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考点六 名著阅读
作业七
名著阅读(一)
1.(2019·温州六校联谊二模)名著阅读。
(1)初中三年所读的名著中,总有些文字留在你的记忆中,总有些人物触动你的心
弦,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与感受,完成表格。
序号
书名
人物
主要情节
人物点评
①
《骆驼祥子》
虎妞
工于心计
②
《_________》
沈琼枝
到南京卖文作诗,并以此为生
特立独行
③
《简·爱》
简·爱
婚事受阻,毅然离开所爱的人
_________________
儒林外史
在衣服下塞枕头假装怀孕欺骗祥子(其他情节,意思对即可)
自尊坚强(独立自尊)
【解析】本题考查对名著篇目、人物与情节的识记与理解。《骆驼祥子》中关于虎妞的主要情节:虎妞掏钱买车;虎妞假装怀孕;虎妞下嫁祥子;虎妞和父亲彻底吵翻。其中表现虎妞工于心计的是虎妞假装怀孕。沈琼枝是《儒林外史》中的人物,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她不受“富贵”之利所诱,不为“权贵”之势所折腰。后来在与宋盐商较量后,只身流落南京,但因为其能诗善画,便在南京挂牌“精工顾
绣,写扇作诗”,自食其力。简·爱在婚事受阻后毅然离开自己所爱的人远走他乡,表现出了她倔强自尊的性格。
(2)下面两句诗分别描绘了《水浒传》中的两位人物。此二人形象同中有异,请结合小说中的情节具体分析其异同点。
【甲】江湖驰骋九州横,醉酒迎冈哮虎声。
【乙】顽皮铸铁抖黑蓬,双斧捶尸乱骨横。
【答案】【甲】诗描述的是武松。【乙】诗描述的是李逵。示例:武松替兄报仇
时,先调查情况,再从嫂嫂那取口供,并杀死嫂嫂和西门庆,最后去县衙自首,一步步按计划行事。李逵在打殷天锡这件事上,连累柴进坐牢,差点送命。同为打抱不平,这两件事都体现了李逵和武松性情刚直、不畏强暴的性格,但李逵比武松多了鲁莽少了理性,没有城府,而武松行事则周密得多。
【解析】本题考查对比分析名著中的人物形象。解答此题,必须建立在深入阅读名著的基础之上。武松得知兄长被暗害后,并没有一股脑地提刀杀人,而是在暗中收集证据,然后告发官府,可见武松是一个做事非常稳重的人,不鲁莽。就算是杀
人,他也想好了退路,他将杀人现场伪造成打斗的场面,将杀人定为斗杀,这就是武松的目的。杀完人之后,武松并没有立马逃离现场,反而主动自首,最后判处发配的罪行。殷天锡被李逵打死的原因是他仗势强夺柴进叔叔的庄园,并且气死了柴进的叔叔,而恰好李逵当时住在柴进府里躲避朱仝,一怒之下,打死了殷天锡。这表现了李逵的鲁莽行事,不计后果。同为打抱不平,两者都性情刚直、不畏强暴,但武松比较理性,而李逵则比较鲁莽冲动。
(3)《傅雷家书》是多篇家书汇编,《海底两万里》是外国长篇小说。请分别为两部名著推荐一种合适的阅读方法,并说明理由。
【答案】
《傅雷家书》阅读方法示例:《傅雷家书》适合选择性阅读(跳读法)。跳读可以跳过与阅读目的无关或自己不感兴趣的内容,也可以跳过某些不甚精彩的章节。比如,书中一些用专业术语来谈论音乐的内容,可以略而不读。再有,书中少数内容雷同,也可以跳过。而书中有关成长的话题,对我们有启发的可以分门别
类,以梳理的形式阅读。
方式,对小说有个概括性的了解;《海底两万里》是科幻小说,阅读时要注意小说中作者的创意性想象,充分发挥想象力,感受作品想象的魅力;《海底两万里》是“海洋三部曲”之一,可以拓展阅读其他两部作品;《海底两万里》是外国文学作品,有不同的译文版本,可以与多种译本进行比较阅读。(关于《海底两万里》的阅读方法,任选其中一条回答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对名著阅读方法的掌握。初中教材中在名著导读中给我们介绍了有关不同类型的作品适用的不同的读书方法。如《傅雷家书》适用于选择性阅读;《海底两万里》类的科幻小说适用于快速阅读等。具体阅读方法可以参照教材进行积累掌握即可。
2.(2019·温州平阳县适应性考试)在文学作品中,“走”是值得欣赏的风景。请从《朝花夕拾》和《简·爱》中任选一本,根据以下提示,联系两次“走”的内容,比较人物思想的变化。
好。那么,走罢!
