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5张PPT。第二节
走进敦煌风成地貌的世界一、敦煌的地理特征
1.敦煌的地理位置:敦煌地处_____走廊西端,位于___
___与青海、新疆三省区的交界处,西边是沙漠,北面
是戈壁。
2.敦煌的气候特征:年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气候干旱;
太阳辐射___,昼夜温差___。河西甘肃强大【激疑】下图是风化作用还是风蚀作用?风化与风力侵蚀有何区别?提示:风化作用。区别:风化很形象的一种理解是:把物体由整体变为破碎且破碎物还是留在本地,如岩石在日晒雨淋以及各种外力综合作用下产生缝隙。风力侵蚀作用很形象的一种理解是:在干旱区,风把该地物体搬迁到别的地方去,如风蚀蘑菇,本来是好好的,被风吹走了外面疏松部分,形成蘑菇状的物体。二、从敦煌“魔鬼城”说风蚀地貌
1.风蚀地貌:
(1)概念:_____对岩石、沉积物侵蚀而形成的地貌。风力2.敦煌风蚀地貌的特点:“顶___、身___”。平陡三、从鸣沙山看沙丘地貌
1.概念:是干旱地区风力吹扬的松散沙粒_____而成的。堆积[辨一辨]判断正误:
①风蚀垄和沙垄都呈长条状 ( )
②“顶平、身陡”的称为风蚀蘑菇 ( )
③新月形沙丘的陡坡为迎风坡 ( )√××【激疑】你能说出下图中字母所代表的风成地貌景观的名称吗?A:___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新月形沙丘风蚀蘑菇风蚀柱能力1 风蚀蘑菇形成的因素和过程
1.风蚀蘑菇的形成因素:
(1)强大的风力:动力条件是风蚀蘑菇形成的关键因素,风力强劲,可以吹起岩石的碎屑和沙石。
(2)丰富的沙源:沙漠地区或多沙的河谷、湖岸、海岸。(3)风向多变:如果风向不变,只会在迎风面形成中间小,两头大的情况,和风蚀蘑菇不是一回事。2.风蚀蘑菇的形成过程:
(1)风蚀蘑菇首先是由风蚀柱变成的。风蚀柱主要发育在垂直节理发育的基岩地区,经过长期的风蚀,形成孤立的柱状岩石,故称风蚀柱。(2)接近地表的气流中含沙量较多,磨蚀力强;距离地面越高,风中含有的沙子越少,磨蚀作用弱,风蚀柱常被蚀成顶部大,基部小,形似蘑菇的岩石,称风蚀蘑菇。【典例示范】
埃及白沙漠除了有雪白色的沙子外,还有众多高耸的白垩岩(石灰岩的一种)屹立其中,仿佛巨大的蘑菇群,因此又被当地人称作“蘑菇沙漠”,它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地质奇观。据此完成 (1)、(2)题。(1)图中蘑菇状白垩岩形成的外力作用是 ( )
A.风化作用 B.风力沉积
C.风力侵蚀 D.风力搬运(2)图中地貌常见于我国 ( )
A.东北平原 B.青藏高原
C.四川盆地 D.塔里木盆地【思路点拨】解此类题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1)根据图文信息,确定地貌景观名称。
(2)由地貌景观推测其所处的区域。【解析】(1)选C,(2)选D。第(1)题,风蚀蘑菇是在风力侵蚀作用下形成的。第(2)题,图示景观是风蚀蘑菇,是干旱地区的典型景观。【补偿训练】
(2020·北京等级考抽样测试)下图是我国某地景观照片。据此完成(1)、(2)题。(1)塑造该地貌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
A.流水沉积 B.冰川侵蚀
C.风力沉积 D.风力侵蚀(2)该地最可能位于 ( )
A.黄土高原 B.云贵高原
C.柴达木盆地 D.四川盆地【解析】(1)选D,(2)选C。第(1)题,风蚀城堡属于风力侵蚀形成的。第(2)题,图片显示的是干旱地区的风蚀城堡,故选柴达木盆地。【素养探究】
雅丹地貌,现泛指干旱地区一种风蚀地貌,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下图为两种常见的雅丹地貌示意图。(1)(综合思维、区域认知)推测平顶山状雅丹地貌顶部平坦的主要原因。
提示:平顶山状雅丹顶部平坦是早期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2)(综合思维)鲸背状雅丹地貌多出现在常年高速大风的地方,分析两侧坡度差异的成因。
提示:由于高速大风的长期吹拂,导致迎风坡的岩石侵蚀比较严重,逐渐形成了陡峭的地形,另一侧由于位于背风坡,侵蚀作用较弱,因此地势相对和缓。能力2 沙丘的特征及移动
1.沙丘的形成条件:
沙丘的发育和形成受风力、地面形态、水分、植被及沙源供应等条件的影响。
(1)风力风向:风力决定着沙丘的移动速度,风向决定着沙丘移动方向。一般沙丘的迎风坡缓,背风坡陡。(2)地面起伏:山岭是风沙流运行的障碍,起伏大,易在其迎风侧大量堆积沙子,形成巨大的沙丘。
