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植被与土壤课件(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植被与土壤课件(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9-11-12 18:55:27

文档简介

(共52张PPT)
第一节 
植  被
一、植被与环境
1.植被含义:自然界成群生长的各种_____的整体称为
植被。
植物
2.植被分类:
(1)天然植被:_____、草原、荒漠等天然形成的。
(2)人工植被:经济林、_________等人工栽培和经营管
理的。
森林
人工草场
3.与环境的关系:
(1)植物生长过程中,改造其生长的_____、水分等环境
条件。
(2)稳定植被形成分层明显的_____结构。
(3)天然植被按类型有规律地分布,具有_____当地环境
的特征。
土壤
垂直
适应
【激疑】
  仙人掌具有椭圆形的厚厚的茎片,茎片上长着一簇簇白色的小刺,其实是仙人掌的叶。由此推测仙人掌的生长环境具有怎样的特点?
提示:干旱。
二、森林
1.热带雨林:
热带雨林
高温
垂直结构
分布 _________气候区和热带季风气候区
气候特点 终年_____、降雨丰沛
特征 全年旺盛生长;植物种类丰富,_________
复杂,有数量丰富的藤本、附生植物,常
见茎花、板根等现象
2.常绿阔叶林:
亚热带
炎热多雨
革质
分布 _______季风气候区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区
气候
特点 夏季_________、冬季温和且无明显干季
特征 森林常绿,乔木多_____叶片,花期多集中
在春末夏初,垂直结构较简单,藤本、附生
植物较少,少板根和茎花现象
3.落叶阔叶林(夏绿林):
温带
春季
寒冷
分布 _____季风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气候特点 夏季炎热或温暖,冬季_____,降水适宜
特征 乔木叶片宽阔、_____发叶,秋冬季落叶
4.亚寒带针叶林:
亚欧
北美
漫长、寒冷
针状
分布 _____大陆和_____大陆的亚寒带地区
气候特点 夏季短促、温和,冬季___________
特征 针叶林以松、杉为主,叶片为_____,以抗
寒抗旱
[连一连] 将植被类型与植被类型的特点连线
三、草原与荒漠
1.热带草原:
(1)分布区:热带雨林一带的_________。
(2)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分_____两季。
(3)植被特点:湿季草原葱绿、_____草类枯黄;有的热
带草原中散生着_____或灌木。
南北两侧
干湿
干季
乔木
2.温带草原:
(1)气候特点:夏季温暖,冬季_____,气候干燥。
(2)植被特点:_________,植被高度较热带草原低,也有
矮小的灌木分布。
寒冷
夏绿冬枯
3.荒漠植被:
(1)分布区:气候_____的地区。
(2)植被特点:以旱生的_____为主,具有忍耐长期干旱
的形态和结构。
干旱
灌木
[辨一辨]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草原地区因降水较少,不会有乔木的生长。 ( )
②温带草原主要分布在温带的大陆内部地区。 ( )
③荒漠植物的生命活动周期都很长。 ( )
×