但是,那里去呢?S城人的脸早已看熟,如此而已,连心肝也似乎有些了然。
——《朝花夕拾·琐记》
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这仙台。
——《朝花夕拾·藤野先生》
车门关上了。“好啦。”一声大叫,我们便上路了。就这样我告别了贝茜和盖兹海德府,一阵风似的被卷往陌生的、当时看来遥远和神秘的地方。
——《简·爱》卷一第五章
“我得离开阿黛勒和桑菲尔德。我得永生永世离开你。我得在陌生的面孔和陌生的环境中开始新的生活。”
——《简·爱》卷三第一章
【答案】
示例一:我选择《朝花夕拾》。从书中内容来看,《琐记》中的鲁迅离开的原因是因为厌恶S城的“流言家”,害怕遇见人们的眼睛。他的离开像是一种逃离或回避;《藤野先生》中的鲁迅则是因为“匿名信”和“幻灯片”事件而决定弃医从文,唤醒麻木的国人。两处“走”,前者考虑的是自己的感受,后者则是因为对国家人民的忧虑与期望。从中,我们发现,随着时间的流逝,鲁迅走着走着,渐渐走成了一个充满热情的爱国者形象。
示例二:我选择《简·爱》。卷一片段,简·爱离开舅妈家是因为她反感于舅妈与表兄妹们的歧视而做出的本能反抗,但已隐约可见她较强的自尊心;而卷三片段,因为不愿嫁给“已婚”的罗切斯特而决意离开,则像是一种清晰的人格宣言,宣示了自己对平等和尊严的强烈追求。从小到大的两次“走”中,我们发现这种对自己尊严与平等的追求越发清晰而强烈,体现了简·爱对自己独立生命价值的追求。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的阅读与理解能力。解答文学名著题,必须建立在阅读原著的基础之上,对于“课标”推荐的中外文学名著,要熟记其名称、作
者、主要人物形象、精彩的故事情节、艺术特色等,并反复阅读书中的精彩片段,以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如《琐记》中衍太太怂恿幼年的鲁迅去做违背道德的事
情,教他偷盗、传他流言等,给少时的鲁迅造成很大的伤害,遭到鲁迅的反感和不认同。鲁迅的离开像是一种逃离。《藤野先生》可结合鲁迅先生的“弃医从文”及其爱国形象来表述;《简·爱》可围绕主人公自尊自强、追求自由平等的人格来表
述。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3.(2019·绍兴柯桥区联盟学校模拟)名著阅读。
(1)《儒林外史》刻画了特定时代各个不同阶层的众生相,其中各有典型人物,请按要求写出典型人物。
①腐儒的典型——(
)
②贪官污吏的典型——(
)
③八股迷的典型——(
)
④正面的典型——(
)
周进/范进
汤奉/王惠
马静/鲁编修
王冕/杜少卿
【解析】本题考查对名著基础知识的积累。①腐儒的典型为周进、范进这两个人
物,他们是作者在第二、三回中分别着力塑造的两个年纪大而没有考中科举的可怜虫,这是两个腐儒的典型。②贪官污吏的典型莫过于汤奉、王惠二人。科举不仅培养了一批庸才,同时也豢养了一批贪官污吏。如进士王惠被任命为南昌知府,他上任的第一件事,不是询问当地的治安和黎民生计,而是查询地方人情,了解当地有什么特产。③八股迷的典型为马静、鲁编修。如马静是一个为科举而耗尽终生的受害者,但他始终把科举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事业”,他甚至迷信八股到如痴如癫的程度。④正面的典型为王冕、杜少卿。如王冕出身农家,天文地理经史上的大学问无不精通,却又安于贫贱,以卖画为生,不与权贵相与,作者通过他的形象,抨击了科举制度。(各写出一人即可)
(2)《儒林外史》以讽刺艺术见长,描形画骨,手法多样。书中运用了以下哪些讽刺手法(可多选)(
)
A.运用白描进行讽刺
B.运用夸张手法进行讽刺
C.设置矛盾冲突进行讽刺
D.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讽刺
ABCD