(3)地表物质(沙源供应):沙子供应量的多少关系着沙丘发育的规模。如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沙丘都较低矮,原因是地表细沙、中沙较少;沙漠内部的沙丘都较高大,这与地表细沙、中沙较丰富有关。
(4)水分、植被条件愈好,愈不利于沙丘的发育。2.流动沙丘的特征和移动规律:
(1)运动:迎风坡的沙粒在风力吹动下,不断地越过沙丘顶部并向下滑落,这样沙子源源不断地移动,沙丘向前缓慢推移,成为流动沙丘。(2)特征:流动丘体两坡不对称,迎风坡凸出而平缓,背风坡凹入而较陡,斜坡之间有一明显的弧形脊梁。新月形沙丘高度一般为数米,很少超过15m。下图示意移动沙丘运动机制。【典例示范】
在西北沙漠之中,由于风力作用的影响,地貌表现为沙丘地貌。据此回答(1)、(2)题。(1)下图所示符合移动沙丘剖面图的是(图中箭头表示风向) ( )(2)移动沙丘可侵害农田村庄,因此防护林应建在
( )
①陡坡一侧 ②缓坡一侧
③迎风坡一侧 ④背风坡一侧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思路点拨】解此类题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1)首先明确沙丘移动方向与风向的关系,其次是沙丘移动的机理。
(2)知道流动沙丘与固定沙丘的区别。【解析】(1)选C,(2)选D。第(1)题,沙丘分为流动沙丘和静止沙丘,其共同点是沙丘迎风坡较缓,背风坡较陡,根据风向可排除B、D两项,由于流动沙丘不断向前移动,使得沙质堆积层理应与风向(迎风坡)相垂直,故流动沙丘应为C。第(2)题,在沙丘的背风坡(陡坡一侧)风力、风速较小,蒸发较弱,水分条件较好,植树种草容易成活,因此防护林应建在背风坡(陡坡一侧)。【补偿训练】
下图为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的爬升沙丘,据此完成下题。正确示意沙丘剖面及其外力作用主要方向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解析】选C。沙丘是由于河谷中大量泥沙沉积物在风力作用下沿山坡上升形成的,排除②④。沙丘迎风坡坡度较缓,背风坡坡度较陡,排除①。【素养探究】
灌草丛沙堆发育的增长期称为风影沙丘。不同植被形成的风影沙丘的长度、宽度、高度不同。左图示意我国西北地区某灌木形成的风影沙丘,右图示意该灌木植株高度与沙丘体积的相关性。(1)(综合思维、区域认知)据图推测该地的主导风向,并说明理由。
提示:东北风。结合材料可知,风影沙丘应该位于植株的背风侧,图中沙区位于植被的西南方,故该地的主导风向最可能是东北风。(2)(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说明风影沙丘与灌草丛的关系。
提示:风影沙丘体积与植株高度呈正相关;风影沙丘宽度与灌丛迎风面积呈正相关。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堂检测·素养达标
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有一种形状特殊的地貌,裸露在外的岩石千疮百孔,类似于“蜂巢”。据此完成1、2题。
1.形成这种地貌景观的主要原因是 ( )
A.流水侵蚀 B.流水沉积
C.风力侵蚀 D.风力沉积
2.该地区可能位于 ( )
A.河西走廊 B.青藏高原
C.三江平原 D.江南丘陵
【解析】1选C,2选A。第1题,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风力作用,根据地貌特点可知应为风力侵蚀形成的。第2题,该地貌为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特殊地貌,河西走廊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
沙丘是干旱地区的一种微地貌类型。下图为沙丘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关于沙丘形成原因,正确的是 ( )
A.泥沙在缓坡一侧被搬运,在陡坡一侧沉积
B.泥沙在陡坡一侧被搬运,在缓坡一侧沉积
C.泥沙在缓坡、陡坡均为搬运作用
D.泥沙在缓坡、陡坡均为沉积作用
4.下列关于该地沙丘特征的判断,正确的是 ( )
A.风力越大,沙丘坡度越陡
B.缓坡沙粒小于陡坡
C.缓坡一侧为迎风坡
D.该沙丘所在地主导风向是西北风
【解析】3选A,4选C。第3题,缓坡一侧为迎风坡,风力更大,主要表现为搬运作用,而在陡坡一侧沉积。第4题,风力越大,坡度越缓,缓坡风力较大,细小的沙粒多被搬运;该沙丘所处具体地点不确定,因而不能确定是西北风。
福建平潭岛东北部的沙地底村北部分布着一座巨大沙丘,沙丘虽与村庄近在咫尺,但沙丘却从不移动,形成“沙不袭村,村不毁沙,人沙和平共处”的地理奇观。沙丘上长有稀疏的植被,覆盖一些黑色碎石。岛上常年盛行东北风,风力达六、七级。据此完成5、6题。
5.该沙丘的沙源最可能来自 ( )