×
能力1 植被与环境
1.植物的分布与环境:
  植物在生活的过程中始终和周围环境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因此环境影响着植物的分布。影响植物分布最重要的条件是气候,因为气候条件决定了植物所得的热量、光照和水分的数量。如下表所示:
要素 影响
热量 ①从赤道到两极,热量分布是不均匀的,这就为在地面上形成各种不同的植物带奠定了基础
②从山麓到山顶,热量分布也不均匀,所以也为高山地区形成垂直分布的植物带奠定了基础
要素 影响
光照 ①影响着喜光、喜阴植物的生长,喜光植物向阳一侧生长好
②山地阳坡和阴坡植被不同,马尾松生长在阳坡,而冷杉生长在阴坡
③热带雨林中的藤本植物尽量地向上生长,以争取太阳光
要素 影响
水分 ①同一纬度,降水从沿海向内陆减少,从沿海向内陆植被依次出现森林、草原、荒漠
②同一地点,降水多的年份树木生长好,年轮宽
③受地形的阻挡,山脉两侧降水量不同,植被截然不同,如安第斯山脉南部大陆西岸为温带落叶阔叶林,东岸为温带荒漠和草原;天山北坡有森林,南坡则没有
2.植物的形态与环境:
植物的生长离不开地理环境,植物的形态具有适应当地地理环境的特点。
(1)在沼泽地上生长的植物,通常具有柔嫩、硕大而鲜绿的叶子,但是根部系统并不发达。
(2)在沙漠地区生长的植物,叶子很小,有的叶面上还覆盖着薄薄的蜡层,或者是叶子变成了细刺;有的植物具有非常发达的根系,以便从土壤的深处或广大面积的土壤中吸收水分。
(3)在风力大的地区,植被往往比较低矮。
【典例示范】
  “沙漠玫瑰”因原产地接近沙漠且红如玫瑰而得名,喜高温干燥,耐酷暑,不耐寒。在索科特拉岛(1800万年以前,从非洲大陆分离)的悬崖上,直接嵌进石头里,完全不需要土壤,树皮像橡胶一样闪闪发亮,枝干顶端长出漂亮的粉红色花朵。读图,完成(1)、(2)题。
(1)索科特拉岛地带性植被类型为 (  )
A.热带雨林 B.热带季雨林
C.热带草原 D.热带荒漠
(2)“沙漠玫瑰”粗大的树干可有利于 (  )
A.储水 B.散热 C.耐寒 D.防沙
【思路点拨】解答该类题目主要从以下两点入手:
(1)根据材料或区域图中的经纬度及海陆位置,判断该地的气候类型,进而判断植被类型。
(2)根据气候类型的特点(特别是降水特点)判断植被形态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1)选D,(2)选A。第(1)题,“沙漠玫瑰”因原产地接近沙漠且红如玫瑰而得名,喜高温干燥,耐酷暑,不耐寒,嵌进石头里,由此判断索科特拉岛地带性植被类型为热带荒漠;热带雨林和季雨林都是高大的乔木,热带草原是茂盛的稀树草原。第(2)题,“沙漠玫瑰”喜高温干燥,粗大的树干有储水功能,可保证其在干旱的环境中生存;“沙漠玫瑰”的枝叶较小,耐酷暑,减少水分的散失,不耐寒,散热、防沙作用不强。
【素养探究】
   近几年中,我国的许多家庭将种养多肉植物作为一种时尚。多肉植物是指植物的根、茎、叶三种营养器官中至少有一种是肥厚多汁并且具备储藏大量水分功能的植物。在土壤含水状况恶化、植物根系不能再从土壤中吸收和提供必要的水分时,它能使植物暂时脱离外界水分供应而独立生存。
(1)(综合思维)多肉植物属于哪一种植被类型?
提示:属于荒漠植被。
(2)(区域认知)多肉植物的特点反映了其生存环境的气候特点是什么?
提示:干旱少雨的气候特点。
能力2 植被类型的分布与特点
1.世界植被类型及其与气候的关系:
2.植被类型的判读技巧:
(1)根据气候类型判断。
①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区的植被类型为热带雨林。
②热带草原气候区的植被类型为热带草原。
③热带沙漠气候区的植被类型为热带荒漠。
④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区的植被类型为常绿阔叶林。
⑤地中海气候区的植被类型为常绿硬叶林。
⑥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植被类型为落叶阔叶林。
⑦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区的植被类型为亚寒带针叶林。
⑧温带草原气候区的植被类型为温带草原。
⑨温带沙漠气候区的植被类型为温带荒漠。
(2)根据植被的垂直结构、生态特征判断。
①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有丰富的藤本植物、附生植物,常见茎花、板根为热带雨林。