【解析】本题考查对名著艺术手法的辨析。《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有的运用白描进行讽刺,如淡淡数笔就可以突出人物社会地位、性格特征,无声无息中就把人物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有的运用夸张手法进行讽刺,如“范进中举发疯,胡屠户打了范进一巴掌”;有的设置矛盾冲突进行讽刺,如范进和胡屠户的矛盾冲突;有的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讽刺,如范进中举前后人们对他的不同态度等。所以ABCD四项均符合题意。
4.(2019·温州实验中学模拟)根据《水浒传》相关内容,完成下列小题。
(1)清初著名文学评论家金圣叹说:“《水浒传》所叙,叙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请你为下列人物语言选择合适的主人公。
A.林冲
B.鲁达
C.杨志
①___________道:“原来如此,也是一般的客人。却才见你们窥望,唯恐是歹人,因此赶来看一看。”
②___________见说,泪如雨下,便道:“上下,我与你二位往日无仇,近日无冤。你二位如何救得小人,生死不忘。”
③___________寻思道:“俺只指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
C
A
B
【解析】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与情节的识记。①句是《智取生辰纲》中杨志的话,突出了杨志的谨小慎微的性格。②句是《水浒传》第七回中林冲对两个公差说的
话,表现了林冲隐忍的性格。③句是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一情节中鲁达的心理描
写,表明了他粗中有细的性格。
(2)通过阅读,小嘉发现林冲等三人出场时都不是普通百姓,因而质疑《水浒传》
“官逼民反”的主题。对此你有何看法?请结合整本书内容阐述理由。
【答案】
示例:这里的“官”代表黑暗腐败的北宋朝廷,“民”代表受迫害的所有人,是有普遍意义的。杨志失陷花石纲丢官,鲁智深因替金氏父女讨回公道出家为僧后落草为寇,林冲遭高俅陷害,在纲纪坍塌、律法残败、官吏昏庸的时代,连
“官”都生存艰难,广大民众生存之艰可想而知,这三人走上反抗之路,更是反映和揭露了“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
【解析】本题考查对名著主题的探究。阅读《水浒传》,把握其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再根据问题进行回答即可。三人出场时都不是普通百姓,但他们最后都被逼上梁山,符合名著“官逼民反”的主题。比如林冲,林冲媳妇被高太尉之子看中,于是陆谦出主意,让林冲误买宝刀,又将其骗至军事重地“白虎堂”,以擅进禁地为由将其发配,这时林冲没反,到发配地后积极改造,想早日刑满释放,可高俅偏要将其置之死地而后快,又是陆谦奉命至林冲劳改所在地“军料场”放了把大火,想烧死林冲,就算烧不死他也能让他背上烧毁军用物资的大罪而被处死,这时的林冲虽然正好外出打酒未被烧死,但救不了大火,也是死罪一条,在忍无可忍的情况
下,林冲才打消了做顺民的梦想,杀死了陆谦等三人,冒着漫天飞雪奔向梁山。他们三人的遭遇,其实就是“官逼民反”主题的缩影。
5.(2018·绍兴、义乌)名著阅读。
(1)小明在复习自己读过的科幻类小说时,发现一张掉落的插图(见上)。根据画面内容,他应将此页放回①《___________》一书中去,理由是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海底两万里
“诺第留斯号”尼摩船长把金锭装在小箱子里,用千百万金银来支援陆地上人们的正义斗争
【解析】本题考查对名著知识的积累。仔细观察插图,认真识别画面内容即可。