A.河流沉积出露河床 B.海滨的沙滩
C.岩石就地风化 D.人为堆积
6.形成该沙丘的直接原因最可能是 ( )
A.海水堆积 B.流水堆积
C.风力侵蚀 D.风力堆积
【解析】5选B,6选D。第5题,河流入海,泥沙沉积,如果此沙丘是河流沉积出露河床形成的也应该位于入海口附近;由景观图和材料中提及此处是巨大沙丘,该沙丘地势较高,不可能是河流搬运。该地区气候湿润,如果是岩石就地风化,经长时间生物作用应形成土壤而不是沙丘;人们不会在村庄附近堆积巨大的沙丘。结合前面信息——风力大、岛、临海,沙丘形成应为风力将海边沙搬运至此堆积而成。第6题,由上题分析可知该沙丘的形成主要是因为该地区盛行的东北风,搬运海滨沙滩的泥沙遇到君山阻挡,气流抬升风力减弱,最终泥沙原地下沉,风力堆积而形成。
【新思维·新考向】
7.下面是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做的实验,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用玻璃制成箱体,在风的入口附近堆放5~10厘米厚的大小不均的干燥沙粒,用电动吹风机向里吹风。
(1)实验中风力不同所吹扬起的沙粒有何不同?当停止吹风时,沉积物分布有何规律?
(2)简单绘制阻挡物前形成的沙丘平面和剖面形态,并说明沙丘坡度与风向的关系。
【解析】第(1)题,以吹风机模拟自然界的风力作用,分析风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第(2)题,风从缓坡吹来,背风坡坡度大。
答案:(1)风力越大,吹扬起的沙粒越多。当停止吹风时,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
(2)如下图:迎风坡缓,背风坡陡。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素养评价
十 走进敦煌风成地貌的世界
(25分钟·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相当多的雅丹地貌是经风化作用和风蚀作用而形成,表现为土墩(垄)和凹槽的组合。读雅丹地貌景观图,完成1、2题。
1.下面属于雅丹地貌景观特征的是 ( )
①土墩和凹槽相间排列
②垄槽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垂直
③地面支离破碎
④土墩奇形怪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下列省份中最有可能广泛分布雅丹地貌的是 ( )
A.山东 B.云南 C.新疆 D.广东
【解析】1选D,2选C。第1题,垄槽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平行,故②错。第2题,风蚀雅丹分布在干旱地区。
鄱阳湖地区的沙岭沙山形成于2万年前,由松散沙粒组成,沙山临湖一侧发育了一系列垄槽相间的地形。据此完成3、4题。
3.图示地区的盛行风向是 ( )
A.东南风 B.西南风 C.西北风 D.东北风
4.沙山及沙山上垄槽相间地形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 )
A.风力堆积、流水侵蚀
B.流水堆积、风力侵蚀
C.风力堆积、风力侵蚀
D.流水堆积、流水侵蚀
【解析】3选D,4选B。第3题,鄱阳湖位于湿润地区,沙山的沙源是赣江携带沉积而成的。沙山受风力的侵蚀作用,形成东北—西南走向的一系列沙垄(脊),初步判断该地应该多西南风或东北风。鄱阳湖位于东部季风区,夏季多东南风;冬季多偏北风,但由于沙山北部赣江河道呈东北—西南走向,河道狭管效应导致该地多东北风。第4题,由于长江的流水堆积作用,在凸岸堆积形成沙山,后又受风力的侵蚀作用,在沙山上形成垄槽相间地形。
下图是新疆准噶尔盆地著名的乌尔禾“魔鬼城”的景观,据此完成5、6题。
5.形成“魔鬼城”四面壁立,怪石嶙峋景观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流水侵蚀 B.流水溶蚀
C.冰川侵蚀 D.风力侵蚀
6.与乌尔禾“魔鬼城”地区地貌形成关系最密切的自然环境是( )
A.海拔高,气温年较差小
B.山高谷深,水流湍急落差大
C.深居内陆,降水少,风力强
D.冬冷夏热,降水季节变化大
【解析】5选D,6选C。第5题,该地貌位于新疆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多大风天气,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图中“魔鬼城”四面壁立,怪石嶙峋景观主要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故D项正确。第6题,乌尔禾“魔鬼城”地区地貌是风力侵蚀地貌,主要是因为该地深居内陆,降水少,风力强;该地区的气温年较差较大;该地区河流发育较差;气候为大陆性气候,全年降水较少。