②森林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花期多集中在春末夏初的为常绿阔叶林。
③乔木叶片宽阔、春季发芽、夏季葱绿、秋冬季落叶的为落叶阔叶林。
④叶片呈针状的为针叶林。
⑤以高大的草本植物为主,也有乔木和高大灌木分布的为热带草原。
⑥以低矮的草本植物为主,没有乔木,有低矮灌木分布的为温带草原。
【典例示范】
读下图,完成(1)、(2)题。
(1)图中①、②所属的植被类型分别是 (  )
A.热带草原 落叶阔叶林
B.温带草原 亚寒带针叶林
C.热带草原 热带雨林
D.温带草原 常绿阔叶林
(2)①植被类型分布面积最大的洲为 (  )
A.亚洲 B.非洲 C.大洋洲 D.北美洲
【思路点拨】解答该类题目主要从以下两点入手:
(1)根据材料判断气候类型、图中植被的特点判断气候类型,进而确定植被类型。
(2)根据植被类型确定植被类型的分布或者特点。
【解析】(1)选C,(2)选B。第(1)题,由图中可以看出,①图中的植被以草原为主,还有高大灌木分布,为热带草原。②图中,有丰富的藤本植物、附生植物,为热带雨林。第(2)题,热带草原分布面积最大的洲为非洲。
【补偿训练】
  读下图,完成(1)、(2)题。
(1)图中①地的植被类型为 (  )
A.热带雨林     B.热带草原
C.落叶阔叶林 D.常绿阔叶林
(2)②地植被所具有的特点是 (  )
①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
②有丰富的藤本植物、附生植物
③常见茎花、板根
④春季发芽、秋冬季落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1)选B,(2)选A。第(1)题,由图中可知图示区域为南美洲,①地处巴西高原,其气候类型是热带草原气候,植被类型为热带草原。第(2)题,②地的气候类型为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的植被类型为热带雨林,其特点是森林呈深绿色、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有丰富的藤本植物、附生植物,常见茎花、板根。
【素养探究】
一位探险者在其游记中这样写道:“……进入到森
林之中,你仿佛来到一个梦幻王国。抬头看一看,只有
满眼的长着奇异板根状的参天大树,不可思议的老茎杆
上的花果、巨叶植物,根本看不到湛蓝的天空;低头望
一望,眼前到处是苔藓、藤萝等。密不透风的林中潮
湿闷热,脚下到处湿滑。叮叮作响的小溪、飞泻的瀑布无处不在;参天的大树、缠绕的藤萝、繁茂的花草树木汇聚成一座座美丽的绿色大迷宫,让人寸步难行……”
(1)(综合思维)这位探险者所游历的是哪种森林?其主要特征有哪些?
提示:探险者游历的应是热带雨林。热带雨林植被高大茂密,生物种类繁多,常见茎花、板根现象,垂直结构复杂。
(2)(区域认知)探险者所游历的森林主要分布在什么气候区?
提示: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和热带季风气候区。
(共41张PPT)
第二节 
土  壤
一、观察土壤
1.土壤:陆地表层具有一定_____,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
表层。
2.物质组成:_______、有机质、_____和空气。
肥力
矿物质
水分
3.野外观察内容:
(1)土壤颜色:如黑土、红壤等是以颜色来命名的。
(2)土壤质地:按_________的矿物质在土壤中所占的相
对比例,可分为如下三种类型:
①砂土:通气、透水性强,_____性能弱,易耕作。
②壤土:_____、保肥性能强,是农业生产理想的土壤质
地。
③黏土:___________性差,保肥性能好,质地黏重,不易
耕作。
不同粒级
保肥
蓄水
通气、透水
(3)土壤的剖面构造。
①森林土壤剖面。
②耕作土壤剖面。
二、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1.成土母质:是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决定了土壤_____
___的成分和养分状况,影响土壤的_____。
2.生物:影响土壤发育的最基本也是最活跃的因素。为
土壤提供_______,通过生物循环使_________在表层富
集。
矿物