(2)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姓名往往体现作家的匠心。它们或体现了人物性格,或暗示了人物命运,或寄寓了作者态度,或暗示了文章主旨。下列小说中的人物姓名有哪些深
意?请参考示例(不要求仿照),选择其中一个,结合小说有关内容写出你的理解。
鲁达(《水浒传》) 翠翠(《边城》) 祥子(《骆驼祥子》)
示例:香菱(《红楼梦》):“香”昭示了她的美丽温柔,诗心才情;“菱”是一种浮水水生植物,随波逐流,无所归依,暗示了她的命运——从小被拐,后来被卖,最后被弃,一生悲惨。她的本名“甄英莲”谐音“真应怜”,寄寓了这位女子悲惨的人生际遇,表明了作者对她的怜惜。
我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一:鲁达 “鲁”,鲁莽,他生性粗豪爽快,如会为素不相识的金翠莲三拳打死镇关西;“达”,通达,他生性豁达不拘,如提辖的官位,一声不响就扔下了。他的法号“智深”取智慧深沉之意,如野猪林救林冲,理智冷静。
示例二:翠翠 “翠”,暗含她如茶峒的青山绿水般纯洁美好、温婉多情,跃动着原始的生命活力,洋溢着自然之趣,更暗喻着这个山里女孩生命力的顽强。她一出生便无父无母,与祖父相依为命。在天保意外溺亡,傩送赌气出走,祖父撒手人寰时,她坚强地撑起了渡船。翠翠身上寄托了作者的审美理想。
示例三:祥子 吉祥如意之子,但他的一生总是与“不祥”联系在一起。他事业不顺,最大的梦想不过是拥有一辆自己的车,三次买车,但都以失败告终;他生活悲惨,妻子虎妞难产而死,真爱小福子上吊自尽,最后变成一个麻木、潦倒、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在他身上,寄托了作者对劳苦人民的深深同情。
【解析】本题考查对小说人名用意的探究。要明确题干的提示,根据作品的主要内容和对人物形象的把握,从姓名与人物性格、命运的关系角度,结合作者态度、文章主旨进行理解作答即可。
阿廖沙(阿列克谢或列克谢)
简·爱
桑桑
【解析】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与情节的识记。第一空写的是《童年》中的阿廖沙(阿列克谢或列克谢)。第二空写的是《简·爱》中的女主人公简·爱。第三空写的是《草房子》中的主人公男孩桑桑。
(2)安徒生说:“我用我的一切感情和思想来写童话,但是同时我也没有忘记成年
人。”请你联系安徒生的这句话,说说下面的文字蕴含了《小王子》的什么主题,再结合其相关内容谈谈你对这一主题的理解。
如果你告诉大人:“我看见一幢漂亮的红砖房子,窗前摆着天竺葵,鸽子在房顶栖息……”他们便无法想象这是一幢怎样的房子。你必须对他们说:“我看见一幢值十万法郎的房子!”他们就会惊叹:“多漂亮的房子啊!”
(节选自《小王子》)
【答案】
示例:这段文字讽刺了大人们总是忽略真正美好的东西,热衷于权势、金钱、虚荣、职务等,反衬了孩子的童心与真诚。如介绍朋友的时候,大人关心的是他的年龄、家庭情况等,而孩子们关心的是他嗓子怎么样,喜欢什么等;如国王是一个权力幻想狂,他最关心的是别人尊重他的权威,而小王子只是想看看落日;如爱慕虚荣的人让小王子为他鼓掌,要享受被崇拜的快乐,而小王子只为好玩、有趣才做这样的事;如商人忙于占有更多的星星,成为富翁,却没有时间遐想,而小王子认为星星不属于任何人,认为给花浇水、疏通火山这样的事才有益;如地理学家认为自己的工作应该寸步不离办公室,并记录下勘探人员的口述,而小王子认为大海、江河、城市、山脉、沙漠等本身才有趣。
【解析】本题考查对名著主题的探究。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安徒生话里的意思。安徒生的话告诉我们:他写作的主题包含两种人,一种是儿童,一种是成年人。所以,回答《小王子》主题时一定不要只从儿童层面说起,要把儿童和成年人结合起来说,从对比中看出作者的态度。对主题的理解其实就是谈自己的感悟,作答时注意围绕《小王子》的相关内容,不要泛泛而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