓能装多少质量的稻
谷。
于是他取一小包稻谷作样品,进行了以下的实验:
①调节天平平衡时,发现天平的指针偏向分度标尺的右侧。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 ?调(选填“左”或“右”),直至横梁平衡。
②取适量稻谷倒入左盘,在右盘中加减砝码,并移动标尺上的? ? ? ?,使横梁重新平衡。所用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则稻谷质量为?????g。将这些稻谷倒人量筒中压实,测出它的体积40cm3。
③稻谷的密度为?????? g/cm3,这个粮仓大约能装????????Kg的稻谷。
4.小明测食用油的密度时,最初测得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是 33.4g,图(甲)显示的是他将烧杯中一部分食用油倒入量筒后,烧杯和剩余食用油的质量;图(乙)显示的是从烧杯中倒入量筒内食用油的体积。
(l)量筒中食用油的质量为______g,体积为_______cm3,
(2)食用油的密度为_______g/cm3 = kg/m3;
(3)小莉同学却按以下步骤来测量食用油密度;
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
向烧杯中倒入一些食用油,测出它们的总质量是m2 ;
再将烧杯中的食用油倒入量筒中,测出食用油的体积V;
根据算出食用油密度。
你认为,小莉这种方法测出的密度值可能偏_____( “大”或“小”),原因是:
要求:
独立完成。积极动脑,
做完后,举手回答。让思路方法不一致同学介绍自己的解题情况,
教师引导学生开展质疑评价。
作业
完成《互动训练》第4节内容
题: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第4节 《活动: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
学习
预设
问题与活动
规则
与评价
教 学
(学习)目 标
1.知道密度知识的应用。
2.能运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计算物体的质量与体积。
认真阅读
明确目标
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
1.密度的公式是 ρ =m/V,
两个变形公式① m= ρV ,用来求质量;② V= m/ρ ,用来求体积。
2.密度的国际单位是 kg/m3 1g/cm3= 103 Kg/ m3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古希腊叙拉古国国王曾给工匠一锭金块,让他做一顶纯金王冠。尽管王冠的质量和金块的质量相等,但国王还是怀疑工匠用银子偷换了一部分金子,他要阿基米德鉴定王冠是不是用纯金制成的,但是不能损坏它。最初,阿基米德也是冥思苦想而不得要领。一天,他在洗澡时突然灵光一闪,找到了鉴定的方法。他把王冠和同等质量的纯金放在盛满水的两个盆里,发现放王冠的盆里溢出来的水比另一盆多。这就说明王冠的体积比相同质量的纯金的体积大,因此证明了王冠里掺进了其他金属。
其实阿基米德运用的就是密度的有关知识。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探究密度知识的具体应用吧!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报告1:铅球是铅做的吗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22页“报告1”,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我们可以通过 密度 来鉴别铅球是不是铅做的,这需要我们先测量出
质量 、 体积 两个物理量,计算公式是 ρ =m/V
2.铅球的质量可以用托盘天平测量吗? 不能
如果不能,可以选择用 台秤 进行测量
3.铅球的体积可以直接用量筒测量吗? 不能
如果不能,可以使用 水槽 辅助测量
4.分析课本P122页图6-4-4所用的测量铅球体积的方法,我们可以知道铅球被取出时会带出一些水,因而我们所测出的体积V会偏 大 ,
相应的所求出的密度ρ会偏 小 。
改善后的方法:取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其中一个容器中加入水和铅球,而另一个容器中只加入水,两个容器中水的体积差就是铅球的体积。
5、通过测量和计算,铅球的密度是7.83g/cm3 ,经过查密度表,我们澄清了一个事实,铅球的基本成分是 铁 , 而不是铅 !
6、有没有更巧妙直接的方法测量铅球的体积?
用直尺和三角尺测出铅球的直径,然后算出体积。
报告2:测量砖的密度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123页“报告2”,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测量砖的密度,没有必要测量整块砖的密度,可以取一小块砖作为样本。这种方法称为取样法。
测量这一小块砖的质量和体积分别使用 托盘天平 和 量筒
2、砖放入量筒会吸水,导致无法准确测量出体积。可以采取哪些办法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呢?
让砖先吸足水,然后再测体积
3、如果先让砖吸足水再测量体积,砖吸足水会膨胀,体积变 大 ,
会导致求出的密度值偏 小
报告3:课桌的体积有多大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123页“报告3”,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要想知道课桌的体积,需要知道 质量 、 密度 两个物理量,计算公式是 V= m/ρ
2、测量课桌的质量,可以使用 台秤 进行测量
3、怎样测量课桌的密度?
采用测 样本 的方法。步骤如下:
(1)取样本(到木工房找一块与课桌木质 材料相同的木料做样本)
(2)用天平和量筒测出样本的质量和体积,
(3)计算密度。
要求:
1、先独立思考
2、组内交流讨论,补充完善
3、五分钟后小组展示。
同学们完成后小组代表展示,其他小组质疑,老师完善,评价激励
盘点收获
绘制思维导图
达标检测
1.用天平和量筒测油的密度,将盛油的烧杯放在天平上,烧杯和油的质量为90g, ,将部分油倒入量筒如图乙,烧杯和剩下油质量为示数如图甲,则酱油的密度为( C )
A.1.04×103kg/m3???
B.1.04×103g/cm3???
C.0.94×103kg/m3???
D.0.95g/cm3???
2.小军利用天平、水和烧杯来测量一不规则小石块的密度,请将他的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将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度处,调节横梁两端的
平衡螺母 使横梁平衡。
用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右盘中的砝码和标尺上的游码如图甲所示,则小石块的质量为
62 g。
(3)如图乙所示:a.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把小石块浸没,在水面到达的位置上作标记;
b.取出小石块,测得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53g;
c.往烧杯中加水,直到标记处,再测出此时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83g;
d.计算出小石块的体积为 30 cm3。
(4)利用密度的公式,计算出小石块的密度是 2.1×103 kg/m3
3.晓松在参观一个容积为5×103m3粮仓时,想知道这粮仓能装多少质量的稻
谷。
于是他取一小包稻谷作样品,进行了以下的实验:
①调节天平平衡时,发现天平的指针偏向分度标尺的右侧。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左 ?调(选填“左”或“右”),直至横梁平衡。
②取适量稻谷倒入左盘,在右盘中加减砝码,并移动标尺上的?游码 ?,使横梁重新平衡。所用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则稻谷质量为??48???g。将这些稻谷倒人量筒中压实,测出它的体积40cm3。
③稻谷的密度为??1.2???? g/cm3,这个粮仓大约能装?6×106???Kg的稻谷。
4.小明测食用油的密度时,最初测得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是 33.4g,图(甲)显示的是他将烧杯中一部分食用油倒入量筒后,烧杯和剩余食用油的质量;图(乙)显示的是从烧杯中倒入量筒内食用油的体积。
(l)量筒中食用油的质量为 18.4 g,体积为 20 cm3,
(2)食用油的密度为 0.92 g/cm3 = 0.92×103 kg/m3;
(3)小莉同学却按以下步骤来测量食用油密度;
①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
②向烧杯中倒入一些食用油,测出它们的总质量是m2 ;
③再将烧杯中的食用油倒入量筒中,测出食用油的体积V;
④根据算出食用油密度。
你认为,小莉这种方法测出的密度值可能偏 大 ( “大”或“小”),原因是: 烧杯中的食用油不能全部倒入量筒 。
要求:
独立完成。积极动脑,
做完后,举手回答。让思路方法不一致同学介绍自己的解题情况,
教师引导学生开展质疑评价。
作业
完成《互动训练》第4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