质地
有机质
营养元素
3.气候:
(1)岩石风化的_____和速度与温度、降水量呈___相
关。
(2)气候的分布规律影响和控制了土壤的_____规律。
强度

分布
4.地貌:山顶与山麓、___________、迎风坡与背风坡
等,由于水热条件的不同,都影响土壤发育。
5.时间:土壤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层_____,土层分化
越明显。
6.人类活动:自然土壤经人类长期的耕作和培育,形成
_________。
阳坡与阴坡
越厚
耕作土壤
[辨一辨]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成土母质是土壤中矿物养分的主要来源。 ( )
②土壤中有机质来源于生物。 ( )
③高温多雨的地区,植物生长旺盛,土壤中有机质含量
高。 ( )
④从山麓到山顶,由于成土母质的颗粒存在差异,依次
分布着砾质土、砂土、壤土和黏土。 ( )


×
×
三、土壤的功能和养护
1.功能:
(1)联系了四大圈层,是联系_______和_______的关键
环节。
(2)为植物生长提供了扎根立足的条件,促使_________
以至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有机界
无机界
地理环境
(3)具有重要的___________功能。
(4)和人类关系十分密切。
蓄水、保水
2.利用与保护:
(1)对不能满足_____需要的土壤进行改良或改造。
(2)对优良的土壤要注重_________,以保持土壤持续提
供高效肥力的能力。保持土壤肥力的方法有休耕、
_________、作物轮作、广施农家肥等。
耕作
种养结合
种植绿肥
能力1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1.自然地理要素与土壤的关系:
2.成土母质与土壤:
  成土母质的粒度与化学成分对土壤质地和化学元素的影响如下图所示:
3.生物与土壤:
  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
4.气候与土壤:
5.地形与土壤:
  地形主要通过对物质、能量的再分配间接地作用于土壤。
6.人类活动与土壤:
【典例示范】
   下图为各种成土因素作用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是 (  )
A.气候 B.地形
C.生物 D.成土母质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成土母质主要影响土壤的土层厚度、水热条件
B.气候主要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发育程度
C.生物主要影响土壤的发育程度、矿物养分
D.地形主要影响土壤的质地特征、肥力特性
【思路点拨】解答该类题目主要从以下两点入手:
(1)明确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2)理解各个因素在土壤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解析】(1)选D,(2)选B。第(1)题,成土母质是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第(2)题,成土母质主要影响土壤的矿物养分,生物主要影响土壤的肥力高低,地形主要影响土层厚度。
【素养探究】
东北地区俗称黑土地,主要原因是分布着典型的黑土。黑土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得天独厚的宝藏,是一种性状好、肥力高、非常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世界上仅有三块黑土平原:美洲的密西西比平原、欧洲的乌克兰平原、亚洲的东北平原。
(1)(综合思维)黑土肥沃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黑土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肥力高。
(2)(区域认知)黑土是在什么样的气候环境中发育形成的?
提示:黑土都分布在纬度较高的地区,说明是在冷湿的环境中发育形成的。
能力2 土壤的肥力特性
1.土壤的肥力特性:
(1)土壤的本质属性: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
(2)土壤肥力概念:土壤具有能同时不断地供应和调节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所需的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
(3)土壤的物质组成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土壤
组成 状态 理想土壤
体积比例(%) 肥 力 特 征
作用 对肥力的影响
矿物
质 固 45 经风化分解,释放
出如钾、磷、钙、
镁等矿物养分 取决于土壤中
水、肥、气、
热四个因素之
间的协调程度,
以及能否满足
植物生长过程
中的各种需求
有机
质 固 5 提供氮素养分,释
放二氧化碳

分 液 20~30 此消彼长,影响土
壤的热量状况,供
应养分和水分

气 气 20~30
2.理想土壤成分体积比例图的判读方法:
  理想土壤成分体积比例图的判读关键是抓住有机质、矿物质、水分、空气所占的比例。在理想土壤中矿物质占45%,有机质占5%,空气和水分共占50%,且各自在20%~30%。故图中A为矿物质,B为有机质,C、D为水分或空气。
【典例示范】
土壤是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的。据此回答(1)、(2)题。
(1)土壤最重要的成分中,直接影响肥力的形成和发展的是 (  )
A.土壤矿物质 B.土壤有机质
C.土壤水分 D.土壤空气
(2)关于土壤肥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土壤肥力就是指土壤供应植物所需养分的能力
B.土壤肥力高低取决于所含有机质数量的多少
C.一些土壤有肥力,一些土壤没有肥力
D.人类耕作对土壤肥力影响很大
【思路点拨】解答该类题目主要从以下两点入手:
(1)明确理想土壤中有机质、矿物质、水分、空气所占的比例。
(2)理解土壤组成各要素比例的变化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解析】(1)选B,(2)选D。第(1)题,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虽然都是土壤的组成物质,但有机质多集中在表层,含量虽不高,却直接影响土壤肥力的形成和发展。第(2)题,土壤一旦形成,就具有一定的肥力,而肥力的高低取决于肥力四要素:水、肥、气、热之间的协调程度,故A、B、C项错误;而合理耕作经营,可使土壤不断改良,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反之,则会引起土壤退化。
【素养探究】
土壤呼吸年通量是指一年中垂直地面单位面积上土壤与大气之间CO2的交换量。它是陆地生态系统最主要的碳释放过程。土壤植物根系和微生物的呼吸是CO2的主要来源。下图示意“我国北方某山地三种典型森林的土壤呼吸年通量”。
(1)(综合思维)影响森林土壤呼吸直接的自然因素是什么?
提示:影响土壤呼吸的主要因素包括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底物供应(枯枝落叶层)、养分供给、土壤pH和微生物活性等。其中,土壤温度和水分是最直接的影响因子,在土壤温度高、水分充足的区域,土壤呼吸相对较高。
(2)(区域认知)近20年来白桦林地土壤呼吸年通量增长较快,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白桦林地处西北坡山坳,为阴坡地带,水分条件好,光照弱,土壤肥沃,有机质丰富,有利于白桦林生长,土壤呼吸年通量增长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