读沙粒粒径与起动风速的关系(离地面2m高处)表,据此完成7、8题。
沙粒粒径
(mm)
0.10~
0.25
0.25~
0.50
0.50~
1.0
>1.0
起动风速
(m·s-1)
4.0
5.6
6.7
7.1
7.风携带各种不同粒径的沙粒,使其发生位移,这一过程的外力作用是( )
A.风化 B.侵蚀 C.搬运 D.沉积
8.当风速为7 m/s时,风携带的沙粒中已沉积的粒径(mm)是 ( )
A.0.10~0.25 B.0.25~0.50
C.0.50~1.0 D.>1.0
【解析】7选C,8选D。第7题,风携带各种不同粒径的沙粒,使其发生位移,其外力作用是搬运。第8题,本题考查外力作用过程。依据表格信息,对比可知D选项正确。
下图示意河北省秦皇岛南部的海岸沙丘地貌分布。据此完成9、10题。
9.该地海岸沙丘形成时期受到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
A.风力堆积作用 B.河流堆积作用
C.海水堆积作用 D.冰川堆积作用
10.古地质时期形成该地区海岸沙丘地貌的主要风向可能是 ( )
A.西北风—东南风 B.东北风—西南风
C.南风—北风 D.东风—西风
【解析】9选A,10选B。第9题,读图可知,该地区主要地貌为新月形沙丘、沙脊等,这些地貌主要是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第10题,读图可知,该地新月形沙丘主要呈西北-东南走向排列,说明古地质时期当地的主导风向为东北风-西南风。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11.(2019·北京高一检测)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金庸先生笔下的丘处机道长在一篇游记中写道:“登高南望,俯视太行诸山,晴岚可爱;北顾但寒沙衰草……”。
(1)推断丘处机道长登临之处的位置(选择图中序号)。
(2)图示甲区域地貌风格独特,简要说明该地貌的主要特点。
研究显示,甲区域地貌的物质组成主要为大气粉尘堆积物。
(3)简要分析该地貌的形成原因。
【解析】第(1)题,结合文本信息“登高南望,俯视太行诸山”,从图中找出太行山即可确定位置。第(2)题,甲位于黄土高原,从物质组成、规模、形态等方面做答。第(3)题,考查黄土高原的成因,结合“风成说”做答。
答案:(1)④地。
(2)黄土广布,规模大,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3)西北风携带来自其西北部荒漠、沙漠中沙尘进入该地区,遇山地阻挡,风力减小,经长时间风力沉积而成。
下图为某高地地质剖面图,下表为该高地各层堆积物特征统计表。据此完成12、13题。
12.该高地的形成原因是 ( )
A.褶皱隆起 B.河流堆积
C.风力堆积 D.火山喷发
13.关于沉积地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乙层形成期动力条件差异大
B.丁层在甲层的下面
C.丙层形成过程中动力条件变化大
D.马兰黄土层的分选性差
【解析】12选C,13选C。第12题,由图可知,该地地层没有明显的褶皱和火山喷发痕迹;河流堆积一般不能形成高地。第13题,从颗粒物特征可以看出,甲、乙堆积层结构极为类似,说明其形成期的动力条件相似;丁层为现代堆积层,甲层为古堆积层,故丁层在甲层的上面;动力条件稳定的情况下,堆积物颗粒比例一般从比例最大的颗粒向增大、减小两个方向成正态分布,而丙层有两个明显的不连续优势颗粒,说明其动力条件变化大;从表中可以明显看出,马兰黄土层的颗粒物有明显的优势颗粒,分选性好。
1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藏米林县年降水量约640毫米,且集中在6~9月份,冬春季多大风。在该县丹娘乡的雅鲁藏布江北岸山麓,有一个高约百米的沙丘,叫丹娘沙丘(下图)。雅鲁藏布江水位季节变化大。
(1)推测该沙丘的沙源地与沙丘所在河谷段的主导风向。
(2)简要说明丹娘沙丘形成的过程。
【解析】第(1)题,由景观图可看出,丹娘沙丘位于雅鲁藏布江河谷与山岭之间,沙源主要为来自雅鲁藏布江枯水期出露的河道。从等高线图上可以看出,丹娘沙丘位于雅鲁藏布江江心洲的西北方向,可推测此地经常吹东南风。第(2)题,由材料可知,冬春季多大风,沿岸地区及江心洲地区的沙子在强风吹动下,在山麓处堆积而成。
答案:(1)沙洲或河谷。东南风。
(2)每年冬春季节,气候干旱,多大风,大风经过地区植被稀少,加上经过江面,受阻挡较少,形成涡旋上升气流;气流携带沙洲和河滩上的沙粒,受江边山地地形阻挡,风速减缓,沙粒堆积于山坡,日积月累形成沙丘。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